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修學智慧度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8561)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8/11/18 上午 05:13:23
--  修學智慧度

 

修學智慧度

 

  仁珍千寶上師開示

 

若無智慧心五度  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具方便離三輪  修習智慧佛子行

 

    如果沒有智慧的話,六度般若蜜裡面前面的五度,從布施到禪定就沒有辦法獲得圓滿菩提的果位,因此大家要學習方便的遠離三輪的智慧度,方便中獲得智慧,方便度中產生智慧。

 

    過去的大德門提到證悟的方式有三種:清除業障、圓滿資糧和加持。雖然是分為三個,但這三個是相依而產生的,有修福就有懺悔,有懺悔就有清業障,有清業障就有眾生會得到加持。雖然分開講它是三個法門,但其實它是一個法門。

 

    一個法門要具足三個特色,這個就是我們修菩提的方法,因此我們不能遠離方便法、也不能遠離三輪體空等等空性的法門。

 

    三輪體空這是學般若六年要講的法,這個全部在智慧度裡面,今天我們只是提到一下。一般我們說三輪是指自己所作的、是自己的對境。這跟我們前面講到的要觀察自己的本性一樣,觀察自己的本性時要遠離一切的戲論,這個就是我們對自方的體空;觀察對方的時候,有相的也好、無相的也好、人也好、非人也好都是對方的本體為空性;然後你們之間,人和境之間所產生的事情來講,這個事情的本體也是空性。用三輪這樣去思空就慢慢會比較了解。

 

    實際上一方知道的話,三方都比較了解,一方不了解的話,三方就混雜在一起。剛開始的時候你要先了解自己的本性是空性,再了解時你要觀察對方的境,房子、或者是自己所作的這個對境。因此了解了心的過失之後,就了解世間的過失;斷除了世間的過失之後,就斷除了心的過失、斷除了輪迴的根源;悟到心的本性為空性之後,就了解了諸法的空性。

 

    薩迦派的果熱巴大師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他也提到了了解一法的空性就是了解諸法的空性。當然不認同這個觀點的人也有,在這裡我們不探討。

 

    我們通常說「一法通,萬法通」,這個講的就是空性,如果一法不通,萬法不會通。當然有為法不可能通,有為法每個都是個體,你了解一個不會了解其它。一法通的一法指的就是空性,這個是真諦,是究竟諦,「一法通萬法通」這個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