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無垢光尊者︰無論...此時的境界與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樣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7564)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9/30 上午 10:26:50
--  無垢光尊者︰無論...此時的境界與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樣

  為什麼他們的肉體在死亡之前不縮小,而在死亡之後卻會縮小呢?因為在這個空間當中,生前的所有雜念已經消失殆盡,沒有眼耳鼻舌身的五根識,也沒有意識,甚至連阿賴耶識都不存在,沒有執著、沒有煩惱,只剩下純淨無垢的境界。所以,死後修行的能力,可以遠遠超過生前打坐的能力。

  

  無垢光尊者說過︰無論這個空間有一小時、兩小時,還是一天,此時的境界與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佛的境界、輪回尚未誕生之前的境界,以及死亡之後從昏厥中甦醒過來的境界三者是完全一體的。因為佛陀經過修行,已經徹底地斷除了煩惱,對於佛而言,煩惱永遠也不會再生。雖然凡夫也能在片刻當中處於這種境界,但因為沒有修行,就不能阻止煩惱的產生,而只能讓這種境界停頓一會兒,其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輪回,並產生新的中陰身。中陰身的第一剎那,就是在這個境界中產生的。由此可見,這也是一種輪回的開始。這種輪回的開始,與生命誕生初期輪回之始的境界、過程是毫無差別的。

  

  這些說法有沒有證據呢?有。所謂證據,就是有些修行人在把握住這個機會之後,就可以處於這個狀態中永遠不出來,這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屬於上等破瓦的法身破瓦。當然,對於沒有任何証悟、沒有這方面概念的人而言,這就談不上是什麼證據。因為這些證據只是修行中的感受、直覺,不是來源於外界,而是存在於內心,不是眼睛往外看,一門心思往外尋求所能找到的。所以,他們就無法理解這些說法。

摘自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集
    
佛教的物種起源說
     http://blog.xuite.net/zhmajc/cclzkb/5821499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9/30 上午 10:28:34編輯過]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9/30 上午 10:30:05
--  

摘自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怎樣抉擇外境是心的現象?

http://blog.xuite.net/zhmajc/cclzkb/4323328?st=c&w=152919&re=list&p=1

抉擇外境是心的現象這一問題對于一個修心者來說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事,但在日常生活中外境是心與否並沒有什麽差別。要抉擇外境是心,可以按照以下的推導方式進行。

 

  四、外境就是自心的顯現

  還有一些證據,可以更進一步地支持我們的觀點。如果火是很燙的東西,那麽任何人、任何生命去觸摸都是應該是同樣的感覺。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據經書記載:有一種老鼠,是專門吃火的,住也住在火裏。

  另外,還有很多生命也生活在火裏。又如,如果將熱帶魚與普通魚的生存環境做交換,它們都沒有辦法活下去,一個將被凍死,一個將被熱死。這些現象本身就說明了外境本身沒有燙和不燙的分別,所謂燙與不燙只不過是各自心的感覺而已。

  一些科學家已經證實,在海底的火山爆發處,溫度高達200℃的環境中,仍然有魚類存在。而人類在觸摸100℃以上的水時就會感覺很燙,如果讓人和生活在高溫環境的魚進行辯論,人會說100℃以上的水很燙很燙,而魚卻會說這個水根本不燙;人會說燙是自己親自感覺到的,而魚也會說不燙也是自己親自感受到的。我們分析一下,究竟是誰說的對呢?站在我們人類的角度,肯定會說是人說得對,因爲我們人的感覺是一樣的。但如果裁判是那種魚,肯定得出的結論就恰恰相反。

  這個問題就複雜了,沒有一個最終結論,因爲暫時他們各自都是對的:對魚來說,魚是對的;對人來說,人是正確的。爲什麽呢?如果魚離開200℃的水到常溫的水裏,它就會凍死;人如果到200℃的水裏也肯定活不了,燙死無疑。他們之間永遠沒有辦法互相妥協,而找到一個共同的觀點。這又很清楚地說明,沒有一個實在的外境,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如果外境是實有的,就不會隨著不同衆生肉體的感受而改變。不明白這些道理的人,雖然可以找出大量解釋這些現象的理由,卻都經不起推敲,終將被真理駁得體無完膚。因爲他們的觀點,始終逃不出無明的範疇。

  在《定解寶燈論》中也講過:同樣的一碗水,在人以及旁生看來就是一碗水;對于地獄衆生而言,卻是極其熾熱的銅汁、鐵汁;對于餓鬼道的衆生而言,卻是膿血;對于天界的衆生而言,卻是美妙的甘露;如果請八地菩薩去看,就是極爲清淨的境界;于佛而言,卻是不可思議的法界。如果現在請這五道的衆生以及佛菩薩同時去看一碗水,必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如果讓不同的衆生去作裁判,就會作出不同的裁定。這七個層次究竟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呢?當然是佛,因爲佛將所有的汙垢都遣除了,他的智慧是最究竟、最沒有汙染的。由此,我們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所謂外面的一切都是虛幻的。榮森班智達等甯瑪巴的很多高僧大德特別強調這一觀點,他們在宣說大圓滿本來清淨的觀點時,也是應用這種方法進行闡述的。

大圓滿口訣--《定解寶燈論講記》
       
堪布索達吉
       
譯講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3333&page=5

濕性若與水一體,則膿等物不能現,

除水等外不同體,任何濕性不可得。

或者可以這樣觀察,你宗所謂的濕性本體,它與水是一體還是異體?

若濕性與水無二無別,本體一體,如此則除水以外,膿等其他顯現都不應該存在,以共同所見之濕性與水一體之故。

若說,除水以外單獨存在與其不同的一種濕性,倘若如此,則以眼識應該能夠現見,但除水以外單獨存在的一個濕性誰見得到呢?誰也無法現見。

因明中有可見而未得這樣一種過失,比如前方有一個瓶子,具眼者應現見此瓶,若具眼者未能見到則說明此瓶不存在,同樣的道理,若許水以外存在濕性,則以眼識應該見到,但可以見到而未能得到的緣故,此單獨存在之法——濕性無法成立。

癸三、結彼之義:

因除自前顯現外,無有另外所見基,

若有則成異體故,一物非他如柱瓶。

總而言之,單單的空性與唯一的顯現都不能作為共同所見,六道眾生除各自面前所見之顯現外,另外存在的一個現基根本不存在。如若確實存在,則此共同所見已經成為異體,這樣則永遠也不會有本體成為一體的機會。比如有兩個人,一者見到瓶子,一者見到柱子,此二者之間有沒有一個共同所見呢?從顯現上來講,根本不存在一個共同所見。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9/30 上午 01:43:54
--  

如果這一點不明白,也就不要說學習大圓滿了

索達吉堪布中觀莊嚴論解說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528

凡是因果的所有法全部唯心,這一點是成立的。一切萬法,表面看來在外境中實實在在存在,實際並不存在,只是自己心的一種幻象,除此之外根本沒有。

外境山河大地、柱子、瓶子等顯現,與眾生內在的八識聚等感受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說,不管心法或者色法,全部與自心不可分割。佛經中說“萬法唯心造”,所謂的“萬法”,既包括心識也包括非心識,全部與自己的心無二無別。

如果捨棄自己明明感受的本體而去了達其他外境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也就是說,柱子也好、瓶子也好,橋樑、花園、大山等,全部是自心的一種感受,與夢中的景象無有差別,想要除此以外得到一個真實存在的無情法,永遠也無法實現!

所以,這部論典的內容歸納起來,主要就是講“名言以唯識宗抉擇、勝義以中觀理抉擇”,現在名言中見到的法,全部是自心的一種幻象。當然,這也是學得稍微好一點才能感覺到,不然會覺得:外境確實存在,內心在自身當中。

假設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有一個外境存在的可能性,也就需要在離開明知心識以外,還有一個認識外境的方法,但這絕對不可能!因為離開了明知之法相無法堪當識的身份。我們面前的江山樹木等所有顯現均與識無二無別,離開識以外根本找不到一種真實的法存在。由此可見,識不存在而單獨的一個外境存在絕不合理。

我們通過各種觀察方法可以了知,一切萬法的顯現全部與自身感受離不開。就像幻術或者做夢一樣,除幻化師的用具以外並不存在一個外境,而做夢時雖然顯現火有熾熱性,這畢竟是意識的顯現而已,除此之外根本沒有。同樣,我們現在確實可以感受地水火風存在,比如手在接觸火時有灼痛的觸覺,實際卻根本不存在。

大家在學習中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白萬法唯心的道理,如果這一點不明白,也就不要說學習大圓滿了。因為無垢光尊者的《禪定休息》、《虛幻休息》、《大圓滿心性休息》,以及智悲光尊者的無上教言中,全部都是講萬法唯心,這是密法當中最強調的。當然,在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之前,只能在理論上了知,想要真正通達也相當困難。《佛子行》說:外境的一切顯現是自心的顯現,自心也遠離一切戲論。此處所講的道理相當深奧,不僅中觀非常強調這一點,密法最究竟抉擇的也是這一點。

假設承認色等外境,比如柱子、瓶子在識以外另行存在,那麼,柱子與眼識之間,無論同時還是非同時,都無法產生能取所取的關係。按照因明的觀察方法,就像眼根與眼根對境的色法、耳根與耳根對境的聲音,兩個法如果真實存在,在同一時間中,不可能一者作為能取另一者作為所取而存在,二者不應該有任何關聯。若說識與對境非同時,既然有次第,要麼先有外境、後有有境,要麼先有有境、後有外境,這樣的話,一個死的和一個活的根本不可能有關係,如果有關係,我與石女的兒子之間應該有關係了,會有這種過失。由於同時與非同時都不存在關聯之因,外境存在的道理以現量也就無法成立了。

由此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抉擇唯識觀點時講過,通過俱緣定因和明知因兩種推理,可以了知外境根本不存在。此處也是這樣的,見到的藍色布品等,實際與能感受的心無有差別,於心識前未出現之法,外境中並不存在。可以這樣說,每個眾生的感受存在時,其心識已經顯現了這種行相,所以,柱子等存在是由心來抉擇的,除此之外不會有其他理由。

以前在這方面修行不是很好的人,認為柱子在外面存在的習氣比較堅固,實際上,夢中的柱子和醒覺位的柱子沒什麼差別,夢中的柱子只是意識面前顯現,同理,現在所見到的柱子,也只是眾生的共同業力所感受而已。此處所講的道理還是很深的,希望大家首先在字面上理解,其次在實際行動中對中觀的甚深道理生起定解。

如果經部宗說:感受行相雖然必須是識,而能指點出該行相的外境以隱蔽分的方式存在。如同色法無法進入鏡子裡面,但沒有色法也無法顯現鏡中影像一樣,同樣,心識前顯現的只是影像,真正的外境在外面以隱蔽分的方式存在。

他們認為:這一點通過比量可以了知。前面講經部宗觀點時說過,外境肯定存在,外境如果不存在,行相不可能顯現,因為色法不存在則鏡子裡面不可能無緣無故出現影像。如果外境不存在,見到一個月亮和兩個月亮應該無有差別,正因為外境中只有一個月亮,所以說二月並非正量。當時麥彭仁波切也說:在抉擇外境存在這一觀點時,經部宗的觀點可以說非常殊勝。並運用鏡子的比喻作了一些說明。

下面站在中觀角度駁斥經部宗的觀點。

你們說外境色法存在這一點,通過比量可以了知。這種觀點不正確,為什麼呢?不要說隱蔽分的各種法不存在,甚至微塵許的法也是不存在的,這一點依靠比量也可以了知,前文通過遠離一體多體的方式已經作了觀察,外境怎麼會存在呢?根本不存在。

實際你們經部宗認為外境存在這一觀點的來源,就是認為現量不成立的隱蔽分以比量可以成立。但是,現量未見過的法,通過比量成立也是很困難的。比如見到煙子可以推知有火,首先必須現量見到有火就會有煙,以後無論何時只要見到煙,我可以說“山上有火,有煙之故”。如果從未見過煙與火之間的因果關係,那麼,“山上有火,有煙之故”對我自己來說也不能成立。同樣,你們經部宗說外境隱蔽分存在,但隱蔽分與行相之間的因果關係,你是何時見到的?若未見過就不能成立這種觀點,只不過是將現量未見到的隱蔽分以比量來成立而已,其實根本不能成立。

而中觀宗所說的外境不存在,通過現量可以了知,比如我說柱子存在,要麼是以前見到而在心中顯現,要麼當下見到與自心無二無別的這一法顯現。除此之外,與心識無關之法安立為柱子是不合理的。通過比量也可以了知外境不存在,前面講到的明知因和俱緣定因,是自身感受的一種比量,依靠這兩大因自然而然可以成立外境不存在這一點。

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接受不了這種說法:“我的心在這邊,外境在那邊,怎麼說外境不存在呢?”好像有點不習慣,但是對中觀和唯識的道理逐漸學習以後,到了一定階段,沒有任何理由不接受,是非常有說服力的觀點,任何人都無力推翻。

清辨論師在抉擇中觀時也說:我在抉擇外粗中觀時雖然承認外境存在,但在抉擇內細中觀時,絕不承認外境存在。清辨論師被人們稱為經部中觀派,正如其他中觀自續派暫時承認單空、最後抉擇離戲一樣,他到最後也不承認外境,認為全部是心的一種顯現。

當然,有些有實宗的論師不承認這一點,還有些從未學過宗派的人,他的相續中始終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惡見,認為外境應該存在。所以,這些人不一定接受此處的說法。但是,對中觀稍有瞭解的人都會明白,外境如何顯現都是心的一種幻化而已,根本不存在,任何承認實有者都不可能推翻萬法唯心造的觀點。這樣一來,也與《密嚴莊嚴經》、《解深密經》、《楞伽經》等所有佛經相吻合。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萬法唯心造的甚深道理。

《楞伽經》中的“伽”應該是破音字,一般說“楞 (jia)經”好一些,為什麼呢?印度梵語都是說“補特 (jia)羅”,全部用“ (jia)”的音,所以說《楞 (jia)經》與梵文的發音方式特別相符。而且,藏文當中說“能嘎薩巴”,如果用“ (qie)”的話,就變成“能給薩巴”了;“瑜伽”在藏文中也是“約嘎”,讀成“ (qie)”的話,也變成“約給”了,應該是阿訥約嘎、瑪哈約嘎、阿底約嘎……嘎。所以,從梵語角度來講,可能讀成《楞 (jia)經》好一點。

對中觀宗來說,在辨別後得時,名言中也只有承認外境的經部中觀和不承認外境的瑜伽中觀兩種,包括世間共稱中觀也只是暫時承認外境存在,最終並不承認這一觀點。所以,中觀應成派的最究竟觀點,即使名言中外境也不存在,這一安立相當合理。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9/30 上午 01:51:44
--  

未聽過中觀和聽過中觀的人行為上截然不同。

索達吉堪布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每一個人都應該體會到:通過聽法能對甚深的中觀空性生起定解,因此聽法怎麼會沒有意義呢?藏地有一種說法:未聽過中觀和聽過中觀的人行為上截然不同。為什麼呢?因為在聽聞中觀法理以前我執很重,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聞思後我執明顯減輕,人也就變了。所以,諸位具善緣的道友應當認真聽聞無我空性的道理,而且還應當反復思維,這樣一定會對空性生起定解。』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學了《中觀根本慧論》以後,希望大家都能精進修持空性。無始以來我們漂泊至今,都是因為我和我所執,既然現在依靠中觀理證明白了無我,那就應當精進修持空性,以期早日斷除輪回。並且,當見到眾生因不懂無我而漂泊輪回,自然也會生起悲憫。我們聞思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挑別人的毛病,也不是為了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目的就是要打破我執,真實地利益眾生。』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真正在中觀和大圓滿等深法方面有一定境界的高僧大德以外,一般的人是很難斷除我執的。但只要能了達自己的身心感受、親朋好友、故鄉等法都是虛假的,對我和我所的執著一天天在減輕,就說明已經有了一定的境界。否則,如果對這些法的執著還很大,就說明自己的境界並不高。』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對於修行人來講中觀見非常重要,不必說現量證悟空性,也不說在理論上徹底通達,單單對般若空性生起合理的懷疑也足以引導我們迅速獲得解脫,如《中觀四百論》雲:“薄福於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誰略生疑,亦能壞三有。”所以,大家一定要依靠各種理證生起中觀正見。很多道友確實對中觀法門下了功夫,有的甚至在一兩年時間裡已經真實通達了中觀的無二正見。當然,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真實證悟中觀,但凡夫修行人只要再三聞思修習,也一定能生起中觀正見。有的上師也講過:如果聞思久一點,又非常精進,那凡夫人也可以從理論上通達中觀。如果打好了中觀的基礎,那麼大圓滿本來清淨的見解也很容易通達,而沒有通達中觀卻想依靠大圓滿獲得解脫就非常困難。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也經常引用《中觀根本慧論》的頌詞來印證大圓滿的本來清淨見。而且,一旦通達了中觀,對佛法的信心就會越來越增加,對世間法的希求則會漸漸息滅,而利他的大悲心則無勤生起。』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了知此理以後,大家應力求生起中觀正見及中觀的證悟,這並不是不可能。“文革”期間藏地的環境極其惡劣,善知識無處尋找,佛法的隻言片語也得不到,但就在那樣的情況下,許多高僧大德依靠穩固的般若空性見解修行不輟,最終獲得了解脫。尤其是有些密宗行者,他們在監獄裡獲得了虹身成就,這樣的事情相當多。所以大家對中觀法門要精進聞思修習。』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總之,只要我們的相續中種下了般若空性的種子,很有可能即生現前解脫;不行的話,中陰時也可依靠空性法門的修習獲得解脫;再不行的話,來世也一定會現前空性的證悟。』


蝚血���冽�苷辣���望��4璇� 嚗𣬚洵嚗�1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