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圖文】生起次第的初步修法:如何清晰觀想出本尊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9218) |
-- 作者:Big-sam -- 發表時間:2013/12/24 上午 08:00:50 -- 【圖文】生起次第的初步修法:如何清晰觀想出本尊 ![]() ![]() 無論是念蓮師心咒、綠度母咒還是觀世音心咒(六字大明咒),以及任何的本尊心咒,最如法、加持力最大的念誦法,自然是清晰觀想所念的本尊在前方(或頭頂)。但是,如果無法做到清晰觀出本尊,如此加持力自然會大打折扣。那麼,需要怎麼做才能逐漸做到清晰觀想本尊呢?本文介紹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訓練方法。本文節選自大德慈誠羅珠堪布仁波切的開示《金剛薩埵修法》(該修法不是五加行的金剛薩埵修法,而是專門針對未受灌頂者或顯宗弟子的),該文被收錄入《慧燈之光》(五)。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無論是修金剛薩埵還是其他本尊,都需要生起次第的基礎。正規的生起次第需要很多條件,我們很難達到要求,但簡單的觀想方法,在《慧燈之光二》裡面講得很清楚。觀想是需要訣竅的,如果沒有按照方法觀想,只是閉著眼睛,逼迫自己心裡要顯現出一個金剛薩埵像是不可能的! 比如說,如果要修金剛薩埵,首先要請一個金剛薩埵的標準唐卡,這個修法所用的金剛薩埵不是雙身像,而是單身像。雙身像只有在密宗的內密修法裡面才有,顯宗裡面永遠都不會有這樣的佛像。我們請的金剛薩埵單身像唐卡不能太小,至少也要一肘以上,另外還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在唐卡上面除了正中的本尊 ——金剛薩埵以外,周邊不要有太多圖案,否則觀想的時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第二個條件,佛像一定要畫得非常標準。標準的衡量方法,一般畫唐卡的人才知道,我們的區分方式,就是看唐卡中的佛像是否莊嚴,是否自己一看,心裡就能產生歡喜心和信心。如果一看就覺得有點不對的唐卡,就不能用來觀想;第三個條件,就是唐卡必須要開光。 然後,把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唐卡,放在比自己打坐的位置稍高一點的前方,前面陳設簡單的供品——花、水果、油燈等等都可以。打坐的地方必須光線比較好,尤其是觀想唐卡的時候,唐卡不能放在逆光處。光線太暗或上下明暗不一等等都不行,那樣觀想出來以後會出問題的。之後,以毘盧七法坐式坐在唐卡前面,雙眼長時間目不轉睛地看著唐卡,心裡不要有其他雜念,讓意識和眼識都像融入唐卡一樣非常專注於唐卡,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佛像就會慢慢地在心裡顯現出來,那個時候就閉著眼睛不看唐卡,看能不能顯現出來。如果眼睛一閉,佛像就會立即消失的話,那就睜開眼睛繼續看唐卡。 正規的生起次第,還講了很多調整方法。比如,本來坐著的唐卡顯現出來是一個站立的唐卡,或顯現出來的佛像沒有頭、手或一些身上的飾物,或者是出現變形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生起次第講了很多應對的方法。不過,對我們來說,這些現在還不是很需要,現在我們只需簡單觀想就行了。在看的過程當中,首先要看面部,然後是右手、左手、右腳、左腳,也可以有些時候看面部,有些時候看身上的衣飾,有些時候從宏觀的整體看整個佛像,有些時候又觀察佛像的細節,比如金剛薩埵眼球的黑白部分,這樣仔仔細細地看了以後,佛像才會顯現出來。 很多人都說自己觀想不清楚,如果沒按修法或不花時間,觀想肯定不會清楚。觀想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不能因為一、兩個上午看了看,顯現不出來就放棄了,清晰的觀想必須堅持很長時間才能成功。如果觀想到位,同時還能起到一個作用,就是修寂止禪定。寂止有兩種修法,以後我們也可以講一講,其中的一個修法,就是我們正在講的看佛像。因為看佛像的時候,一方面佛像可以在心裡清楚地顯現出來,故而屬於生起次第的修法;同時,在很專注地看佛像的時候,心裡也很平靜,不起雜念,不會胡思亂想,所以也可以說是寂止的修法。如果仍然觀想不清楚,就也許是我們的罪業非常深重,也許用功還不夠,方法上面不會有什麼問題。 任何一個修法,都一定要按照規定的次第一個一個去做,這樣肯定會修得很好,否則就不會成功,這些方面一定要重視。其他任何一個本尊都一樣,都是這樣修,這就是密宗生起次第的初步修法。當我們即使不看唐卡,金剛薩埵也能在心裡比較清楚地顯現出來的時候,就算是暫時達到觀想的標準了。還有一個要強調的,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心裡顯現出來的金剛薩埵,實際上就是真正的金剛薩埵,而不能認為,現在我心裡顯現出來的佛像,是我看了很長時間唐卡以後的記憶,像投影一樣,只是影子而已,實際上金剛薩埵肯定在另外一個清靜剎土當中。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09:42:42 --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如來應供正等覺金剛薩埵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09:48:05 --
頂禮、供養、皈依本師出有壞如來應供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09:50:27 --
頂禮、供養、皈依三世諸佛總集鄔金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師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09:51:42 --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如來應供真實圓滿正等覺怙主阿彌陀佛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09:52:27 --
頂禮、供養、皈依東方琉璃光世界出有壞應供正等覺藥師琉璃光王如來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09:56:37 -- 本師釋迦牟尼佛與八大菩薩聖像 ![]()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10:00:55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八大菩薩摩訶薩。其名曰。 妙吉祥菩薩摩訶薩。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以為上首。復有諸大菩薩摩訶薩。其名曰。 無能勝菩薩摩訶薩。龍相菩薩摩訶薩。喜意菩薩摩訶薩。無垢藏菩薩摩訶薩。無垢稱菩薩摩訶薩。智王菩薩摩訶薩。無邊軍菩薩摩訶薩。智光菩薩摩訶薩。慧光菩薩摩訶薩。慧燈菩薩摩訶薩。智燈菩薩摩訶薩。梵授菩薩摩訶薩。天冠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諸大菩薩。皆來會坐。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今諦聽。過東方恒河沙數世界。有一佛剎名無能勝。彼土有佛。名善精進吉祥如來應正等覺。現為眾生說微妙法。 復次舍利弗。又過東方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曰無我。彼土有佛。號普照如來應供正等覺。現為眾生說微妙法。 復次舍利弗。又過東方三恒河沙數世界。有一佛剎名曰善愛。彼土有佛。號吉祥如來應供正等覺。現為眾生說微妙法。 復次舍利弗。又過東方三十四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寂靜藏。彼土有佛。號印捺囉計覩特嚩惹王如來應供正等覺。現為眾生說微妙法。 復次舍利弗。又過東方五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曰離塵。彼土有佛。號喜功德光自在王如來應供正等覺。現為眾生說微妙法。 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經中聞是諸佛如來名號。一心諦聽或自憶念。或書寫讀誦為他解說。彼人命終不墮惡趣。不生邊地邪見諸惡律儀下賤族中。亦不生於長壽天中。亦不生於五濁惡世。飢饉疾病刀兵劫中。亦無王難水難火難賊盜虎狼等難。常生佛剎及天上人間。身相端嚴諸根具足。眷屬圓滿得宿命智。具六波羅蜜。行四無量法。通達一切甚深法藏。成最上道。佛說此經已。諸大菩薩。舍利弗及諸苾芻。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八大菩薩經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10:02:22 --
蔣華雲呢華丹多傑怎 文殊童子具德金剛手 宣瑞惹旺袞波宣波華 聖觀自在怙主慈氏尊 薩宜釀波哲巴南巴色 地藏菩薩以及除蓋障 南葵釀波帕竅根德讓 虛空藏與勝聖普賢尊 額巴多傑巴嘎勒向當 青蓮金剛白蓮那伽樹 諾沃達瓦Ra哲涅瑪宜 如意寶珠寶劍日月輪 夏燦雷南札西華傑竅 善持標幟吉祥殊勝德 香且森華嘉拉夏擦洛 八大菩薩尊前敬頂禮 ─《聖八吉祥頌》─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10:08:57 -- 不動如來與聖者八大吉祥天女 ![]()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6 上午 11:52:05 --
仁欽德竅札西色傑釀 殊勝寶傘吉祥黃金魚 多炯翁讓宜嗡嘎瑪拉 如意寶瓶悅意妙蓮花 年札東當彭措華威額 悅音海螺圓滿吉祥結 麼呢江燦旺傑括洛迭 不朽勝幢自在金輪寶 仁欽達竅嘉傑夏燦堅 持八殊勝珍寶之標幟 效迪嘉瓦竅匠基潔瑪 供養十方三世佛生喜 給所喔沃展貝華貝沃 嬉女等尊唯念增吉祥 札西拉嫫嘉拉夏擦洛 八大吉祥天女敬頂禮 ─《聖八吉祥頌》─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下午 12:04:03 -- 三部怙主:佛部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蓮花部大悲觀世音菩薩、金剛部大力金剛手菩薩 ![]()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下午 12:52:50 -- 嘉袞雅記傑尊欽必得 諸佛一父至尊智慧藏 寧傑讓素帕秋見日瑟 悲心自色勝聖觀世音 圖豆旺秋桑威達波迭 勢力自在密主金剛手 日孫袞布夏拉貴恰擦 三部怙主足下敬頂禮 第十世班禪大師著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下午 12:56:45 --
頂禮、供養、皈依諸佛智慧總集至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下午 12:57:30 --
頂禮、供養、皈依諸佛大悲總集聖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下午 12:59:54 --
淺談生起次第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所有密宗修法,可以歸納為兩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生起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過觀想佛菩薩、佛的壇城等等,從而清淨現象。圓滿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過氣脈明點等修法證悟空性。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雙運的修法,是將本尊觀想為如幻如夢的修法。本來修行的次第,應該是先修生起次第,後修圓滿次第,但在生圓雙運的修法中,就沒有這樣的次第先後差別。從現象的角度來說,是生起次第;如幻如夢的空性,也就是圓滿次第。 一、宣講的必要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不注重觀想、念誦、正知正見等密法成就的基礎,反而不亦樂乎地忙碌於一些形式上的壇城、儀軌、供品、金剛舞等等,這樣修行的效果不可能明顯,四種事業也不可能完成。 無論是寂靜本尊,還是忿怒本尊,任何一個本尊修法,都離不開生起次第。不會修生起次第,就無法修本尊法。雖然真正的閉關修法,是把整個加行修法修完以後才可以修,其過程也非常講究──包括閉關時間、閉關地點、閉關方式、出關時間、出關方式等等,都有很多繁複的要求。但我們暫時還不需要了解得這麼詳細,因為很多人還沒有修加行,儘管某些人修了一遍,然而質量還不是很到位,所以還不需要修這些修法。但觀想的方法很重要,如果觀想不清楚,整個修行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在修本尊修法之前的加行階段,比如修皈依的修法、金剛薩埵修法和上師瑜伽的時候,也需要這些修法,所以有必要簡略地講一下生起次第的修法。 當然,此處只是粗略地介紹一點生起次第或本尊修法的總體框架,是所有修法都用得上,也應當遵循的次第與準則。欲知詳細內容,還是要參看每個修法的法本和儀軌。 二、生起次第的功效 之前介紹的榮森班智達的《證成現象即佛論》,是生起次第的見解。我們首先要知道,萬事萬物的本質,是佛的壇城。如何顯現佛的壇城,怎樣落實理論上的見解,就要依靠生起次第的修法。生起次第修法,是強制性地實現“萬法是佛的壇城”的最佳方便。 密宗認為,凡夫有兩種執著,一個是對現象的執著,也即認為現象本來就不清淨的執著;第二個執著,是不但認為世界不清淨,而且還認為是實有的執著。在第二個執著裡面,包含了顯宗所講的“人我執”和“法我執”。 其中第一個執著,可以用生起次第的修法來斷除。但僅有修法而沒有見解,修行過程中就會產生疑惑──這樣修是不是像小乘的“白骨觀”修法一樣,只是在觀想以後產生了一種幻覺──等等,這樣就會對修行造成很大阻礙,所以需要有見解──堅定不移地相信一切現象都是佛的壇城;但僅有見解而不落實到修法上,就永遠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紙上談兵。即使能接受“萬法是佛的壇城”的觀點,卻永遠無法體會萬法如何是佛的壇城,所以就需要有修法。 對大多數人而言,只要從生下來到死之間,自己的感官結構不發生意外的變化,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就會始終如一,所以我們自以為現在感覺到的世界很真實、很穩定,也很不清淨。 其實並非如此。先不說宇宙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即便存在,如果我們的五種感官不去感受它,則世界對我們也沒有任何影響,與不存在是一樣的。譬如,假設我們的耳識不去感受聲波,那客觀上聲波是否存在都無所謂。如果感受到了,則在不清淨的時候,聲音是我們心的現象;在清淨的時候,聲音就轉化成佛的語言。在生起次第修成之後,凡夫所謂穩定的世界就會被徹底顛覆,一切不清淨的現象也將蕩然無存。在修行者的面前,將會展現出諸佛壇城的景象。從普通人到成佛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識轉換為智慧的過程。 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就能現前“萬法是佛的壇城”的清淨現象,也即顯宗八地菩薩出定以後的境界。 三、三種等持 按照寧瑪巴續部的說法,生起次第可以分為三種等持(也即三種三摩地或禪定):真如等持、顯位等持、因位等持。 通過三個禪定,可以將輪迴當中的死亡、中陰以及投胎三個階段分別轉化為佛的法身、報身與化身。佛的三身是果,三個禪定是道,輪迴當中的死亡、中陰以及投胎三個階段是不清淨的基。 真如等持:“真如”也即法界、法性、空性、光明。真如三摩地也即修空性。在皈依、發心、祈禱上師等入坐前的修法全部結束以後,就修真如等持。如果是證悟者,就安住在證悟的狀態當中,時間不需要很長。如果是沒有證悟的人,就要堅信萬法皆為空性,這可以說是相似的真如三摩地──不是真實的,與真實的三摩地有點接近、相似而已。 通過真如禪定,就能把死亡轉化或清淨為法身,這是密法特有的修法。雖然顯宗也有空性修法,但因為沒有密宗的見解,所以就不存在清淨的作用,而只能斷除煩惱而已。真如禪定的另一個作用,是斷除常見。因為接下來要修的所有佛的壇城也都是空性,不存在常住不滅實有的法,所以真如三摩地能斷除常見。 顯位等持:“顯位”也即現象,主要指的是大悲心。在真如等持修完以後,就針對沒有證悟真如的眾生修大悲心,時間不需要很長。 顯位等持的一個作用,是把輪迴當中的中陰身轉化或清淨為佛的報身。雖然顯宗也修大悲心,卻沒有這種清淨的作用,因為顯宗缺乏眾生即佛的見解。顯位等持的另外一個作用,是能斷除斷見。 證悟者在不離證悟境界的狀態中修大悲心、大慈心,就是現空雙運、如夢如幻的慈悲心,再加上密法的見解,就能起到轉換或清淨的作用。 如果沒有前兩個禪定,在修忿怒本尊的時候,因為不知道忿怒本尊是空性,對忿怒本尊有執著,再加上沒有慈悲心,這種人死的時候心裡如果有邪見或顛倒的發願,下一世就有可能變成有神通的魔王、惡鬼等等,對眾生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這兩個禪定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所有的生起次第,都圍繞這兩個框架去修,就不會有任何差錯,因為它的基礎是空性和悲心。 離開了空性和悲心的觀想外道也有,而且外道的很多觀想也是很厲害的,只是不能解脫而已。換言之,在對空性沒有概念,也沒有慈悲心的基礎上修本尊,不會得到任何出世間的成就。 因位等持:真正的成佛,叫做果位。現在我們還沒有成佛,故稱為因位。雖然實際上萬法就是佛的壇城,因和果不可分開,但在表面或顯現上,還是有一個因和果的差別。 因位等持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所有忿怒、寂靜本尊的觀想。 四、四種瑜伽 登地菩薩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羅密多,完成不可思議的度化眾生事業,甚至包括清淨自己的罪業等等,都是通過禪定的力量來完成的,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通過語言去演說佛法,通過身體的勤作去完成利生事業,累得精疲力盡,所起的作用卻十分渺小。 人的身體、語言、精神以及活動四者,包含了人的一切。同樣,佛的身體、語言、智慧以及度化眾生的事業四者,也包含了佛的一切。除了密法以外,顯宗也承認,最終眾生的身體可以成為佛的身體,眾生的語言可以成為佛的語言,眾生有漏的心可以成為佛的智慧,眾生的活動,可以成為度化眾生的事業,但顯宗卻沒有講具體的轉換方法。而在密法裡面,卻有很多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通過密宗獨有的四種瑜伽,就能把眾生的身、語、意、活動,轉換為佛的身、語、意、事業。 第一,佛的身瑜伽 身瑜伽也即觀想佛的身像與壇城。通過觀想,就可以把眾生的身體轉換、顯現或者清淨為身體的本來面目──佛身。 多數人會深受兩個問題的困擾,一個是觀想不清楚;第二是打坐的時候心靜不下來。 心靜不下來,需要修寂止的修法。觀想不清楚,則是因為觀想的修行不到位或不懂觀想方法和技巧。在《慧燈之光》的《金剛薩埵修法》當中,曾簡單地講過這個方法,下面再有針對性地強調一遍。 剛開始修生起次第的時候,需要一個外在的對境,如果沒有這個因素,純粹依靠內心去想像,只有上等根基的修行人才能做到,其他人很難憑空臆想出佛菩薩的形象。 但目前的現狀卻令人啼笑皆非,無論根基如何,所有人都是按照上等根基的觀想方式在修,根本不依靠任何外緣,所以結果肯定會失敗。 此處所說的外在對境,就是唐卡。修金剛薩埵修法,需要金剛薩埵的唐卡;修文殊菩薩的修法,需要文殊菩薩的唐卡……先看唐卡,然後不看唐卡憑記憶觀修,最後把唐卡中的佛像遷移到自己身上,也即把自己的身體觀想為本尊,這樣一步一步地修。 觀想用唐卡中的佛像尺寸,一定要符合《造像度量經》中所規定的標準。另外,觀想用唐卡與普通唐卡的構圖也有所不同。普通唐卡除了中間的主尊之外,周邊還有很多傳承上師、佛菩薩、供品等等;觀想用的唐卡就只允許有中間的主尊,而不能有太多干擾視線的圖案。在準備好唐卡之後,還要經過開光,這樣才可以用於觀修。 具體修的時候,先將唐卡掛在採光比較好的地方,既不能因逆光而過暗,也不能因光線直射而過亮,並在唐卡前供一些簡單的供品,然後在唐卡前面以毗盧七法坐姿坐下來,再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凝視唐卡。首先觀看唐卡的整體,然後觀看佛像的細節──面部、身體(左手、右手、左腿、右腿)、首飾、衣服等等。自己感覺比較熟悉的時候,就把眼睛閉上,看能不能在眼前顯現出剛才所觀想的佛像。如果能觀想,就盡量閉著眼睛觀想;如果還不能觀想,就要睜開眼睛繼續觀看唐卡。 觀想細節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上等根基的觀想方法。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只是心裡直接觀想。比如觀想忿怒金剛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時,心裡一下子就能非常清楚地觀想出來; 第二種,是中等根基的觀想方法。觀想的時候,不是依靠唐卡,而是依靠自己的聲音、語言來觀想,嘴裡念念有詞地提醒自己:佛的眼睛有五種顏色,中間的瞳孔很黑,然後是白色,最後是紅色等等,不一定要什麼儀軌,就是用普通的語言也可以,邊說邊觀想。就像觀想時念儀軌所起的作用一樣──僅念不觀沒有用,僅觀不念也很難。念的速度一定要慢。 第三種,是下等根基的觀想方法。需要借助觀想部分的細節圖。比如給佛像的眼睛拍照或掃描後放大,之後打印成觀想用的圖片。然後按照前面觀想整體的方式反覆訓練。 真正修生起次第的人就是這樣觀想的,而不是像我們一樣,觀想的時候只能想出一個模糊而大致的形象。 開始的時候,睜開眼睛看佛像的時間要長,閉上眼睛觀想的時間要短,之後慢慢延長閉眼觀修的時間。按照以前修行人的慣例,如果一天修四座,則白天的兩座,是借助陽光觀看佛像與閉眼觀想交替進行;清晨與晚上的兩座因為光線太暗,故只能閉著眼睛觀想。現在不一樣了,即使是夜晚,燈光也很亮的,所以我想白天晚上都一樣,應該可以隨意安排。 如果觀想的時候,有些地方比較清楚,有些地方比較模糊,就要反覆觀看模糊的部分。如果觀想的佛像和顯現的佛像不一致──觀想一個坐著的佛像,閉著眼睛顯現出來的,卻是站立的佛像;或者觀想一個芝麻大小的佛像,卻顯現出一個很大的佛像;觀想一個彩色的佛像,閉著眼睛觀想出來的,卻是黑白的佛像等等,還是要反覆、認真地觀看佛像,之後觀想變形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觀想清楚以後,為了鍛煉禪定工夫,還需要觀想佛像的行、住、坐、臥等各種姿態;或者將佛像觀為一座山那麼雄偉,或一粒芝麻那麼微小等等,如果能達到觀想自如的境界,就算達到觀想標準了。 觀想佛像是基礎的觀想,接下來,是將自己的眼睛觀想為前面所觀佛的眼睛,把自己的手觀想為前面所觀佛的手,然後把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逐一觀想為佛身的一部分,最後就能逐漸消除自身不清淨的執著,繼而為佛的現象所代替。修行非常好的人修六個月以後,就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變化,比如感覺自己帶著五佛冠等等。如果堅守陣地繼續修行,就可以在自己頭上摸到五佛冠;再乘勝追擊繼續觀修,就能看見自己的身體完全是本尊的身體(當然,別人是看不見的),這樣生起次第就算修成了。 如果是認真、精進、根基成熟的修行人,六個月就可以達到這個標準。還有一些續部認為,根基上乘的人修三天,中等根基的修七天,下等根基的修一個月就可以修成。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要說下等根基的一個月,即使六個月都不一定能觀想得很清楚。對上班族而言就很難了,本來每天就只有 在生起次第修成之後,即使能觀想出一切都是清淨的,但在不打坐的時候,一切現象仍將恢復原狀,回到不清淨的狀態。隨著修行的日益增上,世界也慢慢開始變得越發清淨,在證悟八地以後,清淨的現象將如日常生活當中的現象一樣穩定,那時就算開始看到世界的真正面目了。 修成生起次第之後,定中與八地菩薩所見到的境界是一樣的──自己的身體、周邊的世界都是清淨的現象。因為在短短的時間當中,就能顯現出“萬法是佛的壇城”,所以稱生起次第為強制性顯現清淨的方便法門。但強制也是需要條件和基礎的,那就是外加行、內加行以及其他的密宗修法。根基上下的劃分不是依靠種族、學問等等,而是加行的基礎,如果沒有修加行,生起次第是無法成就的。 因為密宗有很多簡單實用的方便法門,比如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快速而簡易地達到顯宗八地的境界,故而將密宗稱為“方便乘”。 顯宗和外密有時候也會講一些觀想方法,比如念釋迦佛儀軌的時候,觀想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觀想阿彌陀佛等等,但因為顯宗和外密的觀想沒有上述要點,見解還沒有達到上述地步,故不能成為內密的生起次第修法,也達不到生起次第的三個結果。 第二,佛的語瑜伽 語瑜伽就是通過念誦,從而將不清淨的語言,轉換為佛的語言。 真正勝義諦的咒,不是聲音、文字、語言與符號,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我們平時念誦的咒語,比如金剛薩埵的心咒“嗡班雜爾薩埵吽”,也有六種不同級別的認識。我們目前的認識是其中最低的,認為咒語的本質,就是人的語言、聲音,咒語與平時說話、唱歌的區別,只是有沒有加持,有沒有消除障礙、得到成就的力量而已,但本質都是自己的聲音。最高層次的認識,是了知“嗡班雜爾薩埵吽”這個咒語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佛尊與我們念出來的聲音“嗡班雜爾薩埵吽”完全是等同一體的。 很多人在看到金剛薩埵佛像的時候,會認為佛像很有功德,應該恭敬頂禮,但卻認為咒語是自己發出來的聲音,沒什麼值得恭敬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本來金剛薩埵佛像也是畫匠用礦物等顏料畫出來的圖像,也是有漏的,它與動物圖像的差別,只是加持作用的不同,但本質上沒有差別,都是圖畫。因為我們把金剛薩埵佛像當作有加持力的佛像來看待,所以佛像才能對我們起作用;如果我們把佛像看得和動物畫像一樣,則即使是佛像,也不會起什麼加持的作用。 其實,牆上畫的金剛薩埵像,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當我們的眼識感受到金剛薩埵像的時候,金剛薩埵像實際上就是我自己的眼識,也即心的現象。同樣,念“嗡班雜爾薩埵吽”的聲音,是我們的耳根所感受到的對境,是我們的耳識,也同樣是心的現象。也即是說,眼識所見的本尊與口中所念的心咒都是佛智的現象,一個是通過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另外一個是以圖像的形式出現,實際上二者完全等同,沒有任何差別。如果我們能了知咒語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語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密法更進一步地認為,念咒與說話的本質,都是佛的語言,是因為我們認識上的偏差,才導致了念咒有功德,說話沒有功德,因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語言的本質就是佛的語言,還沒有這樣的見解,故而不認為語言有功德。在證悟以後,就能通達咒語和平常說話都是一味一體的平等法界,那時說話與念咒就能起到同樣的作用了。不過,在沒有證悟之前,雖然一切物質都是空性,但空性對我們還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對咒語的認識非常重要,如果對咒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則即使喊破喉嚨念再多的咒語,也只能減少語言所造的罪業,而不能得到任何成就。只要有了上述見解,通過念咒來減輕罪業、增長福報、證悟智慧等等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關於咒語的其餘四種認識,可以參閱米滂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 虔誠而修行精進的人努力修持金剛薩埵修法,就很可能會真實看到金剛薩埵本尊。無論是在藏地、漢地,從無以計數的修行人傳記當中,也能看到很多親見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薩埵等佛菩薩,修行人與佛菩薩之間,可以像人與人之間對話那樣的公案。 念誦咒語的方法,在密法中有很多細節上的講究,其中最起碼的要求如下: 1、觀想。 修金剛薩埵的時候,要把自己觀想為金剛薩埵,並堅信自己就是金剛薩埵。 米滂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裡講過,如果在見解上認為自己不是金剛薩埵,修行的時候卻把自己強迫地觀成金剛薩埵,則見解與修行,理論與實踐就相互矛盾了,這樣修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多數的觀想,是將自己的心臟觀想為蓮花,然後觀想在心間正中位置有平面的日月輪,日月輪上觀想站立的本尊法器,比如文殊菩薩就是寶劍,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杵等等。金剛杵的裡面是空心的,在空心當中,又觀想更小的日月輪,其上為種子咒等等;還有些觀想,是諸如把自己觀想為觀音菩薩,然後在觀音菩薩心口觀想一個很小的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心口又觀想法器,在法器裡面觀想咒語,這稱為三層薩埵。其中的觀音菩薩叫做本尊,心口的阿彌陀佛叫做智慧本尊,中間的種子咒叫做禪定薩埵。最外面的觀世音菩薩象徵佛身,智慧菩薩阿彌陀佛象徵佛語,種子咒象徵佛意,這樣佛的身語意都一併具備了。觀想越細越複雜,注意力就越能集中,所以有這樣觀想的必要。 而加行裡面的修法卻沒有這樣複雜,比如金剛薩埵修法,就只是在金剛薩埵心口觀想月輪,月輪上面觀想咒文,而沒有觀想第二個本尊和金剛杵等等,雖然不同修法有不同的觀想,但最終意義都是一樣的。 密法從來是依義不依語的,所以種子字也不需要觀想為梵文字體,而可以觀想藏文。本來觀想為漢字也應該可以,只要有確定統一的漢文用詞就行,但先暫時觀想藏文會方便一些,因為目前諸如百字明之類的咒語藏文有固定的用詞。 很多人認為,梵文是佛教的文字。其實並非如此,梵文最早是外道的文字,外道認為梵文是梵天創造的,就像很多宗教認為世界是創世主創造的一樣,所以稱之為梵文。其實梵文也不是梵天創造的,有一種說法,是來源於西亞的阿拉馬(Aramaeans)文字。 觀想種子字的時候,簡短的咒語只需觀想排成一圈就可以;如果字比較多,像百字明等等,就要多觀想幾圈。觀想的時候,首先要把藏文的種子字畫下來放在前面觀看,當每一個字都能得心應手地觀想時,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觀想。 很多觀想的種子字是要旋轉的,有些是往右旋轉,有些是往左旋轉。往右轉的觀想字面朝外旋轉,這樣從外面看可以根據文字旋轉的順序念誦;往左旋轉的種子字,則觀想字面朝裡,這樣中間的人也可以根據文字旋轉的順序念誦咒語。一般來說,佛父的種子字是往右旋,佛母的種子字是往左旋,但也有一些例外。 剛開始觀想時,每個種子字都站在月輪上面,觀想旋轉的時候,所有種子字都要離開月輪上升懸浮於空中,並發出與修法相應的顏色形狀的光芒。首先旋轉的不是種子字,而是種子字的光芒,之後才是種子字旋轉。也不是所有的字都要旋轉,比如金剛薩埵百字明就是不旋轉的。旋轉的時候,首先是慢慢旋轉,之後越來越快,這樣禪定的能力就可以鍛煉出來。 打坐念咒時,三分之二的時間用於觀想,剩下來的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念咒。 2、念誦方法 觀想完了以後,就是念咒。念咒的聲音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既不能很強,也不能很弱。正規的念咒要求非常嚴格──念咒的時候不能咳嗽、吐痰、走動等等,否則須扣掉相應的咒語數量。在所有的過失中,說話是最嚴重,所以念咒時最好能止語。 平時我們那種既沒有觀想,也沒有按照要求,邊說話邊念咒,邊吃東西邊念咒的所謂修行是十分不如法的,充其量只能起到減輕一些語造罪業的作用。 在修正規本尊法的時候,念珠也有很多要求──念珠開光以後,不能離開體溫,一直都掛在脖子上;不能讓不學密的人看見或摸到佛珠;不能放在不清淨的地方等等。佛珠的顏色、材料也有很多講究。另外,在不念咒的時候,不能隨意將念珠作為計數工具,否則念珠就會失去加持力。 我們平時念咒,就用菩提子念珠比較好。現在很多人愛用計數器代替念珠,但除非是因為環境特殊,實在不方便帶念珠才不得已而為之,否則最好還是用佛珠計數。我們不能認為,念珠僅僅是一種計數工具,其實,如果念珠用得比較如法,咒語的功德會成倍地增長。 正規修本尊法期間,不能做任何事情的,即使講經說法等利益眾生的行為都要停下來,否則會有影響。當然,平時開法會、修加行時候的念咒要求就沒有這麼嚴格了。 念咒的時候,飲食也有很多講究,不能吃大蒜、蔥、動物舌頭等等。若能嚴格按照要求去做,出定的時候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成就,但究竟能達到什麼程度,還是要看自己的根基、精進程度等等。 最簡單的觀想,是在念金剛薩埵心咒的時候,把金剛薩埵心咒當作祈請金剛薩埵的語言,就像現實生活中呼喚一個人的名字一樣,如果足夠虔誠,則即使沒有什麼正知正見,也能見到金剛薩埵,得到金剛薩埵的加持。 3、念咒標準 念咒有三種標準。第一個標準在數目上沒有要求,只要能夠親自見到本尊,或是在夢裡出現一些驗相,就證明念咒效果達到了一定程度;第二個標準就是數目,要完成修法儀軌要求的數目。數目的規定,是根據音節的多少來確定的。每增加一個音節,就需要增念十萬遍。比如,金剛薩埵主尊心咒“嗡班雜薩埵吽”有六個音節,總共就要念誦六十萬遍。另外,還要再加上一萬的補充。每個修法都有數目上的要求,達到念誦數目以後,即使沒有感覺到什麼特殊的加持,但也算是達到了一個標準;第三個標準是時間,即使沒有感覺到特別的加持,也沒有完成多少數量,但在修法規定的時間內,認認真真地按照要求念誦了心咒,也算完成了一個標準。 4、最終結果 每個修法都有不同的成就,成就一般自己能感覺到,自己感覺到以後,本尊修法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第三,佛的意瑜伽 修生起次第的時候,無論是觀想、念誦、發光等任何時候,一定要知道,無論是聲音還是壇城,都是空性,都是自心的現象,一切都是光明空性的投影。最後生起次第修完以後,整個佛的壇城又要融入法界,那時也要修空性,從頭到尾都不能離開證悟空性的境界,這就是佛的意瑜伽。 通過修光明空性的意瑜伽,就能將我們有漏、有貪嗔癡煩惱的不清淨的心,轉換為佛的智慧。 第四,佛的事業瑜伽 事業瑜伽就是通過咒文發光,從而完成佛陀度化眾生轉法輪的四種事業。 比如在金剛薩埵修法中,觀想金剛薩埵心咒發光,光的上端為琳琅滿目的供品,供養十方諸佛菩薩,光收攝的時候,得到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然後心咒又發光向下照射六道眾生,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從而消除惡趣眾生的痛苦等等,這些就是佛的事業。 日常生活當中的活動,可以通過事業瑜伽轉化為佛的事業。 在金剛薩埵修法的整個儀軌中,四個瑜伽的內容都包含了──先是觀想金剛薩埵,然後觀想咒輪念誦百字明,然後是發光等等,因為這個修法屬於加行,沒有特別強調空性,但是實際上空性境界也是需要的。 很多人經常問:我該修什麼本尊?我的本尊是什麼?……其實,如果不懂生起次第的修法,根本無法修本尊;如果修法不到位,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不錯,並認真修持生起次第,修本尊也可以得到一些成就。 如果沒有四個瑜伽的概念,修本尊就不是十分理想,大家應該盡力而為。 五、生起次第的三個要點 1、清晰。所謂清晰,就是觀想得非常清楚。儘管在別人看來,自己還是過去的自己,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都能感覺到自身是佛的身體,周圍是佛的剎土,就像之前肉眼所見的自己與世界一樣清楚。 生起次第所應達到的最低限度,是觀想非常清楚。如果這個標準都沒有達到,就無法獲得密法所講的各種悉地或成就。 2、穩定。所謂穩定,就是要有極其穩定的見解──“我就是金剛薩埵”等等,如果沒有見解,就無法斷除我執。因為過去我們會將五蘊的總合執著為“我”,現在這種執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本尊的身體,所以要堅定地認為“我不是眾生,我就是金剛薩埵”等等,通過這樣的修行,就能斷除“人我執”。 3、清淨。所謂清淨,就是要懂得本尊所帶首飾、法器的象徵意義。為什麼叫“清淨”呢 ?因為實際上這些現象都是不存在的,只是為了象徵佛的功德,所以才從法界中顯現出這樣的佛像。佛的身色,佛身上的每一件首飾、法器,都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簡而言之,無論是寂靜還是忿怒壇城,都離不開大空性光明如來藏,都是光明如來藏的一種現象,光明如來藏是它的本體,這就是最簡單的清淨觀。清淨觀能斷除“法我執”──對佛剎、宮殿、壇城的執著。如果對佛的壇城有執著,也是解脫的阻礙,所以要知道,壇城也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從空性和光明如來藏當中顯現出來的。 六、生起次第的三個結果: 1、清淨輪迴習氣。死亡的習氣,通過第一個禪定來清淨;中陰和阿賴耶識上的習氣,通過第二個禪定來清淨;除了中陰和死亡以外所有生命的過程,也即從投胎到死亡之間的習氣,則通過因位等持來清淨。 2、圓滿涅槃的功德。生起次第修到最高境界的時候,就能看見一切都是佛的剎土,這就圓滿了佛的涅槃功德。 3、成為圓滿次第成熟的條件。生起次第修完以後,就要修圓滿次第。生起次第就像圓滿次第的前行,對圓滿次第的修法是有幫助的。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上午 01:08:26 --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簡介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簡介 慈誠羅珠仁波切,一九六二年生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自幼即展現悲智之宿性。成年後,毅然放下俗緣羈絆,於當今多康地區之佛法重鎮──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二十多年來隨侍法王如意寶 晉美彭措上師座下,潛心深入經藏,以宿慧故,於短時間內即無礙地融貫顯密經教,成就聞思修三慧。其於戒定慧三學方面,亦成為年輕一輩堪布中之佼佼者,為承續法王 晉美彭措佛行事業之主要法嗣,現任五明佛學院的監院兼羯磨師。 堪仁波切自入學院,二十年如一日,始終精進於聞思修,過著極其簡樸,少欲知足的生活。平時一直於學院中擔任教學重任,培養出為數眾多的僧才。近幾年來,每於夏天抽空前往各處放生,藏地牧區的牛、羊,漢地各城市待宰的水族類,廣行無畏施,發願令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淨土,並極力宣導殺生的罪業及放生之功德,同時勸導世人戒殺放生。又利用放生期間,隨機給予信徒開示。 堪仁波切雖持戒嚴謹,然其行止卻灑脫自在,大比丘風範自然流露。稟性溫和,凡事謙沖自牧,甘處卑下,不居高位。其心極其寂靜,不喜言說,然於傳法時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隨順聽者根基,深入淺出地開演,不時展現如海般的智慧。無論來者身分地位之高下,一律平等看待;無論來者如何剛強難調,始終維持一貫的溫厚。他就這樣靜靜地,間或點綴以發人深省的幽默,諄諄善誘著每一個具緣眾生。誠屬此末法時代,悲智圓滿堪為依止的大善知識。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上午 01:09:11 -- http://www.cclzfjwh.com/index.shtml 慧燈之光 http://blog.sina.com.cn/cichengluozhu 慈誠羅珠堪布博客 http://www.weibo.com/cichengluozhu 慈誠羅珠堪布微博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12/27 上午 01:10:05 --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長壽祈請文 嗡梭第 冉將才利圖傑滇畢推 無量長壽佛之發心真諦力 慈誠南達羅珠嘉切襄 具有清淨戒律、智慧廣博且 隆多秋吉盎欽卓雜巴 能令教證法之大鼓響起者 夏丹喇欽成利即玖記 長久住世弘偉事業願增長 因噶陀仁珍千寶及旺多珠古圖登諾布等之敦請,吉祥薩迦晉札達欽(薩迦達欽法王)所發之願。願如是成就! |
蝚血���冽�苷辣���望��19璇� 嚗𣬚洵嚗�1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