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戒律是斷盡煩惱的妙趣,達到安樂涅槃彼岸的平坦大道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3770)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05:30:25 -- 戒律是斷盡煩惱的妙趣,達到安樂涅槃彼岸的平坦大道 《賢愚因緣經》云:“持戒之人,護持禁戒,寧捨身命不毀犯。何以故?戒為入道初基,盡漏之妙趣,涅槃安樂之平途。若持戒,計其功德,無量無邊。”戒律是入道最初的基礎,若毀破捨棄則無法向上邁進。戒律是斷盡煩惱的妙趣,達到安樂涅槃彼岸的平坦大道,因此寧可捨棄身命始終不能毀犯戒律。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05:30:55 -- 若持淨戒順正教 諸佛賢聖所讚歎 戒是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淨戒 若能具足持淨戒 一切如來所讚歎 ─《大方廣佛華嚴經》─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05:33:39 -- 如果離開了清淨戒律的裝飾,那麼即使具備種族、容貌、多聞,也不美;縱然擁有布施等如海的福德善資,也無濟於事。到頭來,只會踉踉蹌蹌走向惡趣。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05:34:59 -- 如果具足了戒律,縱然無有其他功德,但包括天人在內的眾生,也會交口稱讚、拋撒鮮花;即使沒有招攬財富,財富也會自然集來。最終,必定從安樂趨入安樂,步入解脫之路。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05:37:00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戊三、隨念持戒: 汝戒未失無缺憾,未混未染當依之, 戒如動靜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 一般來講,當時的印度國王都受三皈五戒,故作者對樂行國王說:具足清淨戒律的四種功德,大王你理當繼續依止、受持,若能如此,一切功德皆依戒律而生。 哪四種功德呢?所持之戒遠離一切破戒的過患,清淨無損,這叫做「未失」;在這個過程中,具足強有力的對治,未被違品的煩惱所沾染,這叫做「無缺憾」;勤於追求寂滅之果,未混雜希求世間果報的發心,這叫做「未混」;也沒有染上破戒之因的煩惱和惡心,這叫做「未染」。概而言之,遠離一切破戒過患之未失,圓滿一切對治智慧之無缺憾,遠離希求世間果報之未混,斷除一切破戒因之未染,具足這四種條件的戒體,誠如《普賢行願品》所言:「無垢無破無穿漏。」樂行國王你應該受持。 樂行王守持的是居士戒,需要具備以上功德。當然,作為出家人,按《毗奈耶經》要求,也要守持清淨戒律,這對今生來世的利益無法言說。藏地很多高僧大德,常引用本頌的「戒如動靜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作為教證,以強調戒律的重要性。意思是說,大地是萬物賴以生存的根本,飛禽走獸、地水火風、房屋草木的依處就是大地,同樣,增上生與決定勝一切功德的根本,即是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等戒律,有了清淨戒律,一切功德才有產生的可能。《遺教經》中說:「當知戒為德所依。」與此處所講的不謀而合。 這方面,在「文革」期間,法王如意寶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典範。上師說:「在文化大革命那樣厄難的時期,守戒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我們這些老比丘經過艱難險阻,始終能護持清淨戒體。你們現在持戒的環境如此優越,為什麼不珍惜寶貴的戒體呢?」 雖然每個人的煩惱和對治力不同,持戒的情況也各種各樣,但大多數人依靠對治力,應該能守護清淨的戒律。我們學院就有些出家人,在家時行為很不如法,每天待在不清淨的場合中,但出家受戒之後完全變了,三門護持得非常清淨,這樣的修行人也相當多。所以,戒是一切功德的來源,能見到佛陀並不重要,見到上師也不重要,守護自己的根門才最重要。如佛陀在經典中所說:「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為了守護清淨的戒律,有些人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記得《賢愚因緣經》有一則公案說:有位沙彌到一個施主家化緣,當時施主全家外出,只留一個女兒看家。她見沙彌長得莊嚴,欲火中燒,就在他面前擺出各種媚態,強迫沙彌與她行淫。沙彌無法脫身,暗想:「我有什麼罪業,碰到這樣的惡緣?我寧捨身命,絕不可毀犯三世諸佛所制禁戒,絕不可玷污佛法僧三寶!」乘女人閉門之時,沙彌拾起一把剃刀,合掌發願:「我今為護禁戒,捨此身命,願投生之後,出家學道,修清淨梵行,漏盡成道。」發願畢,自刎而死。國王聽說後深生敬仰,前往禮拜供養,並廣為讚歎,將他的事蹟傳遍全國。 現在末法時代,像這樣的修行人非常罕見,但一般來講,出家人當護戒如目,在家人也應守持三皈五戒。如果沒有以戒律為基礎,任何功德皆無法產生,哪怕想轉生於善趣,也不可能有這個機會。因此,我們受了戒以後,一定要以正知正念來守護,永遠不要毀壞。 希望所有的人都有清淨戒律作為所依,有了清淨的戒律,一切功德自然而然可以增長。如《讚戒論》所言:「無論何人受持清淨戒,雖無一分聞思修功德,死時必定往生清淨剎,行善無欺緣起之特法。」《讚戒論》的作者格蒙旺波.丹增諾吾,一輩子守持清淨戒律,圓寂時是站著往生的,他口中念誦:「我是鄔金蓮花生,無生無死之佛陀,菩提心體無偏袒,沙門八果離虛名。」邊念邊示現圓寂了。 因此,清淨戒律對每個修行人都非常重要,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一切功德的依處。《教比丘經》中說,有些人的戒律是痛苦之源,有些人的戒律是快樂之源,破戒者墮入惡趣飽受無量痛苦,而守戒者暫時轉生到善趣中,究竟則獲得無上涅槃。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05:37:36 --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解釋題目:《親友書》 “親友”,是指釋迦教法弘揚者龍猛菩薩的親密摯友──樂行國王。當時他們沒有見面,龍猛菩薩以書信的方式為其宣說解脫道,這些竅訣集成一部論典,就取名為“親友書”。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05:37:55 -- 敬錄自《入中論廣釋.日光疏》 月稱論師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 著疏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30 丑貳、具戒之利益 尸羅田中長功德,受用果利永無竭。 此講具淨戒之功德。“戒”如良田,是一切功德之所依處,在尸羅的良田中能夠長養布施等諸多功德,因果輾轉增上,故受用之果報與利樂,將永無窮盡。《攝波羅蜜多論》云:“尸羅能得殊勝道,與諸悲性平等修,清淨勝智以為性,離過第一莊嚴具。遍熏三界悅意香,塗香不違出家眾,行相雖同若具戒,此於人中最超勝。”《比丘親受經》云:“戒律是最勝安樂,戒律是解脫之道,戒律是一切功德之基,戒律是成佛之因。”又云:“清淨受戒人,形色極殊妙,安住戒律中,誠信諸學處,此人一日中,積福無限量,終將獲佛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