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社會萬象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3)
----  【轉貼】在最窮的地方 看見生命的真實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3&id=33318)

--  作者:tom
--  發表時間:2012/10/3 上午 01:01:45
--  【轉貼】在最窮的地方 看見生命的真實

陳柏銓《雲林有大家》作者

Q:為什麼想以攝影為業?
A:我求學路順利,雖然念了成大和交大研究所,但我哥更優秀,他是資優生,後來上了台大醫科,別人會拿我跟哥比較,我一直感受到龐大壓力。碩一時,迷上攝影,退伍後,我在科技公司擔任網頁工程師,薪水雖高,卻得長時間面對電腦螢幕,非常乏味因此想轉職。後來因攝影作品被雲林文化處處長看到,才在去年1月接下拍攝雲林的任務。

Q:你如何記錄雲林?
A: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要拍什麼?只知道雲林是最窮的縣,我沿著西海岸去,到了台西、麥寮,看見一片荒廢,很多房子都沒住人,只有一戶住著一位獨居阿公,阿公的孤獨讓我感觸很深,我想他絕對不是唯一一位被社會、子女遺忘的老人。雲林西海岸的景點都已經凋零,居民說,早期想推觀光,但始終推不起來,最後那些景觀建物都支離破碎。像地標大海螺、三條崙海水浴場,天然條件都很好,因六輕蓋在那,全廢了。有次我在五條港,跟一位蚵農坐竹筏到出海口看怎麼養都養不活的蚵,他還大笑地說:「污染太深。」我覺得他那種樂觀很有趣。

對於家鄉不離不棄
Q:15個月拍下來,有感觸嗎?
A:我看到雲林人有一種韌性,即使環境不好,每個人還是拚命工作,我隨處可見烈日下收耕的蒜農、稻農,西螺果菜市場忙碌的人。像我碰到「好蝦冏男社」的李富正,他是7年級生,當初退伍後就想回家鄉發展,可是工作機會太少,只能想辦法創業,現在他跟朋友合資用海水養蝦,收入少、物資貧瘠,但他們知命樂天。對自己的家鄉,雲林人有一種不離不棄的精神,尤其是老一輩,對鄉土的感情特別濃厚,這幾年因此吸引了一些年輕人返鄉。有位年輕人告訴我,就因雲林變化少,才讓他每次都有回家的感覺,這種感受是在城市裡怎麼找都找不到的。
雲林有點像我去過的印度,兩個地方都帶給我一種窮苦、窘迫的感受,也因此我才能看見人最真實的生活樣貌,這帶給我許多震撼,就像北港的一位老伯從16歲開始做手工麻油,做到81歲,他說他一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就好,讓我非常敬佩。
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好像人活著,總要贏得一些什麼,現在我發覺,其實人生沒什麼不可拋棄的東西。就像我有那樣的學歷,不一定就要按照社會期待走。拍攝雲林,我體驗到人文的生命力,也更認真面對攝影,28歲可以找到做起來快樂的工作,我會珍惜這份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