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二十三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7731) |
-- 作者:解脫之門 -- 發表時間:2013/10/8 上午 08:55:48 --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二十三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聖天菩薩
造 玄奘大師/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二十三課 破我執品第四
《中觀四百論》的前四品,引導的是「於所知斷非理之方便的瑜伽」,分別斷除的是常、樂、淨、我這四種非理作意或顛倒執著。前面已經學完了前三品,下面來學第四品——「破我執品」。
總的來說,所斷分為我見和我慢兩種,其中我見又稱為薩迦耶見、身見等。它們既屬於執著,又是根本煩惱。在十種根本煩惱中,我見是五種見煩惱(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之一,我慢則是五種非見煩惱(貪、嗔、癡、慢、疑)之一。
那麼我見和我慢具體有什麼危害呢?全知麥彭仁波切在《辨中邊論釋·日光鬘》中這樣講到了我見的危害:「以執我薩迦耶見,當現前滅諦時,以疑我斷滅等心生怖畏而不入解脫」,即在即將現前滅諦時,以我見力害怕自己斷滅等,內心生起怖畏,而不入解脫。當然在這之前,我見一直在產生著危害,比如人在荒漠中孤獨地行走時,心中會自然生起恐懼,這時我執凸現了,恐懼我滅亡。並且種種的煩惱也是依靠我見而產生的。那麼我慢的危害呢,全知是這樣說的:「以慢能障了知薩迦耶見的過患」,比如覺得自身有功德,很了不起,這時住在慢中,就障蔽了知我見的過患。它們的對治法,分別是徹底斷除種子的對治,和壓制現行的對治。
我慢能障礙我見的對治,可見要對治我見,首先要對治我慢。因此聖天菩薩在第四品中,專門來引導對治我慢的瑜伽方便,而徹底斷除我見種子的瑜伽方便,則在本論第十品「破我品」中宣說。
凡夫雖然生起了我慢,自己卻很難發覺。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說:我慢和嫉妒是最難被發覺的。又因為我慢是根本煩惱,所以所有的凡夫,無論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少,乃至於乞丐,也都具有我慢。相對而言,權勢地位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可能產生,所以本品是以最容易產生我慢的國王為例,進行分析和引導。真正有無偽出離心的修行人,對於國王、龍王、轉輪聖王等的福報一點也不會有羡慕之心,但是一般的世間眾生,則會對國王等的福報產生耽著。那麼聖天菩薩在本品就告訴大家,即使是被世間人所羡慕的國王,也根本沒有產生我慢的理由,那麼福報還比不上國王的人,就更加沒有生起我慢的理由了。大家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根據自己在工作、生活、修行中所擔當的角色,以及自己的出身、地位、能力等等各個方面,與法義進行具體的對應和類比,從而來反省和對治掉自己的我慢。
丙四、斷我倒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自性 二、廣明其理 三、障治攝義
本品的二十五個偈頌分為三部分,其中「丁一、略明自性」和「丁三、障治攝義」各占一個偈頌,其餘二十三個偈頌都歸在「丁二、廣明其理」上。
下面聖天菩薩首先來闡明我慢的自性,以及我慢的不合理性。
丁一、略明自性
我我所驕傲,世智者誰起,
以一切有情,諸境皆共故。
頌文直解
首先,在三世間中,除了某些愚人之外,智者有誰會生起我是這個世間權貴的驕傲,或者這些地方屬我所有的驕傲呢?原因是,對於一切有情來說,這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情共業所生的緣故,所以是大眾共有的。
釋義
我慢的自性是什麼呢?就是「我我所驕傲」,也就是基於我和我所的執著,而產生出的驕傲。《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中也說:「我慢者,謂於五取蘊觀我我所,心舉為性。」其中「於五取蘊觀我我所」,就是產生我見,也就是說,凡夫在我見的基礎上,對於我或我所,心生高舉,也就是生起驕傲,這就是我慢。
我見本來就是錯誤的,所執的「我」,如同石女兒,根本就不存在,那麼我慢,就像是覺得石女兒是最漂亮的,就更加荒謬了。比如,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或者認為我是權貴、我很聰明、我很漂亮、我很精進、我持戒很嚴等等,然後內心高舉,有優越感,覺得別人都不如我,看不起別人,這種就是根據「我」而產生的慢心;或者認為這些地方屬於自己,這些人是自己的弟子,這些功德是自己做的,我唱誦的聲音很好聽,我說的話很有分量,我的名聲非常響等等,然後心中沾沾自喜,這就是根據「我所」而產生的慢心。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種我慢是愚癡可笑的,所以說「世智者誰起」。佛菩薩是最偉大的,歷代的高僧大德斷證功德,以及他們的智慧、慈悲心,和弘法利生的力量都是不可思議的,但是他們一剎那都不會產生我慢。我慢為什麼是愚癡的呢?原因就是「以一切有情,諸境皆共故」。就是說,世間上的一切現象,無論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還是高樓大廈、智能電器,這些都是眾生的共業所感得的,乃至於路邊不起眼的一草一木,或者最新的一種科技發明,也都是眾生共業所感的結果。任何一個眾生,都無法憑自力感得這樣的依報。這就像一片森林,是所有樹木聚合的結果,而不是其中單獨某一棵大樹的功勞一樣。既然這一切都是眾生共業的果報,那又有誰可以單獨據此為傲呢?
有的人會想,雖然這個世界是眾生共業的果報,但是自己的別業比別人強,比如擁有比較多的權力、財富等等,也就是福報要超過別人,那這也是可以值得驕傲的地方吧?
確實有人會因為自己的福報而產生我慢,但是,如果將眼光放遠,他就不會這樣看了。因為業力是在無常變易的,一個人雖然在某一時,會因為福報而擁有權勢,但是福報是有限的,會有耗盡的時候,這樣就難免會遭受到「無常四際」,而失去這種權勢。再加上眾生因為缺乏因果的正見,所以在福報具足的時候,往往利用權勢,比其他的人造下更多、更嚴重的惡業,使得來世不但失去了權勢,甚至還會落到三惡道中去感受苦報。
《四百論廣釋》中講了一個公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一位演員,一會兒扮演國王,過一會兒扮演大臣,接著又扮演婆羅門、主人、僕人。他輪流扮演這幾個角色,其中並沒有一個角色是固定不變的。同樣地,眾生也因為業力的推動,而在五道中不斷地流轉,包括權勢在內,沒有任何東西是恒常不變的。因此一個具有智慧的人,就不會因為一時的權勢,而產生出我慢。
這以上指出了我慢的自性,以及我慢不應理的理由。下面就來引導對治我慢的具體方法。
丁二、廣明其理分三:一、斷世間權貴之我慢 二、斷法政自在者之我慢 三、斷勝種姓者之我慢
這三個科判中,世間權貴是指身居高位的人,法政自在者是指擁有威權的人,勝種姓者是指出身高貴的人。
戊一、斷世間權貴之我慢
設問:國王是世間的權貴,掌控著國內一切事務,所以國王生起我慢也是合理的吧?
答:
六分雇公僕,汝有何所驕,
隨所負責任,要待他授給。
頌文直解
所謂的權貴,只是往昔被眾人雇為公僕,來為眾人守護田地,並授以六分之一的收成,僅此而已。那你為何還認為自己是世間的權貴,而產生驕傲呢?並且國王所肩負的職責,都是民眾所授予的。因此國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自在權力。
釋義
國王是如何形成的呢?《俱舍論》的頌文中說:「劫初如色天,後漸增貪味,由墮貯、賊起,為防固守田。」在劫初的時候,光音天的一些天人下到人間,剛開始他們仍然像在光音天上一樣自在生活。後來因為漸漸貪吃地上的美味,人們的色身就逐漸沉重。之後福報逐漸減少,煩惱逐漸增盛,有人因為貪婪,開始儲存自然香稻,導致自然香稻減少,於是大家把田地給均分了。之後又有人開始偷人家田地裡的香稻,於是眾人商議,請一有德之人,作為田主,他的職責是保護田地,並授給他六分之一的收成。這就是國王的起源。
既然國王是民眾用六分之一的收成所雇用的,那麼他就是被民眾雇用的公僕,用現在話來講,就是一個為民眾打工的人。他的權力,全部是民眾所授予的,那他還生起這個國家都屬於自己所有的傲慢,就完全不應理了。
而且國王雖然具有威權,但是他所做的事情,都是需要臣民們的配合。離開了他的臣民,那這個國王就將寸步難行、一事無成了。這也是國王不應該生起傲慢的理由。
《四百論廣釋》中舉了這樣一個譬喻。一個國王出兵去征戰,在經過野外荒原時,讓一位低賤種姓的人來帶路。這個人雖然一路上引領著國王與軍隊前進,但是他是以此來謀生的,所以不應該因此而生起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同樣地,國王雖然領導著全國,但是他也是以此而謀生,所以也不應該生起高高在上的傲慢。
設問:國王有絕對的權力來作財富的收集和布施,所以還是有資格生起驕傲吧?
答:
如傭得所得,思主為施者,
主給所應給,自矜為施主。
頌文直解
猶如傭人得到了報酬,儘管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但是會覺得這是主人布施給他們的。同樣主人支付了所應該支付的報酬後,也會很驕傲地覺得自己作了布施。其實主人的驕傲是不合理的,主人與傭人是相互觀待的,不可能存在完全自在的布施者。
釋義
國王可以收集和發放財富。但是前面說了「隨所負責任,要待他授給」,就是說國王的權力是民眾賦予的。財富呢,也是民眾自己創造出來的,是屬於民眾的,國王只是代為收集、代為管理、代為發放而已。因此民眾在通過勞動,獲得自己應得的報酬時,不應將財富視作是國王所賜予的。國王也不應該將自己視為是布施者,而覺得高高在上,要知道這是把本來就屬於民眾的財富,發放給民眾而已。而且國王還應該感謝民眾為他提供了六分之一的收入,使他不需要進行其他的勞動,只需專心進行管理。
設問:國王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生活上極盡奢侈,所以生起傲慢也是不足為怪的吧?
答:
餘視為苦處,汝起顛倒念,
以他事存活,汝由何生喜。
頌文直解
其他人明明視為是做僕人的痛苦之處,你卻對此生起了顛倒的念頭,認為是快樂。你需要為他人長期勞作才能得以存活,這又有什麼可以值得你歡喜的呢?
釋義
有的人特別羡慕國王、國家領導,或者有錢的老闆、明星們的生活,認為他們吃香的、喝辣的,坐豪華汽車,經常乘坐飛機穿梭於各個城市之間。但是這些光鮮外表的背後,是他們所背負的巨大壓力,他們每天要處理很多棘手的事情,要付出遠遠超過其他人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他們的生存方式。國王是為民眾勞累,老闆是為了客戶、員工勞累,明星是為了觀眾勞累。因此,他們並沒有什麼可以引以為傲的地方,這樣勞累的生活,也不值得其他的人羡慕。
如果有利他的慈悲心,去做有意義的事,那當然是做得越精進、越勞累越好。但是如果是為了虛榮,為了面子的好看,為了我慢,去做那些勞累身心的事情,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這以上是針對具有高位的世間權貴的引導,接下來是針對法政自在者,即擁有巨大權力的人,引導他們來對治我慢。
戊二、斷法政自在者之我慢分三:一、斷總護世自在者之我慢 二、斷別法自在者之我慢 三、斷大英勇自在者之我慢
己一、斷總護世自在者之我慢分二:一、正說 二、明以此離非福之方便
庚一、正說
設問:國王是民眾的保護者,如果沒有了國王,那麼世間的規則就沒有人遵守,這將會損害到眾生,所以國王是完全可以值得驕傲的吧?
答:
王是護世者,亦為世所護,
由一而生驕,餘何不離驕。
頌文直解
相比於民眾而言,國王是保護他們的人,但同時,國王又需要被民眾保護。如果根據其中的一點而生驕傲,那為什麼不去根據另一點,而遠離驕傲呢?
釋義
保護民眾是國王的職責,同時,國王自己也需要被民眾保護。比如現在的各國領導人都需要雇用保鏢,來保證安全,所以民眾也保護了國王。這種保護,是雙向的。因此,國王自己還是沒有值得驕傲的理由。
在家庭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四百論廣釋》中說,一位丈夫向妻子抱怨說:「我在外面幹活掙錢,累得要死,而你卻只待在家裡享福,什麼事也不需要做。」他的妻子回答說:「那你來做一做我在家裡的事情,做一天一夜後,你就會知道了。」這位丈夫做了一天一夜後,果然知道了妻子所做的家務也是非常繁重的,正是因為妻子在家裡辛苦勞作,安排得井井有條,才能使他安心在外掙錢。知道了實際情況,他的傲慢心就消失了。
同樣地,比如一位法師覺得已經為居士們講了不少法,因此心裡很是自得。那就應該從另一角度來想想,自己並沒有從事世間的工作,飲食、衣服等的來源,都是居士們供養的,這樣就理應去回報眾生,給他們講法。如果能考慮得更長遠一些,觀察到從前的多世累劫中,眾生無一例外,每位都對自己有養育之恩,因此回報他們完全是分內的事,是自己應盡的義務。這樣想了後,就會遠離我慢。
設問:國王就像保護他自己的兒子一樣保護了民眾,很勝任他的職責,而且國家中有人行持善業的話,國王按理也可以獲得所有這些善業的六分之一福報,這樣國王獲得的福報就很大,因此國王也足有理由傲慢吧?
答:
種中喜自業,存活者難得,
若汝獲不善,汝難得善趣。
頌文直解
然而在當今五濁惡世,各個種姓中的老大,都無法避免不善業,因此不造惡業,而歡歡喜喜從事自己的職業而存活的,已經非常稀少了。如果你接觸了惡友,就將獲得他們的不善業,因此你後世連生善趣也很困難。
釋義
在五濁惡世,人們的道德水平下降,煩惱越來越增盛。《瑜伽師地論》中是這樣介紹五濁中的煩惱濁的:「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鬥訟諍競,多行諂誑、詐偽、妄語,攝受邪法,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濁。」意思是說:現在的大部分有情,生起了對殺盜淫妄等非法事的貪心,以及對貪嗔癡等惡行深生耽著的不平等貪心。並且身喜歡持刀劍器杖等武器;語喜歡爭吵、鬥訟,以及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諂誑和欺詐,經常打妄語;意中則充斥著各種邪惡。
正因為煩惱熾盛,所以末法時代的人行持的惡業多過善業。那麼國王管理著國家,在分享國民的六分之一功德的同時,也一樣要承擔國民六分之一的罪過。而國民產生出的罪過遠遠大過功德,國王要承擔如此嚴重的過失,而且這樣的過失每天都在不斷累加,那這樣的國王,後世怎麼還能指望投生到善趣呢?
《四百論廣釋》中說:麻風病人應該好好治療,但是他不但沒有服藥,反而去吃了具有發性的魚和牛奶,這就大大加重了病情。這裡病人對應國王,麻風病對應他們自己造下的惡業,服藥表示懺悔,吃具有發性的魚和牛奶,對應要承擔全國六分之一的惡業,加重病情對應只能投生到惡趣。
設問:國王是一國之君,控制著全國,這樣還不可以傲慢嗎?
答:
若由他使作,世說彼為愚,
如汝隨他轉,更無有餘者。
頌文直解
總之,如果自己沒有自由,而需要聽從其他人的指使,才能做護田等僕人的事,這樣的人就會被世間人稱為愚人。在這個世上,像國王這樣受別人控制的人,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釋義
國王表面上掌握著一切的權力,但是實際上他一個人不可能瞭解和掌握全國那麼多的事務,因此他必然要依賴身邊眾多的輔佐大臣。於是他只得聽從大臣們的計策,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都需要按照大臣們的意圖行事。因此,實際上他是受大臣們控制的,是大臣們的一個傀儡。作為一個傀儡,又有什麼值得傲慢的呢。
世間企業的老總們也是這樣的情況,他們需要依賴很多下屬,來進行信息的收集,和方案的決策。既然很多事情都是由下屬來決策和完成的,並且往往還受到下屬的欺騙和蒙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認為自己能力超強而驕傲自大,就非常地可笑了。 ![]() |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1條 ,第:1 頁/共 1 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