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徹見執著根塵接觸之後所帶來的惡果,就能自然放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0565)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9/3/8 上午 08:46:15
--  徹見執著根塵接觸之後所帶來的惡果,就能自然放下

 

 

徹見執著根塵接觸之後所帶來的惡果,就能自然放下

 

  阿姜查尊者

 

    所謂根識ayatana是什麼?它們是眼、耳、鼻、舌、身和意。它們一如以往地存在和運作;耳朵聽聲音;鼻子分別不同香臭等氣味;舌頭則有嘗甜、酸、濃、鹹的功能;身體能感受冷、熱、軟、硬;心(意)能接收它無始以來就有的心理對象。種種根識如以往般地運作,使你照常經驗到感官的衝擊。體驗內觀之後,絕不會有鼻子嗅不到氣味、舌頭不再嚐到味道、身體沒有任何感覺等情形。

 

    藉由感官經驗世界的能力,將依舊如過去尚未修學內觀前一樣絲毫無損,可是心對感官的衝擊,即是以「只是這樣」的反應來看待。心不會執取成見或在接觸的外塵上做文章;心放下,知道它放下了。當你獲得徹入「法」真實本然的內觀時,自然會放下。有了覺醒之後,隨之而來的是離執;有了領悟之後,繼之而起的是放下。內觀能令你放下事物。內觀智慧既不會導致執取,亦不會帶來更多痛苦;不會是這樣的。對「法」的真實內觀終能導致放下。你明白苦既然來自執取,所以便放下了。一旦具備了內觀,心就放下了,放下過去它所執持的一切。

 

    另一種說法是:你的修行不需要四處摸索,不再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中盲目探求和執取。透過眼、耳、鼻、舌、身、意所經驗到的外塵再也無法刺激心的舊習性活動,讓它尋求跟外塵一起攪和或在經驗上添油加醋。心不再於感官接觸時妄加虛構,當感官接觸時,你自然會放下。心捨掉了經驗。這表示你若為某事物著迷時,心雖有著迷的經驗,卻不會去執著或緊握不放。如果你有嗔惡的反應,也只是心生嗔惡,如此而已,不帶一點「我」的意識執取、賦予嗔惡重要意義。換句話說就是,心知道該如何放下、不加以理會。它為何能放下、不去理會?原因在於,所謂內觀的現起是指:能徹見執著一切心理狀態所帶來的有害後果。

 

    當你瞧見形色時,心不為所動;聽到聲音時,心如如不動;不對任何外塵的經驗置喙可否,不管是透過眼、耳、鼻、舌、身或意而產生的根塵接觸都一樣。任何心中生起的念頭都無法動搖你,你一樣能放下。你或許會接觸到誘人的事物,但卻不會去執著那個概念或賦予它任何特殊的重要性。它單純地變成一個被審視的心理狀態,不帶一點執著。這便是佛陀所謂跟外塵接觸時只是「如此而已」的情形。雖然六根仍在運作,並與六塵有所接觸,卻少了執著在內心中來去活動的過程,心也不會受制約地產生反復來去的「我見」。由六根所產生的感官接觸雖說正常,但心卻不會因落入喜、惡的狀態中而「偏執一方」。你明白如何放下,所以在覺察根塵接觸之後,隨之便放下了。這便是內觀過程的效用,使每一個心裡的角落、方位乃至經驗,自動變成修行的一部分。

 

    只要你去訓練心,它就會產生這種效果。心明顯地改變了,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不再像以往慣常那般地活動。你不會再於經驗中造作一個「我」出來。比方說:你在經歷父、母或親友的亡故時,心若安住在止、觀的修行中,又能善巧地反觀事發經過,就不會因為喪事而給自己多製造苦痛。聽到他人亡故時,從慧觀中只會產生感傷和冷靜,卻不致心慌錯愕。你清楚明白當下的經驗,而後放下;有了覺知之後,便將它放置一旁。你會因放下而停止給自己製造更多痛苦。其原因在於:你清楚明白苦之所以產生的原因。當你遭遇苦難時,覺察那份痛苦,一旦苦的經驗產生時,你會自動問自己:苦是打哪兒來的?苦有其原因,原因來自心中仍有執著,所以你必須放下執著。一切苦皆有其原因,一旦起了「因」,就該摒棄它,以智慧摒棄它、以內觀放下它,指的就是智慧;無明是無法使你放下的。事情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