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新書《綠度母寶藏》由大圓滿上師烏金祖古開示秋吉林巴伏藏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18279)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09/7/24 上午 08:50:38
--  新書《綠度母寶藏》由大圓滿上師烏金祖古開示秋吉林巴伏藏
分類: 未分類資料夾
  
2009/07/24 20:48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綠度母寶藏:伏藏大師秋吉.林巴之度母心要與修持

綠度母寶藏:伏藏大師秋吉.林巴之度母心要與修持

綠度母寶藏:伏藏大師秋吉.林巴之度母心要與修持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3030

 

 

 「綠度母」可以說是一切度母的根本與基礎。度母的修持,在聖地印度、還有雪域西藏都是最重要,也是最珍貴、最被重視的一個修持法門。為什麼說「度母」有這麼重要呢?因為,沒有比綠度母,更能夠幫助我們消除障礙與恐懼了。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2006年印度菩提迦耶德格寺綠度母開示)

  對於想修度母法門的人來說,可能沒有比秋吉.林巴的指示更為上選的了。它絕對完整,從所有的前行法,到分為外、內、密三儀軌的正行法,以及隨後瑜伽(Subsequent Yoga)等等,這份伏藏本文全都涵蓋。
──楚喜.阿帝仁波切

  將《度母甚深精要》這類的伏藏法公諸於世是很殊勝的,因為在許多度母的相關經典和法本中都提到,度母能夠依據眾生的個別希求,而以許多不同方式來利益有情。因此,即使未曾接受度母灌頂的的讀者也能讀此書,不過在閱讀此書之後,如能前往具德上師之處接受灌頂將更理想。至於書中有關密乘、特別是無上瑜伽的修行部份,則務必要先接受四曼達度母修持和佛父母修持灌頂的人才可以起修。
──涅瓊.秋寧仁波切(秋吉.林巴仁波切轉世之一)

  秋吉.林巴曾到一處蓮花生大士埋藏聖救度母伏藏的地方,並在該處淨見到度母,她說道:「Lekso, lekso, lekso」,意思是「勝哉,勝哉,勝哉」。
──祖古.烏金仁波切

  度母修持是秋吉.林巴所取伏藏中最為深奧的法門
──宗薩.欽哲仁波切

  對許多修行人來說,度母有著啟發人心的樣貌。她總集了女性最受人矚目而重要的特質:曼妙、優雅,以及養育、照顧和保護的能力。除此之外,度母也是一位真正的勇者,能擊敗恐懼和無明。想要以修持度母來利益眾生並證得了悟的修行者,需要存有這種願力並運用它。我們不僅能達到個人的證悟果位,也可幫助生病者,護衛恐懼者,並且平息心的痛苦,而這是一段英勇的旅程。
──瑪西亞.賓德.舒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近來關於度母慈悲智慧的珍貴法教,是由三位重要的伏藏師所傳續的法脈。第一位是十九世紀著名的大師蔣揚.欽哲.汪波、第二位是蓮師授記的偉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第三位是佛陀所親自授記的大師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本書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本論:來自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 1829-1870,第一世秋林仁波切)的《三勝法的精要口訣》,此精要口訣是取自度母的心意伏藏《度母甚深精要》;除了本論之外,有兩份開示,是由兩位近代的欽哲、康楚、秋林三傳承持有者,一者為偉大的近代大圓滿上師祖古.烏金(Tulku Urgyen, 1920-1996)仁波切對《三勝法的精要口訣》所說的精髓教言(總論),一者為囊謙(Nangchen)的楚喜.阿帝(Trushik Adeu)仁波切所給予的較長而非常實用的指導(釋義)。

本論

  這是秋吉.林巴於淨見(vision)中看到度母之時,心中出現了這個甚深的佛法伏藏《三勝法的精要口訣》。其殊勝之處,在於它涵蓋三個不同的見地:聲聞乘(Theravada,又稱「上座部」)、大乘、金剛乘,而成為一條緊密無縫的單一道路,讓人可以遵循。這篇簡短的伏藏本文,從如何面對個人生命的簡單方式開始說起,一直談到如何在一生之中證得真正而全然的證悟。

總論

  偉大的近代大圓滿上師祖古.烏金(Tulku Urgyen, 1920-1996)仁波切針對《三勝法的精要口訣》逐句作了開示。

釋義

  藏傳佛教竹巴噶舉傳承中非常重要的上師楚喜.阿帝(Trushik Adeu, 1930-2007)仁波切為了讓修行者便於實用,此篇釋義融合了蔣貢.康楚仁波切對本論的釋論,是一整套的度母教法,較長而非常實用的指導,共包括四個章節,分別是:第一章初勝法:聲聞乘、第二章中勝法:大乘、第三章末勝法:金剛乘、第四章無上瑜伽部。從一般的佛法修持主題,到金剛乘最精要的見地和禪修,並引導進入度母修持之外在的、內在的、深密的,以及最有名的四曼達儀軌的修持層次。

 

導論
度母以女身度化一切眾生
對許多修行人來說,度母有著啟發人心的樣貌。她總集了女性最受人矚目而重要的特質:曼妙、優雅,以及養育、照顧和保護的能力。除此之外,度母也是一位真正的勇者,能擊敗恐懼和無明。我們還可以說,她是佛教中的女性主義先驅。

在《維摩詰經》(Vimalakirti Nirdesha Sutra)裡,我們可看到以下這段有關度母的話語:

無男亦無女,無我、無人亦無類,男、女之名皆假稱,世間邪見妄所生。
(於此生命之中,並無所謂「男性」
   
和「女性」、「自我本體」、
   

   
個人」的區別,
   
也沒有任何這類的感知。因此,
   
執著「男性」和「女性」的想法,實在毫無價值,心智虛弱的凡俗眾生一直受到這點所迷惑。)

然而,經文的後段紀錄了度母的發願:

從來,願以男身修行佛道者眾,願以女身利益眾生者稀。故而我今發願,直至輪迴盡空,皆以女身度化一切眾生。
(許多人希望以男性的身相證得正覺,但是很少會希望為利益有情眾生而現身為女性。因此,願我以女性的身相,利益眾生直至輪迴盡空。)

正如烏金.多傑(Orgyen Tobgyal)仁波切的說明:
度母的不屈不撓是無邊無際的。釋迦牟尼佛發願要在人的壽命減損到一百年的時期,於人間示現正等正覺。相較於其他諸佛,他的願力被視為是無可比擬的。當釋迦牟尼佛本身在教導度母的經文或續法時則提到,在所有其他的佛陀之中,文殊菩薩和度母是具有極大願力的兩位菩薩。度母猶如三世諸佛之母的化身,她進行著所有的佛行事業,並驅除八種或十六種恐懼所生起的障礙
   
。最重要的是,她發願化現女身,直到輪迴的一切盡空。任何人向她祈願,她都迅速地回應。由她願力所顯的各種事業都是非凡殊勝的,並有大量相關的見證,直到今日都還出現。

無論是否為佛教徒,都尊敬聖救度母。有關度母儀軌修持的傳承不在少數,不僅出現在經文中,續法中也可見到。從事部到無上瑜伽部的四大續部,都有自己特別的度母修持。

想要以修持度母來利益眾生並證得了悟的修行者,需要存有這種願力並運用它。我們不僅能達到個人的證悟果位,也可幫助生病者,護衛恐懼者,並且平息心的痛苦,而這是一段英勇的旅程。

依止度母,利益自他
平常人都不會質疑一般所接受的現實樣貌,他們遵照標準的價值觀,征服敵人並珍愛親友、家人;物質主義、野心企圖、世俗成就等,都是世俗所認為的成功標章。我們將現象世界和個人的心,都視為堅固而真實存在,很少有人懷疑這些推論,也很少有人質疑這些推論的正確性。然而,「不相信」的過程,卻是踏上修行之道的第一步。

大多數人都是從某個不滿足之處而來尋求法教,在我們的經驗之下,潛在著一個細微的、無法明確指出的不安,因為對事物應該如何看待的普遍態度,我們尚未全然信服。取而代之的,我們正在尋找能重新指引自己的能量,並重新評估自己生活的不同標準。我們看到這麼多不同層次和種類的痛苦,包括身體和心理兩者,而我們希望能以某種方式清除這種無所不在的極度苦惱,以及自己的不適。

要是我們夠幸運,一路依循這些感覺到底,我們將會遇見一位真正的上師,以及修持的規範,這些包括真正的自我檢視、禪修和其他的善巧修持,它們能驅除負面習性的模式,並幫助正面生活的成長。

帶著開放的心,以及想尋找替代答案的意願,這表示我們移向了正確的方向。我們應該藉由閱讀相關修持的歷史和理論,以提升這種態度。接著,則要仔細探究這些法教的不同層面,以便決定自己要專修的特定道路。最終,為了要得到成果,我們當然需要直接從事這些修持。

儘管我們此時此刻想要有能力幫助他人,但修持的成果卻有可能難以出現,而令人感到難受。若能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向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們,並在修持時想到他們,這會有幫助的效果。我們無須等到自己全然成就之時才這麼做,無論我們處於修道上的哪個階段,都能幫助不幸的人,譬如可將度母作為我們的依止所在。吉噶.康楚(Dzigar Kongtrül)仁波切曾說:「
   
特定來說,在你的觀想中與另外的人一起皈依,你能因此廣大無邊地利益他人。」想像一下,我們若能全然體現度母的功德,或甚至只有這些的一點點,便能有多少的成就。當我們在修持本書所闡釋的《卓瑪.雜地》(
   
《度母甚深精要》)這廣納的度母法本時,我們即可在自己心中的壇城裡,放入不快樂或生病中的人,並給予他們治療的願力。這些加持會是兩個層面的,包括利益對方和自己。

在尼泊爾,每一間寺院或尼院都有自己特有的法門,並因此成為特有的「品牌」
   
一般。若是某位功德主需要進行特定的法會,例如除障或增福,就會有人告訴他該到哪裡去才對。祖古.烏金仁波切的尼院稱為「納吉.貢巴」(Nagi Gompa),便是以度母修持的威力著稱。尼院總是有一長串的人們在排隊,請求尼師們持誦度母法本
   
。我不知道是因為祖古.烏金仁波切的加持所致,還是由於長期修持度母的加持所致,但是那裡的尼師生活算是適切的。當然那並不是個完美的地方,仍有常見而不嚴重的事情發生,但並無太多的問題。大多數的尼師都屬健康、長壽,並且致力修持佛法而少有困境。
本尊的功德即是自己基本佛性的功德
本尊修持,猶如在暗巷中得到亮光的指引,這是透過我們自己的靈感和連結,而能開放、吸收每位本尊的精髓,藉著運用金剛乘的善巧方便,我們能達到了悟。在試著要成就某位本尊時,我們應該一直記得:每位本尊的功德,即是我們自己基本佛性的功德,且是這些功德的全然顯現。

楚喜.阿帝仁波切給予了如下的教導,一開始是這段名言的解釋:

即使法身的廣空中並無分別,但色身中仍有區分,猶如出現在天空的個別彩虹一般。同樣地,在諸佛法身的廣空中,並無差異等等之類的情況,然而,諸佛以不同的方式出現,是因為有情眾生的習性多樣之故。廣空的智慧心在一切諸佛來說是等同的,由於是從這廣闊的智慧心而來,諸佛便顯現多樣的身相,以利益具有個別傾向和性情的眾生。

相應於眾生個別的需要,可以有許多、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影響他們。這就相應於身、語、意、功德、事業的無盡莊嚴輪,由此顯現為無量且多樣的方式。以證悟事業來說,諸佛如度母和普巴金剛(Vajrakilaya),他們示現並進行一切的佛行事業,包括驅散障礙、消除恐懼,並提供有情眾生的一切所需、所願、所求。佛陀們以特定的身相顯現,以圓滿這些不同的意向,這是你之所以會發現度母和普巴金剛等特定化現的原因。這是一般的原則。

當你回頭看看度母的起源時,遠在她得到證悟而化顯之前,她單純就是某個發起特定決心、無量宏願,想要以女身利益有情眾生的人。除此之外,由那一刻起直至她成就正覺之前,於接下來的每一次轉生之中,她都發願要生為女性。即使經常聽到人們說,無法以女身證悟成佛,她仍然想要證明這並非男身獨享的特權。你可以在偉大的西藏大師多羅那他(Taranatha)所寫的《詳說度母》(Extensive Explanation of Tara)中,看到這段度母過去生的故事,這本書實際上是度母和其過去生的傳記。

度母的獨特功德,即是她極為殊勝而慈悲的願心,要為一切眾生除去所有造成他們焦慮或害怕的原因,並驅散八種或十六種恐懼。關於這點,可用兩種觀點來解讀。其中一個觀點是,度母為修道上的修行者,先是生起了究竟無上的菩提心,接著在道上繼續前進,最後證得佛果。另外一個觀點則是,觀世音菩薩的眼淚化成了度母。那要如何調和這兩個說法呢?這端看聽聞這個教導的人是屬於哪種根器能力。對於一般人來說,所呈現的觀點便如個人一般,是在道上逐步進展。然而,真正的觀點是,在奧明淨土(Akanishtha,又稱「色究竟天」),一切諸佛證得正覺,其後他們化身在凡俗眾生的世界中,顯現為成就正覺的樣貌。實際上,這兩種版本的故事之間,並沒有真正的衝突。依照法教的不同層次,關於釋迦牟尼佛如何成就正覺,也有幾種相異的版本。類似如此,一個是相對的觀點你或許可說是淺顯的版本,而第二種則是究竟的、真正的觀點。
儘管我們之中的女性或許想要把度母納入女性陣營,並為女性多拿一票,但是這麼一做,就表示我們對於事情的真相缺乏真正的了解。以下引述祖古.烏金仁波切的話語:

證悟的本質處處可見,它充滿在輪迴和涅槃的一切之中,且也毫無例外地出現在所有的有情眾生之中。當我們經驗到自己的證悟本質,並將其運用在修行中,我們便達到正覺。證悟的狀態在男性和女性之間,並無任何差異。

祖古.烏金仁波切接著說道:

你可以瀏覽這整個世界上的每樣單一事物,仍然無法找到任何能比顯示你如何認清自心本性更為無上的指導。這是所有過去諸佛所曾走過的道路,任何在此刻覺醒的人,都是依循這條道路;所有未來諸佛,也都會依循這條道路而覺醒。這(道路)也被稱為「偉大的法身佛母」般若波羅密多(Prajñaparamita),這不是某種字面上的老女士,這位偉大的法身佛母是無有侷限的覺空之力。般若波羅密多佛母的見地,以及大中觀(Great MiddleWay)、大手印(Mahamudra)、大圓滿(Dzogchen)等,都是離於概念的見地。當下的覺醒,是離於概念的。
超言離詮般若智
   
(般若智慧乃超越念頭、文字語言和描述),
不生不滅如虛空
   
(它既不生也不滅,猶如虛空之本體),
妙觀察智所行境
   
(其乃個人自知覺性之範疇),
三世佛母尊前禮
   
(我對此三世諸佛之母頂禮)。

既然般若智慧是在個人了知覺性的範疇之內,任何人都能明瞭。此處的「範疇」(domain)意指它是可被認清的。被認清的並非是能用思考、描述,或以範例闡明的某物。這個「了知」的本身即是三世諸佛的母親「般若波羅密多」或「大佛母」,其覺受特質為佛父,其空性特質則為佛母。佛父、佛母之雙運則是本初佛普賢王如來和其佛母,普賢王如來又稱為「不變之光」(Changeless Light)。

究竟的法是對本空和覺性其無二無別的了悟,這是起點,也是教言所指要開始之處。了解這點是核心所在;否則,我們或許會覺得普賢王佛父、佛母是存在於數劫以前的藍色老男女。完全不是這樣的!普賢王佛父、佛母乃是虛空和覺性的無二雙運,或空性和了知的無別雙運。普賢王佛父、佛母並不受制於男、女這類的概念。

在本尊修持的背後,有著無量深奧的理論。成就本尊的方式,就是結合認清自心本質和本尊修持。基本上,我們修持本尊法,以便清除讓我們無法安住於本然狀態的遮障。由於我們正在修道上,就此而言,我們就是處於迷妄的狀態下。為了清除迷妄的感知,我們運用各種不同的修心法門,來淨除遮障並積聚福德資糧,這些方法包括觀想、持誦和禪修。
本書的構想與作法
對於不同的度母修持,有著許多的闡釋。然而,《三勝法的精要口訣》其殊勝之處,在於它以度母為依止處而涵蓋整個修道,《善巧的莊嚴》(Skillful Grace)即是對此豐富傳承的見證。本書分為三個主要段落,首先是這個法系的伏藏(terma)本文,亦即《三勝法的精要口訣》,它是來自秋吉.林巴取出的心意伏藏《度母甚深精要》;其次是祖古.烏金仁波切對伏藏本文的論釋;最後是阿帝仁波切的釋義,並融合了蔣貢.康楚仁波切對此伏藏本文的論釋。為了使本書看來較非學術性質,且讓修行者便於實用,我們決定改述蔣貢.康楚仁波切的論釋,而將其穿插在阿帝仁波切的教導之中。

當我們對本書所呈現的資料一一加以編譯之時,我們注意到這兩位上師在論釋中顯示出有趣的不同教學風格。

阿帝仁波切曾說過要如何對兩種不同的人指出心性,而這段陳述和本書所呈顯的內涵非常接近:

禪修口訣的傳授必須要由有經驗的人來指導,這個人應具備真實傳承的加持,也清楚學生個人的能力。需要的是某個所謂能為學生「把脈」的人,也就是能斷定該學生需要什麼才會有所進展的人。每位學生都必須依據其個別能力而受到指導,且都需要一位能圓滿其個別需求的老師。沒有人是一樣的,每個人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因此,必須採納針對個人的指導。

廣義來說,有漸悟型和頓悟型兩種不同的人,每種都需要給予不同的指出心性之教導,漸悟型的人需要逐步漸深的禪修指導,頓悟型的人則可直接且立即地指出心性。事實上,「必須」這麼做才行。若是對心性不夠敏銳的人給予瞬間即興型的指示,他會完全摸不著邊際;另一方面,對於突發奇想型的人只給予逐步漸次的指示,他們會無法滿足。對他們來說,這並非善巧的方式,教導也不會一拍即合。容我改述這句話:「對於頓悟型的人來說,逐步漸次的指示並不合適;對於漸悟型的人來說,瞬間即興型的教導也不合適。」

因此,具格的禪修上師對於漸悟型的人要給予逐步漸次的指示,對於頓悟型的人要給予較為直接的指示,這是多麼重要!唯有具格的上師能明確知道特定個人的需要。

上述兩種不同的取向,從兩位上師的教導中便可看到例示。祖古.烏金仁波切呈現了直接的法門,而楚喜.阿帝仁波切則呈現漸次的方式。若我們兩者都加以學習,便能得到如何運用這些指導的全貌。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和能量,並於整個工作進程中一一表露。在我們編譯此書的過程中,明顯可見這些開示的優雅美妙、可親易讀和簡單實用。無論我們在道上的哪個地方,這些教言都能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指導。由衷地感謝每位參與本書編譯的朋友:繕寫者伊麗莎白(Elizabeth
   
;繕稿編輯麥可.推德(Michael Tweed);前言作者塔拉.班奈特高曼(Tara Bennett-Goleman);潤稿編輯凱莉.莫仁(Kerry Moran),排版者喬安.歐爾森(Joan Olson);審閱者克莉斯汀.丹尼爾斯博士(ChristineDaniels),以及美編塞克.比爾(Zack Beer)。最後,若是沒有吉爾基金會(Gere Foundation)的理查.吉爾(Richard Gere),和他那位從不急躁的專業執行長鮑伯.凱爾提(Bob Kelty)的長期支持,這本書或許就無法誕生。

願我們能以聖救度母的了悟、布施和慈悲為榜樣,以及祖古.烏金仁波切和楚喜.阿帝仁波切為模範。更甚者,願我們在此生,便能達到依循最勝珍寶菩提心來利
   
益眾生的成就。

──瑪西亞.賓德.舒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7/24 下午 09:06:57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