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入中論略釋.般若燈》導師佛陀之傳相 ─ 益西彭措堪布 著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4157)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20 上午 01:43:40 -- 《入中論略釋.般若燈》導師佛陀之傳相 ─ 益西彭措堪布 著 敬錄自《入中論略釋.般若燈》 益西彭措堪布 著 《入中論》是著重解釋第二大怙主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中論》之釋論,故屬於第二轉法輪的般若法要。全文分二:傳法之相,所講真論。 甲壹(上師傳法之相)分三:乙壹、導師佛陀之傳相;乙貳、阿闍黎羅漢之傳相;乙三、班智達之傳相。 乙壹、導師佛陀之傳相: 導師佛陀以身語意三門顯示神通變化而傳法。身神變:“佛身發光現祥瑞,廣長舌遍覆三千”,佛的白毫間放大光明,復現廣長舌相,周遍三千大千世界;意神變:佛陀遍知一切眾生的根器而應機施教;語神變:“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首以身神變攝受所化眾生,次以意神變觀察根器,再以語神變為其傳法。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20 上午 01:50:42 --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20 上午 02:47:24 -- 敬錄自《普賢行願品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3)趣入佛語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佛語。怎樣發起此願呢?首先按照經文了解佛語的功德之相,然後心中明確現出所願境,再作意發願。 這一頌講:消盡了障礙的如來,語言最極清淨。具體如何呢?在如來說法的一個言音中具有無量的音聲海;而且,相應無數聽法者的意樂差別,每一佛語都自然成為別別的詞句,讓每個聽法者都覺得佛是以這樣的聲音對我說法的;而且,每個音聲都流出佛的無量辯才海。 《別行疏鈔》從十方面描述了佛能轉法輪的圓音境界。 一、佛在世時以一種聲音演說佛法,眾生都能隨自己的種類生起各自的理解。 二、佛以隨順某地區的語音說法,聽者都認為世尊在宣說與自己同類的語言。 三、佛只說出隨順眾生根機的一種語音,聽者卻各自聽到合乎自己根機的各別法門。 四、佛只說出隨順佛法的一種聲音,聽者卻各自聽到不同的法門。 五、在佛胸中有清淨大種,功德最為殊勝,能發出清淨的梵音聲相。 六、佛有無心之音(不起分別的聲音)。如果佛起心動念,聲音就表現為特定的相,由此會像凡夫發音那樣有各方面的限量,不可能以一切音回應。正因為佛不起念發出特定的聲音,所以能顯現一切音而普遍回應,就像谷響無心,能一時相應無數人的能感因緣而一一回應。其它如各種樂器的聲音,是演奏者隨著心念推動以手彈奏而造作種種特定的聲音,所以無法以一音回應一切。 七、佛是唯一圓遍的妙音,沒有宮、商、角、徵、羽等音,或者平、上、去、入等的四聲差異。出於增上緣的力量,佛音順應眾生的機感而成為眾多音聲,就像一輪圓月自然在千江萬河中流現眾多的月影。 八、佛具有眾多音聲,一切眾生所有的語音,沒有一音不含攝在如來法輪的音聲之內,這是由於心無障礙,一音即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的緣故。《華嚴經》說:“一切眾生語言法,一音演說盡無餘。” 九、香山大師說,所謂一音,就是無音。如果有音,就不能說“一音”,因為有體的法都不是一的緣故,由佛無音,才說“一音”。如果佛有音,則成了特定的一類音,怎麼能普遍回應一切音呢?正因為佛無音,所以能隨眾生的機感出種種音,就像鐘聲隨打擊的輕重而發出種種聲音。 佛音本來無二,但聽者聽到很多種的聲音,這是眾生各各以自己的心顯現的,並非以心親自取他人的境。(意思是說,以佛力為增上緣,每個眾生都隨著自己的因緣而在心前顯現相應的聲音,不是以心去取到佛自身的聲音。)經中說“自心取自心”,處處都說唯心,所以以無音相的法音普應一切眾生的機感。 十、一音即是一切音,一切音即是一音。 如果不是一即一切,佛就不可能在演說一音時讓眾生各各領受到自己的理解。(意思是,如果不是一音即一切音,那就在這一音中缺少某些語言,由此使用這些語音的眾生就領受不到佛所說的法義。事實上,從“佛說一音能令一切眾生隨類得解”可以證明佛的一音中具足一切音。) 其次,如果不是一切即一,如來的一音就不可能普遍具備一切。(意思是,如果不是一切音即一音,那就有部分音聲沒有含攝在這一音內,這樣佛語就有欠缺,不是一音普遍具備一切音。) 正因為“一多相即”(一法和多法相互蘊涵),所以佛演一音就普遍完備,能讓一切眾生都有領受理解。 所以,如來以消盡障礙的緣故,語的妙力任運施展,不必勤作,就自然按無數聽法者的意樂,在彼彼心前顯現為最適合的聲音。如來語言如此微妙,我們應當祈願以耳根聽到,趣入如來的音聲之海。 我們凡夫語言境界狹隘、有限,執著使我們的靈知狹窄短促,只能起極有限的作用。比如,一言中發不出兩種聲音,以一音不能隨順多個有情的意樂說法。事實上,我們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包括佛語的德相,只不過以執著障礙而不得顯發。現在要恢復本有,就應該從起點上發大願來求證,以願力推動就能趣向目標。心性如車,願力如司機,司機能駕御車駛向終點,願力能引導行者趣向目標。 或許我們做夢也沒想過要發願趣入佛語境界,現在能隨著經文發起此願,確實很難得。比如,地球上六十多億人,對世間種種事業都會謀劃、追求,不遺餘力地去成辦,但他們對這件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的根本大事,卻表現得茫然無知、如聾如盲。世人久久陷在迷亂中,自性是佛,卻不知道發心作佛。相比他們,我們能發願很稀有、難得,能在無邊的妄想中出現這樣珍貴的願心,就像從滿天烏雲裡放出了一線陽光,是佛性最初的甦醒。
(4)趣入轉法輪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三世一切諸佛轉妙法輪的語言海。 佛的語言海如何呢?佛恒轉理趣法輪的妙音是無窮無盡的,對這無窮無盡的語言海,願我以大智慧一念間就同時趣入。什麼是理趣呢?就是佛以種種方便說種種法門,在某時間針對種種意樂的有情,一說此法就能令其趣入真理,轉為所化。 總之,這些願文都是描述佛的境界,願願都以佛境界為目標,內心希求趣入。 學習《普賢行願品》,務必要把握好發願這個重點,能把握好,就落到了實處,也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20 上午 02:53:52 --
頂禮、供養、皈依本師出有壞如來應供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20 上午 02:55:59 --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隨念三寶經》─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20 上午 02:56:25 --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41 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講記 全知米滂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20 上午 03:06:16 --
最上百八名 我今集彼說 南無一切義成就。南無正等覺。南無一切智。南無大釋子。南無一切法自在無畏。南無大金僊。南無功德海。南無如來。南無應供。南無善逝。南無世尊。南無一切世間解。南無離一切垢染。南無最上法燈。南無無畏淨飯王子。南無甘蔗王種。南無瞿曇。南無日族。南無吉祥大牟尼。南無囕儗囉娑族。南無天人師。南無十力降魔軍。南無離過除毒。南無調御丈夫。南無妙解脫。南無除障暗。南無止息降諸根。南無清淨戒。南無無垢王。南無滅罪無我相。南無無驚無怖畏。南無第一法圓滿。南無無邊無可喻。南無大論師。南無希有不思議精進。南無三界親慈父。南無三明知三世。南無滅三毒。南無具足三變通。南無說三乘菩提。南無無相亦無老。南無無我無二執。南無無怨無戲論。南無無業無怖。南無施願無畏。南無法師子二足尊。南無調伏除煩惱。南無最上意清淨。南無明行足。南無自在變化王。南無調伏心清淨。南無離塵無上士。南無止息一切罪。南無得清涼。南無得寂靜。南無救度世間師。南無勇猛大清淨智。南無圓滿吉祥相。南無能除怨。南無沙門月。南無釋師子。南無作善清淨業。南無六佛法莊嚴。南無六根清淨眼。南無第一六神通。南無六趣海到彼岸。南無無師自然覺。南無善逝德成就。南無一切世間為愛樂。南無無等大智慧。南無恒入三摩地。南無一切有情利益主。南無真實降諸根。南無一切世間尊。南無普遍有情精進者。南無永過輪迴苦。南無圓滿諸所求。南無降伏得最勝說四諦。南無到彼岸度他大龍王。南無得最上涅槃。南無尊師大梵行。南無第一寂靜樂。南無祕密最勝大丈夫。南無調伏聲聞者。南無利益諸有情。南無世間供養出世智。南無聖智照世間。南無離世法利養。南無出世為如來。南無大法主。南無大法王。南無調御明。南無救度第一二足尊。南無行忍辱。南無善意端嚴相。南無善持善戒相。南無金色光善逝。南無善逾愛尊重。南無人師子吉祥雲。南無佛陀。南無無畏獨除闇。南無無邊利世間。南無無等三有師。南無能斷諸結縛。南無無我最第一。南無普照一切眼。南無證理淨慧眼。南無三慧真實眼。如是一百八名。若復有人。於其辰朝。發志誠心。或讀誦。或禮念。或憶持。或聽聞。獲得最上吉祥福德。所有一切煩惱及諸罪業。速得清淨不受輪迴。當得解脫乃至成佛。 普將迴施與群生 同得證成菩提果 |
蝚血���冽�苷辣���望��7璇� 嚗𣬚洵嚗�1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