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就算不是爲了上師,只是為了自己,也要恭敬善知識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7263)

--  作者:jackwu123
--  發表時間:2018/9/7 上午 03:33:22
--  就算不是爲了上師,只是為了自己,也要恭敬善知識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前行廣釋5  \\  第七十六節課

索達吉勘布

作為弟子,在依止上師時應如《功德藏》所說:「自己未調自心前,迷亂觀察無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見師行為狡詐相,善加思維改自過。」自己的心尚未調伏之前,若以迷亂的錯誤觀念觀察上師,則會有無量過失。就如同善星比丘,儘管精通十二部經典,卻以自己的劣見觀察上師過失,最終墮入惡趣當中。所以,我們要善加思維上師的功德,一旦生起不好的念頭,應意識到是著魔了,要馬上懺悔。


 

假如上師表面上對你發脾氣,似乎特別不高興,你也切切不可氣急敗壞,覺得上師特別偏心、處理不公。(現在有很多這種人,對外道倒是很起信心,對上師卻常生邪見,這也是前世的業障吧,沒辦法。)這時候,你應當這樣想:「上師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種過失,才如此責罵我。上師觀察到以嚴厲呵責方式調伏我的時機已到,才這樣進行調化的。」然後等上師心平氣和了,再到上師面前懺悔。不然,倘若上師正在氣頭上,你懺悔了也不一定接受。


 
依止上師的時候,這些方法確實很重要。以前我還沒正式依止上師時,對此就已經學習了,所以在一生中不管遇到哪個法師,我都會以最大的恭敬心和清淨心去依止。在此過程中,自己無意中肯定犯了很多錯,但即便如此,還是盡心盡力地依止,從來沒有像現在學生對老師不恭敬一樣,把上師當成是普通人。對很多世間人來說,在跟上級打交道時,高興時可以一起合作,不高興時就可以誹謗,甚至刁難、威脅也無所謂。但佛教中不能這樣,就算你對「人」沒有感覺,對「法」也要有感恩之心。因此,我們對所有上師都要恭敬,這一點非常重要。

 

尤其上師示現忿怒相時,自己一定不能生邪見。《功德藏》中也說:「倘若上師現忿怒,見己過失呵責調,時機成熟應懺悔,如是智者不著魔。」上師在發脾氣時,我們應意識到是自己剛強難化,上師以寂靜的方式無法調伏,故纔會嚴厲呵責的,這說明自己得度的機緣成熟了,理應值得高興。否則,把上師的行為完全當作過失,進而肆意誹謗,那這個人就著魔了。所以,我們要始終視師如佛,千萬不要看上師的長短,如《般舟三昧經》雲:「當敬善師,不得視師長短。」


 


退一步說,倘若你實在無法把上師觀成佛菩薩,那也要儘量憶念他的法恩。比如我們對父母為什麼要恭敬?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生育、養育之恩。同樣,給你傳授一個偈頌以上的上師,可以長養你的智慧法身,如果你不是忘恩負義之人,就應該感激、恭敬上師,對上師起歡喜心。


 

否則,對上師不恭敬的人,就算又依止了其他很多人,佛陀傳下來的法對你也不會有利,而且成就會遙遙無期。反之,假如你對上師有恭敬心、清淨心、歡喜心,那麼佛法自然而然會滋潤你的相續,你的相續也會與法相應,生起很多證悟的功德。所以,經典中為什麼說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原因就在這裏。這不像世間上領導和被領導之間的關係,只要沒有針鋒相對,對工作沒太大影響,二者怎麼樣都可以。然而佛教中並非如此,上師和弟子之間有種不可言說的緣起,這種緣起牽涉到你今生乃至生生世世的解脫,與你的證悟有著密切關係。所以,就算你不是爲了上師或佛教,僅僅是想到自己將來的成就和命運,也要恭敬善知識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8/9/7 下午 03:39:20編輯過]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1條 ,第:1 頁/共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