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諾法王圓寂
香巴拉今天(3/27/2009)得到這令人悲傷的消息:尊貴的貝諾法王已經在印度圓寂。現正在德國的香巴拉總領袖,薩姜米龐仁波切,將於近日內對香巴拉大眾開示(薩姜與薩姜王母日前才面謁過法王,探視其病情)。直到米龐仁波切開示前,請所有金剛乘弟子持續念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尊勝的貝諾法王是薩姜米龐仁波切的上師之一。薩姜曾於法王駐地——寧瑪教派最大教學中心南卓林寺,追隨法王與堪布研習多年,法王也一直照護著香巴拉的法脈傳承;貝諾法王於1995年為薩姜舉行了昇座大典;並於2008年為薩姜王母舉行昇座大典。法王一生為傳揚佛法,教育法眾,孜孜努力,歷經艱辛,從不間斷。法王的入涅,是全體金剛乘佛教徒、及舉世香巴拉人之痛。
27 Mar 2009 - His Holiness Penor Rinpoche Passes Away
His Holiness Drubwang Pema Norbu Rinpoche has passed away in India. The Sakyong, presently in Germany, will be sending an address to the Shambhala community in the near future. Until that time, Vajrasattva mantra may be done by vajrayana students.
His Holiness has been a spiritual master to the Sakyong for many years. The Sakyong studied with His Holiness and His Khenpos at Namdroling, the largest Nyingma teaching centre in the world.
His Holiness Penor Rinpoche recognized the Sakyong as Mipham Rinpoche and conferred the Enthronement of the Sakyong in 1995, and the Sakyong Wangmo in 2008.
(圖片是貝諾法王生前的莊嚴法照。This announcement was from the Shambhala News Service)
*編註︰在 Youtube上, 有一部介紹貝諾法王生平的影片 - The Compassionate World of H.H. Penor Rinpoche(英文發音),長40分鐘,共分四部份,極為完整,請到以下鏈結瀏覽:
http://www.youtube.com/view_ play_list?p=FE5D4D3C25FC8646& playnext=1&playnext_from=PL&v= 6OSAr4ivsBU
http://www.youtube.com/view_ play_list?p=FE5D4D3C25FC8646& playnext=1&playnext_from=PL&v= KZXQrGK5lEs
http://www.youtube.com/view_ play_list?p=FE5D4D3C25FC8646& playnext=1&playnext_from=PL&v= yDegssC--C0
http://www.youtube.com/view_ play_list?p=FE5D4D3C25FC8646& playnext=1&playnext_from=PL&v= VTVnO-CItYg
Posted by Yeachin Tsai at 下午 5:07
0 comments
Labels: 香巴拉佛教新聞報導
【貝諾法王簡傳】
藏傳佛教寧瑪巴殊勝白玉傳承第十一代掌教領袖─尊貴的 貝諾法王其弘法因緣在蓮師的巖藏法中屢有預記。惹那林巴及嘉稱寧波的巖藏法中有云:「在噶陀的南方,一位稱為諾布的即將誕生。由於他不可思議的智慧與慈悲,凡與他接觸、學習者將可以一生成就的法要,迅速證得果位。」
法王誕生於西元一九三二年,藏曆水猴年十二月,五歲時被迎請至白玉主寺升座,堪布雅噶授與法王皈戒、文殊灌頂、一尊珍貴文殊佛像及為法王寫了一篇長壽祈請文。昆桑謝拉的再世(前一世秋竹仁波切)授與法王外別解脫戒、內菩薩戒及密三昧耶戒,使得法王成為具足三種戒律的金剛總持。之後,更將一切顯、密、大圓滿的灌頂與口訣完整地傳給貝諾法王,使得法王成為顯密佛法的教主。在法王到達印度之後,從達賴喇嘛處接受時輪金剛等教法,此外與敦珠法王及頂果法王等彼此相互傳法,互為師徒,彼此心意融合為一。
1959年,法王遠離家鄉至印度,原來佛法興盛的西康已不復存在,法王當時曾經想到身處此五濁惡世,不如閉關專修。後來因不忍寧瑪教法像彩虹般逐漸消失,法王重新思維並立誓要以三輪佛法事業讓佛法能再度興盛。1963年時,法王在南印度興建南卓林寺,由於法王不屈不撓地辛勤灌溉,至今已有小學學僧一千多名、佛學院學僧五百名、阿尼僧眾四百多名及閉關行者四十至五十名,超過三千名僧眾。他們的衣、食、住、醫藥全由法王一人負擔。
在一九九三年印度菩提迦耶的寧瑪祈願法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寧瑪派傑出代表一致推舉貝諾法王為繼敦珠法王、頂果欽哲法王之後的寧瑪派掌教法王。晉美彭措法王則經常讚嘆貝諾法王已成肉身佛,西藏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也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稱讚貝諾法王為寧瑪教法的弘揚所作的貢獻與努力。敦珠法王在他的全集中有提到:「在此末法時期,因有貝諾法王建廟安僧,說法與閉關實修等三輪不可思議的佛法事業,維繫顯密佛法的命脈而不使其中斷。於此特別希望貝諾法王無始的金剛本質永不離開,願師君三尊之教法能與虛空同壽!」
雪域西藏一切班智達、實修者之王,大圓滿的主要奠基者──遍智龍欽巴,其化身為大堪布雅嘎仁波切,其於貝諾法王的歷史中之祈請文曾說道:
五百頂嚴班欽毘瑪拉,
再入世間示執輪迴相,
廣揚精華教法無匹敵,
貝瑪諾布尊足前祈請。
依此處所說,法王化身之基為金剛薩埵,而在聖境印度幻化為五百班智達之至尊──大班智達「毘瑪拉密雜」(無垢友)。在藏王松贊干布的時代,則是大臣「祿東贊」﹔再次則為藏王赤松德贊之太子「當津洛巴」。如此曾受生示為多位持教大士,利濟眾生及教法,如此諸多事蹟實非凡夫所能思議。目前我等之救怙尚駐錫於世間之依怙主貝諾法王,其前世則為大持明者「巴千督巴」。大持明者之意逝往法界時,大堪布雅嘎入其寢宮謁見,請示云:「汝欲往任何淨土,吾當助一臂之力。」答曰:「任何清淨剎土──西方極樂淨土抑或銅色吉祥山,吾皆可自在前往,毋須協助。然因悲憫濁世眾生之故,復將投生輪迴之中,廣弘大圓滿教法。」其他於大持明巴千督巴是寂後,復再請示「卓千確吉多傑」(大圓滿聖教法金剛,為第五世卓千法王的聖諱。),即獲轉世之授記。
正如同該預言,在西康的波沃地方,有父名「索南˙覺」與母名「宗吉」的二人,於水猴年誕生一子。方其生時,出現各種廣利眾生教法之罕有徵相、善兆。
此後,法王在西藏及印度無數寧瑪巴寺院中傳授灌頂、口傳、指導,以正法廣大利益眾生。特別是在白玉祖寺及無數分寺廣賜正法與資具,大恩無比﹔佛學院及修院均日益茁壯。目前最主要的佛學院與修院位於南印度「麥索」地方,大小僧院共有七座,僧眾逾三千餘人,尼師約有八百位。有佛學院、修院、學校、養老院,還興建了醫院,利濟了廣大的群眾,同時也協助僧眾的衣食及教法的學習,恩澤廣大無倫。另外,法王每年蒞臨世界各國,隨順弟子的智慧與能力,講述佛法,引導其前往能解脫之解脫道與一切相智之佛果。目前已有多位堪布、祖古、阿闍黎分遍世界各地,講述內道正法的善惡取捨﹔且能隨順弟子的聰慧程度,循次諄諄善導,使之能獲得內心安樂。如此各方面之成果,均係法王之貢獻,因此至盼吾等弟子眾人,能望文而常憶師恩,故於此撰寫依怙主法王略傳。
【貝諾法王簡傳】 |
貝瑪諾布仁波切,為現今寧瑪巴掌教領袖,亦是白玉派第十一代法王。被認証為印度班智達中最殊勝之無垢友轉世,同時也是釋尊時代金剛手菩薩再來的化身。 法王誕生於西元一九三二年,藏曆水猴年十二月,幼年時即示現諸多神奇成就。當他還是小孩子時,有一天拿著一支珍貴的金剛杵玩耍,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將它打破成兩截。因害怕上師的責備,他用自己的唾液將斷成兩截的金剛杵重新黏合起來,此金剛杵卻因而比以前更加堅硬。某天,一位老年人走向仁波切,並堅持請仁波切為他修頗哇法(註1)。仁波切很天真的答應了並依法修持。過了一會兒,仁波切很驚訝地發現這老年人已經往生了。他對躺在對面屍體再度修法,企圖挽回老人的生命,當老年人甦醒時,仁波切鬆了一口氣,但老年人卻說:「天呀!仁波切為何把我叫回來?我己經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了!」
|
【蓮師授記】 |
舊派寧瑪巴掌教法王貝諾仁波切的弘法因緣在蓮師的巖藏法中屢有預記。惹那林巴及嘉稱寧波的巖藏法中有云:「在噶陀的南方,一位稱為諾布的即將誕生。由於他不可思議的智慧與慈悲,凡與他接觸、學習者將可以一生成就的法要,迅速證得果位。」 舊派寧瑪巴白玉傳承,是寧瑪六大主寺中最殊勝的傳承之一。遠在白玉創建主寺以前,當文成公主入藏經過白玉主寺該處時,便預言此處將來會出現許多得道高僧及成就者,並在該地種了一顆樹。除了蓮師加持該地外,大譯師毗盧遮那在前往渣瓦龍,路經白玉時,亦種下一顆柏樹,並預言此處會有興盛的佛學院與閉關中心。如此殊勝的徵兆與蓮師授記噶陀的南方不謀而合。 與金剛薩埵及金剛手菩薩在本質上無二無別的貝諾法王為了利益無邊的眾生,在輪迴未空之際會任運地示現許多化身,其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有十一位化身。首先,他最初示現為松贊崗波王主掌佛法事務之大臣噶拉東真、其後為毗瑪拉密渣(無垢友)、赤松德真王的第二個兒子拉誰當真、蓮師二十五個弟子之一喇龍巴基多傑、巖藏導主桑傑林巴、巖藏取者嘉稱寧波、卓旺貝瑪諾布、多竹千昆桑先翩(第一世多竹千法王)、多竹千彭措久涅(第二世多竹千法王)、卓旺巴千杜巴(第二世貝諾法王)及此世貝諾法王共十一位化身。
|
【聖童認證】 |
第五世奏遷仁波切圖滇卻吉多傑曾預言:「在聖地波窩的上方,一座峻嶺的山腳處,四周圍繞著翠樹秀湖,南方有大河婉蜒流過,有一對夫妻名蘇南及尊寄,此高貴的聖童將於水猴年出生,擁有偉大的德行,他將對教法與眾生有極大的利益。」
|
【接受教法】 |
法王五歲時被迎請至白玉主寺升座,堪布雅噶授與法王皈戒、文殊灌頂、一尊珍貴文殊佛像及為法王寫了一篇長壽祈請文。昆桑謝拉的再世(前一世秋竹仁波切)授與法王外別解脫戒、內菩薩戒及密三昧耶戒,使得法王成為具足三種戒律的金剛總持。前一世秋竹仁波切晚年常說:「若無法將所有大圓滿的灌頂及口訣傳給貝諾法王,我這暇滿人身就浪費掉了!」之後,前一世秋竹仁波切將一切顯、密、大圓滿的灌頂與口訣完整地傳給貝諾法王,使得法王成為顯密佛法的教主。貝諾法王到達印度之後,從達賴喇嘛處接受時輪金剛等教法,此外與敦珠法王及頂果法王等彼此相互傳法,互為師徒,彼此心意融合為一.
|
【利他事業】 |
1959年,法王遠離家鄉至印度,原來佛法興盛的西康已不復存在,法王當時曾經想到身處此五濁惡世,不如閉關專修。後來因不忍寧瑪教法像彩虹般逐漸消失,法王重新思維並立誓要以三輪佛法事業讓佛法能再度興盛。在1963年時,法王在南印度興建南卓林寺,當時法王身上只有五百盧比,剛開始時也只有八位出家眾。由於法王不屈不撓地辛勤灌溉,至今已有小學學僧一千多名、佛學院學僧五百名、阿尼僧眾四百多名及閉關行者四十至五十名,超過三千名僧眾。他們的衣、食、住、醫藥全由法王一人負擔。此外,法王每年派出祖古及堪布五十多位至世界各地弘化、遍樹法幢。 法王至今已給過數千人剃度授戒,除了授與教法及灌頂之外,他也提供人們各類問題的解答。日復一日,從早至晚,法王無私地工作以利益在世者、臨終者及往生者。在他第四次回西藏時,他重建白玉主寺及各分寺。在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都建立了佛法中心,給予世界各地無數的弟子教法及灌頂。 在一九九三年印度菩提迦耶的寧瑪祈願法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寧瑪派傑出代表一致推舉貝諾法王是繼敦珠法王、頂果欽哲法王之後,為當今寧瑪派掌教法王,此殊榮實至名歸也!晉美彭措法王經常讚嘆貝諾法王已成肉身佛,西藏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稱讚貝諾法王為寧瑪教法的弘揚所作的貢獻與努力。敦珠法王在他的全集中有提到:「在此末法時期,因有貝諾法王建廟安僧,說法與閉關實修等三輪不可思議的佛法事業,維繫顯密佛法的命脈而不使其中斷。於此特別希望貝諾法王無始的金剛本質永不離開,願師君三尊之教法能與虛空同壽!」
|
【南卓林寺「蓮花生大士紀念殿」】 |
南卓林寺「蓮花生大士紀念殿」,是當今藏傳佛教最大的佛殿。融合了現代建築與藏式大殿的風格,內部有五層樓高的大金殿(印度人稱南卓林寺「蓮花生大士紀念殿」為大金殿),正面壇城是三尊高達二十公尺相好莊嚴的大佛。佛殿主尊為釋迦牟尼佛,左尊為蓮花生大士,右尊為無量壽佛(長壽佛),雕工細緻的法王座與達賴喇嘛的法座立於大佛之前。四面牆上畫滿了無數精緻的大唐卡,大殿門口外牆則為四大天王之大唐卡。 法王自西藏到印度之後,歷經種種艱辛困難,由於法王與僧眾弟子長期的努力,佛殿完成了,佛殿旁的二十一度母殿及高級佛學院也完成了。由於法王的慈悲願力,此地已成為當今弘揚藏傳佛教,最重要的佛學重鎮之一。四大教派的仁波切喇嘛們,以及全球對藏傳佛教有興趣之各國修行者,都聚會在此地修學佛法。除了修行者之外,印度、西藏、尼泊爾以及世界各地的兒童只要對佛法有興趣,不須什麼供養也可以到寺廟出家,所以在寺中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小喇嘛。
|
【貝諾法王對世界及台灣的開示】 |
現在是五濁惡世來臨的時代,因此一切人類的煩惱念頭都會增盛,各地區的戰爭、病災等許多不祥之事也產生出來,因而我們很少有安樂,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冷靜思惟:世間一切的苦樂都是根據「因果」來的,不可能有和因果無關的苦樂會產生。大家應遵從佛的指導,按照善知識的開示好好地遵循因果,互相培養愛心,就如對待同胞手足般彼此關愛照顧。財物的不順或衰損要好好用忍耐之心來修安忍,而欺騙、嫉妒這樣的行為儘可能停止,不要造作。 我們在這世間,唯一能夠救度輪迴痛苦的,只有三寶,再也沒有別的了!這世間有大力神、大力鬼及兇猛厲神等等,種類非常地多,但是他們自己卻都還沒有辦法脫離輪迴之苦,一個也沒有脫離過!由此之故,這些大力鬼神是沒有辦法救度我們解脫於輪迴痛苦的。能夠救度我們的是已經消除一切過失、具足一切圓滿功德的「三寶」。 所以我們自己應對三寶具足虔誠的恭敬心、信心和清淨心,若能圓滿具足這些的話,在任何情況下三寶都會護佑你、幫助你,包括此生的病災、兵災、飢餓等等,還能消除業障,連破戒等事也都可以得到保護和救度。至於壽命、福報、財產的增廣,若祈請三寶,也能夠如願實現的,並且來世相同地不會遭受惡道之苦。以究竟而言,則可到達極樂淨土或其他佛的淨土。 具足虔誠的恭敬心、清淨心好好祈請三寶,絕對可以得到保護和救度的。所以,平時對三寶應具足堅定的信心,以因果作為明証而和諧相處。 當我們遇到一點點痛苦或困難時,比如說各類的病災也好、財物損失也好,或地區上的各種困難也好,這些情況來臨時,心裡不要一直苦受,若心中一再想著這些痛苦的話,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疾病,也會增添心的病,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有任何事情發生時,我們的心要信任三寶,無論發生何事都要祈請三寶關照。時時刻刻,自心能夠徹底信賴三寶的話,那麼全世界、特別是台灣整個地方,將會帶來和平及安樂。由於最切要的是遵循因果,所以要好好地守護因果。謝謝。吉祥如意!
|
【法王給弟子的一封信】 |
敬愛的同學們: 與法相關的典故,要經常放在心裡。我們除了今生與來生之外,別無他事。自是要為來生著想,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流轉於無邊的輪迴中,飽受著無盡的痛苦。能解救這個痛苦的,除了三寶之外,再也沒有誰了。主要是:自己相信因果、並知取捨,最為要緊。 由於追求現世的財富、幸福而「不知足」,故造成今生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無法做到,縱然勤奮,亦無所獲。主要應:祈求三寶。 修學佛法,主要是:依止具德上師,凡師所囑,竭誠遵從。上師所教的前行: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業力因果、輪迴過患(以上是四轉思惟)、解脫功德、調整轉心,是很重要的事。還沒有生起「出離輪迴」的心以前,修行就像是個「影子」一樣,無法做得很正確。未證得大菩提前,要勤修四轉思惟,這樣的話,自己的心和法就可以結合在一起。 為了證得佛果,「大乘之道的基礎」如果具有的話,就已經足夠了;沒有的話,就是很欠缺、遺憾的。此基礎即是「利他菩提心」,這樣的菩提心,以「分別心」來做的話,就是不清淨的菩提心。「利他菩提心」:首先對自己的母親發起;其次,對無邊的所有眾生,未生起「深切悲愛不忍之心」前,要經常觀想打坐。現在,世俗諦中的願菩提和行菩提的發心,「波羅密多」的道路,要不斷地努力修持。至於「勝義菩提心」:恆常安住空性、大離戲禪定。若經常這樣修持的話,將能漸次清淨二障及其習氣。進而,究竟圓滿的「勝義菩提心」就會生起。這個時候,就能給予一切眾生廣大的利益和安樂。 然後,就是不共內加行。對著三寶,我們以身、口、意,虔誠地恭敬。秉持著不論身處任何苦樂的因果報應,都只有三寶才能救度我的信念,來求取「皈依」;感念母親的恩德而「發起菩提心」;對於自他一切眾生的罪障,要修持「金剛薩埵」法;自他所有福報,以特殊方便「供曼達」攝持;如甘露雨的「上師相應法」,親自體驗得到心髓的加持等等。自己的三門必須要確實 與法融合,這樣做非常重要。 我們本來清淨,外內情器世間,全部都是淨土,生死的所有眾生,本然皆是佛父佛母。但是,因不清淨的能所二取和錯亂尋思的染污所纏縛,所以一直造作惡業,飽受無邊的痛苦。佛的大慈大悲智慧身、寂靜及半寂半忿的姿態,不同的本尊眷屬和父母等,這「不可思議的佛法」,讓雖然不清淨的所有眾生,全部變成清淨,並助其增長。 為了得到究竟普賢王如來的「果」:外器,是本尊淨土;內情一切眾生是本尊的顯相;一切音聲皆是本尊的咒聲;一切念想皆是本尊的智慧或本尊的心中心。禪定之命、咒輪收放、佛身顯相,本然如此。最後,自己確定已經清淨,收攝一切入於大離戲禪定;出定,再觀淨光之本尊,一面二臂。日常行為:應結合生、圓次第等等而禪定。其他,究竟見地上,制心的要訣:應將具德上師視為真佛。收心,有口訣、次第、解說「了悟本心」,不會走上散漫不可收拾。全部大圓滿瑜伽四部,要精勤地實踐禪定,這樣的話,就會得到一生成「果」的因。 但是,心思太放逸、散漫,沒有「很用力」來修行的話,要得到「究竟了義」是很困難的事。應當視為「德行自牧、裨益自身」來修行。 巴杜貝瑪諾布 |
貝諾法王開示上師相應法

首先要這樣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以無塵許自利的慈悲心利樂有情,令一切有情悉皆成佛的願及行,故行者於此不僅要禁止損惱其他有情,更要捨身奉獻他人。
我們在這個世間說我們是學佛的人、修行的人,那學佛或是修行的話,首先我們要有清淨的心。那甚麼叫做清淨的心呢?清淨的心就是沒有自私自利的心,也就是為了利益他人的心,叫做清淨的心。表面上看起來,貪嗔癡是休息,但是我們內心沒有發清淨心的話,是不可以的。
幻網續【無上續誓句,所有調伏律;菩薩諸學處,皆總攝清淨】我們當中有許多自翊為佛法行者之輩,雖然對真實持戒的敬意及證量皆甚平庸,但卻喜愛誇耀自己的智慧見識,在假裝轉化一切為修行的外表下,我們變成懈怠律制的守持,沉迷於欲塵的追求,在我們當中有一些人更刻意利用這見地來粉飾自身的我執私慾,目的是求取世間的欲樂,還有一些人由被無明愚癡所擾亂而落入邪見中,所以我們應如一面明鏡般厲力反觀自身的缺點,而非像眼晴一般向外尋找他人的過失。
龍清巴尊者云:【聲聞菩薩與持明,三種律儀不違犯,調伏心續成利他,所顯轉為清淨道。】以佛法來講,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法,有其了義、不了義等等。佛陀傳的法,並不是為得到名利,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所傳法的。如果我們以佛法的名義去造了許多不善業的話,那就是我們以佛的名義,造不可思議之惡業。所以需隨時隨地,觀察自心,以調伏自心,是十分及相當重要的。
每一天,我們早上起床的時候,要發願:「我今天要如理如法的修行、學佛。」盡量一整天如理如法去做善業。晚上睡覺前,自我檢討,想今天我到底做了多少善業?如果有一絲一毫的功德,全都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無論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觀察自心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老是自以為是的認為然自己很厲害等等,這樣的話,後果就是要墮入地獄等道。
我們從學佛開始到現在,學習了多少?我們所學到的這些法門,有沒有去實踐、實修過?我們要好好觀察自己的心。一念覺醒,當下解脫,貪嗔癡一直在控制自己,是否為了名利而去修行,智慧是心續現前的真諦,以正確見地來修習佛法,越接近真實,隨著心續之清明,智慧就能顯現,所以要一直觀察自己的心,好好的去修行。
暇滿的人身,可能只是這一世而已,我們常常以為十分容易得到此難得的人身,其實是非常的困難。要得到暇滿人身的話,它的條件,首先要受一個清淨的戒,再加上發清淨的願,做很多的善業,才可以得到暇滿的人身。我們修清淨戒的人非常稀少,我們這樣去推測的時候,這一世我們得到這個人身,就是之前有受過清淨的戒、發過清淨的願才得到的。一般來區分的話,人類也有圓滿的人生和不圓滿的人生兩種。人生而言,雖然生為人,不過如沒有學習佛法,那只是在世間八風中打轉,以自己的頭腦、能力毀滅這個世界,得到的結果是墮入地獄而已。殊勝的、圓滿的人生,就是當我們已經具足人無我和法無我的正知見,就會理解情器世界只是因和果,主體和客體的存在,是依附許多的因,並了解緣起就是空性,透過內觀我們就能了悟所有佛陀教法的本質。
不是我邪見,一般的出家人也好,修行人常常世間八風浪費人生。因為他們沒有透過內觀,去了悟這世界的真實。佛陀並沒有說我們可以依靠佛法去造不善業。雖然如虛空高的證見,但是因果方面像麵粉一樣那麼微細。我們都會分宗派,或分這是我的上師等等,這樣去分別。這樣的話,我們並沒有如理如法去行持。所以在我們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的所做所為,變成我們墮入地獄之因。尤其是我們現在為了貪欲、妙欲起了惡念,我們貪妙欲是墮入輪迴的主要因素。我們多半都是貪於世上的妙欲和財富而浪費時間,這樣的話,我們是自己跳入地獄,很難解脫。我們世間的人需要財富,不過不要有執著的心。
今天我們要傳一個上師瑜珈,上師瑜珈對一個學佛的人來講是不可少的。首先我們人身難得、暇滿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四種外共前行,再加上不共的內前行,也就是皈依、發心、金剛薩埵、獻曼達、上師瑜珈,這個就是不共的內前行,最後就是上師瑜珈法。
以因果的緣起,我們學法的話,次第的去修的話,就比較穩定。當然,最好是依次第的修持。不過,我們這樣修也是可以的。上師瑜珈它本身也有暇滿難得這些前行的功德,內加行也全部圓滿的。按照我們白玉派來說,上師瑜珈它本身有暇滿難得等共同的外前行,以及不共的內加行,全部具足了。當然,依靠這樣的前行,要透過上師瑜珈。從普賢王如來到釋迦牟尼佛到現在,都是依靠上師。希望你們要有一個清淨的心、虔誠的心祈請,我給你們傳上師瑜珈。
(接下來為口傳,略)
以清淨心一心一意地祈請上師。除了祈請上師外沒有別的。本尊生起次第等等,這些與上師無二無別去觀修外,沒有別的。我們密乘最主要的祖師,也就是蓮華生大士。無量阿僧祇劫之前,諸佛唸誦金剛七句祈請文「吽烏金酉記努將參,貝瑪給薩東波拉,雅稱秋記哦竹涅,貝瑪炯涅謝蘇札,扣杜康卓芒波郭,切既介訴達住記,欽記拉契謝蘇梭,咕如貝瑪悉地吽。」然後蓮華生大士誕生了。蓮華生大士從無始劫前就誕生,祂沒有生,也沒有滅。沒有以化身的身來傳法,沒有以報身的身來傳法。蓮華生大士是諸佛的總體,所以祂以各種形象來傳法。
按照我們密乘來講的話,十六世或七世,或者三世就可以成佛。如果按照大圓滿去如理如法去修的話,今生今世就可以成佛。以佛教的傳統,五千年為一個分期,現在是屬於戒期,而人類的壽命是從六十到十歲之間,在按照大圓滿如理如法修持,其獲得成就的人很多,得到虹光身的人也是不可數計的,很多虹光化身的也是不勝枚舉,目前也有一兩個虹光化身的。他們以非常勇敢的信心證悟了這樣的成就。我們為了世間八法,所以沒有辦法真正如法的修行。沒有實修的話,是沒有用。
譬如說我們的學識或教育的普及,比以前的人好很多,但如果我們沒有實修的話,那沒有甚麼作用。我們都是依靠大圓滿法的人,不過我們沒辦法如理地去修行。大圓滿有很多不可思議殊勝的法,我們沒有如理如法修持的話,對自己的自相續當中沒有甚麼作用。我們修大圓滿的話,只有透過用功和清淨心才能得到果,不然的話沒有辦法得到大圓滿的果。其實我們一生當中的修行,一生也不是很好的時間,如果我們這一世沒也好好把握,沒有好好修行的話,那就永遠在輪迴裡徘徊。
大圓滿法就是自己安住於自己的等持,超出自己的心。我們從無始以來的自相續裡面所存在的佛智,雖然是這樣,我們無法辨識它,因為就是如此,所以我們徘徊輪迴裡面。所以我們盡量把我們的升起執著斷除。升起的執著,就是墮入輪迴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我們今生自相續的執著清淨的話,可以非常容易斷除。不過我們沒有去行持的話,也沒辦法斷除。我們修行最主要就是要調伏自己的心,不然的話,沒有甚麼其他的敵人。修生起次第或是修薈供的時候,我們要降魔,我們有很大的妄念,為了這個妄念而去調伏這個妄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執著,如果我們斷除我執的話,外面就沒有甚麼敵人。如果我們的我執在心裡面,然後說我們要降服魔、調服障礙的話,是沒辦法毀滅和降伏的。
總而言之,常常觀想上師在自己的頭頂,上師就是傳法、傳口訣給自己的人。佛陀出現在過去,倘若現在沒有上師作為你的善知識及嚮導的話,你不會真實的依隨佛陀的教導而修行,你不會知道如何正確的修行,體性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諸佛總集的蓮華生大士無二無別,要這樣認知。其實蓮花生大士就是十方諸佛菩薩總集,蓮華生大士跟自己的上師無二無別,這樣觀想。就是要這樣觀修,不然的話呢,曾經有一位師父告訴他的弟子,要在頭頂上觀想上師,他是一個光頭。那弟子就說:「上師,我沒辦法觀想你在我頭上,你會滑下去,我們頭頂沒有頭髮。我們頭頂沒有頭髮,所以觀想會一直滑下去,所以沒辦法觀想。」上師說:「是上師跟蓮師無二無別這樣觀修,不是在頭頂上觀想一個具體的我,我沒有講這樣。」所以我們修行要如理如法的去修持,不然的話有很多困難。總而言之,自己沒有傲慢的心,又虔誠的心,對眾生要有慈悲的心,而且如理如法的去修行。還有其他的,觀音菩薩、綠度母、長壽佛、阿彌陀佛等等這些本尊,如理如法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