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超心理科學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6) ---- 【轉貼】人算不如天算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6&id=11400)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3/15 上午 06:55:41 -- 【轉貼】人算不如天算 秦始皇: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做夢都希望江山永保,自家天下可延至千世萬世。而偏偏一塊偶然發現的石碑上刻的一則讖語令他寢食難安,就是“亡秦者,胡也”。 當時北方的匈奴還很強大,中原稱之為胡。秦始皇便將匈奴人視為亡秦之患,於是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以絕後患。蒙恬北逐匈奴,收復了大片失地,修築了萬里長城,以防胡人南侵。浩大的工程給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民間怨聲載道,孟姜女哭長城以悼夫的故事也算是當時的寫照。加上秦始皇嚴令苛政,焚書坑儒,窮兵牘武,終於在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當政時,反秦起義四起。秦朝便滅亡了。 秦始皇以為“亡秦者,胡也”的“胡”是胡人,而不料恰恰是他的兒子胡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預言就這樣成真了。參照《史記﹒秦始皇本紀》。 魏豹: 西漢薄太后,父親是吳他人,姓薄氏,秦朝時與原魏王宗族的女子魏媼私通,生了薄姬,薄姬的父親死在山陰,於是就葬在那裏。 到諸侯反抗秦朝的時候,魏豹自立為魏王,魏媼就把她的女兒送入魏王宮中。魏媼到許姆那裏去看相,讓他給薄姬相面,許姆說她應當生天子。那時項羽正與漢王劉邦在滎陽相持天下,天下歸誰還沒有一定。魏豹起初是與漢王一同攻打楚王,等到聽了許姆的話,心裏獨自高興,認為一定是他自己先當上天子,薄姬才會生下天子。便背叛漢帝,先是中立,接著又與楚王聯合。漢王派韓信等進攻並俘虜了魏王豹,把他據有的領地改為郡,把薄姬送入織造府。 前204年,劉邦令魏豹守滎陽,項羽率領楚軍圍城時,另一守將周苛認為魏豹不可靠,遂將魏豹殺死。 魏王豹死後,有一次漢王進入織造府,看到薄姬美貌,下詔把她收進後宮,一年多也沒有得到寵倖。當初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很親密,三人立下誓約說:“誰先富貴不要把別人忘了。”後來管夫人、趙子兒都先後得到漢王寵倖。有一次漢王坐在河南宮的成臯臺上,這兩位美人談起當初與薄姬的誓約而相互戲笑。漢王聽到後,問她們緣故,兩人把實情都告訴了漢王。漢王心中有些傷感,可憐薄姬,這天就召見她並與她同宿。薄姬說:“昨天夜裏妾夢見蒼龍盤據在我的腹上。”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徵兆,我來為你成全了吧。”一次同宿就生了男孩,這男孩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鄧通致富竟餓死 有一天﹐漢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在登天。離天只有三尺的時候﹐他的腳無論如何使不上力。正在著急之際﹐腳下有一個人適時托他一把。他得到這一托之力﹐趁勢登天成功。他回頭一看﹐只見是一個黃頭郎(舵工)。未看清楚面孔﹐只看到那黃頭郎的上衣背後有一個破洞。次日﹐文帝召集所有的黃頭郎自己親自檢查。當鄧通經過文帝面前時﹐文帝把他留下﹐其餘的人解散。皇帝帶著鄧通入宮﹐並問他姓名。鄧通據實以告。其他的人都不敢多問其故﹐只有皇帝自己心裡明白。文帝看見鄧通的上衣背後有一個破洞﹐而且﹐鄧通之“鄧”﹐左邊是“登”﹐即應了文帝“登”天成功之意。文帝堅信助他登天之人就是鄧通。鄧通並無特長﹐但很老實聽話﹐順合帝意。文帝很喜歡他。不到三年﹐鄧通已經升為上大夫之職。 有一天﹐文帝召一算命師入宮算命﹐也給鄧通算了一命。那算命師說﹐“鄧通將來會餓死。”待算命師走後﹐文帝說﹐“鄧通想致富何難﹖但憑朕一句話他就可富貴一生。那算命師憑什麼說鄧通會餓死﹖真是豈有此理﹗”於是﹐文帝把蜀山銅礦賞給鄧通﹐並允許他自己鑄造錢幣。那時﹐天下流行三種錢幣﹐東南流行的是吳王劉濞的﹐西南流行的是鄧通的。其餘是皇室的。由此可知鄧通有多麼富了。公元一五七年﹐文帝崩﹐景帝立。景帝不喜歡鄧通﹐以鄧通在外私自鑄錢為由﹐沒收他所有財產﹐並把他流放邊疆。從此﹐鄧通變成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最後﹐貧病交迫﹐鬱鬱寡歡﹐竟餓死在他鄉。鄧通的結局正應了那算命師的話﹐真是不可思議。 劉焉: 東漢末年劉焉任益州牧,割據四川。劉焉原為宗正、太常,是朝廷九卿之一。他見東漢末年朝政將亂,就自求任地方州牧以避亂,開始求的是交趾州牧,後聽人說"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就又通過關係請求出任益州牧,以成都為新州城。 劉焉入川後,利用五斗米道的殘餘勢力,阻斷朝廷與四川的往來聯繫,同時誅殺蜀中豪族大姓,發展劉氏私家勢力,割據四川稱雄。史書說他:「撫納叛離,務行寬惠,陰圖異計。」「遽造輿服,圖竊神器。」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璋繼任其本兼各職。劉焉死後,劉璋因為五斗米教發展危害到了自身利益,遂與之決裂,殺五斗米教教主張魯之母。200年,巴西人趙韙起兵攻劉璋,蜀、廣漢、犍為三郡起而響應。劉璋雖平息了這場戰事,但民心已失。 劉焉父子佔據益州二十餘年,劉焉嗜刑好殺,他的兒子劉璋性情闇弱,於是劉備君臣乘虛進入益州。劉備進圍成都時,劉璋尚有精兵三萬人,城中糧穀足支一年,臣民都想堅守,劉備連攻數十日不克。此時,勇將馬超投降劉備,馬超素有勇名,為劉璋所憚,劉備便令馬超勸降劉璋。劉璋說:「我父子在州中二十餘年,沒有恩德加給百姓,三年來卻戰事不斷,心何能安?」於是開城投降了劉備。後劉璋在公安病亡。史家評論說:劉焉見世事艱危而求避亂也算有先見之明,但他見到益州地廣財多便有僭越之心。可惜事在人為,他的兒子闇弱,不能閉關自守積聚國力,卻將益州拱手讓給別人,可謂「羊質虎皮,見狼則恐」。 孫皓: 三國時代東吳帝國到了末期,在惡棍皇帝孫皓統治下,人人都知道非亡不可,只有孫皓不知道,而且還雄心勃勃地想消滅新興的晉帝國。 曾有一位奇異的星象家為他卜了一卦:「庚子年,青蓋入洛陽。」庚子,二八○年;青蓋,皇帝用的太陽傘。孫皓高興的跳起來,因為這分明指出那一年他就可以征服他的敵人。結果是晉帝國於二八○年攻陷建業(江蘇南京),把孫皓活捉而去,果然連同他的青蓋,一齊被送到洛陽。 梁武帝: 寶誌公禪師將示寂,詣內殿別帝,帝大驚,因問國祚修短。師不答,但指喉及頸示之,蓋指侯景也。帝不悟,又問。師曰:「老僧塔壞,則陛下社稷亦壞。」師滅,帝為建塔於鍾山,工既畢,帝忽思曰:「木塔其能久乎?」命易之以石,冀其久遠。拆塔甫完,而侯景兵已入矣(見《護法論》、《金湯編》及《舊通鑒》)。數之前定如此。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4/2/13 上午 08:18:55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3/15 上午 06:59:31 -- 【古文觀止】明 方孝孺:深慮論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因於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負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於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活己之子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 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也,而豈天道哉?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3/15 下午 11:33:41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3/15 上午 11:34:42 -- 改變命運的原理和方法--了凡四訓 http://book.bfnn.org/books/0619.htm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8/9 下午 10:19:55編輯過]
|
-- 作者:小馬哥 -- 發表時間:2009/9/5 上午 09:23:57 -- ![]() |
-- 作者:夏日的微風 -- 發表時間:2013/2/1 上午 09:21:08 -- ![]() |
-- 作者:夏日的微風 -- 發表時間:2014/8/21 上午 06:08:18 -- ![]() |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8/8/17 上午 06:02:21 --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3/12 上午 09:20:18 -- 【轉貼】看相的說:城裡有天子氣,皇帝說:殺了我侄子吧!結果殺錯人了 北齊是一個歷史上存在時間較為短暫的政權,而它存活的壽命僅僅就只有短短的二十七年罷了。北齊最後的結局卻是被其宿敵北周給滅了。在關於北齊歷史的一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北齊的諸位皇帝之中,高演是一個特別心懷大志的人,而且他也並不是什麼昏君,甚至還是一位非常賢德的明君。
南北朝時期,北齊一共有過六位君主。其中,要說人品最佳並且能力最強者,那麼當屬孝昭帝高演了。他的父親是東魏權臣,哥哥是文宣帝,弟弟是武成帝。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位一般都是世襲制,正常情況來講都是從父輩傳到子輩,那麼為什麼當時高家的皇位並不是父傳子而是兄弟之間來傳承皇位呢?那麼高演登基的過程又是如何呢?在高演繼位以後又費盡心力地去弄死自己的親侄子,這又是為什麼呢?
文宣帝駕崩以後,他的兒子順理成章地就成為了皇上。新皇帝尊叔叔高演為太傅,另一位叔叔高湛為司徒。公元五六零年,朝廷楊愔及其黨羽開始秘密謀劃著奪取高氏兄弟的兵權。而消息靈通的高演提前收到了消息,決定在他們前面動手。於是高演聯合自己的母親,也就是當今的太后以及自己的弟弟一同發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政變。就這樣,楊愔及其黨羽全都被誅殺,一個活口都沒有留下。
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得這樣一位一言九鼎的明君要背棄自己的承諾?非要置自己的侄子於死地呢?
也許也正是因為他自己的這個皇位就是當初逼宮而來的,因此他對於逼宮這件事也更是畏懼。因此,他就暗中派人去抓住了他的侄子,本想將他毒死,但是高殷卻一直掙扎,殺手就只好將高殷活活掐死了。 在高殷被害死後沒過多久,高演便從馬背上摔了下來,並且一下就摔成了重傷。臨死前他把弟弟高湛叫到身邊,並且把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經寫好的遺書給了高湛。在遺書中,他表示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夠留下他兒子的命,還告訴高湛,不要學他,一定要把他的兒子和妻子都安置好。此後,他就把皇位傳給了高湛,然後便永遠地閉眼了。
因此在再三考慮以後,他還是覺得,還是直接將皇位傳給高湛吧,這樣至少是可以保住自己妻子兒子的生命的,高湛也沒有殺自己兒子的理由。
雖然,我們現代人來看占卜似乎是一種迷信的東西,但是這種巧合也是令人目瞪口呆的,這仿佛就像是上天跟高演開得一個玩笑,也像冥冥之中是上天在懲罰高演曾犯下的罪孽。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8/11 下午 04:50:15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5/27 上午 01:30:53 -- 【轉貼】相師:隋朝亡於李家,楊廣怒殺32個李姓之人,李淵靠4字躲過一劫 眾所周知,在我國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夏大地上崛起了80多個強大、鼎盛的王朝,組成了我國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說到古代的這些王朝,大家都會想到強悍的秦朝、繁榮的唐朝、經濟文化燦爛的宋朝等等。而在這些朝代之中,往往提到隋唐時期,大家都不會陌生,但大家比較有印象的,還是唐朝,因為隋朝存在的時間太短了。
不過,說起隋朝,它存在的時間雖然短,僅僅只有2位皇帝,但不可否認的是,這2位皇帝對於我國歷史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而且,在隋朝末年的時候,隋煬帝也有預感到自己的王朝將不保,於是還專門請過一個著名的相師,來測算隋朝的國運。其中,有一個相師告訴隋煬帝,隋朝江山將不保,隋朝將會被李姓之人篡奪皇位,取而代之。由於楊廣非常篤信這位相師的話,於是便開始尋找這個篡奪自己江山的李姓之人。
其中,李穆的其中一個兒子李渾,就想了一個辦法,通過錢財來收買隋煬帝身邊的大臣宇文述,並承諾在事成之後,給他更多的好處。而後,宇文述便答應幫助李渾,在楊廣身邊替李渾美言了幾句,而後,李渾便順利繼承了父親的官位。
但我們都知道,隋朝確實是被李家給推翻了,這個人就是李淵。而李淵在當時,也是一個權力非常的的人物,並且深得民心。所以,隋煬帝也想過要殺他,只不過很快李淵就察覺到了隋煬帝的想法,便用了4個字來逃過這一劫。這4個字就是「縱請歌酒」。
如果說,當初李淵的警惕意識沒有這麼強,保持自己一貫勤政愛民、辦事認真的作風,反而會因此而身死。同時,我們也能通過這件事來看出,古代王朝的弊端所在,正是因為皇帝會忌憚能力太強、作風良好的官員,才逼得很多官員不得不作出一副貪財好色的模樣。 |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9條 ,第:1 頁/共 1 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