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何謂謗法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8901)

--  作者:guest
--  發表時間:2007/10/17 上午 10:56:51
--  [轉貼]何謂謗法
 

何謂謗法

謗法是我們知道的十分嚴重的過失,這個過失、錯誤對於我們的影響十分大。在《無量壽經》當中就特地指明往生的條件中是“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的。就是誹謗正法不能往生。那麼什麼是誹謗正法呢?

世尊對這個問題在《大乘方廣總持經》做了詳細的論述:

文殊師利。若有愚人謗微妙法。即是謗佛亦名謗僧。

誹謗正法,不僅僅是謗法,實際上同樣誹謗的是佛、僧團。因為佛法為諸佛所傳,而僧團是依照世尊的教法修行,宣揚正法的團體。誹謗佛法當然等同誹謗諸佛、誹謗僧團。

又作是說。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說者亦名謗法

宣傳佛法當中這個是佛法,那個不是佛法,這個是正確的,那個是錯誤的。這個可以學習,那個不能學習。這就是屬於謗法的範疇。我們平素如果遇到這樣的人,說佛法當中你要學這個,不要學那個,這個法才是大法,那個度不了人。甚至自己去給佛法分成三六九等,宣傳學這個的是一等,學那個就是二流,甚至三流四流。這樣的說法就是誹謗佛法。如果這個二流三流的物件是指《妙法蓮華經》等經中之王,那麼地獄之業,難有出期。至於往生更不要想了。

這種說法等同于說,諸佛世尊把不好的東西告訴我們,讓我們學習差的東西。這是謗佛。同樣學習不好部分的僧人,自然也成了次一等的,這是謗僧。

大家遇到這樣的說法,一定注意,不要有隨喜讚歎之心。甚至不要親近恭敬護持這樣的人。世尊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說:謂依聲聞乘所說正法或依緣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誹謗遮止障蔽隱沒下至一頌。當知是名謗正法者。佛教正法,無論處於什麼目的,障礙、遮覆、隱沒正法,阻止他人修學,乃至一個偈頌,都是屬於誹謗正法。何況大乘經典。

經中又說:若於三乘隨輕毀一下至一頌。不應親近或與交遊或共住止或同事業。若有親近或與交遊或共住止或同事業。俱定當墮無間地獄這樣的人、這樣的地方,你要是親近、共事,一樣脫不了干係。一樣要受果報,為什麼?因為支持邪見。
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作是說者亦名謗法。此是菩薩學此非菩薩學。作是說者亦名謗法。

分別這是為菩薩所說的法,這是為聲聞說的法,或者這是菩薩該學的,這不是菩薩該學的。

這種說法同樣我們也能遇到,這個法是為菩薩所說,這個法是為聲聞所說,似乎這麼一說和我們就毫無關係了。這也是誹謗佛法的一種。試想,連聲聞、菩薩眾尚且遵行的佛法,我們有什麼理由,當作與我無關的事情。做不到可以說做不到,千萬不要找,這是給菩薩說的法,和我沒有關係,這樣的理由。這已經是謗法的範疇了。

複作是言。過去佛已滅。未來佛未至。現在佛無住。唯我獲得陀羅尼法。作此說者亦名謗法。以謗法故言得陀羅尼者是不淨法。

說現在是無佛時代,唯有我得陀羅尼法。這個說法屬於謗法。陀羅尼意為總持,能持,就是受持、記憶、瞭解一切佛法的意思。

這個說法一些附佛外道經常有的,近期的輪子功就是最典型的。稱自己是佛,傳授佛法,甚至說目前只有他傳的才是真正的佛法,就屬於此類謗法。
自言盡知佛法,本身就是不淨說法的一種。這一點我們要提高警惕。

于真法師譭謗所修。複謗法師雖有解慧不如說行。複謗法師行違于道。複謗法師身不持戒。複謗法師心無智慧。複謗法師意無明解。複謗法師言無辯了。

誹謗真正修行的法師所修行的法,誹謗法師雖然能夠瞭解佛法卻沒有實際修行。誹謗法師的行為違背世尊教導,誹謗法師不持戒律,誹謗法師沒有智慧,沒有真正的明瞭佛法,誹謗法師沒有辯才。

這都屬於誹謗正法的範疇。

現在這個現象有不少。經典首先提出,于真法師譭謗所修。首先末法眾生,有邪師有真師。對於真正如法的法師誹謗才會是謗法。何謂真的法師呢?其宣揚的道理、秉持的見解是符合世尊的教導,這才是真的法師。如上面提到的,如果謗法,當然不會是真法師。

那麼大家修行法門或許不同,秉持的教導卻都是世尊傳授,如果有人誹謗他人所修行的正法,那麼即構成謗法。我們要是見到有人這麼說:你那個法不行,他那個度不了人,某某那是在浪費時間。他修什麼了,啥也修不出來。類似的說法均是謗法。只要任何一個人依照世尊的教導修行,我們都要給予尊重,決不能無緣無故誹謗其所修、貶低其所修。

說別人雖然瞭解,卻沒有如說修行。這樣的情況十分多見,尤其是網路上。經常看到討論佛法的時候,問出:你的心清靜了嗎?你證果了嗎?你做到了嗎?你有某某修的好嗎?這樣的話。要知道這種話其實就是謗法。為什麼呢?人家修行如何,和其宣傳佛法是否如法沒有關係的。哪怕其僅僅是解慧,就是能夠瞭解,自己做不到,那麼其宣傳佛法也有莫大功德。如法修行都有過程,因為別人修行上沒有成就,而否定其宣揚的佛教正見,就構成了謗法。因為這會造成他人的誤解,認為其說的不對。對與非對,一定按照世尊的教導來分辨。

誹謗真法師的言行違背了世尊的教導,不守戒律。這一點也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我們見到說:看看他們戒律都守不好,做這個不如法、做那個不如法。六合敬作不好,甚至說這世界上就沒有和合僧。甚至為了標榜而稱自己唯一怎麼如法,暗指其他佛教弟子、出家眾戒行、操守有問題。這都是誹謗正法。

或者誹謗真法師,沒有智慧,不是真的瞭解佛法,沒有辯才。法師宣揚傳授佛法,要看其是否符合世尊的教導。切莫從人家個人身上來攻擊。說你有什麼智慧,有什麼能力,有什麼資格。這是見人,不見法。同樣屬於謗法。

--  作者:guest
--  發表時間:2007/10/17 上午 10:57:36
--  
複於如來所說文字心無信受。

這一點,也是非常嚴重的,對於世尊所說的教法、經典,沒有信受心。我們都知道佛弟子首先要受三皈依戒,就是皈依佛法僧。世尊作為我們的皈依物件,是無上智慧、福德、辯才的集合。世尊的講法最為如法、最為透徹。學習佛法要以此為本。目前很多人放棄經典,反而去學習其他的撰述,這本身就是謗法。

這個情況很多人沒有重視起來,一介紹佛法,不是怎麼介紹佛法經典,而是介紹某個人,他寫的什麼。把佛法經典束之高閣,甚至到了聽到有人介紹經典感到厭煩,用各種方法,各種理由阻礙大家學習經典。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懺悔,改正這個錯誤。佛法經典是我們的根本。更不用說一些人宣傳外道典籍,讓人學習。更加不如法。
複作是言。此修多羅是此修多羅非。此偈經是此偈經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

言說:這本經典是正確的,那本經典是錯誤、有問題的,這個偈頌是正確的,那個偈頌是不正確的。此法門可信,那個法門不可信。
這樣的情況,是在佛法內部造成分割、對立。尤其是喜歡考證之類的人,把這本經拿來對照,那本經有問題,那個拿來,這裏有問題。其實全是自己的妄想。

見正說者妄作異論。

見到演說正法者,靠自己的世智辯聰詭辯。這是誹謗正法。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很能辯論,無論什麼道理,都能夠反對,也能夠贊成。如同我們看到的,大專辯論會,無論正反都能夠說。卻不管哪個是佛法正見。所以大家在學習討論佛法的時候,不要看辯論,要看哪個是依據經典的教導。辯論起勁的不一定就對,尤其是一些貌似有道理,想一想,發現其得出的結論卻十分荒唐。詭辯正法即是謗法。

于聽正法者為作留礙。

這個就很明顯了。障礙、阻撓大家聽聞正法。哪個阻礙大家聽聞世尊的教導,讓你不要聽這個,不要聽那個,這都構成了謗法。

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此是時此非時。諸如此說皆名謗法。

宣傳佛法當中,這個該做,那個不該做,這個能成就,那個不能成就,這個是學的時候,現在可以學,那個不是學的時候,不要學。這都構成謗法。
佛法修學當中對於世尊的教導,千萬不要這麼分類,自己去區別哪個不該做,哪個該做,只有如法修行,依教奉行。才是保險的。世尊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法當中只要是世尊的教導,都是要遵守奉行的。你可以說我做不到,但不要說這個不該做。無論是抬出什麼理由,都不要這麼說。

複次文殊師利。若聲聞說法若菩薩說法。當知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力故。令諸菩薩等作如是說。

無論是聲聞、是菩薩,要知道這都是如來神力護念。令諸菩薩如是說。

文殊師利。如彼愚人於佛現在猶生誹謗。況我滅後受持我法諸法師等而不被謗。何以故。魔眷屬故。

這樣的人在佛在世的時候尚如此誹謗,何況世尊滅後。諸法師怎麼會不受誹謗呢,因為這都是魔眷屬啊。

世尊的這段開示為我們瞭解誹謗正法做了詳盡的開示。真正的佛弟子、要盡力避免上述種種言行。如果曾有,要認真懺悔。以免果報。對於末法眾生而言,世尊的開示無比珍貴。為眾生不犯重禁故。

法師這個詞,經典上的含義和我們說的不同,現在社會上法師特指出家眾。在經典中法師不是這樣。

【法師(梵dharma-bha^naka,巴dhamma-kathika)】

指常修梵行通曉佛法,且能引導、教化眾生修行的人。《法華文句》卷八(大正34·108b)︰‘法者,軌則也;師者,訓匠也。(中略)皆以妙法為師,師于妙法自行成就,故言法師。’《釋氏要覽》卷上引述《雜阿含經》(大正54·260b)︰‘何名法師?佛言︰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名法師。’

依《法華經》卷四〈法師品〉載,可分為受持、讀經、誦經、解說、書寫等五種;此稱為五種法師

五種法師,指五種弘通經法的法師。乃依《法華經》卷四〈法師品〉所雲(大正9·30c)︰‘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而來的。即(1)受持法師︰信受憶持如來言教而不忘者。(2)讀經法師︰正心端坐,眼觀經文,口宣句讀者。(3)誦經法師︰習讀已熟,不須對文自然而誦者。(4)解說法師︰能分明解釋聖教之義而訓授人者。(5)書寫法師︰能書寫廣傳經文而流通大法者。《法華文句》卷八(上)雲(大正34·108b)︰‘法者,軌則也,師者,訓匠也。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五種通經皆得稱師。舉法成其自行,皆以妙法為師。師于妙法自行成就,故言法師。又五種人能以妙法訓匠於他。’

法師不分出家在家,凡依照經典宣揚正見者即是。



--  作者:梅
--  發表時間:2007/11/6 上午 01:13:08
--  

懺悔之義及罪淨之理

一、 懺悔的重要性


懺悔罪障是佛法中重要的內容,是每個學佛者必修之課。因為如果不懺罪,無始以來所集之量如虛空的罪垢不能得以消除,罪不消,則阻礙修道。


龍樹菩薩說:「一切的痛苦,都是由於以前的惡因所造成的。」諸如我們現世的衣食不足、疾病短壽、常生憂患、多遭災難等,以及後世墮三惡道,無一不是前世作惡所得。修學佛法後,雖勤於修習,然由於罪障深重,也難以生起通達和修證。如《俱舍論》中說:「將得忍不還,無學業為障。」意思是,如果將要證得忍位(四加行位)時,一切能感生惡道的罪業都來障難,令不證得,因為證得忍位後,即不再墮三惡道。好比一個人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到國外定居,那麼他的所有債主都要來阻止。


同意,如果將要證得不還果,那一切欲界的業都來障難,因為證不還果後,即不再受生欲界;如果將要證得無學位,那一切色、五色業都來障難。


由此可見,對於學佛的人來說,如果想要得增上生,或是欲修有所成,都必須力勵懺悔罪障,方有成功的希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生死無始罪無窮,煩惱大海深無底,業障峻極如須彌……,如影隨形不離身,一切時中障聖道;近障人天妙樂果,遠障無上菩提果,在家能招煩惱因,出家亦破清淨戒。若能如法懺悔者,所有煩惱悉皆除,猶如劫火壞世間,燒盡須彌並大海。懺悔能燒煩惱薪,懺悔能往升天路,懺悔能出三界獄,懺悔能開菩提花。」


二、 懺悔的方法


知道懺悔的重要性以後,要在思想上有一個深刻、決定的認識,就是必須要修懺悔法,而且要立即修(因為無始以來所造之惡業,不知何時生苦果,應在其感果之前懺掉它)。


懺悔的方法有很多,有說法懺、修法懺、事懺、理懺等,或隨律經中所說而懺。然依佛說及歷代上師傳承,以修四力懺悔為最圓滿。如佛說《開示四法經》中說:「慈氏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已作並增長的惡業,是哪四法呢?是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


其中作已增長的業是指由五種因成就的:一是審思的原因,即不是偶然或無意所作。二是圓滿的原因,無論是犯一惡業道或十惡業道,只要能感墮惡道,即是圓滿。三是造惡後不起追悔和對治。四是造惡業時有其他惡業為其助伴。五是所造之惡業必定能感異熟果。具備這五個條件就是作已增長業。作已增長業又叫作定業。佛教中不是有一種說法,叫「的定業不可轉」嘛?!如果能依此四力法力勵懺悔,定業亦可懺淨,令不生果,何況是不定業?可見其效力之大。


龍樹菩薩還在《中觀正理論》中說:「無始以來所造的重罪,倘若能依四力法修懺,如月離雲霧。」


(一)、四力中之能破壞現行,即是追悔力,對以前所造之惡業產生追悔的意樂。修此力時,首先對什麼是惡業應該有一定的認識,主要是以十惡業道為主的惡業等。認為以前的這些所作所為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並且能夠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災難。如犯殺業道,現世會短命、多病,後世會墮三惡道。從惡道中出來以後,所生之處也是諸多不如意等。


上述內容非是知道便可,必須多思維、多體會方可,至每思及此,對過去所造一切惡業即起猛利追悔之心,就好像不小心吃了一瓶毒藥,馬上要中毒身亡一樣,必須想方設法立即給吐出來,或是到醫院洗胃,絕不能容其在腹中多存一時,如此方為初具此力。此猛烈追悔心生起後,修時可按《三十五佛懺》修,依漢地早晚功課中的《大懺悔文》亦可,邊誦邊修。但不能單純只是唸誦而已,要在思想深處確實生起此追悔心,而後依文入觀,思維而修。宗咯巴大師曾以大禮拜禮三十五佛,感得三十五佛現身加持。足見宗大師懺罪之力勵。彼以文殊之化身,尚且如此力懺,我等凡夫,豈能懈怠、放逸?


(二)、四力中之對治現行,就是消滅以往所造諸罪。因對以前所造諸罪雖起追悔,然亦不能放置不管,必須將其消滅,方不生果。總的說來有六種方法。


第一種是受持、讀誦大乘甚深般若經典。如《金剛經》、《心經》、《大般若經》等。《金剛經》中說,如果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即使本來是應墮惡道的惡業,也可以轉為被現世人輕賤,而重報輕受。


第二種方法是勝解空性,就是我們所說的理懺。這種方法必須是通達二無我,趣入無我光明自性。認可一切法──包括罪業在內,其體性本無污染,唯以無明之力而有污染,但切不可理解為既然即心即佛,那一切眾生都是佛了,當知心的法性是光明無染的,並不是說心是光明無染的,心和心的法性不是一回事。只有去掉心上的污染,才能證得心的本性的本來無染和空性光明。由此說一切有情本身不是佛,只是有成佛的可能而已。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若人觀知實相空,能滅一切諸重罪,猶如大風吹猛火,能燒無量諸草木。」


第三種方法是如法唸誦百字明咒等一切殊勝的陀羅尼咒。在密法中,認為唸誦百字明咒是懺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本尊金剛薩垛稱為懺罪主,加持行者消滅一切違犯三昧耶誓言以及各種戒律的罪業。一般行人至少要念滿十萬遍,如未見淨罪相,還需再修,直至出現為止。淨罪相是指行人通過努力懺罪,而得到的一種淨罪效應,或於夢中見佛聞法,或口吐穢物等,具體詳見《准提陀羅尼》。


另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唸咒同時,必須嚴持所受的各種戒律,以戒光和唸咒相合,則功效更大。如《妙臂請問經》中說:「戒風吹燃唸誦火,大精進焰燒諸惡。」


第四種方法是塑造或彩繪佛的形象。行人首先對佛確實生起無比的信心恭敬,以此淨信心塑造或彩繪佛像,亦可消罪。


第五種方法是對上師三寶以及寺廟、塔、像作種種上妙供養,亦可滅罪。


第六種方法是執持佛菩薩名號。如現在流行的唸誦阿彌陀佛名號合觀世音菩薩名號等。在《觀無量壽佛經》中朔:「至心念一句佛號,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以上所說六種方法之中,除勝解空性必須要通達毗缽舍那勝觀,至少要從理上明達一切法無自性方可外,其他五種方法還是不難做到的。有涉及財物的,只有供養一種。但是供養並不在於財物多少,而在於至心供養之意樂。如實無財物,以清淨心如法修曼扎供,亦是極其殊勝的供養。


除以上所說六種方法外,懺罪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能作懺罪回向,皆是懺罪的方便。


(三)、四力中之遮止罪惡,就是防護未來,從當下起,以後永不再造惡業。四力中屬此力為最重要。因為無論如何唸經、誦咒、拜佛,如果仍繼續造惡,則無功效。


此力如能在身心中生起,則一切十惡、謗法等罪,都可懺除。若要真實無偽生起此力,必須先將初力(即追悔力)修習成功,只有認識到罪業的危害性,方能不造惡業,譬如認識到毒藥的危害性後,以後誓死也不會再喝了。


(四)、最後一力即是皈依三寶喝發菩提心,三寶是唯一能救護我們出離生死大海的,如果誠心依止,即可除罪。《集學論》中說:「若有皈依佛,彼不往惡趣,捨棄人身已,彼當得天身。」此說有一天人,命終後應生豬中,後由於皈依三寶,反而轉生天上。
發菩提心的力量更是廣大無邊。《道次第》中說:「發菩提心一霎那,亦能速疾淨治罪障,積集資糧,雖微少善能令增廣,諸將盡者能無盡故。」《入行論》中也說:「大力極重罪,非大菩提心,余善何能映?」又說:「此如劫火一剎那,定能燒燬諸罪惡。」所以應努力勤修大菩提心,未生者令生,已生者令增長。


三、 罪淨之理


以上將最圓滿的懺罪法──四力懺悔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將談一談罪淨之理。


罪業果真能懺淨嘛?學佛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罪業為什麼能懺淨?他的依據是什麼?以及其中的道理,則並非每個學佛者都是瞭解的。所以應該依教、依理來仔細觀察、思維、作深入的瞭解,並在思想上產生定解方可。


(一)、有人會問,佛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既然如此,為何罪業能懺淨呢?豈不自相矛盾嘛?當知這種說法是指一般規律而言,是指不修四力對治一切懺罪法而言。如能勤修四力懺法,定業尚能懺淨,況一般不定業?此如我們現在所學的物理知識,如果一個物體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情況下,在同一速度中就會永遠運行,但是如果有阻力,就會改變運行方向或停止運行。罪業亦如此,如加以對治,就會令果不生,反之,則如上頌所說。


所以對佛所說之經論,應依善知識加以系統的學習,不可片面的依據某一經、或經中的某一句話,因為佛當時是對機說法、應病與藥,若不善於學習,則無法真正明了其內在的含義,否則若如上頌所言,則眾生無有成佛之時,因眾生無始以來所集之罪業無量無邊,若定一一受報,則無有解脫。


如佛在世時,阿怙利瑪拉在皈佛前,曾被外道所惑,以為殺一千個人可以生天。最後將要殺他的母親時,遇到佛的化身比丘相救,於是放棄父母,來追殺佛陀,為佛陀所化,棄刀懺悔,後證羅漢果。


又西藏祖師米勒日巴尊者,先前曾放雹殺死32人,後遇瑪爾巴祖師,殷重懺悔,竟即身證得大金剛持位,教化眾生無數。可見只要努力修懺悔法,沒有懺不掉的罪,否則眾生永遠也不可能成佛了。


(二)、懺悔的力量主要是破壞業的能感果的作用,使其即使在遇到因緣的情況下,亦不感果。譬如一粒種子被煮熟以後,不論在多麼肥沃的土壤裡,也不可能再發芽生果。但這也要看懺罪的力量大小而定,力量大的,則全不生果,力量小一些的,則使能感惡趣果的業變為感受頭痛等小苦,惡趣之業即無餘消除。此全賴四力對治圓滿不圓滿、力量猛利與否以及精進程度而言。


因此行人雖然沒有證達無我空性,真正對治掉煩惱業的種子,但是由於四力對治,令其損傷,以後縱然遇緣亦不會感果了。


同理,我們雖勤修諸善,如果不防護邪見、嗔恚心等壞善根之因,亦可令所修諸善不感樂果。即所謂「火燒功德林」是也。對於這個說法《中觀心論釋》中解釋說:「以四力淨治不善和以邪見及嗔心壞諸善根,是沒有區別的,都是破壞業的種子,後縱遇緣亦不能生果。如壞種子,遇緣亦終不生芽。」對此,我們應生大警惕心,力勵防護,不可使自己以前所修諸善,付諸一炬。


(三)、最初不造惡業之清淨和造惡後懺除之清淨是不一樣的。《菩薩地》中說:「如果犯了根本重罪,雖然可以懺除後重受,但是無論如何努力,此生決定不能證得初地之位。」在《攝一切研磨經》中也說:「如果造了謗法之業,設七年中,一日三時於罪懺悔,後乃清淨,但至少須經十劫,始能證得忍位。」這說明懺悔雖能懺掉感異熟的罪業,令不生果,但是在道證方面,卻極為遙遠,有極大的稽留。因此,應小心力勵,於微小罪,亦不令犯。其實反觀世間,手腳受傷後,雖可治癒,但畢竟與未傷時不同。


佛法雖然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思辨能力的培養,但更重視實踐。如果學了很多的佛學知識,但放逸不修,利益是十分微小的,也嘗不到佛法的滋味。反之,如果僅懂一句、兩句,並依之實踐,則利益非常大,如《集法句經》中說:「若人宣多如理語,放逸而不如是行,譬如牧人數他寶,彼非能得沙門分;設雖少說如理語,然能正行法隨法,及能遠離貪嗔痴,此等能得沙門分。」共勉!

 


--  作者:梅
--  發表時間:2007/12/17 下午 12:38:41
--  
佛門無上妙法    切莫胡亂誹謗
 
                    天晟傳統文化研究所      陳士東
 
       近幾年東密回傳,藏密大興,一些上師紛紛至漢地灌頂傳法,密宗類書籍也相繼得以出版,這本是一件大好事,我們當歡喜讚歎!但是在學法弘法過程中,亦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如一些初學者面對紛雜的手印、咒語、壇城圖及本尊佛像等等,一時無法徹曉其中之真義,有的望文生義胡亂解說,有的感到法門太深而退失道心,有的甚至發起誹謗之心。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可以多方請教或先置而待解,切不可依自意亂加揣測,更不可以認為不可理解就造下誹謗惡業!
 
  須知密宗之每一圖畫及字句,皆隱以無量深義,如初學者一見便知,又豈能稱為無上妙法;如無深義隱藏,又何以稱之為「密宗」?唐密祖師惠果阿闍黎說:「真言秘藏,經書隱密,不假圖畫,不能相傳」。有人認為密宗之曼陀羅不過是一幅圖畫而已,何必如此看重?我們看了惠果阿闍黎的開示便不會如此想了。其實密宗乃是借丹青之法假以傳道,達到圖即是法,法繪成圖,正如弘法大師《聲字實相義》中所說:「夫如來說法必藉文字,文字所在六塵其體,六塵之本法佛三密即是也」。
 
  我們現在有的人不能完全看懂密宗之圖畫、文字,那只能表明我們智慧尚不夠深,應多加努力修學,不可看不懂便說密宗圖畫無意義。有些人可能認為自己很高深,對密法不屑一顧,這可以,但我勸此種人不學切莫誹謗,縱你根器再高、修學再深,也不可能徹底瞭解密法,試想論根基又有幾人如弘一大師(後成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在《佛法宗派大概》之講演中,曾以自己切身之經驗告誡大眾,勿對密宗妄加誹謗。
 
  原來大師早年亦曾閱及密宗儀軌,亦嘗輕置疑議,後來閱《大日經疏》,乃知密宗教義之高深,而痛自懺悔。大師於講演中說:「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為高深,修持最為真切。常人未曾窮研,輒輕肆譭謗,至堪痛嘆。」一代宗師以身說法,後學愚魯者還敢再無知妄言乎?
 
       為了說明密法之合理性及深義,以下略舉幾例,以說明經咒之功德。1958年能海老上師於五台山碧山寺開講了一部《現證莊嚴論清涼記》,這是一本難得的寶書,如修學者能一字不漏地通讀下來,必會獲益匪淺。此書我已反覆徹讀八.九遍,此為切身有感而說!
 
  能海老上師於其中將密法之深奧處層層剝落,以顯教義理配合之,讀來有令人恍然大悟之感。如老上師說,苦集滅道四諦中道諦有十五種相,後十一相是總。如學人將四諦之理弄懂,即明了一切經。
 
  關於四諦修持之法,也可將顯宗要點組成密宗咒輪,例如文殊根本五字真言,其中即攝持四諦之要義。道諦下後之六相,前五相配五字(文殊心咒為「嗡.阿惹巴札那、的」),即前五相對應文殊心咒之「阿惹巴札那」五字,每一字即一相,最後不動相即配文殊心咒中「的」字。由此而可知,密法是純正的佛法,並且還是佛法之心髓,一個文殊五字心咒都能總攝一切法理,何況眾多之經咒乎!
 
  曾隨學於能海老上師及清定上師的鄭頌英恩師對我說過:「每一部經都有攝持的密法儀軌,依之修學以達於成就」。事實上正是這樣,有許多人讀經只知佛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或好像在講一些哲理,關於如何依之實際去修持,那則是不知門路了。有些人甚至說佛並沒有法,而只有經這種蠢話!
 
  其實他們哪裡知道經即是法之所出呢?於修法上論,顯宗之經不亦是法乎!而從密宗法本上來看,一切經中所隱之法又都清楚地顯示出來,這不是顯嗎?寫到這裡,我想起能海老上師一段著名之開示:「顯是密之顯,密是顯之密,有則雙存,無則並遣。若不知顯,則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則不悉顯之作用」。認為應該完全拋棄密宗而專學顯宗的人,你們可知你所學的是什麼佛法嗎?有人認為密法確實含有一些義理,密咒壇城乃表法之工具,但不相信密咒能總攝一切義理,認為這是誇大其辭。
 
  於此,我還是以文殊五字真言為例,讓大家知道密咒的深廣之處。上面說到密法文殊五字心咒即是對應顯宗四諦的,有人可能認為四諦、八正道不過是小乘之果,密咒即使對應顯宗教理,境界又有何深遠?要知道,密法不僅對應小乘,既使大乘、無上乘一切法理皆莫不相對應!如文殊五字真言,還對應五佛五智,大日如來,阿字之作用也;阿閦不動佛,惹字之作用也;寶生如來,巴字之作用也;阿彌陀佛,札字之作用也;不空成就佛,那字之作用也。此五字一經唸誦,即可感應五方五佛,久之感達照見五蘊皆空之般若境界,大乘佛法的《心經》亦可於此五字真言修法中證得!
 
  至於有人說密宗本尊像之奇特有異於顯宗,這便是不知密宗表法之用意,如大威德金剛,不知者以為密宗敬奉「畜類牛頭本尊」,但若知曉者便通過本尊像而看到了大威德的法理,如牛首表大力,即說修此法能得大神通、無人匹敵;兩個角表真俗二諦,即是倡世間出世間二諦圓融;十八隻手錶般若十八空,裸形表身心無罣礙,左足踏八種飛禽表修此法有達八種自在,右足所踏八種走獸表修此法有達八種成就。只要心無偏見,有正念者均可於密宗像中悟出一些真知來,而只有那些心存邪見之人才會去論密宗之是非(若論是非事,本是是非人)!
 
  總之,如你能深通教理之後或修持有得之時,便會知道《大日經疏》所言「一一歌詠,皆是真言;一一舞戲,無非實印」之真實密法境界。
 
       於此,我祈願大家都能不懷成見來學一切佛法,不要執一非余,揚自貶他,尤其是對不明者要多思索、多請教大善知識,切不可隨自意亂解,須知《四十二章經》中已指出:「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只有修持上了正路後才會有一點正見,否則都不免落入世俗之常見或邪見中。
 
  那麼,怎樣學習才會合於正法,不會誤解密法呢?我於此引弘一大師之體會作答,即「願諸君不可先閱儀軌,應先習經教,則可無諸疑惑矣」。只有理論上通達了,事相上才不會有障礙,如果未達理無礙而便修學閱讀法本,那將會障礙叢叢,這也是密宗法本上標「未經灌頂,不得翻閱」之深義的原由。
 

--  作者:梅
--  發表時間:2008/2/15 上午 02:22:12
--  

禮敬寶蓮華善能鎮伏如來

寶蓮華善能鎮伏如來身橙色,右手作施護印,左手作說法印。頂禮及誦持祂的名號者,能滅除謗法之罪業。

禮敬應正等覺寶蓮華善住須彌山王如來

寶蓮華善住須彌山王如來身黃色,雙手作定印而托須彌山。頂禮及誦持祂的名號者,能滅除違犯師徒間之誓願及謗師等罪業。

摘錄自『禮三十五佛懺法門開示--祈竹仁寶哲』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9/1/27 上午 06:06:40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蝚血���冽�苷辣���望��6璇� 嚗𣬚洵嚗�1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