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五台山與大圓滿》堪布希阿榮博朝聖紀實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40863)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4/4/6 上午 04:30:35
--  《五台山與大圓滿》堪布希阿榮博朝聖紀實

前言——文殊剎土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頂禮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頂禮大圓滿傳承祖師!
頂禮法王如意寶!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希阿榮博堪布!

  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首楞嚴三昧經‧卷下》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諸菩薩處品》

  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

  根據《首楞嚴三昧經‧卷下》的記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菩薩乃是古佛再來,為了利益眾生而示現為佛陀弟子。

  同樣根據許多佛典經論記載,南瞻部洲有五大聖地,即是中土的金剛座,東方的五台山,南方的普陀山,西方的鄔金剎土,北方的香巴拉國。五台山是印、漢、藏一致公認的清涼聖地,文殊道場,千百年來為僧俗所尊崇。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諸菩薩處品》等經文,文殊師利菩薩和他的一萬眷屬於此居住,並於此演說無上甚深微妙的佛法。

  五台“左鄰恆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北陵紫塞,遏萬里之煙塵;南擁中原,為大國之屏蔽。”(明鎮澄《清涼山志》 )其五座主峰巍然矗立,傲視蒼穹。北台葉鬥峰是華北地區最高山峰,被稱為“華北屋脊”。

  文殊菩薩的剎土,聖境難思。比如在極樂國度,花香寶樹,珍池德水,殿宇樓台,都是阿彌陀佛法身妙智所現,具足恒沙功德,五台清涼聖境亦然,其功德遠非凡智所能度量。

  凡夫妄識很難窺見淨土的景緻,更不用說以淺薄文思詳盡描摹了。而五台山,即便在凡夫俗子的眼簾中也呈現出了超脫凡俗的浩然景象。明朝僧人鎮澄應塔院寺主持圓廣之請,撰修了五台山第一部比較完整詳實的志書《清涼山志》。其中這樣描述:“縈紆盤踞,無非梵行之棲;隱顯環幣,盡有真人之宅。雖寒風勁冽,瑞草爭芳;積雪夏飛,名花競發。白雲凝布,奪萬里之澄江;杲日東昇,見一陂之大海。此其常境也。”眺望五台穹頂,千峰相連,綿延無際。在群山巍峨懷抱、雲嵐幽然繚繞之中,清泉細流湍出,嘉木瑞草裝點,寺宇樓閣散佈其間,佛塔殿堂綻放清奇異彩,盡漢唐遺風、宋元古韻、明清情致,一派佛國氣象,圓融無礙。

  與極樂淨土相若,五台具足了七寶蓮池和八功德水。滹沱河與清水河發源於此。此地山山有靈泉,如:清涼泉、甘露泉、卓錫泉、龍泉、玉泉、般若泉等;澗澗有溪流飛瀑,匯聚而成池,如:黑龍池、太華池等。五個台頂都有天池,池水似明鏡般澄澈碧透。

  五台的山體地質古老。地質學的研究表明,北台頂地質構造的絕對年齡在25億年以上。流轉的時空中,五台巋然不動,似乎從未改變,在這靈山淨土,永恆彷彿剎那。

  五台萬壑競秀,崇山峻嶺之間形成眾多的峽谷,皆收攝瑞氣,吞吐祥雲,清幽莫測,如:紫霞谷、華嚴谷、鳳林谷等。此外,五台的石窟岩洞可謂窮微極妙,難以測度,如:羅延窟、金剛窟、佛母洞和觀音洞等。

  於斯地,一切皆是文殊菩薩法身妙智所現,所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有無邊的妙用。見聞接觸,無不清淨業障,增益道心。於斯地,無須高深的修證就可以對禪門偈語有所領悟:“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在五台,內教各流派和諧發展,源遠流長,可謂漢藏交融,顯密並存,其間高僧代出,這裡不再贅述。然而不能不提的是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以下簡稱法王)。大恩根本上師希阿榮博堪布(以下簡稱上師)就是他的心子。

  法王是過去佛之化身、未來佛之源泉、現在佛之補處,十方三世諸佛智悲的本體、三寶總集、五濁黑暗中一切眾生的怙主、一切成就者之王。他與文殊菩薩、與五台山有著極其殊勝的因緣。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87年春暖花開的時節,從藏區各地有一萬名弟子追隨法王的腳步,一同來到了五台山。布穀鳥兒於秀麗枝頭唱歌的時候,法王在這里為弟子們廣傳妙法。隨後在善財洞閉關時,法王現量見到了文殊菩薩;其後在那羅延窟,法王晝夜置身光明境界中,他的智慧心裡自然流露出《文殊靜脩大圓滿——手中賜佛》等法要,如甘冽清泉潤澤眾生。亦是在這裡,法王如意寶撰寫了很多發願文與道歌,其中的大部分如今已經成為佛弟子們每天念誦的功課。時至蕭瑟秋風起,枯黃落葉飄的季節,布穀鳥飛走了,法王如意寶也返回了雪域高原。他自在平緩的步履一如往昔,而與來時不同的是,追隨法王如意寶歸藏的弟子中多了不少漢僧。他們和法王如意寶一起回到了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這在歷史上從未有過。自此以後,五湖四海的漢地修行者絡繹不絕地走入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精進地聞思修持浩如煙海的顯密教法。正如祖師們所授記,法王如意寶弘法利生的事業頂天立地。如今,五明佛學院早已是佛法再弘之重鎮。法王三十餘年來傾盡心力培養的弟子們,他們正承續著法王利益眾生的不朽事業。

  法王心子、希阿榮博堪佈在喇榮五明佛學院聞思修行二十多年以後,於德格玉隆地區建立了扎西持林寂靜地。

  作為他的弟子,我們對法王如意寶有著無上的信心,因而與文殊菩薩有著殊勝的因緣。五台山,一直是我們心中最嚮往的地方。

  《月燈經》上說,“哪怕只是朝著五台山的方向走七步,也有很大的功德。”

  更何況這一次,我們是循著法王如意寶的芳轍,追隨希阿榮博堪布仁波切的步履,來朝禮文殊師利菩薩。在上師身邊,透過聖者沒有執著和分別的心,我們感悟五台山的一切,無論是幽微的花草,還是壯闊的山河,都空靈澄澈、自在靜謐。

  一路隨行,風過若菩提,水流似真諦,上師為弟子們講解甚深法要並賜予了諸多與文殊菩薩有關的灌頂和傳承。依上師教言,弟子們在這裡虔敬地發 ​​願圓滿普賢行願,一遍又一遍。當上師講述法王的故事,感念法王和大圓滿傳承祖師的恩德時,師徒們往往一起哽咽動容,揮灑清淚。在這裡,我們一邊護持自己的心念,一邊聽著上師慈愛地反复叮嚀:“ 在聖地一定要時時觀清淨心,認真發願。一定要保持內心很安靜。師兄之間一定要團結和睦,不要生起煩惱。 ”

  感動無法盡述,融化在每位弟子的心間,便是楊枝甘露。點點滴滴中,上師的加持無處不在。此番聖境之棲,每一個弟子的感受可能不盡相同,卻都無時無刻不在清淨業障,增益信心。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未完待續)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4/4/6 上午 04:30:44
--  

朝聖第一天:一、朝聖之路

  朝聖第一天藏歷水龍年五月十三日(2012年7月1日)

  其實,早在我們嚮往著追隨上師的腳步去朝禮五台山的時候,朝聖就已開始了。

  2012年7月1日,晨光熹微,我們迎著朝霞,驅車從北京出發。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恰如我們喜悅期待的心情。

  在過去的兩三個月中,我特別渴望去五台山朝聖,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臨行前一日的下午才終於確定了,彷彿突然之間,如夢幻一般,朝聖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上師和弟子們於不同的地方啟程,本以為要在五台山才能會合。當我們行駛在高速路上,穿梭過一座座城池,浮掠過一個個村落,心中感念著師父的恩德之際,一輛白色的車子從身後飄來,上師正從車窗裡向我們揮手致意。他的笑容一如往昔,溫暖柔和、清澈寧靜、單純坦白,總能讓弟子們發自內心地感動。

  “ 上師就是我們現量見到的佛,是我們內在佛性的具體外相。從向外馳求轉向回歸自性,在這個轉變發生的那一刻,我們便開始準備與上師相逢了。如果我們有佛菩薩的智慧洞見,就會看到今生今世與上師的相逢,是我們在輪迴中最圓滿、最溫馨的經歷。”這一刻在朝聖途中與上師不期而遇,美好而溫馨,好像是預示著我們恰於輪迴之中,修行路上,遇見了有緣具德的上師,從此追隨他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永不分離,直到證悟成佛。

  路途中的我們無從知曉,就在那一天,五台山瑞相紛呈,她有如一位寬厚的仁者等候著,為了給予我們這一場永生難忘而又無法重來的相逢。朝聖歸來後,我偶然看到一位法師發表在新浪微博上的照片,7月1日的五台山:曼妙的祥雲仿似輕盈的舞者,圍繞著一輪紅日,萬丈陽光自在無礙地普照著萬物。太陽的周圍是一圈完滿的五色彩虹,斑斕瑰麗,攝人心魄。悠然飄飛的白雲也被光暈染了色,像是薄如蟬翼的幻彩輕紗,柔軟空靈,散漫於藍色的穹空。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時至今日,當我閉上雙目,文殊菩薩的真容、上師的身影,那聖地的一幕一幕依然還在眼前。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未完待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4/6 下午 04:31:03編輯過]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4/4/6 上午 04:31:18
--  

二、塔院傳燈:法王和文殊菩薩

  在塔院寺,上師深情地回憶法王如意寶與文殊菩薩的殊勝因緣:

  由於殊勝的因緣,法王如意寶對文殊菩薩的信心不可思議。

  在法王為救度有情而慈悲應化的無數次轉世中,他示現了各種不同形象。曾經一世法王轉為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面前發無上殊勝菩提心,並得到文殊菩薩指引,參訪了110位善知識後圓滿了無上菩提。法王上師在學院講課時經常說:“要離開的時候,我沒有什麼執著的,最捨不得是在往生四因的攝持下和僧眾們一起念誦《普賢行願品》。念誦《普賢行願品》的功德非常大,真正心清淨的話,念誦一遍的功德和去拉薩朝聖的功德是一樣的。”

  法王依然能夠憶起,他的前世大悲鎧甲曾與文殊菩薩化現的智慧鎧甲前往雞足山看望無著菩薩的情景。

  在雪域藏地,諸教派共稱全知麥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薩化身。當法王如意寶轉生為格薩爾王的大臣丹哲葉吾布美時,他的父親丹瑪正是麥彭仁波切的前世。所以在前幾世中,麥彭仁波切和法王曾為父子。法王15歲時誦麥彭仁波切所造《直指心性》,每誦一遍《直指心性》就念誦麥彭仁波切祈禱文100遍。當法王至誠念誦祈禱文100萬遍時,他證悟了大圓滿。法王曾說:“凡是我的傳承弟子,乃至得到點滴之成就,如於三寶生起剎那信心,皆來自於全知上師麥彭尊者的加持與恩賜。所以我的弟子,皆當於全知上師生起不共不退之信心,應當晝夜精勤祈禱求加持。”

  龍欽巴尊者、宗喀巴大師和薩迦班智達是藏地三大文殊菩薩的化身。法王曾於淨相中親見他們。

  1985年冬,當時法王正為學院數以千計的弟子傳授《大幻化網》密續。一日,於法王閉目沉思時,無垢光尊者與益西措嘉佛母飄然降落,賜予他《大幻化網》的甚深灌頂。之後,法王於智慧中自然流露出《大幻化網》灌頂儀軌,法王口述,由我筆錄。由於此儀軌較長,口述與筆錄持續了數天。此後,法王為海內外弟子賜予《大幻化網》灌頂時所用的均是此儀軌。

  1986年7月20日,法王正安閒地坐在床榻上,宗喀巴大師忽然降臨在他的面前。他給法王傳授了《三主要道》並微笑著說:“我如今在至尊彌勒菩薩座下名為文殊藏,你的弟子中若有人背誦《三主要道》法要,受持八關齋戒,以法性力的加持,一定可以轉生到兜率天。將來在我成佛為獅子吼如來時,當是我的眷屬。”

  法王在石渠求學的時候,薩迦班智達在光明夢境中顯現,為他傳授了《文殊真實名經》並賜予殊勝加持。醒來以後,法王對顯密一切法要無所不知,因明等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由於法王如意寶淨相中親見三​​位祖師的殊勝緣起,致使藏傳佛教中鼎足而立的格魯、薩迦、寧瑪等各大教派友好和睦。

  在尼泊爾期間,法王曾經精進念誦文殊贊偈頌:“一心一意而祈禱,遍知文殊金剛尊,賜予殊勝之加持,智慧融入吾相續。”當圓滿三十萬遍的那天,人們看到從夏絨卡秀塔的塔頂放射出一道白光,直照射到法王的房間。這讓尼泊爾信眾們對法王生起了無上的信心。

  1986年法王如意寶發願,為度化芸芸眾生,願將佛法的甘露灑向漢地。因漢地是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法王準備朝禮五台山。朝聖的緣起在同年為六千餘名僧眾灌頂時已顯現。在《文殊幻化網》的灌頂中,念誦到迎請儀軌時,法王突然從法座上騰空而起,爾後又徐徐落到法座上,入定良久後,法王平靜地對弟子們說: “剛才,在我感覺之中,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和布瑪莫扎親自來此迎請我們。我從現在開始與漢地眾生結緣以度化他們。以後我們學院可能會有許許多多的漢族弟子前來求法、修行,並將顯密佛法弘傳到世界各地。”

  為朝禮五台山做準備,法王在許多場合發起念誦文殊心咒,很多弟子發願念一億遍,總數有幾千億之多。那一年我二十四歲,回到自己的家鄉,也發起大家念誦心咒,總數有一百多億。念文殊心咒可清淨業障、消除違緣、增長智慧。法王1987年的朝聖非常圓滿,對佛法再弘起到了不可思議的作用。

  1987年法王如意寶蒞臨五台山時正值春天,其時和風吹送,春色滿園。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的一萬多名藏族弟子自發追隨法王而來,他們的紅色僧衣滿山遍野。不用說在尚未開放的年代裡不可能,這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

  佛經上說,五台山是文殊菩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常轉法輪之地,而1987年法王朝聖,並未提前報名或者計劃,自發地從各地追隨法王腳步而來到五台山的弟子和信眾也是一萬人,這裡應該有法王他老人家的甚深密意。

  法王如意寶的功德不可思議,他就是有這樣的氣勢和力量,為了利益眾生,總是奮不顧身、不畏艱難,總能夠行人所不能行,總能開創性地去完成歷史上沒有過的事情。法王在《願海精髓》中寫到,“未來導師九百九十六,於此剎中示現成佛時,恆時隨行願成勝弟子,願獲廣弘事業威猛力。”他確實具有這樣一種力量。

  就是在塔院寺,法王如意寶帶領一萬弟子與信眾念誦近200萬遍《普賢行願品》,這在五台山的歷史上沒有過。法王如意寶於此發願:凡是與我結緣的眾生都往生極樂世界。

  很久以前,蓮花生大士的化身菩提金剛有這樣的授記:“單堅阿拉木天喇榮溝,鄔金蓮師化身名晉美,彼於菩薩四眾眷屬中,廣宏顯密教法如明日,利生事業頂天立地也,清淨所化眷屬遍十方,凡結緣者皆生極樂剎。”法王如意寶在塔院寺發下的宏願和菩提金剛的授記沒有任何差別。

  五台山留下了很多法王如意寶的足跡,特別是在善財童子洞、羅延窟以及小黛螺頂等殊勝的地方,法王日日夜夜都在光​​明境界中,他現量見到文殊菩薩,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從智慧心中流露出殊勝的法要有很多:《親見文殊菩薩發願之金剛道歌》《忠言心之明點》《文殊寂靜修法傳承祈禱文——信心妙藥》 《文殊寂靜修法大圓滿儀軌——速賜加持》《極密續註釋——文殊教言》、《童子歡慶會之歡喜歌》《生生世世攝受願文》《舉一反三童子戲》《開顯教誡取捨文》《祈禱加持日光文》《文殊靜修分支大圓滿引導文——手中賜佛》《文殊靜修分支增長智慧丸之修法儀軌》以及《妙音佛母之修法儀軌》等。

  朝拜五台山是法王如意寶在漢地弘揚佛法的開始,在五台山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裡,法王為漢藏蒙四眾弟子傳授了《七寶藏》等諸多甚深顯密法要。同時為了利益未來的眾生,又將許多伏藏品交付與護法神或者以種種方式隱藏於此,等未來有緣者來開取。

  念誦《普賢行願品》時,法王如意寶的法座在這裡,我當時就在旁邊。這次我的弟子們來到五台山一定要好好發願。第一發願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傷害任何眾生。第二發願自己和自己結緣的所有眾生能夠脫離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兩個發願非常重要。

  此外,朝聖期間,每一個弟子都要護持好自己的心念,圓滿念誦文殊心咒10萬遍。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上師身邊經常受到熏染的緣故,追隨上師的弟子們都對法王如意寶有著無上的信心,大家雙手合十,歡喜發願。《宣說文殊剎土功德經》中有云:“諸法依緣生,住於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將獲如是果。”

  落日西沉,天色漸暗,晝光幻作晚景。不知不覺中一輪皎潔明月已然升起在大白塔的上方。法王為上師點燃的智慧明燈,上師今天又為我們點燃。這看似微弱的燈火在風中輕輕搖曳,卻將永遠照耀著我們千里萬里修行之路。如《維摩佶經》所言:“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如是,上師一點一點為我們播撒下菩提的種子,根植在弟子們的心田,這些種子一定會發芽,長大。

  銀色的月光如水。上師帶領我們一邊持誦經咒一邊轉繞佛塔,圓滿了第一天的行程。

 

(未完待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4/6 下午 04:31:28編輯過]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4/4/6 上午 04:31:44
--  

朝聖第一天:二、塔院傳燈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

  ——《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第四》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台懷鎮,很遠的地方就能夠看到一座大白塔和金碧輝煌的菩薩頂。白塔四周,寺廟樓閣鱗次櫛比。

  白塔通高75.3米,是五台最高塔,常被看作五台山之標誌。白塔歷史悠久,塔內安放著阿育王所建的文佛舍利寶塔。下層供有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菩薩。環繞塔基的四周建有四個大的法輪和115個小的法輪。塔頂有風磨銅寶瓶,高5.4米,歷經幾百年風霜雪雨,愈發顯得潔淨鋥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白塔身形周正優美、俊逸莊嚴,端坐於千年無涯的時間裡,聳立在萬里無際的天地間,自有一種“慧無能勝、力無能屈”的力量。讓人只是看到它,就會心生感悟:“塔影浮天梵宇淨,鳥聲出谷暮雲閒。” 上師說:“這是印度阿育王所建的佛舍利塔,當時的塔很小,歷代不斷擴建達到今天的規模。旁邊還有文殊發塔,特別殊勝。”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塔院寺正因此塔而得名。

  塔院寺坐落在顯通寺南側,原是顯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建成,至明永樂年間與顯通寺分開,形成獨立的寺廟。塔院寺不僅是明王朝的皇家道場,也是五台山最早弘揚藏傳佛教的地方。

  白塔的後面就是藏經閣,藏有漢、藏經書兩萬餘冊,是五台山佛教的經典寶庫。這裡是1987年4月法王如意寶帶領弟子們念誦近200萬遍《普賢行願品》的地方,法王當時的法座就在藏經閣的台階之上,而希阿榮博堪布仁波切就在法王身邊。

  時光飛逝,轉眼即是25個春秋。2012年7月1日,此次朝聖的第一天的午後,上師帶著慈悲的笑容,邁著輕盈的、彷彿是踏在蓮花上的步伐走來,帶領弟子們頂禮法王如意寶當年坐處,獻上白色哈達,念誦法王如意寶祈禱文。此刻的上師專注寧靜,沉浸在對法王如意寶的思念中。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作為朝聖第一站,上師選擇來到這裡,帶領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一起發願弘法利生,有著殊勝的意義。

  在《寂靜之道》中,上師這樣說:“ 由於往昔的願力和因緣,諸佛菩薩在眾生面前的顯現各不相同。普賢菩薩的顯現是行願第一,他發下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是一切欲求無上佛果的學佛人必須行持的殊勝法門。法王如意寶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修行人每天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的話,他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祈願我們能夠生生世世追隨上師,圓滿如海一般廣博深邃的普賢行願。

  對於普賢行願的境界,上師也曾這樣說:“ 內心真、善、美到極致的表現,正是普賢十大願王所描述的境界。雖然我們還沒有親證那不可思議的境界,但對證悟者的淨見量我們有堅定的信解,日日受持、恆不忘失普賢行願,以為引導,一步步回歸自性的萬德莊嚴。”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誦完《普賢行願品》,供燈開始了。

  頃刻之間,文殊心咒的念誦聲充滿了整個寺廟,嬉鬧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弟子們則靜心凝神。在塔基和藏經樓的台階上,在大白塔和經樓中間的香爐周圍以及空地上,在我們目光所及的所有地方,一盞又一盞酥油燈被點燃了。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供燈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燈光象徵著般若智慧,它的光明可以驅散眾生的無明黑暗。供燈人可藉此迴向增長福慧,生生世世能值遇佛法,聞思修行。

  在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法王如意寶每天都堅持在經堂裡供三千盞酥油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二十餘載,從未間斷。尤其在普賢雲供法會中,其供燈數量多達幾萬盞。

  上師神情專注,舉手投足卻像一位少年般敏捷。他蹲在一旁,懷裡揣著一包油燈,一邊唸誦著文殊心咒,一邊很快地點燃了一排排的油燈。在這星星點點依稀的燈火中,上師第一次來到五台山的身影浮現在弟子眼前。那時的上師穿著滿是補丁的僧衣,生活極其簡單淳樸,卻歡樂無憂、寧靜莊嚴,心懷天下眾生。那時,年輕的上師除了供養法王如意寶外,把所有的錢財都用來供燈了。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未完待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4/6 下午 04:31:55編輯過]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4/4/6 上午 04:32:11
--  

朝聖第二天:一、那羅延窟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朝聖第二天,藏歷水龍年五月十四日(2012年7月2日)。我們的行程是羅延窟、東台頂、北台頂和金剛窟。

 

一、那羅延窟

  那羅延,天力士名。有堅固不可摧、金剛不壞而具大力量之意。

  那羅延窟是文殊秘宅,在東台頂下不遠的半山腰處,海拔2769米。傳說那羅延窟和金剛窟是相通的。《清涼山志》卷二雲:“其內風氣凜然,盛夏有冰。吐納雲霞,或燈光時出。華嚴云,是菩薩住處,亦是神龍所居。曾有異僧,入而不出。”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鎮澄心目中的那羅延窟清虛靈動,幽寒玄妙:

  “石窟開岩畔,靈踪接上方;

  雲霞常出沒,神物自幽藏。

  冷積千年雪,虛明五夜光;

  東南觀海岱,煙水思茫茫。

  蔚藍的天空如洗,遠遠地就能看到洞口的五彩經旗。從台頂到羅延窟有666米吉祥路,上師挽著達瓦嘉措活佛的手緩步走下台階,隨後帶領弟子們來到了洞口前開闊的空地上。這裡有一尊白色的文殊菩薩像,手持寶劍,注視著前方層層疊疊的峰巒,彷彿守望著永恆,如如不動。

  洞口上方是法王如意寶和列繞朗巴上師的像。上師凝視著法王的像,顯現上非常歡喜。其時藍天白雲,和風吹送,經幡飄舞,讓人莫名感動。上師還未開口,我的眼眶卻已濕潤:雖然在末法年代,我們卻如此幸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弟子們自覺迅速地圍繞過來,和上師一起念誦《八聖吉祥頌》和《大自在祈禱文》。念誦聲中,土登喇嘛和聰達喇嘛已經進入洞中,為洞中的諸佛菩薩像上香,供水,供燈。

  上師並未著急進入羅延窟,而是站在這塊空地上,為弟子們開示羅延窟的殊勝:

  佛經記載,印、漢、藏公認,五台山是沒有爭議的清淨剎土,文殊菩薩的道場。釋迦牟尼佛祖在《華嚴經》中說過,文殊菩薩就住在五台山。羅延窟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明確授記文殊菩薩安住的山洞,是文殊菩薩長期與金剛手菩薩等一萬菩薩轉法輪的地方。凡夫人會有疑惑,這麼小的山洞怎麼容納一萬菩薩。一個小小的微塵可能容納無數的淨土,凡夫無法看到;我們這個小小的範圍也有無數的空間,所以你們一定不要有疑惑。

  1987年法王如意寶蒞臨五台山,在善財洞閉關期間親見文殊菩薩之後,來到了這裡。羅延窟“風氣凜然,盛夏有冰”。即使在最熱的季節,裡面的溫度也很低。現在是七月,外面陽光燦爛,非常溫暖,而在洞窟裡面我們可能五分鐘也呆不住。而1987年春天,法王他老人家在窟內閉關了整整十四天,非常不可思議。法王親口說過:“在此期間,我日日夜夜都處於光明境界之中。”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文殊靜脩大圓滿引導文——手中賜佛》等法要就是法王在羅延窟時,於光明境界中流露出來的。寫下來之後,一個字也沒有修改過。此後法王兩次在這裡賜予弟子們《手中賜佛》的傳承。法王在五台山期間所作的大部分金剛歌,包括《生生世世攝受文》等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法王如意寶最重要的兩個心子,嘎巴堪布和晉旺堪布也在這里為其他弟子傳講了無垢光尊者的《七寶藏》。

  大家一定要認真地發願。到了文殊菩薩的道場,一定要觀清淨心。佛經記載,大家來到五台山一定可以見到文殊菩薩。但是文殊菩薩以什麼形式顯現我們卻不知道,所以觀清淨心非常重要。

  會供以後,我會給你們傳授文殊身語意灌頂。原來我的願望是在這里傳講《文殊靜脩大圓滿》的灌頂和竅訣,這次人比較多,時間也倉促,沒有辦法完成。

  刀登活佛、亞瑪澤仁活佛,還有達瓦嘉措活佛連夜從藏地趕來。很多高僧大德一生的願望就是能夠來這裡朝聖。大家來了就一定要珍惜。我們做會供的時候,你們一邊供燈,一邊好好地發願,在羅延窟這樣殊勝的地方,一定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

  在整個朝聖的旅途中,上師一再叮囑我們觀清淨心,要護持好自己的心念;師兄之間要和諧相處,不能生起任何煩惱;珍惜這次朝聖,一定要好好發願。

  末法年代,慈悲的上師沒有捨棄我們。他來到我們中間,示現在弟子們眼前。羅延窟洞口,上師耐心細緻的開示中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讓所有的弟子歡喜、感動,信受奉行。一定是因為感念和文殊菩薩無二無別的上師對我們的恩德,淚水掛在不少弟子虔敬的臉上。

  上師在微博中曾經說:“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佛像前,念經時,憶念上師三寶,或者生起真誠的慈悲心之時,會情不自禁地流淚。法王如意寶以前常常說,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與恩德,以及眾生的痛苦和無奈,發自內心地哪怕隻流下一滴眼淚,也會清淨往昔無數的惡業。這就是信心、慈悲心的力量。”

  在朝聖的六天中,跟隨在上師身邊的很多師兄日日皆會落淚。五台山雖是清涼世界,山上紫外線卻很強,以至於防曬霜幾乎不能發揮它的效用,很多師兄的臉都被曬得脫皮了。於是,時常可以看到師兄們被太陽灼紅的面龐上掛著晶瑩的淚珠,在陽光下閃爍。內心裡非常隨喜他們。

  “帕巴將華雲呢傑巴拉香擦洛……”,在《普賢行願品》的念誦聲中,上師手執哈達,來到洞外文殊菩薩像前,朝著文殊像和洞口頂禮後移步洞中。弟子們也跟隨著上師在洞外頂禮。

  羅延窟呈狹長形延伸,不是很高,上師身姿挺拔,經常需要稍稍彎腰。地上簡單地舖設了一些磚塊,隨意而並不凌亂。洞窟兩側是諸佛菩薩和密宗傳承祖師的漢白玉佛像,最裡面是普賢王如來,而文殊菩薩、蓮花生大士和法王如意寶像陳設在離洞口不遠處。洞內,一盞盞連綿的供燈搖曳生輝,光亮相互接應,氤氳成一片光的柔波,映照著白色的哈達、彩色的經幡與鮮花。石壁潮濕潤澤,雖是夏日卻也涼爽得沁人心脾,棱角起伏處偶見夾雜的泥土,光潔平滑處則不斷滴下甘露。洞的盡頭有些隱隱的光亮,斜照在凹凸不平而又濕潤的岩壁上,隨視線而律動,好像夜幕遠天閃閃的星光。這是凡夫俗子眼裡的羅延窟。而在沒有分別的成就者看來,正如上師在開示中所說,“一個小小的微塵可能容納無數的淨土,這裡就是文殊菩薩和金剛手菩薩等一萬眷屬常轉法輪的地方。”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羅延窟的殊勝是超越語言表達的。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上師在洞窟左側離洞口不遠的佛像旁坐下,和隨行出家僧眾一起修法、安住並做文殊會供。上師和僧眾們所修《文殊寂靜修法傳承祈禱文——信心妙藥》和《文殊寂靜修法儀軌——速賜加持》都是法王在那羅延窟於覺性界中無勤顯現而撰著。《續規文殊寂靜會供儀軌》是法王依文殊怙主上師(即麥彭仁波切)諦實語而撰著。這些儀軌都被收錄在《顯密念誦集》第二冊。

  一個簡易的紙箱充當了上師擺放經文的桌子。漢白玉的佛像前面,端放著法王的照片,供著一個小小的白色朵瑪,些許飲用礦泉水,幾盞油燈和上師為法王金剛心特製的金盒。

  上師手持鈴杵,會供間偶打手印。上師打手印極其柔和,溫潤優雅,透露出內在的沉靜、祥和與力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上師“語言清淨,音聲和美”,所以他念誦經文的聲音非常好聽,遼遠而深邃。在會供中,上師曾長時間地安住。有時上師會從洞中石壁上取下些許潮潤的泥土,放入自己嘴裡,也分給隨行僧眾。

  弟子們則依上師教言,在洞外念誦《普賢行願品》,一邊發願,一邊供燈。這時,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寶貝兒抱著很多酥油燈,跳著跑到一個可以稍微避風的地方,認真地點起來。旁有師兄慈愛地問:“小師兄,你多大了啊?”他揚起小腦袋,自豪地說:“阿姨我只有四歲。”這是此次朝聖最小的隨行弟子,尚是不諳世事的孩子,卻對上師三寶具足信心。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未完待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4/6 下午 04:32:21編輯過]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4/4/6 上午 04:32:58
--  

朝聖第二天:一、那羅延窟1、文殊灌頂

 

  羅延窟外,峰巒疊翠,隱約一直綿延伸展到不著邊際的遠方,與天相接,與雲相銜。清涼聖境,蒼穹無垠,置身其間,恍然融入湛藍深邃的虛空,有一種獨立於世界盡頭的蒼茫曠達之感。

  會供結束後,弟子們隨上師一起來到窟外空曠之地。那裡有若干紅磚堆砌成壘,約有兩米高,是上師天然的法座。藍天白雲下,朱紅色的磚映襯在綠植遍野的山坡前,非常好看。曾經聽說,1987年法王如意寶在五台山小黛螺頂傳法時也是坐在一個石頭堆砌起來的法座上。

  上師端坐在八吉祥的傘下,僧眾圍繞在周圍。弟子們坐在下方。

  上師開示,如是我聞:

  很多人提到過在白瑪才旺法王祈請下,法王如意寶掘取的伏藏“文殊菩薩身口意的灌頂”特別殊勝。大家應該知道,祈請的人白瑪才旺法王是寧瑪巴再弘時期最偉大的上師之一。今天在羅延窟這樣殊勝的地方,我給你們傳授這個灌頂。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羅延窟是法王如意寶閉關十四天,在光明境界中,取出《文殊靜脩大圓滿——手中賜佛》的地方,非常殊勝。我最大的願望是到這裡來給大家傳授法王境界之中流露出來的《文殊靜脩大圓滿》的修法儀軌,灌頂和竅訣。但是這次時間不夠,人也比較多,所以沒有辦法傳。將來一定會傳給大家。

  希阿慈誠、扎西旺修和土登在上海治療,他們周圍的個別人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因為這個緣起也一起來到五台山。還有達瓦嘉措活佛、刀登活佛、亞瑪澤仁活佛是連夜趕到了這裡。我們能和他們一起發願非常殊勝。

  成都的弟子們整理《顯密念誦集》,校對排版特別辛苦,差不多兩三個月的時間裡都是晚上三點以後才休息。《顯密念誦集》最主要的翻譯是由希阿慈誠法師完成,我的傳記很多也是他翻譯的。我多次提起,希阿慈誠法師、扎西旺修、聰達喇嘛和土登,他們都是修行很好、戒律特別清淨的修行人。有他們和我們一起共同發願,特別殊勝。

  接下來,上師為弟子們傳授文殊身語意灌頂。在進行到意灌頂時,上師感念法王對眾生的恩德,一度哽咽,弟子們也無不泣下,隨後觀想眼前的“阿”字融入虛空並和上師一起安住。時間好像在這一刻凝固了,我們能夠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上師的願力和加持力。弟子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感動中隨上師一起安住。之後眼前的外境如夢幻般一一呈現,這時我們很難分清楚在作用的是上師的心還是自己的心。和諸佛菩薩無分別的上師,他的心如此柔軟慈悲。頂禮大恩根本上師!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上師心中,法王如意寶是真正的佛。上師曾經教導我們說:“上師與弟子之間關鍵的是心靈相契,無偽的信心可以穿越時間、空間,而成就者的加持無所不在。當我們逐漸敞開心扉,學會恭敬而親密地對待周圍的一切,與己、與人、與世界不再頻發衝突,我們會明白:這份單純坦白是上師手把手教會我們的。”

  上師對法王無比的信心與甚深的敬愛之情貫穿朝聖始終,每一個弟子都為此深深感動。透過上師沒有執著和分別的心的示現,我們感受和親歷這點點滴滴,領悟並學習如何敞開心扉,建立無偽的信心,真正“視上師為佛”。

  上師接著開示道:

  《顯密念誦集》在《喇榮課誦集》的基礎上,從《法王如意寶全集》和《全知麥彭仁波切全集》中挑選了很多適合當代修行者的顯密法要,含攝了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的修法儀軌,也包含很多伏藏,例如:《蓮師七品》《度母四種曼扎》等。其中也有代代手抄相傳而尚未收錄在《麥彭仁波切全集》二十七函中的《鮮花供》。而像《蓮師的祈禱文》的系列則是從德格印經院木刻版直接翻譯過來。此外,又增補了喇榮五明佛學院法會念誦的儀軌等內容,匯集成三冊,以適合不同根機、意樂的修行者。《顯密念誦集》整個收集、整理、翻譯和校對的過程歷時近三年,工作量很大,僅僅是校對就十幾遍。經過了多個藏漢版本的對照和細緻甄別,可以說,《顯密念誦集》的內容都是精心挑選,且翻譯得非常準確,一定能夠弘揚到漢地和海外。弟子們請到《念誦集》的時候,一定要好好修持。

  希望弟子們真正能發願以後一心一意地修持文殊菩薩,持誦文殊菩薩心咒。這樣將來我們師徒有可能還會在這裡聚會,有可能實現《文殊寂靜修法大圓滿——手中賜佛》的灌頂和竅訣傳講的願望。

  緣起不可思議,1987年我來五台山時,和亞瑪澤仁活佛在一起。現在他還很年輕,我卻已經老了(笑聲)。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我沒能到東台來。亞瑪澤仁活佛我們幾個人一起到了西台和中台,下山的時候我丟了帽子。當時我沒有讓大家去找,緣起很好,我一定會再來五台山朝聖。第二次來五台山由於冰雪覆蓋也沒到東台。這次來東台的願望真正實現了。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未完待續)


--  作者:good
--  發表時間:2016/7/19 上午 08:18:55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蝚血���冽�苷辣���望��7璇� 嚗𣬚洵嚗�1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