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1)
----  《五加行開示錄》內 加 行 ─ 上 師 瑜 伽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1&id=13644)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8/17 上午 05:13:44
--  《五加行開示錄》內 加 行 ─ 上 師 瑜 伽

《五加行開示錄》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傳講

「瑜伽」二字出自印度梵文,是修行、修持的意思。上師瑜伽就是上師的修持(亦即修持上師)。

一、修持上師瑜伽的意義及前期準備

為什麼要修上師瑜伽呢?自我們皈依後就成為佛教徒,發了菩提心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修金剛薩埵可懺除罪業,修曼茶羅可增長資糧,而修上師瑜伽則可讓我們得到上師的加持。得到上師的加持,則有助於證悟大圓滿的無上智慧。

如果外加行、皈依和發心還沒修好的話,就暫時不必專修上師瑜伽,只需略修即可。修行時念誦儀軌也有一些要求,在一座當中外加行的部分如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都要修,但可修得略些。接下來如果是在修上師瑜伽,則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這個修法上;如是在修發心的話,也如此類推。

念誦儀軌的方法有廣略之分。簡略的就是本書後面所附的《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在每座中都需念一遍。譬如修菩提心時,從《開顯解脫道》的開頭一直念到發菩提心為止,然後開始反覆不斷地念四句發心偈,起座時,再把菩提心以後的儀軌念完。修上師瑜伽時也是一樣,從人身難得到曼茶羅都要簡單地修一遍,然後開始修上師瑜伽,起座時將剩下的儀軌念完。廣的儀軌比較長,也較繁複,一般人或受限於時間,或因念誦的難度較高,一天念一遍就夠了。譬如修菩提心,早上的一座從外加行開始念並簡略地修,直到菩提心為止,然後只就菩提心反覆地修,下面的儀軌就不再念了,起座時做一個迴向。晚上的一座也要從外加行開始簡略地修,菩提心的部分就多些時間專修,起座時將早上剩餘沒念的儀軌念完。如此修比較省時,能多念儀軌當然是好,但再加上思維與觀想,可能時間會過長,所以個人要視自己的情況去安排取捨。

由於《開顯解脫道》特別簡短,上師瑜伽修法中有些偈子在此處就沒有,在廣的儀軌中才有。這些偈子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可以找到,大家只需照書念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修法,一般照《開顯解脫道》念是可以的。有些特殊的偈子,如三身曼茶羅的儀軌,在《開顯解脫道》中只有一句,就太略了。有時間的話,還是念廣的儀軌比較好。以上是念誦儀軌的方法。

今天課堂中有些人是新來的,雖然以前沒有聽到上師瑜伽之前的修法講解,但網上有音頻可下載,也有整理過的文字資料可上網查詢,再加上《普賢上師言教》的書,我想利用這些方法應該是可以開始修的。以後如有機會聽講,可從頭再聽一遍。如沒有的話,就只好這樣修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居士既沒有灌頂,也沒有傳承,自己請了法本就回去任意地修,這就不對了。

密宗的正行修法就更不允許如此。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修不僅修不出結果,更由於沒有竅訣而會出差錯。但是,像人身難得或死亡無常這類不是正行的基礎加行修法,若根據所有的錄音和文字資料來修,應該不會出任何差錯,所以這次新來的人可以先這樣修。不過這並不是正行的修法,要修正行以前必須先聽講才可修,只聽錄音帶得不到傳承,任何人的錄音帶都無法給你傳承。因此,最好聽一個傳承再修。

希望凡是來聽法的人都能實修,何時修完要視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但總要有個開始。如果要求所有人在同一時間修完,可能不太實際,不過每天至少應安排兩個小時來修法。早上可早起一個鐘頭,在梳洗完畢,未用早餐之前,就開始打坐一個鐘頭。晚上下班後,吃過晚餐,再打坐一個鐘頭,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為了生活我們都可以忙碌地投入工作,為了了脫生死,又怎能不盡力投入呢?所謂的生活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現在拼命發展、賺錢的成果,是決不可能在下輩子繼續享用的。這幾十年的生存是在人間,再怎麼難也都可以過。如果換了身體、環境、時間,下一世是怎樣就誰都不敢說了。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真正推翻輪迴的存在。雖然有各種說法,但到目前為止都無法推翻輪迴。不僅如此,我們還有強力的依據來證明輪迴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無可避免地都要轉世,下一世轉作什麼樣的眾生,誰都不知道。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所準備。

很多人怕老時日子不好過,所以現在拼命賺錢、存錢以作準備;但為了下一世,為了解脫輪迴,為什麼就不做準備呢?不為後世打算,是很愚昧的行為。我們在一天當中一定要有適當的時間用在修行上,其餘的時間可用來工作。學佛後如果立即放棄親友及生活來源,也不是很合理。修行人歷來都有兩種:出家人,沒有世間的責任,主要任務就是修行與弘法;在家人,佛並沒有要求所有人都出家,在家人應該擔起家庭與事業的責任,但這只是為了生存,並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所以希望每個聽法的人都能去修,只要修就會有進步,就會有收穫。如只聽講而不修的話,是不會有收穫的。

漢地居士由於缺乏系統的佛學教育,很多行為都不如法。只要哪裡有灌頂、火供、會供、修財神、長壽等法事,很多人都十分感興趣。可是,如果不修行,這些活動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真正的修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卻對這些修法沒有興趣。不修,就不能解脫。聽法後一定要好好想想,需不需要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如果無所謂,就不用修行了,但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應該是很重要的問題。重要但沒有方法解決也沒用,可是佛已經給了我們方法。所以居士們在有機會、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對聽法、修法加以重視。如果只願參加所謂的灌頂等法會,對要下點功夫的修法卻不感興趣的話,就是不能解脫的前兆。也許在輪迴中流轉時,會因此得到一些財富或健康長壽,但解脫是沒有希望的。要解脫就必須系統地聽,系統地修。其實對每個生命來說,這都非常重要,只是除了人以外,其他生命都沒有這個機會。在人類當中,也只有學佛的人有此機會,所以一定要珍惜。

二、關於依止上師

在密乘中,上師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證悟大圓滿,其方法既不需要邏輯推理,也不靠氣脈明點的修法,也不強調生起次第。雖然加行中金剛薩埵的修法有一些簡單的生起次第,但這不是重點。在所有加行修完之後,最後要證悟空性的關鍵就是依靠上師的加持。

當然,並不是任何上師都能給予加持,必須依止有加持能力的上師才可以得到加持。就如同杯中要有水才可以喝了止渴,如果是空杯,再怎麼倒也無法用來止渴一樣。有一些自稱是金剛上師、大活佛的人,卻不一定有加持力,也不見得都是上師。別人的真假如何我們不必理會,但自己一定要依止一位真正的金剛上師。外加行中講過依止上師的方法,也列出了密宗上師所應該具備的條件。如果一位上師具足了這些條件,自己也對他有信心的話,就可以依止為根本上師。如果沒有具備足夠的條件,那麼最好就只是恭敬他,去請教問題或結緣就可以了,但要作為自己的根本上師是不夠資格的。

有些居士認為上師替自己解決了一些世間的疑問,或有時摸摸頭、拍拍肩膀,自己心裡得到一些溫暖,但這與修法或成為密法的金剛上師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一個普通人也可以讓你感受到類似的溫暖。密法的金剛上師不是要教你一般做人的道理,或是解決你家庭、事業、感情上的難題,而是要能教你通過修行來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有這樣能力的人才可作你的金剛上師。

在漢地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假如一個陌生人自稱有了不起的頭銜,或具備某種特殊能力,大家就盲目地去依止。過後看到此人有不如法的行為時,又立刻開始毀謗。這樣的依止方法,給藏傳佛法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密法特別強調在選擇根本上師時要詳加觀察,絕不允許盲目依止、接受灌頂。如果以前已經依止了,現在能做的就是只看上師的好,而不能挑他的缺點。事實上,凡夫眼中的缺點也未必真是過失。也許這些上師只是修行比較好的凡夫,而作為凡夫,總是功過並俱的。除了佛以外,沒有人能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如果一味地觀察這些上師的不足,徒自造作惡業而已。

三、具體修法

依止上師後就要開始修持上師瑜伽。具體的修持可分三個階段:觀想、七支供、祈禱。

1、觀想福田

觀想的方法有兩種:一、觀想自己根本上師的相貌。譬如:如果法王如意寶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就以法王的相片為準來觀想法王的相貌,而無需觀想任何本尊如蓮花生大士等;二、將上師觀想為蓮花生大士。外貌觀想為蓮師,但實際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

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觀想方式呢?有些人對上師具有特別強烈的信心,一看到上師的相貌就生起無與倫比的歡喜心,與看到一般佛像的反應是有所不同的,這樣的人就直接觀想上師的相貌,而無須觀想其他本尊。如果對上師雖然有信心但不是那麼強烈,觀想時也只能視上師為普通凡夫,信心難以增長,如此則應觀想佛像。一位真正具格的上師,在本體上就是佛的化身,也就是佛。觀想時外表要對照經書中佛像的描述,而本體則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修五加行時,是統一觀想蓮花生大士,有極個別的人可以觀想上師,但按經書中的要求是觀想蓮師。

首先,應該請一幅標準的蓮師單身像唐卡,因為書中的圖片通常都太小,不適合用來觀想,觀想的方法就比照金剛薩埵的觀想一樣。為什麼觀想的表面是蓮師,而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呢?這就與緣起有關了。從前,當那若巴尊者在給瑪爾巴大師(密勒日巴的上師)灌頂時,頭上現出了本尊的壇城,那若巴尊者問瑪爾巴:「你是從本尊座前接受灌頂,還是從上師我的座前受灌頂呢?」瑪爾巴想,從上師座前接受灌頂比較容易,而在本尊面前接受灌頂則非常難得,所以他回答道:「我還是從本尊座前接受灌頂吧!」話音剛落,所有本尊都倏然消失而融入上師,當時那若巴上師就說這個緣起不好。因此,後來雖然瑪爾巴的法脈很長,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成就,但其後裔卻因此緣而如彩虹般地消失了。

因此,密宗特別強調對金剛上師的信心。由於金剛上師在這一世給我們傳法灌頂,與我們有極深的法緣,所以觀想蓮師的本體為金剛上師可以比較快速地成就。其他的佛菩薩也時時刻刻在度化眾生、加持我們,但金剛上師與我們更親近一些。因而,如此觀想上師能加速成就。

書中對蓮師的服飾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意義都有詳盡的描述,在此不再多作講解,如是觀想即可。蓮師周圍要觀想其他的佛菩薩及護法神。當我們在修皈依或金剛薩埵的前半部分時,自己仍是自己,維持不變。可是修上師瑜伽時,要將自己的相貌觀想為金剛瑜伽母,而本體則是勝海空行母,就是蓮師的空行母。為何要如此觀想呢?修上師瑜伽時,如果自己仍為普通人,就會帶有普通人的邪見,例如對上師有不好的看法等,從而對修法造成障礙。如果將自己觀想為金剛瑜伽母,由於緣起的關係,則可斷除這些障礙,因此要這樣觀想。

在金剛瑜伽母頭頂一箭許的上空觀想蓮花生大士,觀想好後就開始念誦。由於《開顯解脫道》太過簡短,這裡我們就念廣的儀軌:

讓囊輪竹大巴Ra加興  自現自成清淨無邊刹

果巴Ra奏桑豆巴瑞威  莊嚴銅色吉祥山中央

讓尼傑尊多傑那久瑪  自身觀為金剛瑜伽母

夏既恰逆瑪薩這托怎  一面二臂紅亮持刀蓋

(蓋:托巴)

夏逆鬥達堅孫南卡思  雙足舞式三目視虛空

既窩貝瑪問大尼迪定  頭頂日月千瓣蓮墊上

加內袞杜雜威喇嘛蕩  皈處總集根本上師尊

耶美措傑多傑竹畢固  無別海生金剛變化身

嘎瑪蕩旦旋努夏促堅  白裡透紅亮澤童子相

迫卡秋果薩為東瑪索  身著大氅內法咒士衣

夏既恰逆加波若畢達  一面二臂國王遊舞式

恰耶多傑雲貝托問南  右手金剛左持托巴瓶

悟拉達旦貝密年修索  頭戴具瓣蓮花鹿耳帽

千空雲那迭東雲秋瑪  左腋之下殊勝空樂母

為畢簇記卡張賊孫南  以隱式持三尖卡張嘎

加瑟替利喔彭龍那續  住於彩虹明點光蘊中

契扣喔昂札為賊畢龍  外旋絢爛五光莊嚴界

竹畢傑邦尼修雜昂蕩  化現君臣二十五尊者

加沃班竹熱怎宜旦拉  印藏成就持明諸聖眾

卡卓秋炯旦堅真達迪  一切空行護法如雲聚

薩東年內千畢昂杜薩  住於明空大平等之中

這一段要念完,並且要邊觀想邊念。念誦偈子的作用就如同西藏人的一個習慣,當有人要求我們捎信給在外地的人時,我們就會在自己的手指上綁一根線作為提醒。等到達目的地時,一看到那根線,就想起要捎的信了。念誦儀軌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我們該如何觀想,如果念時不觀想,並不是沒有任何加持,但好比手上綁了線卻沒有口信要帶一樣,已失去了最主要的意義。

接下來觀想蓮師身上放光,這些光形成網狀圍繞蓮師,每個網孔中都安住一位佛菩薩、大持明者、護法等。接著開始念七句金剛句:

  吽!

歐堅由記努江燦  鄔金刹土西北隅

貝瑪給薩東波拉  蓮莖花蕊之座上

雅燦秋格甕竹涅  稀有殊勝成就者

貝瑪炯內謝素札  世稱名號蓮花生

扣杜卡卓忙波果  空行眷屬眾圍繞

切既傑素達竹吉  我隨汝尊而修持

欽吉洛企謝素索  為賜加持祈降臨

咕汝貝瑪悉地吽  咕汝貝瑪悉地吽

念誦的同時,觀想從蓮師清淨剎土有無數的蓮師融入所觀想的蓮師,或可觀想所有的根本上師都降臨融入所觀想的蓮師。為什麼還要迎請呢?難道我們觀想的不是蓮師嗎?因為,我們現在還是初學者,仍有許多分別念,雖然觀想的就是真實的蓮師,有些人還是認為這是自己心中想出來的,還不夠真切。為了斷除這種執著,所以要迎請蓮師。

這樣觀想念誦之後,蓮師就成了所有根本上師和蓮花生大士的綜合體。

這以上都是觀想的階段。

2、七支供

七支供是顯密共同的積累資糧方法,將上師觀想好後,在上師面前供七支供則能更迅速地圓滿廣大資糧。

第一支是頂禮支。五加行中有一個十萬遍頂禮的加行,就是在此處的上師瑜伽修法中。如果簡單地做,則在修皈依加行時也同時頂禮,雖然這樣可以同時完成兩個加行,但這樣做不夠圓滿。因為皈依和頂禮各有其不同的觀想,所以我們不採納。頂禮能與上師瑜伽一起做,是最圓滿的。

頂禮時首先要合掌,這也有一些講究。兩隻手掌不能完全地合在一起,從手心到手指之間都要有空隙。合掌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嘎屋式。嘎屋是一種帶在身上的四方形法器,由於手指頭沒有合在一起,看起來有些像方形;二是蓮花苞式。兩個食指與無名指放得比中指低一點,指尖接觸,這樣看起來有些像含苞待放的蓮花。

不論採取哪個方式,手掌中都要留有空間,因為經書中說外道的合掌才是沒有空間的。合掌時,要觀想手中拿著如意寶。頂禮的第一步是將手掌放在心間,而不是頭頂上,這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第二步是將手掌放在頭頂的髮旋兒處,而不是額頭上,此時觀想向佛的身頂禮,清淨自己的身業如殺、盜等第三步放在喉間,觀想向佛的語頂禮,清淨自己的語業如妄語、粗語等第四步放在心口,觀想向佛的心或智慧頂禮,清淨自己的意業如貪、瞋、癡。之後五體投地,即額頭、雙掌與雙膝同時觸地,觀想向佛的身、語、意、功德、事業頂禮,清淨自己極細微的障礙,有些人稱此為磕短頭。如將身體伸直匍匐於地以五體頂禮,則稱之為磕長頭。當身體趴下去時,雙手合掌置於頭頂上,前面放置念珠計數,然後站起來。

頂禮主要是一種恭敬的表示,磕長、短頭都可以。雖說頂禮的方式有很多,但上面講的兩種在經書中有記載,所以是如法的。站起時身體要正直,不可彎腰駝背;合掌時手要合好。縱然加行的數量要做夠,但質量更是重要。就算只磕一個正確的頭,也能積累很大的資糧,清淨眾多的罪業。不如法的磕頭,就算做了成千上萬,不僅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因為在佛像前隨便頂禮,是對佛像的不恭敬。所以,每一次頂禮都務必要認真地做,才可圓滿功德。

在頂禮的同時,觀想在自己四周有無數的父母眾生及冤親債主隨著自己一同頂禮,也就是有無數的身體在同時向佛頂禮。頂禮的同時,有兩句儀軌文要念:

啥 大律興各杜涅杜  啥 吾身化為盡刹塵

南巴竹為恰擦漏  無邊無數而頂禮

這樣的頂禮要做十萬遍,另外再做一萬遍作為補充,這個修法完成以後,與前面四個加行加起來,就算圓滿了五個加行。以上講的是頂禮支。

第二支是供養支。主要是觀想以清淨心在上師座前,以各色各樣的實際供品及意幻的無數美妙供品來盡力供養。如果只有觀想的供品,有沒有功德呢?要是自己能真正地觀想,則與實際供品沒有差異。有人會問:既然如此,又為何需要真正的供品呢?因為,我們對真實的供品往往會產生執著,認為它們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如此用來供佛,則能更快地增加資糧,所以觀想的與實際的供品都需要。平時在公園裡或路邊看到絢麗的鮮花,或是山明水秀的風光,都要想到供養三寶,如此則時時刻刻都可積累功德。打坐時,就觀想將所有的人天受用,都用來供養三寶。念誦的儀軌也是兩句:

喔襄宜竹丁怎記  陳設供品意幻定

囊瑟秋畢恰加布  現有以供印供養

以上是供養支。

第三支是懺悔支。此處懺悔的方法與金剛薩埵的修法不一樣,這裡我們將無始以來所造的所有罪業,都觀想為黑色的微塵,堆積在我們的舌頭上,前面觀想好的上師佛菩薩放光照射在這些罪業上,使之即刻清淨。當然,對這些罪業做深度的懺悔,並發願永不再造還是必要的。此處的儀軌也是兩句:

夠孫密給累南袞  一切三門不善業

喔薩秋貴昂杜夏  光明法身中懺悔

第四支是隨喜支。看到他人聞思修法、行善積德時,要生起歡喜心,而非嫉妒心。隨喜是一種強而有力的積累資糧方法,譬如,假如有人供齋給僧眾,旁人雖然沒有供齋,但如果能誠心誠意地隨喜,則雙方得到的善根功德是完全一樣的;反之,有些人見到別人作功德時,不僅不歡喜,更由嫉生恨,到處去數落此人的不是,如此非但沒有功德可言,還造了不少惡業。本來可藉由隨喜替自己積累同樣的功德,卻由於嫉妒而使自己失去了大好機會,這實在是可惜。

隨喜時,應該隨喜十方諸佛菩薩、金剛上師、善知識等等的一切戒定慧功德,然後迴向。在西藏,有很多人會從遙遠的地方一路磕頭到拉薩,過程異常艱苦,如果有人能真心誠意地隨喜他們,縱然沒有經歷路途的艱辛,卻能得到同樣的功德,這是佛親口說的,對此無須有任何懷疑,這就是積累資糧的訣竅。隨喜支有兩句儀軌要念誦:

登巴逆記杜巴宜  隨喜二諦所攝持

給湊袞拉傑宜讓  一切善業之資糧

第五支是請轉法輪支。釋迦牟尼成佛後,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說法,梵天與帝釋就下來向佛供養了右旋海螺與金輪,並請佛轉法輪;同樣,我們也應觀想自己身體變成無數個身體,在無數的佛座前各站一個,祈請佛轉法輪,佛也應允了,並為適應不同根基的眾生而轉了大小乘的法輪。雖說這是我們的觀想,但只要有誠心,還是可以圓滿資糧。此處念誦的儀軌只有一句:

貼孫秋扣果瓦固  祈請常轉三乘法

第六支是祈請不涅槃支。當釋迦牟尼佛預備涅槃時,有一個叫珍達的居士祈請佛延遲涅槃,佛就推遲了三個月才涅槃。我們也同樣應觀想自己變成無數個身體,於無數剎土中,站在即將要涅槃的佛和金剛上師們的座前,祈請他們不要涅槃,繼續度化眾生,他們也答應了。就算這是觀想,但我們若是真心誠意的,還是可以積累資糧的。這裡的儀軌有兩句:

既瑟扣瓦瑪東瓦  乃至輪迴未空前

釀安密大秀索迭  祈請住世勿涅槃

第七支是迴向支。關於迴向,以前講過很多次了,現在就只略講一下。譬如,開車時要右轉還是左轉,全憑方向盤而定。一個人手中有一百塊錢,要如何用就看他的動機是什麼;同樣,我們修行所有的善根要如何運用?是用於解脫輪迴?還是用來獲得世俗的圓滿?關鍵都在迴向。因為所有的善根都是自己造的功德,要長壽可以長壽,要解脫可以解脫,就看如何迴向了。

要是廣的迴向不會的話,就學《三十五佛懺悔經》中那樣:「三世十方諸佛菩薩如何迴向他們的功德,我也如是迴向。」這樣就完整地包含了一切。不僅是過去和現在的功德可以迴向,未來的功德也可以迴向。將所有的善根功德匯集起來一起迴向菩提:願我能以此善根,為度化眾生而證悟菩提。如果有人要替父母親友加一些特別迴向也是可以的,並不妨礙大局。但主要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能度化眾生,而發願早日證悟成佛。如果廣的迴向不會做,就做前面所說的簡單迴向。《普賢上師言教》中也提到了這個簡單迴向,它既方便,又包含了所有迴向的意義,是一個很有用的迴向方法。如果書上不說,也沒有人會知道,這也就是所謂的訣竅。迴向的儀軌也是兩句:

杜孫薩畢給雜袞  三世所積諸善根

江秋千波玖汝喔  迴向廣大菩提因

七支供至此就算完整了。

3、專心祈禱

祈禱時將上師或蓮師與佛菩薩觀想在自己前面,至誠地祈請讓我們能早日證悟大圓滿的智慧,以此作為祈禱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上師三寶面前發起無比強烈的信心,以致於汗毛直豎、淚水橫流,發願今後唯有依止上師,希求得到上師的果位,除了上師三寶以外,不再尋找其他的依止處。就是要這樣一心一意地祈禱。念誦時就按照《普賢上師言教》中的儀軌念:

傑尊咕汝仁波切  至尊蓮花生大士

切尼桑傑談加既  您乃諸佛之總體

吐記欽拉杜畢巴  普降大悲之加持

森堅擁既袞既布  有情唯一之怙主

律蕩龍就漏寧張  自身受用識心胸

豆巴美巴切拉布  毫無遲疑供養您

迪內江秋瑪透瓦  自此未獲菩提間

既杜累涅透漫袞  善惡苦樂貴賤等

傑尊千波貝炯千  皆由至尊蓮師知

然後一邊祈請,一邊精勤念誦蓮師心咒:

嗡阿吽  班雜咕汝貝瑪悉地吽

如果要從輪迴中解脫,要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我們必須有個依處。什麼是我們的依止處呢?世俗人所看重的名譽、地位、財產,是我們的依處嗎?碰到生老病死的問題時,這些顯然都變得沒有價值了。錢作為依處可靠嗎?遇到世俗間的一般問題時,父母親友有時是可以依靠的,但面對生老病死時,他們就完全束手無策了,所以也不是我們最終的依處。工作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同樣不能解決輪迴的問題。我們唯一的依止處,就只有上師三寶,除此別無其他途徑可助我們解脫。

念上師祈禱文時要邊念邊觀想,那些非常虔誠的弟子們在接受上師灌頂時,都是雙手合掌、熱淚盈眶地念誦上師祈請文,這樣的反應是因為他們對上師有強烈無比的信心。不然的話,儀軌照著念完了,卻沒有絲毫感受可言。所以要對上師由衷地發起強烈的信心,誠心誠意地祈禱上師,發誓從今以後只皈依上師三寶,並祈禱上師加持自己能早日證悟空性。許多修行人由於對上師有無與倫比的信心,他們終能輕輕鬆鬆地證悟空性,這樣的例子有許多。

蓮師心咒每念一百遍,就是念完一串珠子時,就再念祈禱文:「傑尊咕汝仁波切……傑尊千波貝炯千」(見前面)如是念誦到所誦咒數的一半(如修一百萬遍蓮師心咒,誦到五十萬)時,每念一百遍蓮師心咒中間誦:

大拉瑞薩賢那美  我無其餘希求處

達大杜安逆密卓  如今惡世濁時眾

密作杜盎旦杜興  沉於難忍苦沼中

迪累就夕瑪哈咕汝  願救此苦大師尊

旺習固既欽拉堅  賜予四灌加持者

鬥巴波既吐傑堅  賜予智證大悲者

這逆炯夕女吐堅  淨除二障大力者

念時要專心一意地祈請上師蓮花生大士,就這樣盡力念誦蓮師心咒和上師祈禱文,最後在上師座前接受灌頂。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8/17 上午 05:14:19
--  

灌頂時觀想在上師眉間有一個像白色水晶般發光的「嗡」( )字,發出無量光芒融入自己頭頂,同時觀想清淨所有殺、盜、淫等身業,也清淨了氣脈明點的脈障,得到寶瓶灌頂以及上師的身金剛的加持,獲得化身果位的緣分。所謂脈障,就是因凡夫的脈沒有打開,從而會產生很多貪、瞋、癡等惡念。脈一旦打開,氣脈明點就自在了,就能出現許多修證的功德,並成就金剛身等。但目前我們還不需要瞭解太多有關這方面的細節,因為這涉及到密宗正行的修法,我們只要心中如此觀想就行了。

然後觀想上師喉間有紅色「阿」( )字放光融入自己喉間,清淨所有語業,得到上師金剛語的加持,並獲得報身果位的緣分。

接著,觀想上師心間有藍色「吽」( )字發光融入自己心間,清淨以心所造的意業,並得到上師意金剛的加持,獲得法身果位的緣分。

然後再觀想上師心間的吽字上又出現一個吽字,這第二個吽字以飛快的速度、像流星般融入自己心間,使自己得到上師身語意共同的加持,清淨了身語意共同的業,也就是阿賴耶識上最細微的業障,並獲得本體身果位的緣分與無上的智慧。此時靜下來,觀想上師的心與自己的心融為一體。

未證悟大圓滿以前,兩個人的心實際上是不可能變成一體的,我們只是如此觀想而已。開悟後就有可能,因為上師的心不像我們的心那樣盡是分別念,而是像佛一樣已經覺悟的智慧。當我們開悟後,就可將心專注在上師的智慧中,此境界即無任何分別可言。猶如兩杯水倒入一個碗中,只見一碗水而分不清各自杯中的水了。

同樣的,在法界中、光明中或空性中,所有人的心都是一體的。但未開悟前無法達到這個境界,只可觀想自己與上師的心融為一體,然後在這個境界中安靜下來,心中不起任何雜念。如果前面加行修得好的話,就有可能在這個境界中找到真正上師的心,但通常是根基很好的人才有這種可能。一般人還是要繼續聽聞修持後面的修法,才可達到如此境界。

前面加行修得好的人,或對上師有強烈信心的人,雖然只是觀想與上師的心合在一起,但由於心完全靜下來了的緣故,就有可能看到上師的心,也就是自己心的本體。如同水面上的月影,水波蕩漾時月影就被打散了;水面平靜時就像一面鏡子,能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當心靜如明鏡般,沒有雜念的擾亂,即可看到禪宗所謂的本來面目,或密宗講的光明如來藏。用的名稱可能不同,但都是一體的。前面加行修好了,再去聽後面正行的修法就不是很難了,如果基礎沒有做好,後面就會很難,甚至是不可能。

當心再度產生雜念時就起座,然後念:

南西才宜杜續才  何時命終壽盡時

讓囊盎呀巴瑞興  自現妙拂吉祥刹

松就竹畢興康素  雙運化身刹土中

西律多傑那久瑪  身成金剛瑜伽母

薩才喔既貢悟汝  晶瑩剔透光團中

就內傑尊貝炯蕩  明觀至尊蓮花生

耶美千波桑傑迭  無二無別正等覺

迭蕩東畢秋觸既  空樂雙運之神變

耶謝千波若巴累  廣大智慧遊舞中

康孫森堅瑪律巴  三界有情一無餘

真畢迭奔旦巴汝  最勝引導勝商主

傑尊貝美悟擁索  祈禱蓮師賜安慰

索瓦寧各既內迭  衷心摯誠而祈禱

卡贊策贊瑪因諾  並非口頭之言詞

欽拉吐既隆內奏  祈賜智慧之加持

散敦竹巴雜杜索  一切心願自然成

最後觀想蓮花生大士心間發出紅色溫熱的光,一接觸到自己所觀想的金剛瑜伽母心間,立即變成碗豆大小的光團,剎那間像火星般(如燒木材時發出的火花)融入蓮師心口,然後就專注在這個境界當中,能維持多久就維持多久。

在這個時候也有可能會找到本來面目,這與禪宗所講的本來面目是差不多的,只是證悟的方法不同而已。密宗能用的方法極其豐富,尤其在證悟上有許多訣竅性的東西,這是它的優點。密宗裡的法器、面具、咒語等並非它的特長,而是能讓我們飛快地回歸到本來面目,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也就是回到未成為凡夫之前最原始的面目──原有基光明的助緣。

我們都是基光明中產生的一種現象,通過後來的修持,我們還可再回歸到原來的光明中。光明沒有因緣、脫離輪迴與生老病死,是真正的大自然,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能與其相提並論。所謂回歸,是說我們未成凡夫之前是在光明中,由於某種因緣使我們變成如今缺點滿身的凡夫,但通過佛的教導,穿越時空,我們還是可以重新回到本來面目,這就是密宗大圓滿的證悟,也是禪宗講的本來面目。淨土宗則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並非是去享福,而是在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時,在佛將手擱在頭上的一剎那之間,就可產生禪定並達到回歸本來面目的境界。

俗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生命的條條道路最終也是要回歸到這裡,這是我們生命的歸宿,並非死亡之意,而是輪迴於此結束。如果能在此境界中結束輪迴,則表示我們所有的修法都已成功了。

輪迴結束也並不意味著所有都不存在,仍然有心、有意識,但不再有貪瞋癡慢等煩惱。如同吃藥治病只會消除病症,而不會毀滅身體或體內的器官一樣。修行可消除貪瞋癡等煩惱,可滅除生老病死,但卻不會消滅心的本性與我們的身體。我們仍然有身體,但那是像佛一樣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身體,因為人的肉體也是佛的智慧顯現。那時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轉法輪、度化眾生。由於我執已經淨除,不再需要為自己張羅什麼,便可一心一意地度化眾生,這才是修加行與大圓滿的最終目的,也是我們將來唯一的事業。不論顯密的佛教徒,最終都是要達到這個境界。所謂修五加行到後來回到本來面目就什麼都沒有了的觀點,完全是錯誤的見解。

起座時念迴向文:

給瓦迪意紐杜達  我今速以此善根

巴袞喇嘛竹就內  成就怙主上師尊

卓瓦既江瑪律巴  令諸眾生無一餘

迭宜薩拉果巴秀  悉皆安置於此地

蓮師心咒的數量在書中也有要求,但這不算在五個加行中,是一個特別的修法。上師瑜伽的修法就講到這裡,細節處還是要看《普賢上師言教》等書,一般人沒有很多機會聽法或提問題,所以要將書本當作自己的上師。如果從開始的人身難得直到上師瑜伽的修法都能認真修持,我們的成佛之道也就是一片坦途了。

有人會提出質疑:連大圓滿的正行都沒講,怎能成佛呢?這在《普賢上師言教》中明確地講過,上師瑜伽雖說名稱是加行,但正行的修法中沒有比上師瑜伽更重要的了。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好的話,在修上師瑜伽的過程中是有可能開悟的。如果在修上師瑜伽期間發生意外,無法完成其他修法的話,修到一定層次的人絕對可以往生到蓮師剎土,然後在蓮師剎土中再次接受密宗的灌頂與傳法。在這個剎土中修行速度非常快,不像現在,短時內即可成就。修與不修、解脫與否,還是要看自己。佛也說過:「吾為汝說解脫道,當知解脫依自己。」如果沒有佛和善知識,我們不會知道解脫的方法,一旦方法清楚了,就全要靠自己。希望大家都能開始起修才好。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8/17 上午 05:19:13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211.72.163.194/pdf/06.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全知巴楚仁波切 著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譯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巴楚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西元二○○○年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