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雍正極力護持佛教(雍正皇帝與佛教)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37747)

--  作者:amb
--  發表時間:2013/10/8 上午 01:51:35
--  【轉貼】雍正極力護持佛教(雍正皇帝與佛教)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清世宗雍正皇帝(1678—1735)名胤禛,身為天子,卻起兩個法號,自號圓明居士和破塵居士。

在位十四年(1722—1735),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乾隆皇帝的生父。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之隆盛,在中國歷史上可比于漢唐盛世,後人大多知道漢唐盛世得益於帝王內用黃老之術,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帝王深通於禪宗心法,尤其是這三代盛世中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更有融法王兼人王之尊於一身的殊勝風采。

參透三關的大禪師

雍正在禪宗上的修證主要得益于章嘉呼圖克圖的教授與印證,章嘉呼圖克圖是聖祖康熙皇帝敕封的“灌頂普慧廣慈大國師”。

雍正自幼喜讀佛典,廣交僧衲,深通佛理,於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國師指導下禪坐,連續兩日,當時章嘉國師認為只是初入堂奧,如針隙觀天,勉勵其更求進步;

雍正遂于當年二月於結雲堂閉關參求,“十四日晚經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當下脫落,始知實有重關之理”。

遂又問證于章嘉國師,國師認為這仍不過是庭院觀天,應該更加勇猛精進;於是雍正“仍勤提撕”,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於堂中靜坐,“

無意中忽踏末後一關,
方達三身四智合一之理,
物我一如本空之道,
慶快平生。”

章嘉國師稱讚道:“王得大自在矣!”到此才得到章嘉國師的最後認可。

雍正歷來被公認為中國帝王之中唯一真正親參實悟、直透三關的大禪師。

講經傳法自選語錄

雍正繼位登基以後,於政務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講經傳法,自號圓明居士,近從王室宗親,遠至和尚道士,無不從學如流。

雍正閱讀《指月錄》、《正法眼藏》、《禪宗正脈》、《教外別傳》等禪宗語錄,並在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了最權威的禪宗語錄集——《雍正禦選語錄》。

雍正選編的原則是,不重虛名浪譽,唯看是否達到真實理地;不尚美言佳句,只看是否從性地流出。

雍正親自選編出了12位主要禪師的重要語錄及其它500多位禪僧、居士的禪語,同時還收錄了雍正自己著述的禪語。特別是,在每卷語錄之前,雍正親自禦制序言,諄諄提示,闡明心要,指示學人,實在是十分難得的點睛之筆。

《禦選語錄》完全打破了教下與宗門、佛法與道教、禪宗與淨土宗的門派之見。正因為這部《禦選語錄》處處顯示了雍正皇帝的真知灼見,所以歷來被列為真參實證的學人終生必須閱讀參究的一部重要經典。

重用高僧

歷史上,有過不少僧道參與朝政的事情,像唐朝的李泌、明朝的姚廣孝,都是比較典型的。雍正帝則一度重用文覺禪師,在森嚴的紫禁城內為他安排了專門住所,命他參與議論國家最機密的要務。

雍正朝前期,接連發生了大將軍年羹堯、皇舅隆科多、皇弟允異、允唐等幾個震驚朝野的大案。在處理這些機要案件過程中,文覺禪師作為雍正帝的高級參謀,一直出謀劃策,作用不小。

雍正十一年,文覺禪師70高?,雍正帝命他往江南朝山,南下行程中,他的儀仗隊伍浩浩蕩蕩,如同王公大臣一樣,所過地方的官員對他頂禮膜拜,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江南河道總督嵇曾筠和稅關監督年希堯等要員,都以弟子禮相見,充分顯示了文覺禪師的特殊身份和顯要地位。

保護寺廟

雍正帝很注意保護僧舍。西寧府西部有座很大的寺院叫丹噶爾寺,位於青海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雍正元年,青海台吉羅卜藏丹津糾眾發生叛亂。為鎮撫青海諸部,年羹堯令丹噶爾寺的喇嘛騰出寺內房屋1500間,讓給留守官兵居住,而把眾喇嘛趕到朝天堂棲身,引起強烈不滿。

雍正帝知道後,親手批示:“將喇嘛寺之僧舍作為營房,似屬不利,自應另造(營房)為是。”清兵很快退出了僧舍。

直隸唐山縣令反對佛事,下令驅趕僧人,強奪僧舍,改為民房。雍正帝聞訊後,下旨立即將該縣令拘拿問罪。後因侍郎留保出面說清,便對縣令從輕發落了。

修繕古?名寺

雍正帝晚年,大量修繕古?名寺。江南荊溪(今宜興縣)崇恩寺,曾是玉林國師傳法之所,雍正十一年下諭擴建。浙江紹興報恩寺當初也是玉林國師的開堂場所,奉旨維修。浙扛普陀山是觀音大士示現的聖地,雍正帝動支帑金,派遣專官監督修飾這裡的普濟寺、法雨寺。

雍正帝參與佛教事務的內容是,利用皇權調和儒、佛、道三教的關係,使三教融於一爐。他說:“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三教各有其用,又有許多共同的東西。

雍正帝特別強調,三教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教育百姓如何做人:“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理同出於一源,道並行而不悖。”

比如勸人為善棄惡,儒家用五常百行之說,“誘掖獎勸”,佛家的五戒十善,也是“導人於善”。儒佛道三教共同起著“致君澤民”作用,同樣有助於帝王之業。

著書立說影響佛教

雍正帝在佛學方面大量地著書立說,以影響佛教領域。他寫有《教乘法數》、《園明語錄》、《集雲百問》、《揀魔辨異錄》、《悅心集》、《破塵居士語錄》、《禦選語錄》等佛學著作,編有《翻譯名義選》、《禪師心賦選注》、《大覺禪師錄》、《萬善同歸集》、《當今法會》、《經海一滴》、《宗鏡大綱》等佛學作品。……

由這些佛學論著可以看出,雍正帝不僅信佛崇佛,而且對佛家經文也很有研究。大量刊刻發行後,在佛教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雍正帝政事不廢,又作出了這麼多的佛學著作,恐怕也實在難以找到第二個這樣的皇帝了。

[此帖子已經被凡夫俗子於2013/10/8 下午 07:30:41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0/8 上午 02:52:40
--  【轉貼】印光大師讚雍正皇帝詞(摘錄自讀印光大師文鈔記-與佛學報館書)

而世宗以大權乘願,建中立極,其發揮佛祖慧命之言論,精深宏博;入藏流通者、不必言;外有「御製揀魔辨異錄」八卷四冊,係吾友子任民,乞食京師,于書肆中得之,送于楊仁山,令寄東洋,附于新印大藏之內;想其書已出,好古探奇之士,試一讀之,不但于性命有益,而學識文章,當頓高十倍矣!嗚呼!盛哉!世宗實為法流震旦,皇帝中之絕無而僅有者。其君如此,則宰官、僧侶,概可知矣。

世宗,即雍正帝。其著作,所謂「已入藏流通」者:諒即指「御選語錄」,四十卷,龍藏自林字函至即字函。卍續藏第一一九冊,作十九卷。 

所謂「東洋新印大藏」,諒即指大正藏;但大正藏並無此書。「揀魔辨異錄」,在卍續藏第一一四冊。揚州藏經院木刻本,前有印祖撰重刻序,此序見印祖文鈔卷三」:「揀魔辨異錄重刻序」及「揀魔辨異錄石印序」。欲知此錄內容,讀此二序可知。此從略。又、雍正七年,嘗頒行「大義覺迷錄」。蕭一山著「清史」云:「至於頒行大義覺迷錄、揀魔辨異錄,以帝王之尊,和秀才和尚作學術上的辨論,其精神、值得欽佩。」 

雍正帝,於禪門,頗有造詐;自謂少年時,喜閱內典,惟慕有為佛事,於諸公案,總以解路推求,心輕禪宗,謂如來正教,不應如是。自親近西藏喇嘛章嘉呼圖克圖,得其啟示,乃知向上一事;尋因隨喜結七,同坐兩日,得洞達本來,方知「惟此一事實」之理;復著力參究,經行次,桶底當下脫落,始知實有重關;復堂中靜坐,無為中,忽蹋末後一關,得大自在,受章嘉印可。此時,帝所接近者,尚有迦陵性音。此皆未登位前之事。 

帝自號「圓明居士」,嘗輯古德語錄中之提持向上、直指宗乘者,名「御選語錄」;而以自己與人問答言句,收錄於第十二卷 (卍續卷次)中。帝即位後,嘗於內廷,提示宗乘,王大臣得其印可者,凡八人,因取所著述,擇其合作,編為一集,名「當今法會」,附於御選語錄之十九卷。 

帝既喜研宗乘,又極提倡淨土;蓋鑒於禪門空涸之弊,而欲矯正之,示學人以腳踏實地之修行也。其於淨土祖師,特提蓮池大師,以為模範;御選語錄中,採其要語,別為一卷(卷十三),帝自序云:「雲棲法彙一書,皆正知正見之說:朕欲表是淨土一門,使學人宴坐水月道場,不致歧而視之,誤謗般若;故擇其言之融會貫通者,刊為外集,以示後世。」—御選語錄分正集、外集、前集、後集四類。 

帝主張佛、道、儒三教並行;於佛教中,調和教、禪、淨;於宗門中,說五家宗旨之一味——語錄後序中,性音勸帝研辨五家宗旨,帝謂:五家宗旨,同是曹溪一味,不過權侈更換面目接人耳。 

至於世間法,蕭著清史云:「只有雍正帝懂得中國文化精義和孔子的中庸之道,所以他的政治是超乎尋常的。」又云:「他對於清朝的政治,關係甚大,如果沒有他,康熙六十年培養的政績,表現不出來;乾隆六十年的成權,發揮不出來。」可惜他在位不久,僅有十三年。壽五十八歲(據「清史稿」九、世宗本紀)

**************

揀魔辨異錄,係禪宗,深通教理者尚不易知,況居士乎?

 

揀魔辨異錄:八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冊。清世宗雍正帝著,題名「御製揀魔辨異錄」。

 

臨濟宗,至明末清初,密雲圓悟門下,有三峰法藏者,嘗提「智證傳」,乃闡綱宗;諸方驚疑,謗議競起。圓悟作書誡之,藏亦復書答辯,又作「五宗原」,立異說。圓悟作「闢妄救」略說,一再闢之。法藏之弟子潭吉宏忍,復作「五宗救」,再主張師說。後、世宗雍正帝斥藏忍所言為「魔說」,將「五宗救」逐條駁正,是為「揀魔辨異錄」。書中,稱三峰藏曰「魔藏」,潭吉忍曰「魔忍」。故此「魔」是指法藏、宏忍,非通常所說之「四魔」等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10/13 下午 07:10:16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0/8 上午 02:53:22
--  【轉貼】印光大師揀魔辨異錄石印序(代企覺居士趙希伊作)
自佛法入中國.歷代皇帝.無不崇奉。其唯結緣種.與有所悟證者.種種不一。求其深入經藏.直達禪源。證涅槃之妙心.具金剛之正眼。于修齊治平之暇.闡拈華直指之宗者.其唯清世宗皇帝為第一也。若非法身大士.乘願再來。握權實不二之道柄.度輪迴無依之眾生者.其能如是也耶。其所著述.藏內有圓明居士語錄三卷。(圓明居士世宗道號)其他序跋傳記散見於經論語錄中。悉皆妙契佛心.冥符祖意。言言見諦.語語歸宗。如走盤珠.似摩尼寶。凡具眼者.無不佩服。當明季時.密雲悟會下.有法藏字漢月者。天姿聰敏.我慢根深。大悟之後.欲為千古獨一無侶之高人。從茲妄立主見.著五宗原.擬己超邁一切。不知如來心印.如清涼月。慢雲一起.便掩月光。真如妙性.猶太虛空。慢塵既颺.即汙空體。種種塗飾.翻形狂悖。求升反墜.弄巧成拙。密雲則闢而又闢.彼與其徒弘忍.執迷不返.則救而又救。反欲陵駕密雲.謂己無師自悟.密雲強以源流懇忖之。所有言說.類多妄造.少有實情。當時知識.雖知其非。以其師尚不奈何.兼彼門庭甚盛.士大夫多為外護。恐其一經闢駮.難免招禍.故皆不敢置論。至雍正十一年.世宗遍閱密雲.法藏.弘忍等錄。見彼知見紕謬.錄其臆見邪說數十條.逐一辨正。通計十萬餘言.名曰御製揀魔辨異錄。即刊書冊殿板.又令續入大藏。企其除邪說以正人心.振宗風而明祖道耳。至十三年.開工刊藏.而龍馭旋即賓天。高宗繼立.以日親萬幾.不暇提倡.遂致竟未入藏。而書冊殿板.存於大內.不易流通。故今之博學多聞緇素大家.皆不知其名。吾友子任.光緒甲辰.于京師書肆中得二部。以一途諦閑法師.企彼倡募流通。以一託楊仁山寄東洋.入于弘教書院新印藏中。今春余欲朝海至滬上.遇楚青狄居士。余曰.公好流通古跡.何不取弘教藏中揀魔辨異錄.刊板印行。此世宗以靈山泗水之心法.為儒釋兩教.作開金剛正眼之大光明藏也。若得流通.不但參禪者直下知歸。即宗孔孟而探誠明之極賾者.亦如乘輪遇順風.速得到彼岸也。居士曰.余昔於京師爛貨攤得一部.藏書笥有年矣。不因子說.幾致錯過。即付印刷所.俾照式石印一千部。命余作序。余喜極.遂忘其固陋.為序其隱顯機緣如此。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0/8 上午 02:54:26
--  【轉貼】印光大師揀魔辨異錄重刻序
學道之人.居心立行.必須質直中正.不可有絲毫偏私委曲之相。倘稍有偏曲.則如秤之定盤不准.稱諸物而輕重咸差。如鏡之體質不淨.照諸像而妍媸莫辨。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展磚淆訛.莫之能止。故楞嚴經云.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法藏宿世.固有靈根。即現生之悟與見地.亦非卑淺。但以我慢根深.欲為千古第一高人。特意妄立種種宗旨名相.著五宗原。以企後學推尊于己.竟成魔外知見。使當日直心直行.允執厥中。將見密雲會下.無人能敵。道風之振.何難超越諸方。惜乎不以實悟實證為事.而預先設法.以為超越一切之計。遂致密雲七闢三闢.以正其非。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果是英烈漢子.自當慚愧懺悔.知非改過.以期實悟實證。則臨濟法脈.如來慧命.豈不直接其傳。何得慢幢高豎.護短飾非。引起其徒宏忍等.更加狂妄。逞己臆見.著五宗救。挽正作邪.以邪為正。謗法謗僧.自誤誤人。較之法藏.更深十倍。盲引盲眾.相牽入火。噫。可哀也巳。藏忍平生.刻意文飾。致令門庭甚盛.士大夫多為外護。故彼父子之語錄。併五宗原.五宗救之僻謬邪說.悉皆續入大藏。至雍正十一年.世宗欲選語錄。遍閱彼等著作.知其意見僻謬.必至瞎人正眼。著令盡燬其板。又敕天下叢林.凡有此書及板.盡行燬除。倘有私藏者.發覺以違律論。又恐或有深受其毒.莫能盡吐。因將五宗救中狂悖甚者.摘錄八十餘條.逐條駁正。令續入大藏.以企開人正眼.報佛祖恩。但以萬幾無暇。至十三年春.方始脫稿。未及謄清.龍馭上賓。高宗繼立.方始刊板。只因未委通人.凡草書替代之字.許多竟作本字。如以謂作為。多至百餘。世宗所刻書冊經板.悉皆校對精嚴。唯此一書.錯訛甚多。故知的係賓天之後所刻。又雍正十三年春.開工刊大藏板。此書上諭.命入藏流通。而竟未入者.以高宗御極未久.殫精政治.無暇提倡。其餘緇素.以法藏徒黨甚盛。恐其一經提倡.或致招禍.因皆置之不論.以故未入。書冊殿板.存於大內。除皇帝有勒.無由刷印.因玆不傳于世。然此法寶.必有神物守護。令其久祕復出.得廣流通。其因緣具于石印序中。玆擬重刻木板.因息心校閱.俾還世宗本來面目。應季中居士.願任刻資。遂序其顛末.以告來哲。夫欲了生死.必須實證。若唯悟而未證.則煩惑尚在.大須努力。倘能兢兢業業.歷緣鍛煉。則覺照存心.冥符聖智。人我是非之凡情.無由而起。若不加覺照.依舊凡情熾然。功行愈高.情見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難免。如人睡惺不起.久復睡著。古人謂大事已明.如喪考妣。正以煩惑未斷.或恐復迷。須知斷惑之人.便無凡情。既無凡情.何有生死。大悟之人.其悟縱與佛同.其惑猶未斷除。必須念念覺照.庶免凡情用事。藏忍父子.雖則悟處高深。只因我慢過甚.全體埋沒于人我情見之中.而猶欲為續佛慧命之第一高人。以致一錯永錯.而莫之能反。盡其智力.只做得箇平侍者之身分。可不哀哉。如來深知末世眾生.煩惑難斷。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令其于臨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承侍彌陀.追隨海眾。從茲圓破無明.徹證自心。直至成佛而後已。使藏忍知此.當即上品往生.證無生忍。普現色身.廣度群迷。又何至妝點文飾.欲得超師越祖之虛名.企其流芳百世。一經明眼人看破.竟落得個邪魔外道之實號.而遺臭萬年。嗚呼哀哉。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8/11/3 上午 06:22:22
--  

【附2】清朝雍正皇帝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二十六)


問:印光大師說,清朝雍正皇帝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是否代表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正確無誤?即使他最後殺了自己的兒子,希望避免王位爭奪的禍害,都是善巧方便嗎?


淨空法師答:大菩薩再來,大權作略,那不是我們凡情能夠想像得到的。如果大菩薩再來的話,他知道每個人過去未來,知道前因後果,那個我們凡夫沒法子想像,我們凡夫也做不到。你只有好好修行,將來你修行的功夫超過他,你就知道他了。你要為了解他這個真正狀況,你要好好的修行,最好是最方便的方法自己有把握的,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你統統明白了。否則的話,怎麼講也講不清楚;講清楚了,你也未必相信。還是你自己去證實最好,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都證實了。不過雍正確實對於儒釋道三教真下了功夫,他真的是通達。我們今天講這宗教和睦相處,多元文化,這個世界上多元文化應該是雍正皇帝是最初的創始人,他主張三教一家,要團結一致。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1/27 上午 11:52:18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