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轉貼]人際關係基本技巧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8355) |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07/9/6 上午 01:07:40 -- [轉貼]人際關係基本技巧 三不原則: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心理學家史基諾(B.F Skinner)經由動物實驗證明: 因批評而起的羞憤,常常使員工、親人和朋友的士氣大為低落,並且對應該矯正的事實狀況,一點也沒有助益。
人們總是做錯事時,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會責怪自己。我們也都知此,所以,明天你若是想責怪某人,請記得那些你曾經指責過別人卻吃力不討好的例子吧!讓我們認清: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是飛回家裡。也讓我們認清: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或是只是對你無奈的說:「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麼不對。」 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只要發表一點刻薄的批評即可。讓我們記得:我們所相處的對象,並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充滿了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東西。班哲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並不圓滑,但後來卻變得富有外交手腕,善與人應對,因而成了美國駐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訣是:「我不說別人的壞話,只說大家的好處。」 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或抱怨別人,但是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修養和自制的工夫。卡來爾說過:「偉人是從對待小人物的行為中,顯示其偉大。」
「了解就是寬恕。」 就如約翰生博士所說的:「上帝本身也不願論斷人,直到末日審判的來臨。」所以我們凡人更需如此呀! |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07/9/6 上午 01:08:06 -- 真誠讚賞與感謝 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人去做所有的事。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是的,只有一個方法。只有這個方法可以讓人願意去做所有的事。什麼方法呢?切記,要你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想的東西給你。按照佛洛依德的說法,我們做事的動機不外有二:性衝動和渴望偉大。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類用另一種說法。他說,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人總是想要自己被受重視,被感到存在的價值的。 美國1920年代,查理•夏布是全美少數年收入超過百萬的商人。一1912年時,安德魯•卡內基獨具慧眼,任用夏布為新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第一任總裁時,夏布才三十八歲。為什麼安德魯•卡內基每年要花一百萬聘請夏布先生呢?這幾乎是等於每天支付三千多元。難道夏布先生是個了不起的天才?還是夏布先生對鋼鐵生產比別人懂得多?都不是。夏布先生說,為他工作的許多人,他們對鋼鐵製造其實都懂得比他多。 但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都只是逢迎、拍馬屁的技倆!讚賞和阿諛奉承有何不同?很簡單,前者具有誠意,後者則否;前者是由心底發出,後者則是口頭說說而已;前老是無私的,後者完全為自己打算;前者為世人所愛,後者則為世人所憎惡。假如只要逢迎便能使他人上鉤,那我們每人不就都是人際關係專家了? 當我們不在思考某些特定問題的時候,通常會花費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去思考與自己有關的問題。現在,假如我們暫時不去想自己的問題,而去思考其他人所提出的觀點,我們就不必刻意去討好他人。因為刻意討好他人的話在說出口之前,已被人看輕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常忽略的美德之一,便是讚美。 每個教師、講員、公共發言人都知道,當他們傾其所有給聽眾,卻得不到一絲讚賞時,內心會有多失望。同樣的情形發生在辦公室、店鋪和工廠的員工,甚至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他們同樣會有這樣的感受,甚至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他們同樣會有這樣的感受,基至加倍。在人際交往裡,別忘了我們所接觸的是人,他們渴望被讚賞。提供歡樂給人,是合法合理的。 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別忘了為人間留下一點讚美的溫馨,這一點小火花會然起友誼的火。當你下再度來訪時,會驚奇地發現它留下多麼鮮明的痕跡。 嚴苛批評別人不僅不能改變他們,更不能鼓舞他們。有一句西方格言說:「人只活一次,所以,任何能貢獻出來的好與善,讓我現在就去做。不要遲疑,不要怠慢,因為你只活這麼一次。」 |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07/9/6 上午 01:08:38 -- 引發他人心中渴望 人們總是會提到自己的需要,雖然那似手是多麼幼稚、荒唐。不錯,你注意的當然是自身的需要,但除了你自已,沒有人感興趣了。我們也正和你一樣,只注意自己的需要呀!因此,天底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影響人,就是提到他們的需要,並且讓他們知道怎麼去獲得。 打從你生下來開始,你的一舉一動都在表示你所要的東西。也許你會問,有次我捐了許多東西給慈善機構,總不會也是為自己著想吧?不錯,這個行為仍然不例外。你把東西捐給慈善機構,是因為你想要幫助別人,想要做一件美好、不自私、高貴的行為。如果不是這種念題強過你需要金錢的念頭,你就不會把東西捐獻出去。 亨利•福特為人際關係藝術所提出的忠告:「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你能捕捉對方觀點的能力;還有,看一件事須兼顧你及對方的不同角度。」這個道理十分簡單明瞭,每個人應該都能一眼看出此話不假。但是,這世界仍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裡,忽視其重要性。 如果你今天寄一封信給某公司希望能夠合作,信中一開始提及的都是自已想要的是什麼,自己合作後能夠怎麼做,最後才提及雙方合作可能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利益,想必收到這封信的公司會有什麼樣的態度了吧。若能夠提及別人的需求,採取別人方便的方式,說明合作後能獲取的優點有什麼,可能連自己能得到的益利也不用提及,對方就會跟你進一步談了吧!切記,別人關心自己的事勝過關心你的事百倍。 但你現在可能僅得到一個結論---認為做事須注意他人的觀點,須由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如果你只學到了這一點,很可能反而會對你造成障礙。「注意別人的觀點,引起別人的渴望」,這並不能解釋為「操縱別人,使他去做對你有益,而對他卻有害」的事。而應是「雙方都能因為此事而獲利」。 威廉•溫特曾指出:「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需求。」因此要讓對方覺得有表現的機會,而不是看你表現。 哈利•歐佛垂在極具啟發性的「影響人類行為」(Influencing Human Behavior)一書中寫道:「行為乃發自我們的基本慾望,不論在商場、家庭、學校或政治上。對那些自認為『說客』的人,有句話可以算是最好的建言: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慾望。凡能這麼做的人,世人必與他在一起,這種人永不寂寞。」 |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9/2/27 上午 01:39: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