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人分五性 金木水火土 (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48444)

--  作者:NamoAmita
--  發表時間:2016/2/3 上午 08:50:35
--  人分五性 金木水火土 (下)
(虛)腑小腸大腸膀胱
(實)臟
五行

五毒中,陰土好怨人,怨人傷脾,故有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胃病,潰瘍,乃至胃癌等疾。

陽土性人,信實、忠厚,寬大能容,篤行道德。陰土性人固執死板,心量狹小,所謂「蠢笨愚囊佞」,好生悶氣。陰土人愚笨,動作慢吞吞。孩子降生後,聽他的哭聲便知道他是什麼性?大聲哭,突然停住的是木。哭聲急速的是火。慢的是水。時哭時止,嗚咽嗚咽粗悶的是土。哭聲響亮連續不斷者是金性。

陰土性人一生累大,好生蹩氣、悶氣,故有胃病。這類人無做事能力,且出口怨人。有一個笑話:從前在中國,男子會打妻子。這個丈夫把妻子打了兩、三回,其妻才慢吞吞的問:「你打的是誰」?男人更光火,說:「打的就是你,你還不知道?」這就是陰土性的寫照,又笨又佞 。

陰土性人專打小妄語,因為懦弱無能,怕擔當錯過,所以每每將過失往外推,在北方這叫做「寸地謊」。陰土性重者,就打大妄想,因此,欲補陽土,千萬勿撒謊,連妄想都不要打。所謂「言由心生」,人說的話,萌之於心。心裏想什麼,就遂以語言表達之,假如打了妄語,不可以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因為言為心聲的表現,必要先在心地上用功夫,克制妄念,令它不隨便生起。孔子謂:「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可見信義之重要。陽土的信實,像四季順序,不能差錯。論語上又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若無信實,就像車輪少了平衡之關鍵,在道上不能行走。因此,欲培陽土,要補信實。木能立萬物,水能養萬物,金能分萬物,土能生萬物。

土主元氣,然人則傷元氣。陰土人好憂愁,一天到晚長嗟短嘆:「天不幫我忙!」傷元氣,故精神不足。欲撥陰取陽,要除憂愁,生歡喜心。如何生歡喜心?在道德會有一首偈,人人傳誦:「善人教我不怨人,這是成佛大道根。從今而後天天問,看我怨人不怨人?」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莫怨天尤人。

土主信,信因果。「信實」兩字相連:「信」是根幹;「實」是結果,信佛的人,要信實。若單信而不實行,則目標不純,結的果也不真實。有些人信佛,是為求福報,求老佛爺保祐,但不發菩提心度眾生。這樣信佛參雜貪心,故非真信。真信佛法僧:信佛,然後信佛的教法,依法修行,才是「信實」,才能依佛和光。信而實,便生真陽。若半途而廢,即因一開始就沒信實,故日久信心動移而生退心。

我從廿歲到三十二歲在道德會服務。事隔四十餘年,迄至於今,仍有很多會友對王善人的教誨篤信無疑,躬行實踐,但亦有人被名利薰心,而改變方針,這些人的結果都不甚好,因為違背了原本目標,所結的果就不如理想。古人云:「學道不負初心,成佛有餘。」人為何中途變節?因為原來信的不真實,不是百分之百去信,而是半信半疑,故終經不起考驗。這比喻人種綠豆,想得到芝麻,無有是處。

陽土是守信實。這個信,包括信自己,能堅持到底。古來旳聖賢都是從篤信實行這條路過來的。袁了凡先生真信雲谷禪師的開示,故立志行善,日復一日從不廢怠,故後來完全改造命運。這是真信的結果。

真信不疑,也不猜忌。懷疑、猜忌,都是陰土。陽土性的人,男講忠義,女講貞節,所謂「一諾千金」。答應人旳事,絕不能廢,要說得出,做得到。故論語云:「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因此,「信實土」最重要。在小的方面,你有信用,處事則通。在大的方面,有真信義的人,名垂千古。三國時代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兄弟,誓曰:「保護漢室,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這就是真信義!關羽忠於劉備,起初,他並未想到劉備將來做皇帝。他只是本著一股忠烈之氣,誓死報恩。

自古賢母生孝子,孝子成忠臣,這個「忠」字,不計較力量大小,你能處處為他人著想,為人忘己,就是得著真陽土。一九六三年,中國表揚雷鋒的精神,上至國家領袖,下至廣大民眾,靡不稱讚雷鋒愛民如己,為人民服務的犧牲精神。雷鋒是什麼人呢?他是一位青年士卒,一生熱愛民眾,扶老攜幼,譬如見到老太太有病行動不便,他便親自送她到醫院去登記,看病。人問他叫什麼名字?他總答:「我是兵士」。某次幫某大嫂及其小兒到醫院看病,出來時大雨傾盆,雷鋒讓出自己的雨衣給他們,並護送回家,才飛奔回營。回營已晚,要受處分,但從無怨言,如是等情形,不可勝數,皆是雷鋒死後受國家表揚,由廣大民眾從四面八方提供的。某一次,同班士卒王大可的老父病重,來信請兒子速寄款回鄉。雷鋒身為班長,閱信後,即模倣王大可筆跡,寫了簡條,附寄一百元,雷鋒月薪六元,此乃一年半之儲蓄。老人病癒來信謝兒子,王大可感到奇怪,自己根本不知此事,後才知道是雷鋒慷慨扶助。雷鋒不欲打擾同學學習情緒,故匯錢後也沒告知王大可。

雷鋒廿三歲那年,某一天在街上行走,迎面來了一匹馬車,有小孩突然衝出,馬兒受驚而往前飛奔。雷鋒深恐馬車傷人,奮不顧身衝前勒住馬韁,殊不知旁邊來了一輛車子,不及煞掣,把雷鋒撞死。雷鋒為救人而犧牲性命,這就是陽土為人忘己的精神。至今在中國豎建十餘銅像,紀念這一位無名英雄。

人自古必有一死,就看死得有沒有價值?孟子曰:「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對於生命的長短,絲毫不加疑慮,唯獨修養身心以等候天命,此即立命之道。處處為人,毫無為己,就是真陽土。雷鋒在日記內述其志向,願意在社會上起一顆「小螺絲釘」的作用,他說:「我是一個小人物,但我要將這個短暫的生命,為無限的人民服務。我要像一根洋燭,盡我所能發一分熱,放一分光。我要像春蠶,在我活著的時間內,吐多一口絲。」他又說:「對人民,要像春天那麼溫暖。對全國的同志們,我要像夏日一般熱誠。對壞人,我要像秋風,掃盡落葉。對學習而言,我要像冬天秘密的蘊藏,養精蓄銳。」

雷鋒雖然是個小兵,但在一九六三年他死後(廿三歲),全國領袖皆予以題詞,一致推崇他為全國人民學習之榜樣,一時社風大變,人人尊老愛幼,為行者讓路,保護婦孺,一個無名小卒居然能發起移風易俗的廣大作風,這都是真陽土能容能化的力量。真信實,純粹為群眾謀幸福,而不是沽名釣譽,所以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智若訥。」又云:「信言不爽,爽言不信。」甜言蜜語,不會幫助你,忠言逆耳,才會真正幫助你。喜歡恭維語,人家說你的好處就樂,人家說你的短處就怒的人,都是陰土性。

在《太上老君感應篇》上說:「有感必應。」誠心對人好,沒有不應的,這像敲鐘一樣:大扣大鳴,小扣小鳴,不扣不鳴。無誠以感人,焉能有應?亦是敬人者人恒敬之,善有善報之意。信要有實行,才能結果。譬如,你有十畝地,但只獲得到二畝地的收成。這不能怨天尤人,其咎在於你沒有與天地合作,假若能合天心,真信不疑,沒有一件事辦不好的。

剛才把雷鋒,一個小人物介紹過,他雖寂寂無名,竟然能令全國善風大開。現在說說歷史上一位大人物,關雲長將軍。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某次曹操破了下邳,劉備敗走投奔袁紹,雲長被困於屯土山。操差人護玄德家眷,絲毫不犯,因知關公不好惹。關羽本是視死如歸,故與關羽是舊交,張遼向雲長提出投降有三利:(一)可以保玄德二夫人(二)不背桃園之約(三)可留有用之身。雲長答:「我有三約若曹丞相能從,吾即卸甲,若不允,寧死不屈。三約:(一)吾與皇叔立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一切上下等人,皆不許到門。(三)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趕回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張遼回報曹操,操曰:「前二約,吾可從之,然第三約,則吾養雲長何用?」張遼曰:「雲長忠於玄德,無非因玄德待彼恩厚耳。丞相更施恩厚以結其心,何憂雲長不服?」曹操遂欣然應允。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關公下山,先引兵入下邳,拜見二嫂之後,方往曹營。一見曹操,重申三約,曰:「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是時死不及拜辭,伏乞見諒。」其忠義信實,可見一斑。

關公親自護送二嫂,沿路安歇旅館,操欲亂其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室。關公乃秉燭達旦,立於戶外,毫無倦色。操對關公愈加敬服,到達許昌,操以厚禮待關公,送與金銀器皿,關公都送與二嫂收貯。又送美女十人奉侍,關公亦盡送內門服侍二嫂。三日一次於大宅門外,向二嫂問安。操聞之,又嘆服不已。

後來關公得悉玄德在河北之訊,立即啟程,千里尋兄。至曹相府拜辭,操故意迴避不見。關公將所有厚賜金銀,美女等留下,掛綬印於堂上,請二夫人上車,自己單人匹馬,率領舊日隨從,逕自出關門。曹操追至,送黃金一盤,被雲長婉拒。曹操又贈與錦袍,雲長納之,披於身上,回頭稱謝曰:「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遂下橋望北而去。

由此可見關羽,事主不忘其本,大義參天,故後人讚之為「亙古一人」,其信實屬真陽土。

土質有多種,欲研究人性,拿物質作證明,亦可以悟出真理。土質肥沃鬆脆,使萬物茁壯。土質乾燥,或夾雜沙石,或僵硬如蠟,則不能長曲。人性亦復如是。假如活潑忠厚,就像鬆土,能吸收天地陽氣,使萬物生長,若僵硬,或好怨人,好憂愁,對人不生歡喜心,這種土不能長養長萬物。陰土人孝道不圓滿,有佞勁。所謂「刁妻佞子,醜婦刁民」,都是陰土之流。

小孩子若屬陰土性,愈打他,他愈挪不起來,坐在那兒嗚咽,沒辦法只有哄他。這種人多累,又蠢又僵。你要這樣,他偏要那樣,令家庭產生許多無謂的糾紛,這類的陰土性,他肚裏有怨氣,嘴不肯說出,怨氣傷脾,故鬧胃病。欲想病好,要翻過來,不要怨人。

東北有一種鹼性之土,是不毛之地。雖然是土,但不長東西。這比喻信,但不實行,故沒有效果。必要把皮剝開,翻出罪來,才能變成真陽土,即是發揮真信、真實行,真正大喜大捨的精神。東北這種鹼性土,若在上面加點煤灰,把它重新翻過來,改變土質,便能生長萬物,陽土性能容能化,寬宏大量,不把自己放到第一位,甘願在人之後,把大家都托起來,這是真陽土。

欲培陽土,要盡孝。信就是純真盡孝。西漢時孝女緹縈,其父淳于意有罪,被判肉刑,縈上書痛陳肉刑之痛苦,說這種酷刑把人打成殘廢,是老年人所不能忍受的,請以己身為官婢,以贖父罪。上表呈漢文帝,帝乃大孝子,深受感動,即免縈父之罪,還廢除肉刑。因此孝能感天,大孝能改變天地。

以上是「緹縈上書救父」,還有「木蘭替父從軍」。當時國家徵兵,其父在被徵之列,木蘭憐父親年老,即改扮男裝,代父從軍,歷十二年回家,人才知道她是女子。一位姑娘在軍中十二年而不破節,很不容易,因此木蘭享有千古美名。

人不孝,就缺土,缺土則運氣不順。欲補土,可從孝道入手。真陽土要嚴守妄語戒,不說一句假話,包括方便語,隨便掩護語也不說。譬如,你買一樣東西,明明五塊錢,你信口開河說是七八塊錢,雖然沒有存心欺騙,然話不老實,已虧了信義,小孩子哭,媽媽哄他說:「你不哭,我就買給你什麼什麼……」但結果沒有買,這也是損害元性。雖是小妄語,今天打,明天打,習以為常,日久變成大妄語。若好誇大(把小事說大),好小氣(把大事說小),都是不誠實,都犯妄語戒。對人忠厚老實,就是盡孝,也是守戒。

三國時代諸葛亮,一生謹慎不冒失,不講假話,故某次在不得已之下,用「空城計」而退敵,實歸功於他一生不妄語也。當時孔明果於西城,左右無援,城中只有二千五百軍。忽聞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往西城蜂擁而來,眾官聞之大驚失色,孔明傳令眾將,旗幟盡藏。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孔明乃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焚香操琴。司馬懿至城下,只見孔明坐於城樓上,笑容可掬,悠閒自在,操琴音韻不亂,城門內外有廿餘百姓,低頭掃地,旁若無人,司馬懿大疑,謂次子昭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冒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遂下令十軍盡退,西城之圍始得脫險。

司馬懿多疑,孔明忠信,正成強烈的陰陽對比。

孔明能施妙計退兵,實賴其生平不虛假,不妄言,故敵人也敬佩,五倫之中,朋友屬土,朋友間講信實。土生金,就是說得出,辦得到。講話不誇張,把人捧得太高,盡說恭維話。真陽土喜歡助人,不望報酬,以助人為快樂之本。

最壞的陰土性,喜歡挑撥離間。向甲說乙不好,向乙說甲不好,撥弄是非,令雙方不和,這是犯了惡口、兩舌。或隨便批評他人,說話不負責,缺乏信義。不要說信佛,連人也信不著。真信,要把佛的話當真,躬行實踐,這樣就把根紮到佛國去,否則就紮到地獄去,所謂「未曾念神先知」,不要說妄語,連妄念也不可動,才是真守信。

剛才有朋友想知道「守信」與「信仰」兩者同耶?別耶?茲作簡單的分析。

【守信】
某次子貢問政。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為政的方法,先有足夠的糧食,充足之武備,然後教化民眾,使之信賴政府,若必要時,可以減去武備,削減糧食。但假使政府失信於民,國家則無法建立。足見守信之重要性。所謂「言而有信」,「信」字由「人」字與「言」字組成,即是謹守諾言,言行相顧。信乃人民之命脈。若政府朝令夕改,反覆無常,就像火車出軌,一切國法無以建立。

孟子說:「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政府要威、愛並用,實行信實。無威無以立法,無愛不能親民。親民,就是對國民切心關懷,無微不至,能感動天地。古時人民歌頌堯舜仁政之風,謂「五風十雨皆為瑞,萬紫千紅總是春。」因為這些聖君不失信於民,故感動天地,四時順序,風調雨順,兆民安樂,天下太平。

【信仰】
守信與信仰,都以「信」字為主,目標雖不一樣,但最終效果一致。信仰,就是對某宗教或主義,產生仰賴信心。若信仰一個宗教,必要把該宗教的教義完全研究明白,才謂之真信。故耶穌說:「信者得救」。這個信,是毫無條件,毫無懷疑,且包括實行。信佛亦然。譬如,你信觀音菩薩,就要拿出至誠懇切的心,仰賴菩薩為你指點正路。學儒也是同埋,必須徹底明白聖賢的教化,而付諸實行。所謂「道貫古今」,各大教主的基本教義,永遠燦爛光明,永恒不滅,因為它是恒常不變的真理,因此,對你的宗教要信實,信仰且實行,才會得到真實的結果。

信仰的力量最大,能信,則自強不息,不息始能悠久、博大。陽土的信實,「載華嶽而重,振河海而不洩」,它能運載萬物而不嫌其重,故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陰土性,欲反陽者,要(一)不怨人,(二)去妄心,不貪,(三)扶助信用,培養信實,乃至不說一句妄言,就得真陽土,能生長萬物。

金性

金有庚辛金,庚為陽金,辛為陰金。身材苗條,單薄,長方臉,顴骨高,面色白,眉清目秀,口齒伶俐,活潑靈敏,說話聲音宏亮唇音。生氣時好冷笑,面色蒼白。故中國戲劇裏有白臉曹操,赤面關公。以白臉代表奸臣,赤臉代表忠臣。

儒家講義,佛教戒盜,道家講元情。肺臟屬金,肺與大腸互為表裏。陰金性人多數命薄,好惱人,惱人傷肺,故有氣喘咳嗽,肺癆吐血,連帶至腸癌等,都與金性有關。

陽金性人有義氣,豪爽活潑,敏捷果斷,陰金性人殘忍嫉妒,虛偽好辯,巧言令色,笑裏藏刀。所謂「辣害分辯爭」。金屬秋季,故陰金性像風蕭蕭,雨淒淒,落葉滿徑,一股肅殺之氣,陽金性,則像秋天萬物收成,有凜然大義。

金性,包括一切金屬(金、銀、銅、鐵、錫、鋁,及其他化學元素),因此金性人的氣質也不一樣,有些金屬很響亮,有些不響亮。如黃金,火煉而不變質,代表大義凜然,金能分萬物,善於分析辨別,金屬可以製成刀、剪、種種利器,然厚重輕薄不一,這比喻金性人氣質不同。

先介紹一種陰金性,好悲觀淒慘流淚,以紅樓夢女主角林黛玉為代表。黛玉終日兩眉發皺,未說話先下淚,說話刺激人,好攪情,喜擾人,心裏熱呼呼,外表還裝著冷冰冰,見賈寶玉到來,還說:「二爺,颳什麼風把你吹來啦?」使人難以下台。此種金性喜歡惱人,惱人傷肺,故黛玉患肺結核,終日咳嗽咯血。俗語云:「自古紅顏多薄命」,就形容陰金性女子,性情不夠渾厚,不能容物,缺乏德性,情愛綿綿,但說話好諷刺人,像薄金又薄又尖利,這種人命薄。

另一種陰金性,心狠手毒,像商業競爭社會裏的奸商利徒,手段極之殘酷,非把對方打倒不可。諺云:「凡事當留餘地」,但陰性不留餘地,視人命如糞土,趕盡殺絕。這樣就傷德性,傷元情,因此這類人的晚人不肖。

中國出了好幾位著名的皇后,都是陰金性典型。第一位是漢高祖之元配夫人呂雉。高祖登位後,納了幾位貴妃。某次呂后查宮,到了戚姬宮裏,剛巧高祖睡著,頭躺到戚姬膝蓋上。呂后駕到,戚姬不敢起來迎之,死犯龍恩,然未能向皇后敬禮,也是罪過,使她左右為難,尷尬非常。呂后見狀,嫉火中燒,辣性子來了,「哼」一聲掉頭便走。

高祖醒後,戚姬將情形告之,心情不安。她有子如意,能幹多才,高祖遂封如意為趙王(河北邯鄲),有意廢惠帝(呂后之子)而立如意。未幾高祖崩,呂后早已對戚氏母子恨入骨髓,趁機將趙王召入宮裏,誣趙王晚來奔喪,推出斬首,繼又把戚姬四肢剁去,變成肉團,死狀悲慘,呂后的手段,可謂毒辣無比。

韓信曾要求封為三齊王不遂,某次呂后乘高祖不在,把韓信密召入未央宮內,然後誣他闖宮之罪,殺之滅口。呂后「上能殺忠臣,下能誅愛姬」,殺人不眨眼,就是毫無道義的陰金性人。

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是陰金性人。從小明敏機智,有權術,善於應變。十四歲,被選入宮中為唐太宗的「才人」,賜號武媚。她利用這個機會,與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太宗崩,她寄身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次年被高宗再次召入宮為貴妃。武則天利用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的矛盾,對王皇后百般迎合,取得高宗和王皇后之寵信。後來,為了謀得后位,不惜把自己親生女捏死,而誣陷是王皇后所為,高宗遂廢王立武。武則天的統治欲很強,高宗死後,她掌握政權,廢除中宗,改國號為周,自立為帝。這一類的金性人,陽奉陰違,心狠手辣,狡猾奸詐。

清末的慈禧太后,同治皇帝之母,在同治、光緒兩朝攝政四十餘年,推翻康有為建議之新政,殺譚嗣同等六君子,造成戊戍政變,且引起義和團事變,導致國本動搖,人心瓦解,滿清覆亡實本於此。慈禧也是陰金性人,惱在心裏,笑在面上。語云:「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陰金性人,專放暗箭,到必要時,翻臉不認人。這像秋風一起,萬樹落葉,一片肅殺;又如刮骨鋼刀。

陰金性人的妒忌。朱子治家格言云:「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陰金性人剛相反,嫉賢妒能,見人有厄難,則幸災樂禍,這樣云何存陰德,因此子孫多不賢良。

陰金性人,好佔小便宜。自己不是沒有錢,總喜歡沾人家的好處,因此要戒盜。另一種陰金性人,盜名竊譽,借用別人的好名譽,專做利益自己的事。這一類瞞騙之徒,在現在社會裏很多。

金的性質有多種。悲觀流淚的薄命紅顏,有如薄金,又薄又亮又尖,好惱人。呂后、慈禧之流,鋒利如刃,發出寒光,令人毛骨悚然。亦有滿臉和氣,笑裏藏刀。有一種陰金像小刀,心狹性窄,好露光芒,語氣刻薄,總給你聽兩句閒言雜語,令人心不痛快,到必要時,手段極之狠辣,像辣椒麪,沖到鼻子裏,很久都難受。金性人狡辯,若打官司,你鬧不過他,他可以強詞奪理,咄咄逼人,使你防不勝防,這叫「金剋木」,所以陰金是「辣害分辯爭」。

陽金性則不然。陽金代表元情,盡情盡理,深明大義,體會對面的心情。唐朝張公百慰,全家昇天,此因他元情補上,故愈讓愈樂。鄰里對他百般侮辱,他也甘之如飴。張公發誓要「百忍」,忍到第九十九次時,適巧娶媳婦。當日有一位和尚來化緣,要求住一宿,張公請他到客房,這位僧人偏要與新娘同房。你說一般人怎能忍受?可是張公難忍能忍,讓和尚到新娘房子過夜。次早醒來,發現和尚變成金人。張公明白:這是考驗,這個金子我能要嗎?遂送到廟上為神像。於是有張公「百忍成金」的公案。自此他更相信忍辱,結果全家昇天。在他家裏,貓不吃老鼠,狗不咬人,連禽獸都發揮仁德。因此欲補元情就要忍讓,可以反省一下:讓時心痛不痛呢?必定要樂樂和和地讓。這些無始以來的倫常債碼,不是一生一世積來的,若慳吝不讓,處處佔便宜,將來生個敗家子,敗壞家門。能把錢看輕,就能盡義,元情就足了。

五行性的道理,宜切磋琢磨,才能靈活運用。譬如你是木性人,有同事向你說刻薄諷刺語,像刀子刻到木頭上,令你受不了,這叫「金剋木」。這時你可以「借水逃遁」,把木退一步到水位,柔和不爭,借金生水,水生木,這樣不單不剋,反而相生了,這就是圓轉五行,乃「生剋制化」的道理。五行性,乃後天返先天的妙訣,「能會用者超三界,不會用者苦無窮。」

金能為鋼鐵,能造橋、建房子,這種金不剋人。黃金,是金的精華,不怕火鍊,量雖小而出貴,比喻大義參天,能吃虧,面面俱圓,故陽金性人很會辦事。有「人辦事」,亦有「事辦(絆)人」。人辦事,能令大眾都滿意,掌握大眾的精神。就拿修建房子來說,陽金性人會請大眾都參加,分工合作,用人適當,這叫「人辦事」。陰金性人,覺得人人不如己,唯自己能勝任,大權獨攬,結果苦惱操心,筋疲力竭,這叫「事絆人」,事情把人絆倒了。

會辦事的人,站在事情外面,能與大夥協力齊心,因為他有元情,能體會對面心理。若知己知彼,置身處地,明白對面人的道,然後推己及人,做事保證圓滿。反過來說,若獨斷(金)獨行(木),便成金剋木,終日愁眉苦臉,邁不開步,在自己情性裏犯了金木相剋。故要「配義與道」,將大家的道義元情聚集一起,辦事才能圓滿。

金性主錢,五行業中主商。想明白自己是何種金性,看看自己是否吝嗇就知道。慳吝者是陰金性,慷慨助人者是陽金性。兄弟之間,弟弟屬金(義),哥哥屬木(仁)。古來很多賢人讓產,或兄讓弟,或弟讓兄,不但金木不相剋,反成金木交併,仁義齊家,這種家庭就和樂融融。桃園三結義,立誓「不能同生,但能同死」,就是悌道圓滿,大義參天。

王善人一生從「孝悌」兩字著手,上至大臣進士巨紳,下至販夫走卒,包括收拾廁所、揹媒的,無不心悅臣服。他是莊稼人,不識字,但他篤行孝(土)悌(金),土生金,給兄弟讓產三次,毫無怨言,藉以安慰王母在天之靈。因此他得著陽金的元情,眾望所歸,亦以正氣助人人都能篤行孝悌。

李子和,本來是個揹媒販,生活窮苦,但他被善人之義氣感動,能讓產三次。道德會中,罄產辦學的家庭有一百餘,誓挽世俗頹風,這都是被王善人的義氣所感召。

水滸的一 O八好漢,多數蒙宋公明(宋江)之恩,故投奔梁山。連李逵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粗猛漢子,也對宋哥哥佩服得五體投地。宋公明有義氣,能捨身幫助弟兄們,故享「及時雨」之美號。他能掌握梁山好漢們的精神,所以大家一致擁護他,聽他指揮。在山寨裏的「聚義廳」,是眾英雄聚議處所。

宋江跟誰也過得去,這像北斗星,眾星拱之,因它發出太和之氣,像磁鐵石一般吸引眾星。宋江的義氣,溫暖如春,故在數年光景內,其隊伍之浩蕩,連政府也無法制裁。因此我們要學「及時雨」,所謂「施恩不望報,與人不追悔」,一心助人,不要像放高利貸,盼望報酬,第一念欲助人屬先天,再轉念便落後天。先天能出數,後天墮在數內,左想右想,布施了還後悔,就是沒有義氣。

欲撥陰取陽,處處要讓,真有道義便能過得去。還要從反面找好處,所謂「逆境造英雄」,反面的助力,有時比正面的助力更強。春秋時代的孝子閔子騫,母親早死,繼母偏心,冬天時讓兩個親生兒子穿棉襖,給閔子騫的衣服卻舖著不暖的蘆花。某天清早,父親叫他拉車,閔子騫凍得周身顫抖,其父怒而鞭之,袍破而蘆花絮落地,其父再將兩小兒的棉袍割開比較,方知其妻不公平,不禁勃然大怒,立刻要休妻。閔子騫跪地請求:「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終於感動了父親,把妻子留下來。而閔子騫的繼母,也痛改前非,以後對他像親生兒子一般的愛護。在逆境中能夠找好處,是真陽金。故後來閔子騫在孔子的弟子中,僅次於顏淵,舉為賢人。

金不受火煉,不能成器故人要從逆境中磨練,逆來順受。佛陀的金身,乃是大仁大義修成的。諸佛的誓願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佛不會跟哪一個眾生過不去,這就是大義參天。諸位宜反省:不要做鋒利刺人的陰金,應該學習「及時雨」之大義:(一)去妒忌,(二)不占便宜,(三)不爭理、不狡辯,(四)不要惱在心裏、笑在臉上。把這些惡劣的習氣去除,在不好之中找好處,就在出「響亮金」。

水性

水性人體型肥胖,臉形上窄下寬,面色帶黑。行動遲緩,拖泥帶水,生氣時好哭,面色陰黑。水性主北方,家庭五位中,主婦位屬水。陰水好煩人,煩人傷腎,故有腎虛、腎炎、腎癌、腎結石等病,腎與膀胱互為表裏,煩氣大也會導致膀胱炎、尿毒等疾。這種人好酒好肉,房事沒節制。人的婬欲心重,來世轉雞。公雞是交感無厭的。故好色者必定要節制,以免墮落!

水性,就是真柔和,主智慧。人人都有水性,但稟賦氣質不同,有清水、濁水、淡水、鹹水等分別,故水性又分為很多種類。總括而言,有陽(壬)水,陰(癸)水之別。人有智慧,則陽水居多,性情優遊和順。你若無智慧,只要把性情柔和了,自然生智慧水。陽水是沉靜、淡泊、悠閒。是否軟弱無力,凡事無主張,隨波逐流呢?不是!它是識時務,應強該強,應弱該弱。就拿海水來說吧,雖然柔和,但它能載舟,潮渡控制得好,不會泛濫。

從柔生剛,要剛柔並濟,缺乏真柔之剛,則強暴野蠻,而非智慧。

陰水是魯、愚、蠻、渾、橫。不但愚魯、遲鈍,遇事退縮,多憂多慮,且野蠻橫不講理。這種人如泥坑死水,臭不可聞,不但他好煩人,旁人遇著他也討厭,又像瀘水,有瘴氣,嗅之能傷人致命。這種人一生造罪。

「西遊記」裏的豬八戒,就是陰水典型。故觀音菩薩予以法名「悟能」,要他悟徹能持戒律之理。豬八戒,要謹守八戒,第一戒色,因他生性好婬,色戒不了,婬蕩不節,將來要墮無間地獄。《地藏經》上說得清楚,在這地獄裏,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擠得毫無空間,苦楚相連,碓磨鋸鑿,剉斫鑊湯,熱鐵澆身,飢吞鐵丸,渴飲鐵汁。經千百億劫,迄無間斷,故稱「無間」。諸位,若犯婬業墮無間地獄,則萬劫不復,可不懼哉!

或有人說:「這些地獄情景,說得太虛無飄渺,我又從未見過,不足之信也。」你不信,可以到醫院的中晚期病房看看,在那裏的病人,無不身懷惡疾,號哭慘叫,驚天動地,簡直是人間地獄,有一種病人,患肌肉壞死症,痛不能忍,全身呈紫紅色,就是稍一轉身,則每個毛孔,每個神經,無一不劇痛無比。這豈不是無間地獄,在人間已活活現形嗎?因此,你有什麼性,就造什麼罪,就患什麼病。這些病,等於在陰間受刑一樣。

道家云:「鍊精化氣,練氣化神,鍊神還虛。」精氣神是自性三寶,能修成戒定慧三無漏學。欲保持真精不散,必要持戒。自古十三、四歲娶妻而活到七、八十歲的人很少,因其喪元氣太甚,保持真精不散,才能生真陽水。故「自家水」,謂之「藥」。

元精應保持到什麼程度?古語云:「聖人之心,如珠在淵;凡人之心,如瓢在水。」明珠沉下淵底,靜深不動。聖人收攝身心,保養元精不洩,故能定得住。凡夫則心神動盪,如胡蘆瓢在水上飄浮不定。剛把它按下,它又浮上來,人心浮蕩,皆因不持戒律故。既不持戒,則不能生定力,更不要說慧力!人罵你,你可以忍;幹活吃點苦,你可以忍。但美色當前,你能持戒不動心,非有真功夫不行。人一動念,就有因果,婬心一起,必受其累。真正持戒,能斷因果,超輪迴。把一切男女視為自己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就不會起邪念。即使男女雙方不講話,但心念不能控制,又有何用?

凡夫有肉體,便是罪障,便是負累。故要發大心,在塵離塵。王善人稱之謂「橫超三界」,就在火宅中修成,這叫「火中栽蓮」。這樣修鍊容易嗎?當然不容易,得要看破慾念,立大志。匹夫一立志,並可參天地。

中國自古以來,出了很多節婦。守孀不容易,須立大志願,堅決持戒,也就是保持元精。在道德會有一位劉清節校長,廿一歲夫亡,便堅決守孀。其家婆屢勸她改嫁不從,想把她賣了(當時寡婦賣得值錢)。於是設計,與一個漂亮小伙子約好,叫他偷偷溜到家裏來,婆婆借故出外,令他們兩成其好事,令媳婦破節,當天吃完晚飯,清節到庭院洗碗,小伙子乘其不覺溜進屋子裏,婆婆遂離去。清節踏入家門,見小伙子坐到客廳,不見了婆婆,心知有詐。於是站到外院,等到將近天明婆婆回來,她才進入屋子。

清節知道婆婆欲逼她破節,於是將官粉(女人化粧的臉粉)混到水裏喝了,躺在炕上等死。剛巧其叔叔來訪,她在炕上發高燒,喘氣道:「叔叔請給我打一點涼水喝!」其叔父到井邊掏涼水回來,清節喝後,盡把官粉吐出。叔父見狀,非常驚訝。清節含淚訴說經過。其叔父說:「我把你接回娘家,你在家裏可以守節!」

民國初年辦學,叫做「勸學」,不收學費。清節遂入學就讀三年,繼而做老師,最後做了小學校長。她人長得很標緻,做了校長三十年,受到教員及學生一致尊敬。在道德會我倆很投機。她曾對我說:「翼屏,你在外邊『勸道』很好,你很天真無邪。至於我二言概之:盡節容易守節難。當年我喝了官粉而殉身,尚且容易;守節四十年則很不容易。在我學校裏,與我年齡相等的教員有四十餘人,大部份是男人。我一生未敢看男人面,年輕時尤其嚴肅,不茍言笑。婬念萌起,始於其目,我不能一笑而令對方起邪念。現在老了才稍敢放肆,放大眼界。」

劉校長的精神多可佩!她雖然不茍言笑,但辦事精勤,與人人融洽相處,這就是持戒守住元精。所謂「受戒容易,守戒難。」我們這個肉軀是個罪身,七情六欲之罪藪。一般人被氣稟所拘,物欲所蔽,對境不動心不容易。要學聖人,如珠在淵,靜深不動,才能生出大定力。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遊於左而目不瞬。」能定到這個境地上,就是大定,亦是大慧,能生真陽水。王善人一生不識字,但他至誠明道,開大智慧,因為後得著真陽水。

人能真認不是認到底,就生真陽水,百病自消。別抱屈,抱屈是陰水,總覺得不知足,滿眼淚水怪可憐,其實自己不明理。這樣的陰水不能養萬物,兒女也不好,因為水不清的原故。水本來善養萬物,但若用鹹水、髒水、臭水去灌溉草木,焉能長養萬物?必要把陰性翻過來,像水一般隨方就圓,和和氣氣,才能生真陽水。

真陽水能洗去一切髒點,真認不是,能把對方感化了,把對方的心也洗乾淨了。你總覺得人對不起你,就很煩燥,你覺得自己對不起人,自然不起煩惱。要找好處,認不是。找好處,生響亮金;認不是,生智慧水。王內善人(白守坤)被推為模範教師,因她致力教育。三十八歲時,王善人送她上學讀書,畢業後回來幫助辦女學,為發起老師。她一生賢孝,鞠躬盡瘁,若學生不聽話,調皮搗蛋,她在課室裏跪著自責:「是我沒德行,沒好好教,所以學生不聽話。」每次誠心躬自剋責,把學生都感化過來,勤奮向學。王善人一生德性大,故家眷皆是賢人。白守坤為典型賢妻良母,其外弟白勤、白儉被國家獎為「孝子悌弟」。聖人都能認不是,要認得真了,不能假裝或勉強。認得不真,對面過不去。真認透了,對面就過得去啦。

王善人長瘡癆十二年,到三十五歲那年在宣講堂聽「三娘教子」,頓悟賢人爭罪,愚人爭理,乃大笑曰:「怪不得我生瘡癆,這麼多年來我專找人家毛病,我是個愚人呀!」在煮一餐高粱米的光景,顏色頓變,往回家走,一面走一面審問自己,真正認錯悔過,頓悟從前皆非。第二天起來,覺得肚皮癢,再看看長了十二年的瘡癆,在一夜的功夫竟結了疤,三天後完全好了。因為撥陰取陽,真認不是,病就好了。病好後他的性情有所改變,後來就明心見性了。

王善人生真陽水,開大智慧,對學生們有如慈父,給我們指出明明白白的正路,也願我們人人開智慧。當時開性、化性的人很多,更有一些「講病」如神。無論人有什麼病?來人是什麼性?造什麼罪?其中因果,他一目了然。

我有一位張老師,講病非常靈驗。某次海軍司令的第三姨太太來找他看病。這個女人得了奇症,子宮外孕,胎盤夾在輸卵管裏,生產時會大出血,有致命危險。張老師看她一眼,便說:「你想想,那一個人臨死時握著你的照片?」這時三太太流淚了,說:「我十八歲時,與一位同學戀愛,戀愛了三年,後把他拋棄,嫁了海軍司令做姨太太,男同學失戀後非常悲傷,後得肺結核,死時握著我的照片…。」張老師說:「現在這個冤鬼向你要命來了!」三姨太太說:「該怎樣辦呢?有挽救方法嗎?」答曰:「你必要發大心,把你的財產全部豁出來,才能贖罪。所有首飾、金銀財寶,要拿出來做善事,否則你這個冤孽不能解。」

可惜,人就是捨命不捨財,這個三姨太太始終未能豁出來,後來果然輸卵管爆了大流血死亡,送到醫院搶救不及而夭亡。五臟之中,腎臟屬水,凡是兩性之間虧了道,缺德,都會生病。諸如虛癌癱痿,性病,種種生殖器官等症,皆與陰水有連帶關係。五倫之中,夫婦之道屬水。家庭五位中,主婦位屬水。五行業中,商人屬水。佛家五戒中,酒戒屬水。水性人好酒好色,喝醉了綿纏胡攪,故必定要力戒酒色。道家五元中,水屬元精。陰水人好色,又好煩人,故損傷元精,才會生種種性病,譬如近年傳染為患的愛死病,基於同性戀,這就是敗壞倫常,缺德造業,才惹來這種的惡疾!

悲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吾人豈敢傷天害理耶?大家都不知將來怎樣死。必要到臨終最後一剎那,才知道這個人一生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所謂蓋棺論定,一個人的品格、修行、罪業,統統在臨終一剎那算賬了。因此,修道人豈敢舉心動念?一念之差能令你永失人身,何況明目張膽去任意胡為?人想五氣朝元,精神上絲毫不敢毀傷。孔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怎敢做缺德的事?就算人不知,還有司過之神,每天將我們的善惡記錄得清清楚楚。因此,若萌一念之差,快點認不是,把它翻過來,才生真陽水。能一念也無差錯,元精始得保存具足。自性三寶精氣神充足了,始得成道。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願諸同人堅持大道,守身自愛,庶幾毋辜負師長的一片苦心,亦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父母焉。


蝚血���冽�苷辣���望��1璇� 嚗𣬚洵嚗�1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