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 道證法師- 由一念入無限美好(念佛)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9836)

--  作者:希淨
--  發表時間:2007/12/17 上午 02:02:42
--  [轉貼] 道證法師- 由一念入無限美好(念佛)

從樂入樂──由一念入無限美好
林美瑛、李曜安 敬記

 

念佛是當下這一念的用心

不是看年資、履歷表

有人認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會夠用,或是認為念佛資歷長的人功夫一定比較好,這是不一定的。因為念佛是看我們「當下這一念的用心」,並不是看年資和履歷表。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來了解,比如說用手打一塊木板,有人是輕輕地打、散散漫漫地打,這樣每天打一百下,連續打一年,都不可能把木板打斷。但是如果有人很集中又很有力去打,只要伸手打一下,馬上就可以把木頭打斷掉。念佛就像這樣,是看您用心是不是集中、是不是虔誠,並不是看您資歷加起來總共多久。如果您念了一百年,但常常是嘴裡念佛心裡想別的事,想著鍋子裡煮的紅豆湯不知道會不會燒焦;想著孩子要補習不知道給他吃什麼?常常阿彌陀佛都不如您那鍋紅豆湯來得重要,也不如您孩子的瑣事重要,像這樣用心,可能念一百年都念不到一句「相應的佛」。有人一邊念佛一邊想著:那個人今天罵我愛出風頭,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像這樣掛念著人、我、是非,來念佛,念一千年也不相應。

 

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蕅益大師講了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好比是一支秤的兩頭,一頭如果放得比較重,另一頭就比較輕會翹起來。我們如果把這個世間的雜事秤得很重,當然阿彌陀佛那邊就會相對變輕翹起來。如果把阿彌陀佛秤得很重,世間的雜事自然就輕了,這叫「如秤兩頭,低昂時等」,所以並不一定念佛的年資愈老愈好,因為人有時候會老油條,念久了反而不專心,甚至還感覺到自己是老修行了反而生起驕傲輕慢的心,不但沒有功夫去降伏本來的煩惱,又加重了驕傲的煩惱和面子的罣礙

 

一念虔誠,就可轉變命運

如果我可以活到八十歲,說起來好像還可以練功夫練很久,似乎比較安全,其實不見得。因為夜長夢多,世事多變,也不一定比較好。如果有人宣判我們只能再活一年,表示我們只剩下一年的壽命好準備,這樣也很好,因為短跑比長跑好跑。人只要肯集中心力的話,只要一個念頭,就可以集中起來,不必擔心時間不夠用,功夫不夠好。因為只要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信念堅持到臨終都不動搖。即使念十念或一念的「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如果能把時間真正用在念佛,一念乃至十念的虔誠,就足夠轉變我們的命運。

 

提起信心和願力,把心真正放在「佛」

念佛是靠我們的信心和願力,心清清淨淨地念,是要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如果明天我和世間的因緣就盡了,更是不能浪費時間去悲哀煩惱我今天必須好好歡喜過一天,盡最大的心力念佛,把「阿彌陀佛」的電話打通就可以去極樂世界。我們如果可以自在歡喜得去西方,就可以安慰每一個在生死關頭恐怖的眾生,讓他們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去,不必怕死。

 

念「擔憂」,念「懷疑」──錯用心

佛神通廣大,何須瞎操心!

有的人念佛數目念很多,但是並沒有得到信心和歡喜,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把眼光注意在佛,都是放在自己的妄想上面如果一旦發現自己有妄想就又開始煩惱,我念佛功夫這麼差不知道會不會往生?其實這樣的心都在「念擔憂」、「念懷疑」,根本沒有把重點放在佛上面,這樣就是錯用了心!要記得「信」與「願」才是決定往生的因素,心裡若是還有懷疑擔憂,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比如說:我們如果相信一個人,把事情委託他辦,是不是一交出來,我們就不用操心了呢?如果我們委託一個人辦事,交待了他又很不放心,就表示我們並沒有信任他。「信佛」也是一樣,有信心就不煩惱,有信心就不懷疑。我們如果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真正肯去西方,佛一定知道,會來迎接我們的。這哪有什麼好擔心的呢?你難道懷疑佛會耳聾沒有聽見你在念他?或者擔心到時候佛會不會打瞌睡,忘記來接您?或是懷疑佛會不會呆呆的不知道您有發願要去西方?阿彌陀佛神通廣大,哪有那麼差,那麼不值得信任!哪需要您經常在那裡煩惱、懷疑!

 

「業障」重石本必沈,託付「願船」就能浮

又有人經常在擔憂,我業障那麼重,不知道可不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了解,一塊石頭如果放在水裡,不管是多小的石頭都會沉下去。但是把石頭放在大船上,不管多大的石頭都會浮著過海。我們凡夫的業障確實是很重,就像石頭,如果要靠自己大部份都會沉下去。但是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就可以安全地浮過生死大海,這樣才不會枉費過一生。

 

前世今生一堆債

彌陀慈父願解決

我們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眾生很多的債務,債務包括了:我們殺生吃肉欠眾生很多的命債,還有欠人錢財的債務和人情債。這些債務我們可能要還好幾輩子也還不完。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佛有很大的能力和大慈悲,就好像我們的爸爸是個大富翁,爸爸肯出面替我們還所有的債,什麼債都可以還,什麼債都可以解決。只要我們很信任地低頭,打一通電話給他就好了。爸爸就會來處理一切,又把我們接回故鄉。

 

了解佛心肯信任──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瞎操心──只好自己苦勞碌

佛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您如果了解佛有偉大的力量又完全信任他,佛也可以完全承擔,完全加被。但是如果您認為佛沒有辦法,沒辦法承擔,必須要您自己去還債才有辦法,這樣佛要加被您也加被不上,只有順著您,讓您自己去還債。佛是我們大慈大悲的爸爸,他不怕我們要求任何合理的事,就唯恐您不相信他;或者是在外面為非作歹流浪慣了,不敢回頭去找他,不敢低頭向他求助。

 

念佛要對準頻道,作得了主

有人說念阿彌陀佛沒有效,他肚子痛的時候念佛也一樣痛,為什麼他念佛會沒有效呢?因為他肚子痛的時候念佛根本沒有把心放在阿彌陀佛,都在罣礙他的肚子,並沒有專心放在佛。就好比我們看電視,如果要看台視,就一定要對台視的號碼頻道,如果號碼不對或是一下子跳這個台,一下子跳那個台,這樣畫面就亂七八糟看不清楚。這個道理很簡單,念佛也一樣,念佛必須要全身、全心都放鬆,專注在一句「阿彌陀佛」。如果身體還有緊繃、僵硬,就表示心還掛在身體上很多地方,沒有放下,沒有專注在佛,這樣不專注,注意的焦點很多,當然就不容易相應就好比電視的號碼跳來跳去就見不到效果。說起來道理是很容易瞭解,事實上要控制自己的心,隨時靜下來、安定下來集中在念佛,是需要耐心來練習才可以做到的。您如果不相信,現在就可以試試看,您現在就來念十句的「阿彌陀佛」,如果您念十句都沒起雜念,這樣就稍微有基礎。如果您念一、兩聲就想到冰箱裡的豆包快壞掉了,不煮一下不行;想起我那件漂亮的衣服被蟲咬了一個洞,好可惜。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都在罣礙娑婆世界一些破銅爛鐵,沒什麼價值的事,這樣就表示我們的心給很多東西綁得很緊,不能作自己的主人。連自己的心都沒有辦法控制,我們的生命就同樣沒有把握,自己沒有把握不知道什麼時候要走,走了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這樣才是真正不吉利,這樣就會恐怖。如果我們平常練習把嫌東嫌西、說長道短的時間省下來,把煩惱東、罣礙西的力量省下來,念「阿彌陀佛」,練習隨時可以把心集中起來念「阿彌陀佛」,練習轉變我們本來的妄想執著,練習可以不受外圍環境的干擾,可以作自己的主人,可以自己作得了主,這不是很好嗎?不管是生還是死,都可以很自在。

 

真正的思念──念茲在茲,時刻不離

我們還可以體會,一個孩子如果真正思念媽媽,他就會想到媽媽在家等我回家吃睌飯;如果有人請他吃好吃東西,首先他就會想到要給媽媽先吃;早上睡醒,眼睛一張開就會先想起媽媽;如果有不良少年要找他打架,他就會想起媽媽叫我不要和人家打架;有人欺侮他,他也會想起媽媽要我凡事要忍耐;受了委屈也會想起媽媽,這就是真正想媽媽。這種思念,無論是想起媽媽的面容聲音、媽媽的教導...等,這都是真正的思念。反過來說,如果有另外一個孩子,需要人家給他規定──你在這個房間裡開始叫媽媽叫一個小時,他就開始叫:「媽媽、媽媽、媽媽...」,叫了一個小時後跑出去玩,就把媽媽完全忘掉了。有好吃的,自己吃光也不會想到媽媽;自己去看電影,去玩得都忘掉了媽媽在家等他吃飯;跟人家打架,打到受傷,讓媽媽很擔憂,他也不在乎。我相信您絕對不會認為這種孩子是真的思念媽媽。我們念佛的道理也差不多,大家很聰明,可以自己去體會。

 

念佛要有佛的精神,不是佛堂內作功課而已

有人念佛是在佛堂裡面作功課,好像孩子被規定在房間裡面叫媽媽一樣,一出了佛堂就把佛完全忘記了,照著自己本來的習氣、煩惱去過生活,就好像孩子跑出去玩就完全忘記了媽媽。您想:這是不是真心念佛呢?有一位念佛的女居士,她的先生故意去信基督教,為什麼呢?那位先生告訴我說:他太太作功課時念佛,但一出來和大家相處,卻連一點「佛的精神」也沒有,樣樣小事都要計較,常常生氣找麻煩,所以他的先生故意不要信佛教,這是很值得我們反省的。

 

別錯用心──挑剔「音聲」,不「聞佛名」,自生障礙,失功德利

有些人雖然有因緣去道場跟著大眾念佛,但是很可惜,他沒有把心的重點集中在「佛」,都在嫌這個人聲音怪,嫌那個人聲音不好聽,可以說他只有聽到「聲音」來起分別心、生煩惱,並沒有聽到佛的萬德洪名,來生起清淨心、恭敬心。本來聽聞佛的名號功德是很大的,但是他只有聽到「聲音」來生煩惱,沒有用心來聽「佛號」,所以等於沒有得到聞佛號的一切功德,這是非常可惜的。其實媽媽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聲音難聽,真正念佛不管聲音是好是壞,佛都會知道。我們要特別注意:如果我們養成聽人家念佛沒有生恭敬心的習慣,恐怕到了臨命終時。人家來助念,我們聽了也會心生煩惱,不能夠恭敬一心念佛,那麼就會造成障礙,這是自己生煩惱,沒有用真心來念佛,這可不能怪佛沒有來接引。所以我們平時要養成習慣,一聽人家念佛就要馬上生恭敬心也歡喜念佛,這樣才能夠安全

經典上說:極樂國民聽到百千種音樂同時演奏,也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何況我們在這裡聽聞到念佛的聲音,怎麼不生起念佛的心呢?怎麼反而要生起煩惱呢?

 

念佛,身、心要柔軟、恭敬(無須緊張、僵硬)

有人問我念佛要怎麼念,我念佛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點可以提供給大家作參考。念佛的時候,全身要放輕鬆,每一個關節都要放得很柔軟不需要緊張。因為念佛也不是要參加拳擊比賽,根本不必緊張用力我們時常說往生西方的人有瑞相,是全身柔軟的,我們必須了解,如果一個人活著的時候經常都緊張得硬邦邦的,個性很倔強,很難溝通,這種人死掉以後要柔軟有瑞相,似乎不太可能。「瑞相」是活著念佛就須要有的,經典上說:接受到佛光照過的人一定會身心柔軟。所以我們的身體和心都柔軟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我們的內心如果緊張有壓力、有很多的要求和執著,身體就一定會有一些肌肉馬上緊繃起來,關節也會僵硬。這種身心都硬梆梆的狀態,念佛很不容易相應。念佛的心要像雲彩,像虛空。我們知道雲和冰塊都一樣由水變成的,但是它們柔軟自在的程度不一樣。冰塊是又硬又冷,又很定型,一塊一塊格格不入,會相碰,會碎掉。雲就很柔軟可以遍滿虛空,自由發展。念佛的心也一樣,如果身心像冰塊很硬,一塊一塊就不流通,和佛就格格不入。如果是像雲彩,行在青天,到處流通,就容易和無量光明、無量壽相應。

 

全部心力,集中專注念當下「一個字」,其他都放鬆

再說念佛的時候念一個「阿」字,就全部的心力集中在一個「阿」字,其他什麼都沒有,身心世界都等於消失掉了,就只剩下一個「阿」字。念「彌」的時候也一樣,全部的心力集中在一個字,念每一個字都只專心注意那個字,其他什麼都消失掉,都空掉,這是最輕鬆、簡單又愉快的事,也是最好的休息和充電。能夠這樣念一陣子,您就可以體會在佛的名號裡不可思議的功德。

 

阿彌陀佛也是「解脫光」佛

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的另一個名字叫「解脫光」。當我們念佛名「阿」字的時候,下巴要放輕鬆發這個聲音,自然會把我們所有的鬱悶、痛苦、煩惱都放下。我們如果能把煩惱放下,解脫得光光的,自然會放出「解脫光」和佛相應。

 

阿彌陀佛也是「歡喜光」佛

阿彌陀佛還有一個名字叫「歡喜光佛」,當我們念到「彌」的時候,就好像從心裡笑出來,嘴也像佛一樣地在笑,笑得像含苞待放的花朵,笑出我們佛性的歡喜,愈念愈清淨歡喜。念佛的名號,每一個字都會有拔苦與樂的功用,就看我們是不是很用心,一個字一個字清楚恭敬地去念。老實念佛的人就會念出佛的智慧光、安穩光,念出佛的無量光明,這不是趕功課隨便念念的人可以體會的。

 

念佛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如吃果實得一切精華

蕅益大師開示我們說:念佛就是把佛的功德完全變成我們的功德--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很多人都曾聽過這個開示,但是很少人能這樣真正相信體會。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非常大的,但是當我們念佛時,那些功德竟然完全送給我們,變成我們的,這種事似乎太好了,好得讓我們不敢相信承擔。法華經裡講一個比喻:有一個孩子從小和爸爸失散了,失散了五十年,他流浪天涯,又窮又沒有志氣。有一天他流浪到爸爸大富翁的門口,他的爸爸在屋子裡一看,就認出門口的人是自己的孩子,但是那孩子已經流浪貧窮慣了,在門口看到富翁的家那麼豪華氣派,根本就不敢進去,想要逃走。爸爸叫人把它找回來,要他繼承財產,他還以為來的人要找他麻煩,對他不利,嚇一跳,就昏倒在地!其實這個孩子只要肯接受、肯承擔,馬上就可以接受所有的家產。我們念佛也是一樣,如果了解道理,敢當下承擔接受的人,每一聲佛號中都接受佛所有的功德。這就好比農夫種水果,是非常辛苦的過程,所種出來的水果,我們只要接受,開口吃下去就會得到所有的營養,所有過程中的日月精華、風霜雨露都包含在這個水果裡面,肯吃的人就可以得到一切。佛就好比是農夫,他所修行的功德就濃縮在他的名號裡,就好像成熟的果實一樣,我們只要念佛的名號,就等於吃到果實,就可以得到佛所有修行的成果。肯把辛苦修行的一切成果免費地送給我們,這就是佛不可思議的大慈悲。

 

越肯慈悲奉獻的人,越能體會佛心──信深則力大

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對人慈悲,一定很難相信佛竟然會這麼慈悲,無條件能夠對我們這麼好。所以在生活中愈可以無條件慈悲奉獻的人,表面上好像很吃虧,其實他佔了很大的便宜。因為愈可以慈悲奉獻的人就愈可以體會佛的心,愈能體會佛的慈悲心,「相信」的程度就會愈高,信得愈深,由信所產生的力量就會愈大。

 

往生──並非死亡,是一往不退,生活在快樂佛世界(心念頻道改變,畫面節目就改變)

我們一再強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不是死了以後才去的,是活的時候當下就可以去。極樂世界就是沒有痛苦、清淨快樂的世界,是阿彌陀佛慈悲光明的世界,他和我們這個世界中間並沒有圍牆隔起來,中間也沒有界線。極樂世界和我們這個世界就好像同一個電視螢幕中不同頻道的節目,螢幕雖然是同一個,但是節目完全不一樣。因為心念的頻道不一樣,所以畫面和風景就完全改變。同樣活在這個空間,有人生活得很黑暗很煩惱,有人念佛念得很清淨很快樂,這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世界、生活世界。如果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活得很煩惱很黑暗,將到臨終的時候,忽然要跳到一個快樂的世界,這當然比較困難。我們只是說「比較困難」,並不是完全不可能。因為一個人如果忽然覺悟了,肯換節目,趕緊把節目號碼改變了,當然還是有可能。號碼一改,畫面就隨之改變。但是一個人要在臨終的時候才忽然間覺悟,又要有力量去轉變電視號碼,這機會是比較少的,可以說很少人有這一種機緣,最好我們大家由今天現在開始就調頻道讓它出現極樂世界清淨美妙的畫面,馬上讓自己活在阿彌陀佛快樂的世界,用念佛來安住我們的心,享受清淨光明。現在就牽上阿彌陀佛的手,當然就不必再擔憂生死的問題,現在歡喜,臨終那一天更加歡喜。

 

別誤會「阿彌陀佛」!

宇宙中,最美妙的共同語言:阿彌陀佛!

人類的語言中最好的一句話就是「阿彌陀佛」,有的人一聽到就很想笑,學著電視回答:「善哉、善哉!」;有的人一聽到就很煩惱地說:「我又還沒死,你怎麼給我念阿彌陀佛呢?」,他以為阿彌陀佛是人死掉以後,師父為人超度而念的,這都是錯誤的看法。到底「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講「阿彌陀」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無量」。什麼叫無量?就是很多很多,多到無可限量,包含無量光明,無量光明是無限的空間中美妙的一切;又包括無量的壽命,也就是無限的時間中一切莊嚴美妙。還有「佛」這個字,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不過也常把「佛」和一些鬼神混在一起分不清。其實佛並不是鬼神,它的意思是覺悟者。他已經覺悟宇宙、人生一切的道理,而且他的慈悲、智慧透過修行都已經開發達到圓滿無障礙的地步。佛不但自己覺悟已經達到絕對快樂歡喜的境界,而且他也願一切眾生都和他一樣永遠不必受一切痛苦,可以解脫自在。所以佛不斷以慈悲心用智慧來教化眾生、救度眾生。所以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包含著無限意義,無限的祝福。因為他的意義是無量光明壽命、無量慈悲智慧、無量覺悟、無限的歡喜您想想看,我們的語言當中有哪句話比這句話更好呢?

有人認為阿彌陀佛是老太婆才念的,哪有年輕人念這個呢?事實上,阿彌陀佛是真正有研究的人才知道非念不可的。目前的大學生念「阿彌陀佛」經常比老太婆還虔誠。因為他們研究佛教的道理,了解這句「阿彌陀佛」原來是這麼深奧,這麼美妙。

有口當念最吉利的「阿彌陀佛」——感召無限幸福有一些人一聽列別人跟他說「阿彌陀佛」,他就說:「不好意思啦,小聲一點,讓別人聽到不好。」您想想看,我們這張嘴什麼不好的話都敢說,比如現在很流行「傷腦筋」、「真頭疼」。其實您想想看傷腦筋有什麼好的?我們不明白意思就隨便跟著人家胡說,也不自己用腦筋想想看,到底什麼時候會傷腦筋?比如說:車禍撞到頭,受傷就會傷到腦筋,或是高血壓中風就會傷腦筋,那半身不遂是很悲慘的,有什麼好呢!為什麼這種不吉利的話大家都掛在嘴上,自己卻不知道。反過來說,像「阿彌陀佛」這麼好的話反而不知道該時常說、時常念,這樣是不是顛倒呢?再說人與人見面總是問「您好嗎?」、「您吃飽了嗎?」不管是回答好或不好,不管是回答吃飽或是還沒吃飽,都沒多大意思。不如我們互相說一句「阿彌陀佛」代表彼此之間無限祝福的意思,讓我們互相祝福前途光明、消笑延壽,祝福無限吉祥,這就是阿彌陀佛無量的意義。也可以互相提醒要以智慧來辦事,提醒我們彼此慈悲相待,相互勉勵隨時覺悟、處處覺悟,這不是很好嗎?

念佛——提醒自己,面向光明,處處覺悟
提醒自己,用佛性無限潛能,邁向清淨世界
自己隨時念佛也就是提醒自己,隨時面向光明,處處覺悟,不要給世間種種虛幻的假相迷惑了。我們年輕人如果常念阿彌陀佛,心情就會平靜,也可以將我們潛在的智慧開發出來;做事就會順利,福報跟智慧都會增長。在我們病苦的時候,如果能夠至誠念阿彌陀佛,心就能和佛解脫自在的智慧相應;也可以受到佛力加被。佛力包含了無限治病的能力,含有無量光壽的偉大療能。佛力加被下,身體的疾病自然會加速康復。病中真能念佛,心中會充滿喜悅和慈悲,身體有病,心也不痛苦,有病也沒有妨礙,甚至比平常人更加明朗活躍,更樂於效法阿彌陀佛奉獻生命。假如我們和這世間的因緣已經盡了,壽命將終的時候能夠至誠懇切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會來接我們到他的西方極樂世界,永遠不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這就是念阿彌陀佛最好的作用。

自性堅定、清淨,是「西方」義
自性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極樂」義
在這個宇宙中有很多的佛,他們本來和我們是一樣的眾生,但是他們覺悟了、修行成就了,開發出本有的佛性就叫做佛。比如說: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都是佛。阿彌陀佛也是一尊佛,他的名字就叫「阿彌陀」,這尊佛在過去修行的時候,曾經發過願:如果有人曾經聽過他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生起對他的信心,歡喜要去他的世界,甚至是臨命終才聽到,到臨命終時肯念十聲佛,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他去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叫做「西方極樂世界」?祖師告訴我們說:西方代表我們自性的堅定和清淨,因為是阿彌陀佛修行開發出清淨的佛性所顯現出來的世界,所以叫做西方。為什麼叫做「極樂」?那個世界可以說是宇宙中最美最莊嚴的世界,在那裏完全沒有罪惡和任何痛苦,只有無限的清淨喜樂,所以叫極樂。阿彌陀佛就像校長,建設出最好的教學設備,安排了像觀世音菩薩那樣偉大的諸大菩薩,做我們的老師、同學,陪我們一起遊玩,在快樂中學習,讓我們聽聽烏唱歌、風吹樹葉的演奏音樂,看著花朵放光,甚至到水裡去游泳都可以開悟。

有福、有慧的人,才能信佛心、妙事
汙染、無福的人,只能信災難、惡事
和自己的心相應的事情比較能夠相信,和自己程度差太多的事情比較不容易相信,這是理所當然的。像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好的真實消息,必須要很有福報的人才可以相信,才可能接受阿彌陀佛的邀請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一般人的頭腦比較污染,也比較退化了,都只能相信報紙所寫的一些罪惡、災難、恐怖的事,比較缺乏福報能力來相信這種好事,甚至會把這當作走神話。這就好像古人不相信有火箭能夠飛到月亮,非洲的土人不相信世界上有美國一樣,這也不能怪他們不信,因為「信」是需要智慧的,也是需要相當福報的。哥倫布要是當時沒有智慧,相信海的那邊一定有陸地的話,他也不會駕駛船去航行,發現美洲。

不曾對人慷慨慈悲,必然懷疑佛之慷慨慈悲
我如果說要送給您一包柳丁,您可能不會懷疑,敢接受。我如果說我美國有一間房子,花園、司機、汽車都沒有條件要送給您,您可能會嚇一跳,懷疑我不知道有什麼企圖,您可能不敢接受。因為您這一生如果不曾對人慷慨,當然會懷疑我的慷慨。我們眾生很少有佛那樣的慈悲,所以也時常會懷疑佛的慈悲,不敢接受佛的慈悲極樂世界雖然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也只有善根福報足夠的人才敢相信、敢接受。臨床當醫師,我已經看到一些人因為他一念相信了,願意去極樂世界又肯念佛,在他臨命終時,真的看到阿彌陀佛現前接引他到極樂世界,這種大好的福報和美妙的西方,真的給他得到了,這真是太便宜又太簡單了。這種事在實行上實在不困難,可是要真的相信比較難。

為何平時要常念佛?
有人會說:「既然如此,那我等到臨終時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時時要念呢?」,您想想看,為什麼我們平常時時要念?比如一個小孩,從小不寫習題,爸爸媽媽、老師說的話也不愛聽,閒著就看電視、在外面閒逛,這樣怎麼能考上大學呢?所以我們平時要隨時練習念佛,念佛在念的當下,我們的心就平靜,我們的心就光明了,可以說馬上就進入極樂世界。
我們平常健康好好的時候,若不練好功夫,一般人在臨命終時會非常痛苦。譬如我每天在醫院裡看到人將死的時候,如果不是很痛,痛得不休止,又沒辦法說話,吃不下、睡不著,要不然就是喘不過氣,一口氣都喘不上來,要專心念佛就有困難,並不是完全不可能,是相當困難,必須要有相當願力的人才有可能做到。我們再說十大死亡原因中第一位就是癌病,這種病一般都很痛苦,除非他平時肯認真念佛,佛力加被之下才有可能不痛苦。
一般沒念佛的都會很痛、很難過。您想想看,平時被一隻蚊子咬到就覺得心煩,沒有辦法安靜念佛的人,假如有一天大痛起來,是不是可以靜下來念佛呢也有可能是大出血,嚇都嚇得發抖,要安心念佛就有困難。再說高血壓,假如中風就昏迷不醒。一般人十個當中有九個可以說是在臨命終時都是昏迷不醒,自己作不了主。要不就是意外災害,臨時在車禍、飛機失事、火災當中喪命,這都是在非常恐怖中去世。您想想,這種恐怖的意外,怎麼可能平靜地念阿彌陀佛呢?除非您練習到無論什麼緊張的情形,第一念都能念出阿彌陀佛,才有可能在意外變故的時候念出佛來。所以平時念佛就是練習,隨時提醒自己要有光明慈悲的心。比如說,我們最好知道:假如是火災就打「一一九」就會有消防車來救火,我們如果完全不知道火災到底要打什麼電話才會有人來救,心中又自己固執這樣想——「唉呀!管他什麼火災,那是很不吉利的。」或是自己認為——「不會啦!我才不會那麼倒楣,遭過火災呢!」因為不喜歡火災,所以故意不去注意,也不記得是什麼號碼會有人來救,萬一真的過上那就真的很麻煩。甚至您的左鄰右舍有人遇上了,您也不知道要怎麼幫忙他。以前在台南,有人在火災的時候心裏一驚慌,也不知道該拿什麼東西出去,心慌意亂的,拿這樣也不對,拿那樣也不對,換來換去,最後抱了個尿桶跑出去,這是事實,我們千萬不要笑別人。我在醫院裡看到很多臨終人的情形,從來沒看過平常不念佛的人能夠很鎮靜又舒服,在滿臉的微笑中去世的。一般人去世都很痛苦,手忙腳亂的,和抱尿桶逃走實在沒什麼兩樣

只有老實念佛修行的人,臨終預知時至、歡喜自在、蒙佛來接引

我只有看過佛教中修行很好,平常很認真念阿彌陀佛的人,他自己預先知道時間到了,就很自在,彷彿要回到故鄉看風景,要回到故鄉看親戚朋友那麼高興,很自在地回去了。我們要明白,阿彌陀佛就有如「一一九」那樣的電話號碼,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假如事先知道,到時候心裏就可以打出「阿彌陀佛」這個電話號碼,一打出去自然就會有佛菩薩派人來解救。

勿因不愛下雨,故意不帶傘

勿因不愛死亡.故意不準備

我們都知道如果快下雨了,出門就要帶雨傘,以免被雨淋到,淋得感冒生病。我們如果因為不喜歡下雨就故意不準備雨傘,一旦下雨就只好淋雨了,難過也是自己難過啊!而且並不是說我們一買雨傘馬上就會下雨,如果說一買雨傘就會馬上下雨,那麼派上用場更好,總是比淋雨感冒好。平時如果將雨傘買起來就不怕下雨了。大家不要誤會以為我在賣傘,這個意思是說念佛也是一樣,並不是一買傘就下雨,下雨是要看因緣的;也不走說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馬上就會來接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往生極樂世界也要看因緣。有人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作是「死亡」的意思,這是很大的誤會。其實往生極樂明明說的是往「生」,是從此過著沒有痛苦,清淨快樂的生活,過著佛、菩薩的生活,並不是死亡的意思。這是可以在現生、活著的時候就達到的,也可以來生才達到。如果能夠一念佛就感應到阿彌陀佛現前,從此就過著極樂的生活,這是最虔誠的上等功夫。一般人虔誠不夠,內心放不下的垃圾還很多,所以念佛念不專心,心裡好像還有很多事比佛還重要。

是佛慈主動發願要救度我們,只要我們信得過,願接受

有人常常擔心自己的功夫不知道夠不夠去極樂世界,其實我們能不能夠去極樂世界,主要並不是由自己的能力來決定;主要是因為阿彌陀佛在建立極樂世界的時候,他就發了大願,佛很歡迎所有的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永遠安樂不必再受苦,直到成佛。阿彌陀佛如果沒有發這個願,我們的功夫再好,也不可能去。是阿彌陀他先主動發願要救度我們,我們只要相信佛的慈悲心又願意接受佛的好意邀請,而且對這世間的種種又都放得下,這就是有「信」又有「願」,有信又有願,即使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夠力量往生,當然臨終的時候能念十句佛是一定可以去的。所以「信心」和「願力」定決定我們能不能夠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主要因素。

*就恐怕我們什麼不好的事都肯相信,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好事不敢相信;

*就恐怕不實在的凡夫說的我們都聽得很信,偏偏佛的實在話,我們不肯相信;

*就怕您什麼痛苦都肯接受,只有極樂世界的快樂,您不敢接受;

這就是一個沒有福報的人!

如果是有福報的人,一聽馬上就相信接受。一面清淨念佛,一面就可以把佛的電話接通。

什麼叫「功夫」?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叫做功夫呢?並不是飛天鑽地奇奇怪怪的事,是隨時可以把心靜下來念佛的能力總之,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對佛的「信心」和要去西方的「願力」都不會動搖、丟掉,都可以很清楚得打電話給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四個字念得正確清楚,不管發生什麼變化,不論心情是怎樣,我們和阿彌陀佛的溝通電話都不會故障,和西方極樂世界都有線路相通;也就是說不管在這個世間發生好事、壞事,我們都一樣對佛有信心,一樣想往生西方,隨時可以集中精神念佛,不受那些好事、壞事的影響而動搖即使在這世間發生再好的事,比如:升官、發財、甚至您的孩子考中狀元,或是您當選了好人好事被登報讚揚一番,或者您先生今天買了一顆大鑽石加一束花給您,您還是一樣信佛、念佛想要往生西方,不會對這些榮華富貴和暫時的幸福生起貪念,不會因為一時太高興就把阿彌陀佛丟在一旁,開始得意迷惑。即使這世間的人都誤會您,看不起您,甚至毀謗您,您還是一樣信佛、念佛想要去西方,不會想要為自己解釋來爭取這個世間的肯定,這就是有「信」、「願」的功夫,如果還想要去解釋、爭取,這就表示我們還很在意這世間的人對我們的了解和肯定,還認為它很有價值,值得爭取,這就是還捨不得、放不下。我們想想,對這些都捨不得、放不下,哪裡有可能真的願意去西方呢?譬如您想移民到美國,臺灣的親友也得放下才去得成,如果很捨不得這邊,怎麼去得成?怎麼叫願意去?我們是不是真的有願,是不能騙佛的,到底我們的願是真的還是假的?譬如說,今天忽然找不到一樣東西,就覺得生氣,說:「不知道是誰拿走我的東西!」,我們想想,如果連一件東西都捨不掉,臨終的時候哪可能放得下整個世界到西方去呢?真的有願去西方,對這個世間的人、事、東西一定肯放下、捨得比如說:受人冤枉的時候,因為我們想要去西方,這個世間的清白名聲對我們實在沒什麼用處,別人要,我們就讓給他,因為我們信佛,佛什麼都知道,根本不可能冤枉我們,所以我們照常歡喜念佛,沒有委屈的感覺。

有信心,則不擔憂,不用妄想製造業障

信佛之「護念」,必勝自己「雜念」(嘮叨)

一個有信心的人,會相信只要一念佛就會有二十五大菩薩在旁邊保護照顧,而且十方諸佛都會護念我所以有信心的人不會怕東怕西,也不會煩惱一大堆。比如說,今天孩子比較晚回家就開始擔心,想說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什麼壞事?然後打妄想,想出一百種恐怖的狀況來嚇唬自己,這就是不相信佛的人。如果是信佛的人就不會打妄想,去想那種恐怖又沒用的事,想那些無聊的煩惱,我們知道妄想是會製造出業障的,業障就是由妄想來的一個信佛的人,他的孩子如果晚一點回來,他就會趁著清淨沒有人吵的時候去念佛、拜佛,自然諸佛護念,會去照顧他的孩子,不但保護平安,而且會引導他們一條光明的路,比自己去擔憂嘮叨要好。我們想想看,如果您信的佛菩薩沒有能力護念您的孩子,處處要靠您自己去擔憂、嘮叨,這樣您所信的佛是不是比您更沒有功能?比您更沒有功能的怎麼能算是佛呢?所以實在講來,真正相信佛是大慈大悲又有偉大能力的人,他會瞭解諸佛護念比自己雜念(嘮叨)要好,他就會運用念佛,請諸佛護念,代替自己去雜念(嘮叨)、代替自己擔憂,這就是有「信佛」的人。

真信佛,就安心,不偷偷煩惱

(抱著煩惱,哪有空手可以牽佛呢?)

真有信佛,自然您就念佛念得下去,念得安心,不會一面念一面又偷偷煩惱。所謂「安心」就是有「放下憂愁、煩惱的能力」才能安心。要念出「阿彌陀佛」並不是很困難,三歲小孩也會念,問題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安心堅持念下去。有的人很愛堅持煩惱,如果勸他不要煩惱,他就要說:「這種事不煩惱怎麼行呢?」好像世界上如果沒有他來負責煩惱,全世界都活不下去一樣。到底他煩惱了一輩子,是解決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愛煩惱的人,自然有很多事讓他煩惱。別人不煩惱的,他也愛煩惱;

*愛生氣的人,自然有很多事讓他生氣,別人不生氣的,他也生氣;

*愛嫉妒的人,常常會比別人差,才有人可嫉妒啊!

*這都是很捨不得煩惱,把煩惱抱得緊緊的。

*捨不掉煩惱,哪裡有空出來的手可以牽阿彌陀佛呢?

*要牽上佛的手,先要把手上的煩惱丟掉。

*能牽上阿彌陀佛的手就什麼都有,什麼也不需要帶,什麼也不需要抱住。

*不只說您家那些垃圾,破銅爛鐵不需要抱得緊緊的,就是金銀財寶也不用抱啊!

沒有「信願」的人,念佛念了一輩子也是負擔沉重,心裡都是憂愁,也不會得到什麼!有「信願」的人會輕輕鬆鬆、歡歡喜喜念佛,不但不會失去什麼,反而當生就可領到極樂國民福利,享受和彌陀慈父同出同入的喜悅,處處散播佛的心香……

摘錄自道證法師  一念變無限美好(從樂入樂)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12/17 上午 08:53:15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7/12/17 上午 05:28:13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1/1/9 上午 04:35:54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蝚血���冽�苷辣���望��3璇� 嚗𣬚洵嚗�1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