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社會萬象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3)
----  【轉貼】虐老事件頻傳/高齡台灣 漸增的「虎子現象」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3&id=49361)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6/9 上午 11:47:53
--  【轉貼】虐老事件頻傳/高齡台灣 漸增的「虎子現象」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2016-06-09 02:50 聯合報 陳正芬/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總會理事長、文化大學社

日前一名兒子照顧者當街掌摑中風父親,路人報警,警方訊後可能依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與家暴罪移送法辦,不過,中風父親並未提告。

誠然,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相關專業人員在執行職務時知有疑似家庭暴力,應立即通報當地主管機關。然而,若通報且成案,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關係即轉變為「加害人」與「被害人」關係,社會局需評估是否緊急安置「被害人」,「加害人」則往往被大加撻伐!

然而,「現任」的照顧者往往都是家庭內最弱勢者,往往因未婚/離婚、或薪資相對低而主動或被動成為照顧者;但成為全職照顧者後,往往又惡性循環,反使經濟與社交都出現危險訊號!

去年長期照顧服務法雖將照顧者列為服務對象,但從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到長期照顧體系,都還是一味將照顧者視為「資源」,希望照顧者做更多更好,卻沒有看到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

從新聞來看,兒子嘗試訓練中風父親訓練如廁、恢復自主能力,是一名「盡責的照顧者」,但失能者病況和進步情況非常複雜,不一定盡如人意,照顧者必須學習「降低照顧期待」,以免更挫折與失望。

再者,相較於女性照顧者,男性的「照顧期待」更顯著,也較缺乏耐性與容忍力,挫折更大、情緒反應也會更大,更需要協助與引導。

猶記「虎媽的戰歌」引起極大討論,一位華裔教授撰寫教養兩個女兒的回憶錄,她對女兒施以極度壓力,賦予過高要求;但她的教育態度和價值觀在華人社會不難理解,訓練目的是希望女兒好。

如以同樣角度來看這位兒子訓練中風爸的歷程,應可理解他的用意與挫折。動手一定不對,但如何協助男性照顧者降低照顧期待,學習設定合理的照顧目標應是關鍵。

兩年前,媒體報導一名兒子遛失能母親,但照片背後的真相是,兒子是全家唯一承擔照顧責任者,且每次他伸手扶跌倒的母親就被斥責,他只好用牽繩來企圖緩解母親跌倒的後座力…

當全職照顧者並不容易,我看到了兒子照顧者的辛苦,認同他對失能父親的照顧與期待!照顧這條路太辛苦太漫長太孤單,照顧者需要降低對失能者的期待,需要學會情緒管理。

希望當照顧者遇到照顧挫折,情緒失控甚至暴怒時,第一步「深呼吸」,暫停五秒鐘處理情緒;第二步「脫離現場」,即使隔一扇門或五步距離都好,冷靜心情;第三步「向外求助」,接受自己不是萬能的、不要苦撐。政府已有提供每年十四至廿一天喘息服務的替手照顧,但極多照顧者仍堅持「親手照顧最好」!

台灣社會已進入高齡社會,虎子現象只會陸續發生,如何讓高負荷下的照顧者願意接受協助,是社會無可回避的重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