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佛弟子的生活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1529)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4/17 上午 01:03:22
--  佛弟子的生活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佛弟子的生活方式可以分為三種。上等的生活,是經過了聞思修,擁有了佛法的實質,即使說世間話,做世間事,但都是基於慈悲與智慧的內涵;中等的生活,是經過了聞思,但是沒有串習,因此和生活還沒有融合起來;下等的生活,是尚未開始聞思修,因此是路過寶山,空手而還,只是做形式上的事情,最是可惜。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ww.weibo.com/yixipengcuo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4/17 上午 01:09:35
--  

敬錄自《三殊勝──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4-27/1326.shtml

聽聞這些修法,不是為了茶餘飯後的閒聊,也不能當成一種文化、學問來研究,而是要運用於日常生活的處事待人之中。

具體如何運用呢?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大乘阿毗達摩論》中講過:有三個人一起吃飯,其中一人想,吃完飯後我要去偷盜、殺生……;另一人想,吃完飯後我要去放生、磕頭……;第三人只是為填飽肚子,吃飯以後沒有什麼打算。同樣是吃一頓飯,因為三個人各自的不同目的,同樣的“吃飯”,就變成了三種不同的業。其中,吃完飯後打算殺生、偷盜的人,他的“吃飯”就是造罪;吃飯是為了有體力去磕頭或做其他善事的人,他的“吃飯”就變成善業,將來肯定會獲得善果;只想填飽肚子的人,他的“吃飯”就成了既非善、亦非惡的無記業,是一種很平常的生活,也就不會有特殊的善惡果報。這三個人在吃飯時,雖然既沒有去造惡,也沒有去行善,但由於動機不同,“吃飯”的結果就有三種差別。所以,動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