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圖文】黑歷史解禁!中共海軍70年 源自國軍一場喋血大叛變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1126)

--  作者:jay
--  發表時間:2019/4/11 上午 10:11:39
--  【圖文】黑歷史解禁!中共海軍70年 源自國軍一場喋血大叛變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第二艦隊當時在南京共有25艘軍艦,其中2艘正在修理動彈不得。當林遵宣布投共後,23艘船卻有18艘不願跟隨,起錨衝往長江下游,11艘成功突圍到上海,重回國軍陣營。
 
1949年初,國軍在徐蚌會戰全軍覆沒,蔣中正總統下野。中共拒絕代總統李宗仁的和談提議,南下逼近長江。這時海軍第二艦隊駐守南京、江蘇、安徽一帶,奉命阻截共軍渡江。
 
4月21日,位於上海與南京之間、長江南岸的江陰要塞,突然宣布投共。由於江陰要塞擁有多門重砲,足以封鎖長江水道。仍在上游的第二艦隊,這下成了甕中之鱉。
 
第二艦隊司令是45歲的林遵少將,曾經留學英國、德國。二次大戰後期,奉命到美國邁阿密接收8艘軍艦返國,此後又率「太平」、「中業」兩艦收復南沙群島,是當時海軍最有希望的年輕將領之一。
 
3日,第二艦隊的軍艦在南京燕子磯江面會合,林遵登岸拜見總司令桂永清。桂永清要他帶隊突圍衝到上海,並宣稱:「就算只有一條船衝出去,我也保你當副總司令,還有青天白日勳章!」林遵卻態度猶豫,不願承諾。會議最後不歡而散,桂永清隨即搭機離開南京。
 
林遵回到永嘉艦,召集艦長們來開會。他提及,共軍在長江北岸有砲兵陣地,日前才將英國的倫敦號巡洋艦打成重傷,加上江陰要塞投共,狀況非常不利。由於出席艦長們意見紛陳,林遵決定投票:結果兩票贊成「衝」,八票「不衝」,其他六人投廢票。林遵因此宣布:內戰與對外戰爭不同,只要對國家有好處,投共算「起義」而非「投降」。
 
在林遵召集的會議中,陳慶堃雖投了廢票,卻不願留下投共。會議結束,他就以副食不足為由,建議林遵從永嘉艦,移駐較大的「惠安」艦。

林遵離艦後,陳慶堃隨即派輪機長鄒弘達上尉與通信官王業鈞中尉,到其他軍艦聯絡一同突圍:他們選擇先前剛從安慶突圍到南京的「永修」與「永定」,兩位艦長桂宗炎與劉德凱都贊成,並議定行動發起時間、通信頻率等計畫。兩人又前往「武陵」與「吉安」,武陵艦長劉征一口應允,吉安艦長宋繼宏則不願突圍。
 
下午16時30分,永嘉桅杆半升起一面A字旗,代表預備行動,永修、永定、武陵也半升起A字旗。陳慶堃下令,各砲位官兵悄悄就位,避免被其他軍艦發現。17時一到,A字旗升到桅頂,各艦隨即起錨,向下游全速衝去,所有火砲瞄準林遵所在的惠安艦,但是不主動開火。
 
由於林遵離開永嘉艦時,忘記下令將少將旗降下,到了惠安艦也沒升旗。因此其他軍艦眼看掛著少將旗的永嘉,帶著另外3艘軍艦突圍,有人誤以為林遵改變念頭,也有人本來就不想投共,於是紛紛起錨跟隨。總計有18艘軍艦向下游突圍而去,留在原地的除了旗艦惠安與不願突圍的吉安,只剩下「太原」、「江犀」、「聯光」等3艘,外加正在修理、不能動彈的「英豪」與「崇寧」。
 
從南京衝到上海,沿途最危險的地方,是共軍在江北的砲兵陣地,另外就是江陰要塞。突圍行動決定17時開始,目的是當到達共軍第一處砲兵陣地時,天色已全黑,岸上火砲沒法瞄準。由於預期將有一場惡戰,各艦在左舷堆起米袋當掩體,再額外裝上多挺機槍,一旦發現敵方陣地,就主動開火壓制。艦艉的深水炸彈則提前拋進江中,以免中彈引發爆炸。
 
經過一路惡戰,永嘉通過了兩處共軍主要砲兵陣地。王業鈞晚年回憶,雙方激烈駁火,密集的曳光彈束簡直就像鹽水蜂炮。午夜過後,艦隊抵達江陰。對於岸上的火砲,還可以靠艦砲壓制,但遇上大口徑要塞砲,就全無招架之力。所幸剛被迫投降的要塞基層官兵,很明顯還有香火之情,採取「放水」式開砲,使得艦隊順利通過。
 
24日天亮,他們抵達上海吳淞口。眾人才發現全艦彈痕累累,甲板上都是袋子被打破散落的米粒,還有精疲力竭躺下的士兵。艦艉的舵房也被砲彈打穿,但是非常幸運的,居然沒有傷到控制纜索。
 
王業鈞回憶,整個黃浦江裡的船,包括英、美軍艦,都鳴笛向他們敬禮。船到江南造船廠海軍碼頭,他看了看手錶,已經早晨9點30分。16個半小時的突圍,終於告一段落。
 
海軍從共軍包圍圈中逃出的行動,被上海的外國媒體稱為「鞭炮艦隊」:參與行動的18艘艦隻,共有11艘幸運抵達,另外3艘被火砲擊毀,4艘船眼見共軍火力龐大,加上林遵以無線電喊話,放棄突圍駛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