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正作業疲勞時不應執為樂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開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22584)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7/8 上午 11:07:24
--  正作業疲勞時不應執為樂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開示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default.htm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main.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211.72.163.194/pdf/31.pdf

壬五、(正作業疲勞時不應執為樂):

問曰:世間經常有人說:「某某起居一向很安樂,日子過得跟天人一樣。」由此而觀,難道不是存在著安樂嗎?

無勞而享受,地上都非有,

說作業為樂,畢竟不應理。

無有身心勞作而享受起居安逸者,在整個大地上都不會有;而將正在勞損身心的作業說為安樂,畢竟是不合道理的。

所謂的「起居安樂」,也是顛倒迷亂執著,在這個世間,不需要任何勞作,而能安逸享受生活的人,一個也找不到。人們通常認為,某人很有福氣,可以一輩子在衣食無缺中安逸享受,而不需任何身心勞作,這只不過是一種未經觀察的想法。一個人即使不需要為衣食資財等生計而操勞,就是為了行住坐臥,也非得勞費身心不可。比如說,某富家公子,一天到晚無所事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即使如此他還是在勞作,為了身心五蘊相續在不斷吃飯、睡覺、呼吸、消化和排泄……月稱菩薩說過:我們為了養活自身,恒時都在做很多事情,恒時都得使用自身去做很多事情。仔細回味,人的生活確是如此,自生至死之間,自己其實從來沒有過片刻的休息,身心唯有在不停地勞作中運轉著。在這種勞作中,怎麼會有世人執著的安樂呢?

譬如說,有一位王子,從小被立為王儲,在極其尊寵的環境中生活。但是按習俗,作為接替王位的王子,必須從小學習文學、因明、理財術、武藝兵法、治國術五個明處,於是王子身邊每天都有這五個明處的老師,嚴格教育督促著他,就像現在的小學生一樣,每天都要上語文、算術、自然等等各個學科的課,課後還要做一大堆作業。小王子為了應付這五個老師,每天都得不停地學習再學習,非常勞累。同樣,人們生活在世間,為了應付五蘊,時時刻刻都得無有停息地勞作身心,時刻都在感受不自在的痛苦,不管是國王富人,還是苦工乞丐,各個都在為了自身而辛苦勞作。這樣的生活,能有什麼真正的安樂享受呢?有智者絕不應執此無有片刻休閒的生命為安樂。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7/8 上午 11:08:21
--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00.htm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7/8 上午 11:09:03
--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tudy1.htm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在整個世間當中,弘揚釋迦牟尼佛教法的論師當中出現過「六大莊嚴」,我們以前也給大家做過介紹。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等有關經典裡面,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登地的龍猛菩薩,他造了《中觀》的相關論典;第二個是彌勒菩薩親自攝受的無著菩薩,也即開顯廣行派的無著菩薩;第三個是文殊菩薩親自攝受、獲得戰勝一切悉地的陳那論師。此三大論師人們稱之為「三大造論者」:《中觀》的造論者龍猛菩薩;《大乘俱舍論》的造論者無著菩薩;《因明》的造論者陳那論師。後來弘揚他們的教法、解釋他們論著的有三大論師,也即在蓮花當中化生的聖天論師解釋了龍猛菩薩的觀點;能背誦九十九萬部論典的世親論師解釋了無著菩薩的觀點;勝服一切外道、抨擊一切外道的法稱論師,他解釋了陳那論師的究竟意趣。一般來講,人們稱這六大論師為「六大莊嚴」:三大造論者、三大釋論者,總共有六大論師。有關「六莊嚴二殊勝」也有不同說法:有些說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為二大殊勝論師,加上功德光尊者和釋迦光尊者兩位論師作為「六大莊嚴」。

不管怎樣,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大乘小乘教法,依靠這六大論師而進行弘揚的,這一點無論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的佛教都是公認的。所以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真實密意,必須要依靠這些論師們特別珍貴的論典。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7/9 上午 10:43:24
--  

頂禮南瞻部洲二勝六莊嚴!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7/9 上午 11:18:36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ongguansblgs/00.htm

作者聖天菩薩,梵名阿扎雅提婆,勝嘎拉國(今斯里蘭卡)的王太子。《布頓佛教史》及《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說,菩薩從楞伽島中的蓮花化生,為當地國王所收養;漢傳佛教中諸論師依《提婆傳》也秉持類似的觀點。然今依《印度佛教史》及月稱菩薩在本論注釋中的記載,為胎生之王太子較為可信。

聖天論師宿具不共悲心與智慧,自幼即精研諸明處學術,顯示出非凡的特質。稍長,棄王位出家,依班智達瑪哈德哇受具足戒,學習三藏。後為朝禮各聖境,遊歷至南天竺吉祥山,值遇龍樹大士,時大士已值晚年,歎其器量淵弘,堪為正法城塹,即攝受為近住弟子,此於玄奘大師之《大唐西域記》第十卷中有記載。聖天一心依止龍樹大士,盡得顯密佛法之教授,及一切明處學術,成為善巧精通者,遂於南印度助師廣弘正法。

其時於印度北方,出現了一名為難勝黑者的外道,(有的譯外道名為「未沸」,藏語名之曰「麻柯」)。他通達外道一切典籍,並修大自在天有所成就,常依辯論術及神通力與諸內道論師作辯論。時內道論師無一能與其諍勝,於是多處寺廟遭到摧壞,眾多有情被引入他的教法中。難勝黑者的母親,是一虔誠的佛弟子,她多次力勸也未能阻止兒子的罪行,便想聲震天竺的那爛陀寺一定有具德聖士,能降伏自己的兒子,故攜子至那爛陀寺。然而寺中諸班智達與難勝黑者累日論戰,竟無一人能勝。寺僧只好在大嘿日嘎神像前陳設廣大供養,竭誠祈禱嘿日嘎聖尊賜予回天之力。其時,石像胸口現出一隻烏鴉,寺僧便將辯論詳情俱書於紙,繫之鴉頸,祈神鴉送往南方有大力之勝士,以迎請前來折伏外道。神鴉徑直飛至千里之外的吉祥山,將信交給龍樹大士,大士父子據信中所言,對外道宗義進行了周密辨析,但是當時無法決定究竟由誰去那爛陀寺對付外道。於是龍樹大士提議以辯論作抉擇,初由聖天模擬外道,與龍樹大士爭辯,大士竟未能摧伏外道;後由大士扮作外道,聖天論師代表內教,二位尊者完全投入地進行了激烈論辯,舌戰至高峰時,聖天論師竟然認為對方是真實的外道,脫下鞋子就打在對方頭上。當時龍樹大士說:「好了,你去與外道辯論,必定獲勝。但是,你以鞋底擊打師頭,以此原因,北上途中必然會遭違緣。」

遵照師囑,聖天論師立刻啟程,趕赴那爛陀寺,途中果然遭受違緣。原來聖天生來容貌端嚴,尤其是雙眸,靈潤含精,神采飛揚,超逾天人,以此他的母親為其取名聖天。當時人們非常欽羨,父母若得相貌端嚴之子,都要說:我的兒子容貌似提婆一般!聖天論師行至中途,在一棵大樹下歇息飲水時,大樹女神戀慕其眸,乞求施予,菩薩遂自剜一睛,布施給女神。女神大為感動,因而將摧破外道之策告訴了菩薩。菩薩依計尋得一瘋狂者、一隻貓與一瓶清油,攜至外道難勝黑者處。

時正值難勝黑者的母親已死,他正在依外道儀軌作水施,聖天論師問:「你在做什麼?」外道回答說:「我的母親墮在孤獨地獄裡,以此水施,願濟慰之。 」聖天論師即尋一根吉祥草,沾水向南挑灑,外道見狀也問:「你在做什麼呢?」答曰:「大士龍樹與我,在南天竺擁有一塊田地,現在遭到了旱災,想以此沃灌那塊田。」外道笑言:「你真愚癡,相隔如此之遙,以此小小草梗沾些微水滴,如何能及呢?」聖天論師正顏回駁道:「你尚能以一小杯水,熄滅八萬由旬之地獄烈火,我又何嘗不可以此澆灌區區千里之外的田地呢?」外道聞言無以作答。片刻後,外道了知他是南天竺聖天論師,欲來與自己辯論,便立刻作了準備。難勝黑者在辯論時有三種取勝對方的助緣,其一是有一辯才無礙之女班智達為助手,其二為一巧舌如簧無人能敵的鸚鵡,其三於辯論急難之時,大自在天會親自現身提示(或說由銅鏡中顯示而為外道解難)。

辯論開始時,彼此規定論辯三場,外道依常規先讓女班智達出辯,聖天論師便將所攜之瘋狂者出示,那位瘋子作出裸體等種種無理行為,使女班智達羞愧難當,無法論辯。繼後外道的鸚鵡上場欲參辯,聖天論師也出示所帶之貓,鸚鵡見貓瞪目呲齒,驚懼而遁。外道見狀,也不怯弱,仗大自在天可隨時幫助自己,親自出場與聖天論師辯論。聖天論師在辯論場所灑下清油,並點火焚起濃煙,大自在天嫌惡煙氣,不能現身。至此難勝黑者助緣皆斷,只有憑自力參辯,時外道譏諷說:「你只有一隻眼,如何能與我爭辯呢?」聖天論師慨然答言:「三眼威猛神,不能見真實,帝釋具千眼,亦不見真諦,伽那提婆我一目,能見三界之真實!」隨後以正法義使外道的一切諍論全部失敗。外道見辯論全盤告輸,便以飛行術騰入空中準備逃走,聖天論師警告他:「不要再往高處飛了,否則頭頂上的寶劍風輪,會斬斷你的頭!」外道半信半疑,拔下一根頭髮往上一舉,果然立斷,不由心生大怖畏而墮落於地。如是聖天論師將他徹底降伏,並以方便引入佛教,攝受加持。難勝黑者轉入內教後,聖天論師為他取名為巴俄,譯成漢文即聖勇。後來,聖勇成為精通五明和內外宗派的大師,造了許多論典,如《菩薩本生正法犍槌音論》、《本生鬘》、《示善道論》、《六波羅蜜攝頌》、《別解脫經本釋》等,此等論典在藏文的論藏中皆有收集。並且,聖勇大師還在其他方面為佛教做過許多有益的事業。

如今,雪域諸多智者所編的《藏漢大辭典》及一些史書中說難勝黑者即馬鳴大士。但在《紅史》、《布頓佛教史》及漢傳佛教的史料記載中,馬鳴大士是龍樹菩薩前兩代的住持教法者;另外《釋摩訶衍論》中亦曾列舉出六位馬鳴。難勝黑者與馬鳴大士可能並非一人,故而,我希望有志於此者重作全面的研究。

據《如意寶史》所載,聖天論師前世曾為世尊座下的嘎拉巴模比丘。當年世尊為他及其他幾位比丘轉法輪時,空中飛過一隻烏鴉,所遺糞穢落於佛的金身。世尊即時授記:「以此緣起,此烏鴉將來會成為一具力外道,毀壞佛教。」嘎拉巴模比丘聞言,心中發願:「此烏鴉毀壞世尊教法時,我一定降伏他。」以此願力成熟,當烏鴉轉世為難勝黑者毀壞佛教時,嘎拉巴模比丘果然出世降伏了他。

聖天論師是南瞻部洲六大莊嚴之一(其餘五莊嚴為龍樹、無著、世親、陳那、法稱),其論著有《中觀四百論頌》、《中觀學中論》、《斷諍論》、《成就破妄如理因論》、《智慧心要集論》、《攝行明燈論》、《理智成就淨治心障論》等,在密宗方面也有多部著作。

關於聖天論師的果證功德,在《文殊根本續》中,世尊曾授記:「非聖名聖者,住於勝嘎拉,制止外道宗,遣除邪道咒。」很明確地說其為「非聖」,即尚未登地;然而在印度阿闍黎菩提賢所著的《智慧心要集論釋》中,說聖天乃八地菩薩;還有說聖天論師即生證得了佛位,因為在《攝行明燈論》中,聖天論師說自己已證得了無上瑜伽的「不共幻身」,如是按龍樹大士的觀點,得不共幻身者,即生可證得殊勝成就,聖天大士晚年也親口說過「去呀聖天去,光身赴淨剎」。這三種說法其實並不相違,聖天論師上半生為凡夫,然依龍樹大士之教授深入修持,得不共幻身成就,位住八地,最後證得佛位,這是可以成立的觀點。就像龍樹大士在經典中有多處授記:有的授記大士為一地聖者,有的授記為七地,有的授記於即生證入佛位,此亦無有矛盾,因各種授記,各自針對大士的早中晚年等不同時期。同樣,各種對聖天論師的授記評論也是如此,所以不會存有謬誤之處。

依其傳記,聖天論師著述《四百論》時,已近暮年,因而此論乃登地以上的聖者所著。諸後學者,對此應生猛厲信樂,專精習之。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7/9 上午 11:23:00
--  

頂禮怙主聖天菩薩!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qqw
--  發表時間:2011/6/13 上午 07:32:33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7條 ,第:1 頁/共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