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十二因緣 --- 就是糊塗因、糊塗果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23577)

--  作者:godaikin2003
--  發表時間:2010/9/16 上午 01:03:57
--  【轉貼】十二因緣 --- 就是糊塗因、糊塗果

十二因緣 --- 就是糊塗因、糊塗果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宣公上人開示


《心經》中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是說「十二因緣」的道理。

由這十二種的緣作為助緣,幫助人生了死,死了生。

這「十二因緣」就是: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又是什麼呢?就是俗話所說的糊塗。

糊塗就是不懂道理,糊糊塗塗的。因為糊糊塗塗的時候不明白,就做出糊塗的行 為,就有妄行了。

什麼叫「妄行」呢?「妄行」就是不應該做的而去做。有了妄行,就有一種虛妄的認識,「識」就是一種認識。有了虛妄的認識,就有一種糊塗的 「名色」。

有糊塗的名色,就有一種糊塗的入;

人有六根,所以就有「六入」。

有糊塗的入,就有一種糊塗的「觸」。

有糊塗的接觸,就想要有一種糊塗的「受」。

有了糊塗的享受,就有了糊塗的「愛」。

有了糊塗的愛,就有一種糊塗的「取」。

有了糊塗的求取,就想有一種糊塗的「有」,有也就是得。

有了糊塗的得,就有了 「生」。

有了來生,就有了「老死」。

這一些個因緣,都是開始於這個「糊塗」。開始是糊塗,所以結果也糊塗

這一生糊糊塗塗的,又有一個來生,來生還是糊塗。

十二因緣最初就是個糊塗,所以十二 因緣就是個糊塗因緣。

糊塗因緣,就是凡夫所不能明白的這種因緣。

這十二因緣就是說「我們人怎麼樣受生、怎麼樣死的道理」。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人的欲念,食欲或者色欲,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呢?都是從「無明」生出來的,「無明」就是糊塗的一個別名。無明生出來了,就想要去做。因為無明,就有男女 的性行為。這個性行為就是由糊塗而發生,然後才有這種糊塗的行為,這就是「無明緣行」。

有糊塗的行為,然後就生出來一種糊塗的認識、糊塗的分別。這種識也 就是中陰身,在男女有性行為的時候,這中陰身離得千里萬里,都看得到這個地方有一線很小、很小的光明,它和這個父母有眷屬因緣的,就看得見這個亮光,就到 那兒去投胎,這個識就投胎了;所以說「行緣識」。

「識緣名色」,識投胎了,這就有了「名色」。「名」,就是受想行識四蘊;「色」,就是色蘊。叫受想行識這四蘊,在母腹裏頭只有這麼個名稱,還沒有真實的成 就。等到出生,名色具足,就有六入了;這就是「名色緣六入」。

「六入」,就是六根對外境生出見性、聞性、嗅性、嚐性、覺性、知性這六種性,這叫六入。由這 種六入,這個小孩子就有了一種觸覺,所以說「六入緣觸」。

有了觸覺,這個小孩子就有一種領受的感覺,這叫「觸緣受」。

「受緣愛」,有了領受,就生出一種愛 心來。生出愛心,然後就想要求取,求取這種的所愛,所以「愛緣取」。

因為求取,所以就想要佔有、想要得著,這叫「取緣有」。「有緣生」,因為想要得著,所 以就又有了來生。「生緣老死」,有了來生,就又有老死。這就是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如果無明沒有了呢?這行也沒有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也沒有了。識滅,名色也滅了,名色滅,六入也滅了。六入滅,觸也滅了。觸滅,受也滅了。受 滅,愛也滅了。愛滅,取也滅了。取滅,有也滅了,有滅,生老死都滅了。這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所以才說「無無明盡本性空」,本性空了,沒有無明。

「十二因緣」這一連串的關係若都沒有了,

就好像萬里晴空一樣,又好像水清月現。

你若能了悟這十二因緣的法,那時候就好像人喝水一樣,

這水是熱的、是冷的, 你自己知道。但是如果你自己不去實實在在修行,

來參悟、了悟這十二因緣,

就光說十二因緣空了、空了、空了,那是沒有用的!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9/16 上午 01:10:23編輯過]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1條 ,第:1 頁/共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