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成就妙行願 ─ 益西彭措堪布 著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8077)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0/25 上午 08:59:46
--  《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成就妙行願 ─ 益西彭措堪布 著

敬錄自《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  益西彭措堪布 著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庚四、成就妙行願

一切妙行皆成就。

此句是總說成辦二利的一切無盡妙行,悉皆成就。洛欽大譯師說此是消除一切障垢的對治力。

華嚴廣開二門引導行者入於薩婆若解脫大海,一者文殊理門,二者普賢行門。但很多人知之甚少,妄加評說:「般若空性之中,那裡還容你建立行門,因為離言絕相、一切悉皆空寂的原故。又法身體中一切具足,何苦受此無益劬勞呢?」豈不知圓頓門中理行並駕,悲智交融,以文殊智慧印持萬行,則無須捨棄差別萬行。以普賢萬行莊嚴法身,也不離根本智慧。不壞世俗而入於真如,不離開真如而安立世俗萬行。具智慧眼所以不會沉溺生死海中,廣運大悲因此不會耽滯涅槃彼岸。一切善法是菩薩入聖者位的資糧,六度萬行是助成佛道的階梯。具足眼目而不行走怎麼能到達無熱惱的清涼池呢?永明大師云:「方便般若,常相輔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華經》中萬善都歸向菩提佛果,如在三寶前合掌禮敬悉皆成佛等。

如大摩尼寶或大明鏡,雖然光明清淨,但有礦穢之垢,如果只是憶念寶珠或明鏡本性,不以方便磨礪擦拭,想要光明顯發出來是絕對不可能的。眾生真如佛性,本來空明清淨,但被無量煩惱垢染所蒙蔽,若只是憶念真如,不以方便熏修是無法清淨的。因為垢有無量,所以應修習一切妙行而行對治。《大乘起信論》中講了四種對治方便:「一者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於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諸福德,攝化眾生,不住涅槃,以隨順法性無住故。二能止方便,謂慚愧悔過,能止一切惡法,令不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三發起善根增長方便,謂勤修供養,禮拜三寶,讚歎隨喜,勸請諸佛,以愛敬三寶淳厚心故,信得增長,乃能志求無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護故,能消業障,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癡障故。四者大願平等方便,所謂發願盡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皆令究竟無餘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法性廣大,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馬鳴祖師指出要隨順法性,開發真如,必須建立無盡妙行,否則執著畢竟空,不行六度萬行,則智慧與方便分離,不成究竟正道。如《維摩詰經》云:「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說明智慧方便不能背離,要雙融一味。所以說:「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華嚴二祖賢首國師說:「佛的三身以及十波羅蜜,乃至菩薩的利他妙行,都應將自心本具之法轉為道用而行持,眾生心中有真如體大,現在修行引出法身。眾生心中本具真如相大,現在修行引出報身。眾生本具真如用大,現在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真如法性本無慳貪,現在隨順法性無慳貪修行引出檀波羅蜜等。應當明確了知,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不曾在心外求得一法,都是從自心引出,所以應當以自性清淨的妙行而修持。」

如人廣學醫術,徹底精通,後採集天下一切藥草,沒有一樣不能治病救人的。所以隨順法性、以智慧攝持的一切行為,都能莊嚴法身趣向菩提。即使一禮一拜也合於法性,融於智慧,這樣廣修一切妙行,無不是普賢行。所以菩薩發願迴向成就一切殊妙之行。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1條 ,第:1 頁/共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