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轉貼】法王噶瑪巴親唱─南無釋迦牟尼佛號+ 遙呼上師祈請文~附圖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1828) |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09:25:20 -- 【轉貼】法王噶瑪巴親唱─南無釋迦牟尼佛號+ 遙呼上師祈請文~附圖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0:19:17 -- http://www.zhibeifw.com/book/bailianhual/default.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3.htm http://211.72.163.194/pdf/13.pdf http://211.72.163.194/pdf/14.pdf 釋迦牟尼佛廣傳. 白蓮花論 全知米滂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序 言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是全知米滂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結晶,是整個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圓滿齊備宣說釋迦牟尼佛生平事蹟之巨著。全知米滂尊者以超拔的智慧與由衷的敬仰,為後世留下一部記載佛祖行持的光輝論典。 1997的時候,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曾用半年多的時間,在五明佛學院為六七千名漢藏四眾弟子宣講過這部著作。記憶中,每當上師宣說釋迦牟尼佛因地時廣行布施、安忍、精進求法等公案時,他老人家總會為這些展示世尊奉獻、苦行等感人情懷的精彩故事流出信心的淚水。特別是在傳講世尊行菩薩道時以身布施的諸多公案過程中,法王經常是淚流滿面、哽咽難言,有時竟無語凝咽很長時間。他曾經這樣說過:「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這些濁世眾生付出如此難以描述、難以盡數的代價與心血,若沒有他的精進修行與終成正果,這娑婆世間哪裡還會有佛法?我們這些愚癡眾生又何以擺脫輪迴?他如果不成佛,或不宣說佛法,身陷無明暗夜中的眾生又怎會知道這世上還有朗朗慧日,還有湛湛乾坤?」當時在場的幾千名有緣弟子也常常被打動得淚濕雙眼,他們對世尊割捨一切、放下一切的大無畏之舉生起了強烈信心。 我那時也為四五百名漢族四眾弟子同時口譯法王的傳講,儘管這部廣傳被本人從頭至尾口譯過一遍,且有多人做過筆錄,但因時間倉促、無暇細校等原因,這部書稿始終未能與廣大讀者見面。這次我重新按照藏文原著,一字一句將其全部筆譯出來,這才有了這部廣傳的完整版本。由於是對照原文反覆校改、審慎斟酌,故而我本人對此譯本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想任何有智慧又不抱偏見、成見的讀者一定可以看出,這本《白蓮花論》絕非世間凡夫所可能駕馭、創作,它完全是從尊者的深廣慧海裡、從他的心性當中自然流露的一部傑作。他將所有存在於世的關於世尊的傳記全部彙總起來,再加以自己的慧眼觀照,終於使涓涓細流匯聚成功德大海,在濁世眾生面前豎立起一座關於世尊的永恆豐碑。 這本傳記主要記述佛祖因地時,上以國王之軀、下憑畜生之身,為利益眾生而發心、修持、犧牲等種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如果說當今大多數人,包括眾多佛教徒,對釋迦牟尼佛的理解僅僅停留在他曾是印度王子、後出家求道並最終證悟成佛的層次上的話,這本廣傳將第一次向世人全面、詳細、系統介紹世尊無數劫中六度萬行之行跡,能聽聞讀誦到這本傳記,能多多少少對佛祖多一些感性認識與理性了解,對所有末世眾生而言,都是一件多麼值得人慶幸的事情。 每當看到這本《白蓮花論》,或者想起上師的話,總會令人不由自主就聯想起身邊的人與事。現今的社會、時代可能太缺乏慈悲關愛,所以全社會都在大張旗鼓地鼓勵獻血、獻骨髓、獻器官;而當有人在生命歷程中的某個瞬間、某一天,或幾個月、幾年、幾十年中,以自私自利之心或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做下一些功德善事的時候,各種報導、獎勵、榮譽便會紛至沓來;我們還設有「見義勇為基金會」;我們的耳邊經常都會響起「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哀歎…… 去看看釋迦牟尼佛的心行吧,看看他如何無數次地施身、施眼、施骨髓……,哪怕為一個再微不足道的眾生,他也能心甘情願、滿含喜悅、無絲毫利己之心與後悔之意地捨身取義。是他的行為太高尚,還是我們的道德水準太低劣? 本書所講的布施身肉、甚深空性等法門,相信藏地民眾都能完全理解,不會有什麼惡劣的分別念產生,因藏族人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大乘佛法的理念。但對一些不信佛或初入佛門的人而言,希望他們看到佛祖不可思議的舉止言行時,千萬不要妄加評議,更不要隨意誹謗,不要在博大精深的佛法面前展現自己的淺薄無知,不要對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世尊生起邪見。有些境界、現象、行為、論點必須通達佛法的真實教理才有可能完全理解,那時你再下結論並不為遲。 另外,本書中經常提到一些數量詞,諸如八萬四千國家、無數劫、幾十萬由旬、成千上萬國土、人壽無量歲等,有些是定數,有確切所指;有些則可能只是泛指數量眾多。在提到一些國家、地區及生活習俗等概念時,也可能會與現代測繪、現代風尚有些出入,這一點想來大家也都能理解。我們上一輩人的生活與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在短短幾年、十幾年中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指責老一輩人的生活方式、作風、觀念全都是垃圾嗎? 還有一點要提請大家注意:不要以為本書是一部神話傳說大全。因神話傳說是虛幻不實的東西,而本書中所述全是釋迦牟尼佛掉血掉淚的真實記錄!每一句話、每一段情節、每一種道理都有足夠的教證理證,它們完全能經得起任何科學的推敲與實修的檢驗,當然也包括歷史的考證。經常都會有人把自己理解不了的現象或本身就非常深奧的某種理論與實修體系簡單掃入神話、迷信之列,這實在不是智者所應有的行為,只有愚癡者才會人云亦云,才會不經自己思索就輕下妄斷。真的永遠也假不了,時間是最好的裁判。 作為佛教徒,了解佛祖的行持是天經地義的責任與修習內容,即便是一個非佛教徒,了解一位偉人、一位導師的靈魂發展史也當屬應為之事,更何況見聞、讀誦、受持、為人演說、書寫此書還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隨身。米滂仁波切在本傳記中就曾說過:「聽到本傳記中的任何一個公案後,僅僅於一剎那間生起信心,解脫的種子就會播植在自相續中,無量無邊功德就此孕育、產生。若全部聽聞、完整閱讀,並對之生起恭敬心與信心的話,所得功德更無法用言語描述。以此種方式了知大乘菩薩道之內容,並對其生起信解心,此種做法對自他都能帶來極大利益。正如馬鳴論師所說:『以殊勝感人故事,宣說如來與佛法,不信之人令生信,對佛法生歡喜心。』」 既如此,那就希望所有佛門弟子,對佛法感興趣之人,或者並不信仰佛教、但卻願意汲取全人類所有崇高智慧與卓絕人格的人士,都能用心打開這本《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如今的許多人整日只忙於吹噓自己,對於大慈大悲的佛陀事蹟倒隻字不提,這真令人遺憾。我們原本應該廣宣有功德之人的傳記以利群生,而佛祖的功德難道不應該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嗎?有智之人真應該沉下心來走入佛陀的心地,然後把自己的所得以最大的可能權巧方便地向眾人訴說。眾多經論中都說:一個人只要能口誦一句「南無釋迦牟尼佛」都能對今生來世帶來不可思議的利益。那麼如果有人能發心印行、繕寫、贈送、流通此書,所獲功德自不必多言。 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說過:「作為佛門弟子,每天都應該念誦釋迦牟尼佛的儀軌及心咒,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太令人慚愧了。」正是在法王的帶動下,當時聽講的幾千名四眾弟子與後來的無數有緣者才發願要不間斷地念誦此儀軌及咒語。為方便以後的修行者也能如法念誦、如理行持,在本書正文之前特意附上此篇儀軌,真誠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堅持念誦,以期能早日像釋迦牟尼佛那樣福慧圓滿,終成正果。 需要說明的是,這部論典記敍的是佛祖因地時於大乘根基眾生面前顯現的行為,世尊在小乘根基或密乘根基眾生前的顯現,在別種論典中有不同論述,讀者可互為參考。另外為了方便閱讀,本書在翻譯時加上了一些小標題,但由於原文內涵非常博大豐富,因此每個小標題並不能完全包容它題下的所有內容,更何況還有一些不同的故事、情節,由於篇幅所限被放在了一個標題之下。希望讀者在閱讀時不要望文生義,也不要牽強附會。 最後,希望所有於茫茫輪迴迷途中有幸讀到這本傳記的這一代以及後代讀者,都能在心間永遠銘刻世尊的不朽風範。願他們暫時能享人天福報,最終皆證圓滿佛果! 索達吉 佛曆二五四六年神變月十五日 公元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0:30:59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全知米滂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一 功德品 南無格熱滿吉些兒哥嘛Ra不達雅! 獲得諸佛同等果無等本師釋迦佛 憶念其德及深恩盛開信蓮遍虛空 於諸如日般佛法受持弘揚有緣眾 造此佛傳白蓮園汝當歡喜而享用 一切憶念觀想釋迦牟尼佛之人,如能在穩固信心的基礎上,通過觀佛陀身相、修寂止、勝觀瑜伽,則所有事業皆得成辦。以此緣故,以下簡述佛祖釋迦牟尼傳記。 總體說來,以業力感召而輪迴於三界中之眾生,無有能擺脫三大痛苦、拋開束縛的自由,因而也得不到任何究竟的安樂自在。正因為他們從無始劫來始終接連不斷地在漂流、輪轉,故而他們獲得暇滿難得的人身,並值佛出世、聞佛說法的機會也就微乎其微。 而我們恰好幸運地擁有了暇滿人身,還值遇了如意寶般的佛法,實乃可堪慶幸之事!但值此濁世之際,人壽短暫,而疾病又輪番相煎,再加上煩惱等一切不利因素的逼迫,因此,能調伏自心、如法修持之人就更顯寥寥無幾。如此一來,能生生世世利益眾生的佛法也就喪失了自己本該發揮的價值與意義。大多數人終日費盡心機於無意義之事,以靠追求今生瑣事及世間八法而散亂度日。原本世事無常、逝如閃電,無有任何可依靠之處。但眾生卻耗費太多精力用於規劃如此短暫脆弱之今生,絲毫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肉身似水泡般消散的無實質內涵。若善加觀察,親友、怨敵、財物等一切人、物皆屬夢幻泡影,從來就無實質,也不穩固、恆定,皆屬分離毀滅之性,並且本身就是誘發痛苦之因。但可憐而愚癡的眾生卻不自知,反將之當成常有、安樂、值得絞盡腦汁算計的因素,從而執著於此而虛度難得人身。 許多人永遠生活在希求不斷的欲望與目標受挫的交相掙扎中,結果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總是在某個突然時刻,他們的生命就像遭受霹靂一樣,瞬間就被炸裂、擊碎。從古至今,還未有一人能逃離得了死主的最後審判。儘管人人都不願感受死亡陰影,但在無人預知也無人預報的情況下,閻羅王卻總是不期而至。而在肉體生命消殞之後,個人之業力並不就此終結,隨著他所造作的黑業白業,他也必將流轉於相應的惡趣善趣。無欺之因果規律超越所有人、天眾生的跨越能力,即就是得到阿羅漢果位的大聖者,也無法違越他自己前世所造之因,更遑論其他眾生。因此,任何眾生所造之善業惡業都將必然成熟、毫釐不爽。 可怕的是,末世眾生大多稟性頑劣,所造之業盡屬黑多白少,因之而將輪轉於三惡趣中。想想看:地獄有難忍長久的寒熱之痛;餓鬼的飢餓則廣大無邊;旁生更要受愚癡、互啖及被人役使之痛……,如果我們在人間連一天的飢寒酷暑都無法承受的話,若是轉生於惡趣,那些萬倍於此的苦痛感受又如何消受?最令人不安的是,在某個眾生業力未窮盡之前,他根本無法解脫相應的種種痛苦。因此,每個稍有智慧之人都應審慎思維惡趣之慘痛、可怕,但可惜的是,能如此思索的人在現世實在是少之又少。 再說三善趣之痛苦──人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諸苦;非天有爭鬥之苦;天人有死墮之苦,三界之中,何有例外?到處充滿苦苦、變苦、行苦,眾生何來歡樂與自在?所以說輪迴真似火坑、魔女洲,無始無終如旋轉的火輪一般的眾生,在如此眾多之苦痛煎熬中,要想徹底脫離苦海該怎麼辦? 結論只能是依賴、皈依佛法僧三寶,捨此定無他法可滿自己離苦得樂之願。因此,我們首先應明了隨時憶念佛陀有非常大之意義,此即需要我們對佛陀生起堅定的信心,而這一切均來源於對佛祖身世的了知。 所謂的佛陀在無數劫之前,為利益所有眾生而發起了無上菩提心,後又圓滿了福慧資糧並最終獲得了遠離一切過患的智慧身果位;他真正是眾生皈依處、唯一怙主,還是他們最無私之親友;他的法身具足十力、四無畏等如大海一般之無漏功德;他能現量通達三世一切萬事萬物;他的聲音具備六十種美妙梵音;他能於無量世界中顯現佛法光明;他的三十二相、八十好,以人、天為主的眾生若見之,定會感到像燦爛的太陽一般無比莊嚴、圓滿;他一根汗毛孔或者一線光芒所顯之光的功德,十方諸佛宣說無數劫也訴說不盡,更何況其餘功德。如是具無量功德之佛陀,誰若親睹其形、親聞其聲,或親身供養過,哪怕僅就是見到佛像、聆聽過名號,也都能在心間植下將來成熟的菩提種子,保證他在未得佛果之前盡享各種安樂。 據《大悲妙法白蓮經》記載:觀想佛陀後再供養一朵花;觀想佛陀後對之生起哪怕是一剎那的恭敬心;或者在旁生的心裡也能生起對佛陀的憶念的話,這些有緣眾生的涅槃果報則定可現前,此乃佛陀親口宣說。 在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獲得預流果、一來果、無來果、阿羅漢等境界的聖者面前,善男善女進行供養或以種種方式承侍之功德,與對佛陀生起信心,或對佛陀磕頭、合掌、稱南無佛之功德相較,那就實在是千萬分不及其一了。 如果在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緣覺前供養、承侍,或在其涅槃後以七寶供養緣覺之遺體,還在有生之年用各種妙香、鮮花、寶鬘等物進行種種嚴飾,凡此所積功德,與憶念佛陀、對佛陀生起清淨信心,或在對佛之功德生信後僅說一句「佛之智慧真乃不可思議」等行持相較,其不可以里計之差距用比喻也無法言說,因佛祖所具有的是無量慈悲與清淨戒律等無漏功德。如有眾生對佛不可思議智慧產生信心的話,這種信心的異熟果報也同樣不可思議。無論何等眾生,只要聽聞過佛的名號或者真實法語,那麼在他們得到最終佛果之前,憑此因緣所得到的種種功德都不可能無意義地消散。 曾有多名商人前往海中探寶,當輪船駛至大海中心時,突然從水中躍出一條巨大鯨魚,並妄圖殘忍吞噬掉船上的所有人。正當有人驚恐哭叫,有人無望地祈禱他們所信奉的各種天神時,一位具智且誠信三寶之商主,為了救護同船所有夥伴,便以恭敬心開始觀想佛陀,並要求大家也一同觀想且頂禮,還要齊力念誦佛號。當稱誦佛陀聖號的音聲傳開來之後,聽到佛號的鯨魚立刻打消掉此前的損害眾生之意,並在生起對佛陀歡喜心之同時,緊閉嘴巴離開了這條商船,最終未傷害船上的一個眾生。當商人們順利返回南贍部洲以後,那條鯨魚也因聽聞佛號的利益而開始恆享安樂。它不僅停止了對其它動物的殺戮與食用,更在死後轉生為人,又值遇佛陀教法。他對律藏生起信心後便出家求道,依止善知識廣聞專修,最終獲得具六神通的阿羅漢果位,且無餘涅槃。 像這樣轉生在旁生的眾生都能因聽聞佛號而再得人身、獲證涅槃果位,從中我們就可了知聽聞稱誦佛號的威力與可產生的神變。根據每個人的信心和對佛陀的憶念程度,聽聞持誦佛號所產生的功德也各有不同:有人因之而獲聲聞、緣覺諸果位,也有人從此種下無上菩提之因。 佛陀在經中說:「阿難,吾乃可憐眾生皈依處、怙主、無偏親友、人天導師、度化眾生者、悲憫眾生者。此說為何?因法欲滅時,於我教團中,不如法之形象出家人紛紛應世。彼等眾生為一瓢酒誘惑,常牽其所生兒子之手往酒肆沽酒。劣陋如此之人亦能於賢劫中成就聖果,更何況如理修行之人。此假相比丘為何能得涅槃?因凡受我比丘戒之出家人均可一個不剩全得解脫,皆因此類眾生曾隨如來所證法界而起信心及正念,並發心頂禮,或口誦『頂禮佛』。」又經中云:「如是如來不可思,佛法亦為不可思。若於不可思生信,異熟果亦不可思。」 對佛陀生信的善根果報受用不盡,如以喻說明,則像一滴水匯入大海從而變成與無盡汪洋一體般相似。如果有眾生因前世業力轉生三惡趣中,但僅憑以前曾對如來有過信心的緣故,在此善根成熟後便會遇到佛法,並進而從惡趣中轉生,最後又因憶念世尊而得解脫。 佛陀自己說過:「阿難,對佛陀生信之再微小善根也永不會耗盡,對佛生起最短暫信心之善根一定會成為成佛之因。就如已上鈎之魚雖身體暫停於水中,但不久就會被釣離水面。於佛起信之眾生亦如是。」有些眾生會被業力拖下惡趣,但憑曾對佛有過的信心善根,等佛出世時,當佛以無漏智見之後,立刻就能解脫他所受之束縛。還有些人雖供養如來,卻由於貪執輪迴而不願立定成佛之志。實際上不管他本人願不願意,就如同我們在良田裡播下種子,只要因緣際會它就會自然而然地生長壯大、不理會我們的主觀意願一樣,這些人也決定會成就,因他供養的對境是最無上的福田,這樣的善根豈能不開花發芽? 佛陀還說過:「阿難,將來會有許多惡性國王及統領佛法邊地之國主出世,他們以及隨順他們之眷屬從不懂佛法,更不知佛陀功德。即便如是,彼亦能於見到佛塔、佛像後生起淨信,因佛過去世時即以四攝法度化其人,以此因緣而必獲解脫。佛行菩薩道時,就曾供養過無量十方諸佛,依止甚多善知識,且依教奉行,又發下以四攝法攝受一切眾生之宏誓。他所造之不可思議善法無量無邊,凡此種種才使佛獲得了如金剛般之身相。」雖有眾生能變幻須彌山等七大山王如金剛一樣堅固,但此等神變卻連損傷及拔出佛一根汗毛之能力都不具備。佛陀悲憫眾生,又以前世願力將自己遺體做成芝麻粒許的舍利子以饒益有情,誰若恭敬供養舍利子也必獲佛果。對舍利子、佛塔的實際親近,包括於夢境之時對它們生起恭敬、瞻仰、信奉之心,都能讓此人獲得究竟果位。 此外,佛陀又說:「供養佛陀功德亦永不會耗盡。觀想佛陀後於面前虛空中,或佛像前供養一朵花,此種功德若以如來之智慧衡量都不可測盡、無法言說。」這樣的眾生在萬劫之中於輪迴中漂轉,以這朵花的供養善根之成熟也可轉生成帝釋天王、梵天天主、轉輪聖王,所享安樂一直在他達於究竟佛地之前,都會享用不盡。因此經中還說:「善男子善女人欲獲帝釋天、梵天、四大天王、轉輪王之地位,或欲成為天龍夜叉等世間怙主,甚或欲成就聲聞、緣覺之果位乃至無上菩提之眾生,都應恭敬、供養、承侍如來。」 佛陀對阿難又說過:「且不論我獲佛果之功德,單言我行菩薩道時功德,聲聞、緣覺就未曾有,何論眾生?!我行菩薩道時,將王位、兒女、妻子,甚至自己生命骨肉全部布施、捨棄,心甘情願感受痛苦,此等極難讓凡夫相信之事皆為利益眾生。聽聞此番話後,如有眾生能意識到佛為眾生苦行之用心,於我所說四句法深信不疑,也必獲果地。」 如果憶念如來種姓之高貴、種種相好莊嚴、十力四無畏之功德、行菩薩道時的感人事蹟、實施六度萬行的決絕態度、嚴持戒律的風範,還有真實無偽的大悲心性,則這樣做的異熟果報定可使我們獲取神變、威勢及如甘露般之妙法。 一切生必有死,一切法均無常。故而我們應不放逸地勤行善法。 佛又說:「阿難,如有眾生憶念佛陀後感慨不已、汗毛直立、因生信而掉下熱淚,此等眾生皆不會再墮入惡道。所以眾生皆應精進行持不放逸法,如來之菩提及餘善根也依此而得。」 《生起佛力神變幻化經》云:「世燈隱沒後,沉沉暗數劫,為利諸有情,如來住此世。猶如空中月,及與幻化相,無性亦來去,如是佛亦然。佛陀亦示現,佛塔佛像等,何人敬供養,憶念其名號,發願求菩提,彼等皆解脫。若人頂禮佛,聽聞其妙法,供養受持者,離苦得解脫。」 其他佛經中說:「天人妙衣飲食等,恆沙劫中供眾生,不若布施一居士,一日所獲功德大。隨信比丘與預流,一來無來阿羅漢,十方聖者緣覺前,供養恆河沙數劫。所積功德雖廣大,不若偶聽佛音聲,甚至一睹諸佛像,所獲功德超勝彼。若論見像後合掌,讚歎說偈以供養,此等善行皆積福,功德增上無等倫。何人持誦佛名號,生起信心不退轉,功德超勝汝諸人,用盡珍寶供如來。僅持名號利今生,來世也得無量益,何況讚歎念誦佛,生信功德無須說。」 《律藏經》云:「與佛所結諸緣分,稱誦供養微細事,皆得享用善趣樂,甘露佛果最終得。」 《賢劫經》中則說道:「虛空邊可量,大海深可測,於佛起信心,功德實難詮。從今至菩提,永斷惡趣苦,如欲得利益,應勤種福田,精勤不放逸,恭敬供養佛。」 而《入定不定手印經》則云:在十個三千世界如微塵數一般之緣覺前,用贍洲純金製成的宮殿進行供養,並且還在這樣的處所上嚴飾以種種寶燈、鮮花與妙香;再加上天人百味甘美飲食、精緻妙衣的奉獻,以此種種於恆河沙劫中恆時供奉所獲之功德,遠遠不能與有人僅僅聽聞到一聲「佛陀」或「世間怙主」、「一切智智」的聲音所得功德,或者目睹佛之畫像、塑像所獲功德相提並論。而能親手合掌、供養香、花、燈的功德就更難訴說,甚至對佛陀僅說一句讚歎偈的功德都廣大難測。這種善因哪怕只種下一次也能令人成就許多受用,並引發未來的獲取佛果、成為遍知等目標之實現。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後,在劫末大火之前永不會乾涸那樣,同理,因如來而生起的再小善根,於一切智智火未出現前也不會消散。正如月輪雖小,但卻明然突顯於群星中燦爛赫然一般,依靠對佛所做的微小善事而生之善根,即就是細微渺小,也遠比其他善法而生之善根高廣博大。如是如來具足不可思議功德。 以上所敘僅是歸納諸經大概,如欲詳細了知,請翻查原經。 又《華嚴經》云:「嗟,佛子!何人見聞憶念如來無上正等覺,皆生巨大善根功德,此種功德於此眾生修持無上菩提具真實難言之大意義。能助其除障、滿願、去一切誘惑、所求皆得成辦、享用所有有為法之安樂,直至取無為法之智、圓滿最究竟願望、得自然本智之果。」 這就好比一個人吃了金剛,金剛絕不可能馬上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草堆裡只要有一點星火,薪不盡火就不滅一樣,憑藉佛陀而來的小小善根亦不會在輪迴中耗盡,它最終會成為成就如來無為法之因。為何如此?因此種與如來有淵源關係的善根有不共能力之故。 《華嚴經》中還說道:「嗟,佛子!汝應了知且深信不疑:任何眾生聽聞如來名號皆得遣除一切罪障。此等眾生偶或於如來生不恭敬等邪見,但見聞如來之善根力,在彼未得菩提前定不會因之而喪失。如來涅槃後,再過無數劫,聽聞佛號後生善根之力,與如來顯化時無有二致,且此善根永不耗盡。如來雖住於他世界,如若憶念,所得加持力與親在如來前無有二致。一切如來因安住於無量前際、後際故,依他所生之福德也無有邊際,因佛陀乃一切眾生中最清淨、無有任何垢染罪障之覺者。」 《屋室經》中說:「阿難,若向如來合掌、口誦『南無如來正等覺』且頂禮者,此眾生我已攝受,並將得佛果。於此眾生,我必關注有加。何以故?如來安住法界中,而合掌功德不可耗盡,何況布施等餘功德。阿難,依靠佛、法、僧所生善根,輪迴中永不耗盡,皆為成就佛果之因。」 《寶積經.無量法門陀羅尼品》則云:「稱誦『南無佛』、頂禮佛是大燈火,因能燒盡煩惱故。而任何眾生只要聞到佛號亦能成為得大佛果之因,如稱誦、念說佛號,則可遠離一切無明黑暗,僅聞佛名皆得使聞者遠離無明黑暗。」 《華嚴經》中又說:「諸佛為利益眾生而做如來事業。」 《不退轉法輪經》則闡釋道:「任何聽聞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名號之眾生都將獲證不退菩提之果位。若僅聽聞名號都能獲如是功德利益,則供養一朵花於佛舍利塔前之功德自不必多言。不幸墮入旁生類眾生,以聽聞佛號故亦可種下無上菩提之因,且得以依次第證取佛果。這皆因諸佛發願力及發心不可思議所致。」 無論觀想佛陀、對之起信或祈禱佛陀等善根大小,都有永不會耗盡的無量功德。在輪迴中,它們會成為眾生生生世世獲取快樂之因。不唯如此,圓滿菩提果之前,它們將一直為得大菩提之因。 這些道理在眾多佛經中都已被再三宣說過,我們對佛陀教言理應生信。 《法門經》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一個人正要被人們殺掉以祭祀供神時,他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才對佛陀生起了信心,並口誦了一句「南無佛」。結果就這麼一個善根也使他於六十劫中都轉生在三十三天做天人,八十劫中能憶念起前世,而且生生世世都無有憂惱苦痛,且於轉生後還能幫助別人遣除痛苦。 其他經中也有如下公案:一次,大海中一條巨鯨正要張開血盆大口吞食一條船上的商主們,此刻的商人們各個驚恐不已,他們於情急之中便念起佛號。結果在聽到佛號後,這條鯨魚就閉上了它那正準備大開殺戒之嘴。後來,此鯨魚於安樂中死去並轉生為人,在值遇佛法後獲證阿羅漢果。此人名為法政。 還有一個記載:以前有一女僕,亦曾聽聞過佛名。她在被一頭犛牛頂死後轉生於斯里蘭卡,成為一個名叫珍珠之女士。身體、財富的莊嚴與圓滿自不必說,並且一生就獲得聖果。 如此事例都為如來親宣於諸多佛經中。 在懂得以上道理後,我們於未遇死亡恐怖、尚能自由自在時,就必須以不放逸之態度好好憶念佛陀、珍視佛陀。其實無論我們觀想的是十方三世的哪一尊佛,他們的法身都是平等的,他們的斷證都是圓滿的,並無任何差別。只不過因為我們這些娑婆世界的眾生太難調化,當其他佛陀紛紛捨棄我們後,釋迦牟尼佛仍以強烈之大悲心攝受我們。因此,我們觀想釋迦牟尼佛,一方面是有智慧的行為,一方面也是本著報恩的態度。如來所以出興於世,本身就為度眾生。只要有一個眾生得到利益,如來的出世都會成為有意義。所以我們依賴佛陀所種的種種善根,才是對佛陀最好的報恩。如果我們了知了釋迦佛的恩德再去祈禱他的話,世尊便會以特殊方便慈悲攝受我們,因而我們很容易就會得到他的悲憫攝受與加持,這是必然而然的一個規律。因釋迦佛過去就曾發過願要攝受我們這些濁世眾生,此中緣由下面就要廣述一番。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0:55:34 --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 無能盡說佛功德 如所稱揚悉當獲 慎勿於此懷疑念 ─《大方廣佛華嚴經》─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0:58:58 -- 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 全知米滂仁波切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那莫咕如夏迦牟那耶 如《三摩地王經》云:「散步安坐站立臥,何人憶念能仁尊,本師恆時住彼前,彼者將獲廣大果。」又云:「身體宛若純金色,世間怙主極莊嚴,何者之心專注此,菩薩彼者即入定。」隨念我等無比本師釋尊之修法,首先念誦皈依偈: 桑吉秋當措既秋南拉 乃至菩提之間永皈依 江秋巴杜達呢佳素契 一切殊勝佛法及僧眾 達給袞迪既畢索南既 以我修行念誦之福德 卓拉盼契桑吉竹巴秀 為利眾生願成就佛果 (三遍) 如是皈依發心 森間迭蕩丹究既 願諸眾生具安樂 讀盎袞蕩札瓦秀 願諸眾生離諸苦 迭蕩達杜密札興 願恆不離妙安樂 秋袞釀逆舵巴秀 願悟諸法性平等 (三遍) 如是修四無量心,之後 意念諸法現而無自性之義中念誦: 阿 借美東巴逆當滇炯格 無生空性以及緣起性 囊瓦嘎美宋究究咪簇 顯現不滅雙運幻化相 讓敦南卡秋珍嘉翠威 自前虛空如海供雲中 仁欽僧赤貝尼達威定 觀想寶獅座蓮日月上 敦巴聰美夏迦僧給呢 無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瑟既舵堅燦當貝嘉旦 身為金色具足相隨好 秋固宋梭多吉既忠修 身著三衣金剛跏跌坐 恰意薩嫩恰嘉雷江襄 右手壓地手印妙舒展 恰雲娘夏杜自隆歲南 左手等印持執甘露缽 瑟既熱達瑟具巴巴瓦 宛如金山威嚴極耀眼 耶喜喔瑟札威卡揚恰 智慧光芒遍布虛空界 涅威瑟嘉內旦究竹梭 八大菩薩十六羅漢等 帕措嘉翠闊吉雍果襄 如海聖眾眷屬皆圍繞 沾巴贊吉瑟夕塔尼利 僅念解脫有寂之二邊 南卓迭瓦秋格巴作瓦 賜予殊勝吉祥之大樂 嘉袞杜畢達涅千波薩 皈依處之總集大主尊 如是觀想佛陀身,結果馬上想到佛真正安住在自前虛空中,因諸佛之智慧身何時何地都無有遠近故。觀想佛於何處佛必定安住於彼處。經中云:「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恆時賜加持,解脫一切罪。」觀想佛陀,所積之資糧也不會耗盡,善根不會虛耗。《華嚴經》中云:「聞見供養彼等佛,無量福德將增上,斷諸煩惱輪迴苦,此善中間不窮盡。」於佛前如何發願也會如是實現。《宣說文殊剎土功德經》中云:「諸法依緣生,住於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將獲如是果。」對此中所說之理生起穩固定解。 再念誦: 釀借千布作丹逆密襄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剎 松內門蘭千波盎嘉達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貝嘎達盎燦吐契密舵 讚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敦巴吐傑堅拉恰擦洛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達賢果宋給措隆究吉 自他三門善根及受用 袞桑秋畢珍杜密內布 觀為普賢供雲而奉獻 托美內薩德東瑪律巴 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 釀內究巴札布梭梭夏 則以猛烈悔心分別懺 帕當梭素借悟給瓦呢 於諸聖者以及凡夫眾 諦宋薩拉吉素宜讓沃 三時所積善根作隨喜 薩江嘉切秋既扣路簇 祈請十方一切佛菩薩 秋究君密恰巴果杜梭 恆轉甚深廣大之法輪 秋呢南卡達威耶喜固 汝如虛空般之智慧身 諦宋破究美巴修莫既 雖住三世無有遷變中 杜既囊沃借既簇敦江 然於所化前示生滅相 竹畢素固達杜囊瓦作 恆時顯現幻化之色身 達給諦宋薩畢給措既 我以三世所積之善根 卡恰卓瓦袞拉盼拉杜 願利遍布虛空界有情 秋既嘉波達巴尼雪江 令釋尊您恆時生歡喜 秋傑嘉威果滂托巴秀 獲得法王如來之果位 達嘉涅密卓瓦袞美南 無有怙主我等濁世眾 吐吉拉巴宋威卦珍利 蒙以悲心攝受之恩德 襄當杜德仁欽南孫既 此剎此時一切三寶相 囊瓦吉涅切既晨利涅 均是佛陀您之事業也 迭契嘉秋聰美既布如 故於無等唯一勝依怙 宜契達畢釀內梭迭那 虔誠信仰誠心而祈禱 問既但嘉千波瑪涅瓦 莫忘昔日所發大誓願 江秋巴杜吐吉吉增作 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攝 以猛烈虔誠的信心觀想釋尊真正身相,一緣專注其身而盡力念誦: 喇嘛 敦巴 炯丹迪 迭欣謝巴 札炯巴 揚達巴 奏畢桑吉 巴嘉瓦 夏迦吐巴拉 恰擦洛 秋多 佳素契喔 頂禮、供養、皈依上師 本師 出有壞 善逝 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 以懇切祈請之方式盡力持誦《小般若經》中所說的陀羅尼咒 達雅塔 嗡牟尼牟尼瑪哈牟那耶索哈 再盡力念誦嗡以下的 嗡牟尼牟尼瑪哈牟那耶索哈 此等之時隨念釋尊的功德,以信心一緣專注其明顯身相而誦一遍: 燦究巴當 松迪畢 間吉 敦畢 故雷耶喜既 喔瑟 那措畢 囊瓦 千波達當 森堅 湯嘉既 哲巴湯嘉薩欣 貼巴千波浪既雲丹 簇欣杜吉 迭契密舵畢 薩嫩巴散拉 觀想依靠持誦名號、念誦陀羅尼咒之緣以本師之身中放射種種智慧大光芒遣除我與一切眾生之諸罪障,並如理生起大乘道功德而獲得不退轉果位。 平時盡力精進念誦。座間時根據情況供曼茶羅,誦各種釋尊讚,閱《大悲白蓮經》、《廣大遊舞經》、各種《釋尊傳》、《如來一百零八種名號》等,盡力隨意讀誦經典。後 給哇德宜紐杜達 願我藉由此善根 迭欣謝巴竹就內 速疾成就如來已 卓瓦既江瑪律巴 一切有情盡無餘 迭宜薩拉果巴秀 悉皆安置彼果位 一切善根以迴向無上菩提及發願印持。總之,行住坐臥一切時分都應當憶念本師,夜間也觀想釋尊之真實身體發光照耀諸方如同極為晴朗之白晝時一般,於此境界中入眠。平時也隨念釋尊昔日如何發心的情形,勤隨三世諸佛大菩薩事蹟,堅持珍寶菩提心之誓願而行持菩薩行,尤其盡力勤修止觀瑜伽,如此將使所獲得的暇滿人身有意義。經中說僅以聽聞我等本師之名號也逐漸於大菩提道中不退轉。《小般若經》中說:「諸佛皆從此陀羅尼咒中生,釋迦佛亦依此陀羅尼咒之威力而成佛,觀世音依此現前菩薩勝果,僅僅聽聞此陀羅尼咒也將無勤獲得廣大福德並清淨一切業障。若修密咒,則無有魔障而成就。」其餘經典中也說念誦一遍此陀羅尼咒可清淨俱胝八萬劫中所造的一切罪業等具無量功德利益,此乃釋迦如來之殊勝心咒。對釋尊如何生起信心及止觀之修法其他論典中有宣說。(即於《釋尊廣傳.白蓮花論》中有宣說。) 此修法儀軌是具三學寶藏之文鄔金丹增諾吾供養吉祥哈達懇切勸請,我也銘記於心。最近文仁波切又委託晉美班瑪德欽活佛,其以純金、吉祥哈達等供品請求速疾完成此修法儀軌。應此二位大德勸請,於殊勝本師有不退信心、濁世名相說法者、釋迦世尊之弟子米滂蔣揚嘉措,鐵鼠年神變月初八於石渠多吉攀修神山附近圓滿寶珠寺院造畢。願依此不斷弘法利生,令見聞念觸此儀軌之一切眾生相續中真正獲得本師佛之無量加持。願吉祥!
迭謝瑟既袞既吐借蕩 一切善逝佛子等發心 雜巴門藍欽則女畢簇 事業發願智慧慈悲力 拉美耶喜玖處既札哇 無上智慧所幻化如何 迭札扣那卓袞玖哇秀 願諸有情唯成等同彼 此乃米滂巴所作
http://www.buddhajnana.org/history.php?tID=21&aID=98&show=a 敬錄自 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02:32 -- 頂禮無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13:06 -- 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救度諸群生 令得大安樂 最上百八名 我今集彼說 南無一切義成就。南無正等覺。南無一切智。南無大釋子。南無一切法自在無畏。南無大金僊。南無功德海。南無如來。南無應供。南無善逝。南無世尊。南無一切世間解。南無離一切垢染。南無最上法燈。南無無畏淨飯王子。南無甘蔗王種。南無瞿曇。南無日族。南無吉祥大牟尼。南無囕儗囉娑族。南無天人師。南無十力降魔軍。南無離過除毒。南無調御丈夫。南無妙解脫。南無除障暗。南無止息降諸根。南無清淨戒。南無無垢王。南無滅罪無我相。南無無驚無怖畏。南無第一法圓滿。南無無邊無可喻。南無大論師。南無希有不思議精進。南無三界親慈父。南無三明知三世。南無滅三毒。南無具足三變通。南無說三乘菩提。南無無相亦無老。南無無我無二執。南無無怨無戲論。南無無業無怖。南無施願無畏。南無法師子二足尊。南無調伏除煩惱。南無最上意清淨。南無明行足。南無自在變化王。南無調伏心清淨。南無離塵無上士。南無止息一切罪。南無得清涼。南無得寂靜。南無救度世間師。南無勇猛大清淨智。南無圓滿吉祥相。南無能除怨。南無沙門月。南無釋師子。南無作善清淨業。南無六佛法莊嚴。南無六根清淨眼。南無第一六神通。南無六趣海到彼岸。南無無師自然覺。南無善逝德成就。南無一切世間為愛樂。南無無等大智慧。南無恒入三摩地。南無一切有情利益主。南無真實降諸根。南無一切世間尊。南無普遍有情精進者。南無永過輪迴苦。南無圓滿諸所求。南無降伏得最勝說四諦。南無到彼岸度他大龍王。南無得最上涅槃。南無尊師大梵行。南無第一寂靜樂。南無祕密最勝大丈夫。南無調伏聲聞者。南無利益諸有情。南無世間供養出世智。南無聖智照世間。南無離世法利養。南無出世為如來。南無大法主。南無大法王。南無調御明。南無救度第一二足尊。南無行忍辱。南無善意端嚴相。南無善持善戒相。南無金色光善逝。南無善逾愛尊重。南無人師子吉祥雲。南無佛陀。南無無畏獨除闇。南無無邊利世間。南無無等三有師。南無能斷諸結縛。南無無我最第一。南無普照一切眼。南無證理淨慧眼。南無三慧真實眼。如是一百八名。若復有人。於其辰朝。發志誠心。或讀誦。或禮念。或憶持。或聽聞。獲得最上吉祥福德。所有一切煩惱及諸罪業。速得清淨不受輪迴。當得解脫乃至成佛。 普將迴施與群生 同得證成菩提果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35:09 -- 智度相義佛無礙 稽首智度無等佛 ─ 龍樹菩薩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37:10 -- 隨 念 三 寶 經 法尊法師 譯 頂禮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佛、薄伽梵,善說法律。正得,無病,時無間斷。極善安立,見者不空,智者各別內證。法律善顯。決定出離,趣大菩提。無有違逆,成就和順;具足依止,斷流轉道。 聖僧者,謂:正行、應理行、質直行、和敬行。所應合掌,所應禮敬。清淨功德,淨諸信施。所應惠施,普應惠施。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45:15 -- http://www.zhibeifw.com/book/yeshe-zfmy.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6.htm http://211.72.163.194/pdf/30.pdf 隨念三寶經釋. 無盡吉祥妙音講記 全知米滂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譯講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46:18 -- 具德二資海雲中具寂樂雨 百種自性功德嚴飾三身舞 智悲蒼鳴梵天大鼓聲陣陣 頂禮眾生主尊佛法僧三寶 ─ 全知無垢光尊者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48:39 -- 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 ─ 龍樹菩薩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49:27 -- 深廣浩瀚智慧虛空界 遣除常斷黑暗之光芒 離邊中觀璀璨之杲日 恭禮絕倫導師遍知佛 ─ 全知米滂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5/19 上午 11:52:46 -- 成熟二資菩提大果位 十力與四無畏獅座上 慈悲為眾宣說有無漏 一切法理本師前敬禮 ─ 蔣揚洛德旺波尊者 ─ |
-- 作者:lin555 -- 發表時間:2010/5/20 上午 09:48:25 -- ![]() |
-- 作者:Zhi_Feng -- 發表時間:2010/5/21 上午 02:41:58 -- 【釋迦牟尼佛—佛傳典籍資訊彙編】 ![]() ![]() --------------------------------------------------------------- 【釋迦牟尼佛—佛傳典籍資訊彙編】 --------------------------------------------------------------- 【釋迦牟尼佛—生平簡介】 【釋迦牟尼佛—佛傳典籍】 【釋迦牟尼佛—相關佛傳】 【釋迦牟尼佛—各版藏經】 【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 【釋迦牟尼佛—聖號功德】 【釋迦牟尼佛—相關咒語】 【釋迦牟尼佛—讚頌文集】 【釋迦牟尼佛—聖像法照】 【釋迦牟尼佛—動畫影片】 【釋迦牟尼佛—佛曲音樂】 【漢傳佛誕節—慶祝影片】 【南傳衛塞節藏傳薩噶月】 --------------------------------------------------------------- ---------------------------------------------------------------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5/21 下午 02:54:34編輯過]
|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2/8/12 上午 10:49:45 -- ![]() |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6/1/17 上午 09:05:48 -- ![]() |
蝚血���冽�苷辣���望��18璇� 嚗𣬚洵嚗�1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