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金剛功德經》比丘達瑪嘎巴從病中獲得解脫、恢復正念之第三品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15745)

--  作者:恭敬頂禮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21 上午 07:31:50
--  《金剛功德經》比丘達瑪嘎巴從病中獲得解脫、恢復正念之第三品

                                金剛功德經


                                                                堪布索達吉譯

  一寺院內有位比丘名達瑪嘎巴。他修建了一座殿堂,並特意設置了客廳、關房、佛堂

、倉庫等,在殿堂的旁邊又修建了一座供養殿。他又發清淨的心,把世間上所有的經、論

全部抄寫一遍後,準備陳放供養殿中。到春季時,比丘患了重病。正在痛苦難耐之際,他

的境界中出現一座金銀製成的經堂,有許多以各種珠寶嚴飾的天人,其中一僧人形貌莊嚴

、具足威儀、手持經函來到他面前說:「你一生中雖然造了許多善業,但因享用三寶財物

,善惡混雜,現將馬上墮入無間地獄。若欲清淨諸罪業,應以抄寫《金剛經》作懺悔,這

樣你的全部罪障很快會得以清淨的。」比丘聽後,忍痛起床,回憶僧人之忠言勸告,恢復

了正知正念。用自已的財產作為抄經的費用,抄寫了一百遍《金剛經》。這以後的很多年

中,他的財富圓滿,而且壽命也延長了。壽終後轉生於彌勒佛的剎土。


  金剛功德經比丘達瑪嘎巴從病中獲得解脫、恢復正念之第三品終。

http://cbs.ntu.edu.tw/threadlist.php/board=Buddhism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09/1/22 上午 10:19:3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下面單元推介給新來的佛友,其中本論壇之幾位佛友因誦金剛經而找到好的工作。

【轉貼】我的金剛經持誦感應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14120&page=2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1/22 下午 04:29:46編輯過]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22 上午 10:19:54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211.72.163.194/pdf/34.pdf

正 法 醍 醐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講授

《二規教言論》講記

《金剛經》開示錄

 

《金剛經》又名《般若三百頌》,此經在漢地影響極廣,自鳩摩羅什法師翻譯出來後,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見性的公案不勝枚舉,普通人依靠它消災免難的感應也比比皆是。不僅如此,在藏傳佛教中,它的地位也舉足輕重,根本不同於其他般若法門。很多地方有這樣一種傳統:人死之後,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為亡人念滿一百遍《金剛經》和一千遍《解脫經》,此人便可得到解脫。而且,在一些長壽祈福的儀式上,人們也經常念誦此經。有關此經的繕寫,拉薩大昭寺及內蒙古的古代文庫中,收藏了大量用黃金、白銀抄寫的版本。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22 上午 10:22:57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簡介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下羅科瑪鄉。與生即俱對三寶不退之信心,以及對眾生猛烈之悲心。

一九八四年,捨俗出家,於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大恩根本上師如意寶 晉美彭措法王,潛研教理,勤苦修持。後通過講論、辯論、著論成為學院大堪布。

二十多年來,對藏漢學法弟子未嘗間斷地傳講顯密經論、竅訣。尤其於一九八七年隨法王朝拜五台文殊聖地後,有感於內地聖教衰微,邪外猖獗,遂立志弘揚密乘於漢土。二十幾年來,至勤至精,日不缺講,夜不乏譯,就這樣藏傳古德大論之漢譯文一本接一本問世,令漢族四眾弟子欣喜雀躍承飲法雨甘露。於翻譯經論的同時,為了釐清種種錯誤混淆的知見,堪仁波切又著作了許多啟迪信眾的精短論文。如今弟子們自己集結其譯作,總名《顯密寶庫》;著作總名《妙法寶庫》。

堪仁波切是法王任命的漢族四眾弟子的主要傳法上師。喇榮顯密國際學經會,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現有眾多常住漢族四眾弟子。在堪仁波切的精心安排下,次第學修顯密經論。為了令弟子們能安住道場,專心學修,堪仁波切又費心張羅弟子們的生活費,從學習到生活,無不關懷照料。數年來,堪仁波切以其悲願,培養造就了眾多具正知見、持清淨戒的僧才,其中於教於證,均不乏佼佼者。

堪仁波切平日不苟言笑,甚至時而現忿怒相,不留情面地直指弟子之錯誤,然而他真切猛厲之悲心,以及母憐獨子般的慈愛關懷,令座下弟子由衷敬畏愛戴。

若非乘願而來的菩薩,誰能發如此的悲弘誓願,誰有如此堅固的耐心,能夠數年來始終如一,不眠不休的傳講、翻譯、著作,將身心全然奉獻給上師、三寶、眾生!


--  作者:佛公子
--  發表時間:2010/9/12 上午 04:49:2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2/2/26 上午 09:08:19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5/5/7 上午 09:27:12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AI
--  發表時間:2023/9/26 上午 09:42:4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