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武則天與慈禧的最大不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9681)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9/11/23 上午 11:40:59
--  【轉貼】武則天與慈禧的最大不同

武則天執政後,就沒有性別了。

或者說,她自己都把自己當男人看。

所以她明目張膽地蓄養面首,像男人一樣縱情聲色。

治理國家,也有著男人一樣的大氣、睿智和剽悍。

就連死後,也做得很男人,留下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

與武則天不同,慈禧自始至終都是個女人。

慈禧對男人,沒有武則天的那種失望和輕視。

她對自己的老公咸豐帝,始終都保留著一抹溫情,

是享受過美好愛情的女人的那種仰仗和懷念的溫情。

慈禧一生,總是戴著兩副耳環。

其中一副常換常新,而另一副小寶珠耳環卻從未摘下,

只因那是她剛入宮時咸豐帝賞賜給她的。

一個對愛情保留幻想的女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性別模糊的人的。

慈禧對權勢,也沒有武則天那種骨子裏希望成就偉業的渴求。

她沒有野心,有的只是女人的虛榮心和好勝心。

她並非出身於世代簪纓、鐘鳴鼎食的顯貴之家,

不過是當時一個沒落的中級旗籍官員的女兒。

這樣的出身,在後宮深處,若想避免欺壓和陷害,

並出人頭地,唯有主動奮鬥和積極鑽營。

慈禧後來對隆裕提起初入宮的往事時也曾說,

皇宮裏的爾虞我詐非常厲害,

在那種環境裏生存是沒有退路的,

只有選擇接受挑戰,也只能選擇挑戰。

同樣也是因為這樣無權無勢的出身,

慈禧因不甘心被人掌控,所以才更有掌控他人的心思,

也更需要權勢帶來的安全感和駕馭他人命運的樂趣。

加之,作為女人的慈禧,是不幸的。

她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這些親人的離世,

讓她失去了在男權社會裏可供依賴的資本。

若想贏得一生錦衣玉食,唯一的辦法就是靠自己,

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掌控權力本身。

所以江山在她手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只是她折合著自己享受的籌碼。

可以說,慈禧對權勢,

只是一種充滿女人味的簡單而感性的享受性需求。

也許正是基於此,慈禧對國家,

從來都沒像武則天那樣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過。

大清朝,從一開始就不是她的,

即使暫時歸她掌管,她也沒看成是她自己的。

以前是她老公的,後來是她兒子的,

再後來,兒子沒有了,也沒能給她留下血脈相承的孫子。

因為無須傳承,所以也就不需要長久和昌盛。

她要的只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的錦衣玉食,國泰民安。

至於其他,都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列。

所以每次戰敗,她都會急吼吼地委曲求全,

割地賠款,在所不惜。

她希望戰爭快點結束,

不是為了拯救黎民蒼生,而是過不慣東躲西藏的日子。

她想早點回北京,再次回到紫禁城,

再次過上那種頤指氣使的生活。

她這一生,最怕耽誤自己過好日子。

所以就連看奏摺,她也只是為了能夠消磨寡居的時間。

據她身邊的人回憶,

一到孤獨寂寞最難熬的時候,慈禧就用看奏摺來打發。

曾在皇宮站崗放哨的士兵蘇勳丞在

《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中,說了關於慈禧的幾件事:

冬夜,站崗士兵饑寒交迫的時候,

慈禧命宮女給他們送去饅頭和肉;

為了查看士兵穿的是否暖和,

慈禧伸手向蘇勳丞胸前的夾制服裏面摸了摸,

直到摸到了棉襖才算數;

慈禧和顏悅色地與士兵拉家常,

問他們的姓名、年齡及籍貫,還用憐惜的口吻說:

“可憐你們這些孩子……”

這樣的慈禧,散發著母性的光輝,女人的魅力,

唯獨不像個一手遮天一言九鼎的統治者。

最能體現慈禧女人面的是她對美的追求。

慈禧一生愛美,古稀之齡也未稍減。

在頤和園慈禧的臥室裏,東南角有一個精緻的梳妝檯,

裏面存放著各種慈禧的化粧品,

有些是各地進貢來的,有些則是她自己研製的。

除了護膚之外,慈禧對服飾也十分在意。

她的衣服都是由如意館的御用畫師畫出小樣,

反覆修改直到她滿意後,才送到江南織造製作。

雖然路途遙遠,卻非此不可。

慈禧身材嬌小,穿著朝服和禮服的時候,

腳下便是十釐米左右的花盆底鞋,

她最愛的是粉色緞繡竹蝶鯉魚紋花盆底鞋。

因為她眼光獨到,她喜歡的衣飾常成為宮內的時尚潮流。

她十分喜歡流行於同治時期清宮內的杏黃氅衣,

宮中便也多有女子模倣這件衣服的樣式剪裁穿著。

自己愛美還不夠,慈禧還經常指導別人。

據《宮女回憶錄》中一位慈禧貼身宮女憶述,

慈禧曾有一次對她說:

“榮兒,你過來,你那辮梢梳得多憨啊,

若把辮繩留長一點,一走路,動擺開了,多好看。”

她還常教她的宮女們如何選擇新鮮的玫瑰花瓣,

按照書上的方法做胭脂。

慈禧最常說的一句話是:

“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個什麼勁!”

在慈禧存世的照片中,

有一張是化裝扮作觀音菩薩的樣子,

左手捧淨水瓶,右手執柳枝,

李連英扮成善財童子站在她的右邊。

也只有女人,才會有這樣雅致的玩性。

說到底,慈禧只是個女人。

她的美與聰慧,不過是一個女人過日子的情調,

於大清江山,則是於事無補的。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0/3 上午 11:03:55
--  【轉貼】武則天和慈禧太后的比較
武則天如何掌權
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曾經反對過她當皇后的元老重臣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在兩年內,一個被她貶逐,一個被她逼迫自殺,高宗完全成為武后的掌中傀儡,所有政事皆由武后定奪,故朝廷稱其與高宗為「二聖」。紀元 674 年,武后擅改稱皇帝為「天帝」,皇后為「天后」, 以便使人民不敢反抗「天命」。這樣一來,最高權力完全落到武則天手中。

唐高宗想禪位給太子李弘,武則天便用藥酒毒死了李弘。唐高宗又立李賢為太子,並令李賢監理國政﹔武則天便將李賢廢為平民。683年唐高宗病死,三子李顯即位,稱唐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執政。次年又廢掉唐中宗,立四子李旦為帝,即唐睿宗,但政事仍由武則天獨攬。690年10月16日(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6萬多人在武則天的指使下,上表勸進,請改國號,於是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稱大周皇帝。

慈禧如何掌權
咸豐帝死後,清廷內部實行的雖是(太后)垂帘(八大臣)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新君生母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與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1874 年同治皇帝病逝,慈禧立戴湉為帝,即為光緒皇帝,並再次由兩太后垂簾聽政。光緒帝大婚後,慈禧歸政,但實際上她依舊將政權緊握掌中,光緒仍是她手中操作的一顆棋子。甲午戰爭戰敗後,光緒皇帝閱覽康有為的奏書,決心變法,慈禧 深怕職權被奪,因此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並假光緒之名,宣佈:「自己已不能勝任國事,懇請慈禧訓政。」之旨,順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權力。

武則天的功過
武則天在其統治的五十年間,使初唐的盛世得以維持並有所發展,可謂上承貞觀、下啟開元之治。故唐朝之陸贄稱頌武則天 「踐祚臨朝,欲收人心,尤務拔擢弘委任之意,開汲引之門。…… 是以當世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

當然,在武則天掌權時期也有很多過失。她重用酷吏,獎勵告密。使不少污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産的發展。她放手選官,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

此外她晚年好大喜功,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革除時弊,發展生産,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功過參半。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慈禧的功過
慈禧當權時期,清廷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援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但慈禧皇太后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許多人對慈禧皇太后當政的結果做出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后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此外慈禧個人于早年當政之初尚知節儉與勵精圖治,但後來即日漸奢靡。舉凡重修圓明園(後為恭親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園(即後來的頤和園)與籌辦萬徇壽誕等均耗費大量銀兩。上述之事雖非均由慈禧之意而興,但對於皇帝及臣工等對其進行討好之作為,慈禧並不加以勸止卻反而多有縱容。甚至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醜和約的鉅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無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閉。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1/14 上午 11:01:27
--  【轉貼】為何武則天可以當皇帝慈禧太后卻不能?

本身的能力與所處的環境都不同,所以武則天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而慈禧太后只是中國歷史上諸多掌權太后的其中之一。

武則天生在唐朝,唐朝由於胡漢融合,社會風氣與文化是相對比較開放的,尤其是女性,唐朝中後期貴族婦女甚至會穿著中國歷史上(民國以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袒胸露臂裝,雖然漏的沒有現代的短裙來的多,但綜觀中國歷史,已經是很高程度的暴露,可見當時風氣的開放。

唐朝女性的地位相對於中國各個朝代是比較高的,女子即便出嫁之後,作為一個家庭主婦也擁有較高的地位與發言權,甚麼三從四德、餓死是小失節事大,是在宋朝以後才發展起來的觀念,唐朝不講這些,社會各階層的婦女在夫死之後改嫁也是家常便飯,二嫁、三嫁都不稀奇,甚至會主動跟丈夫離婚,唐朝公主們改嫁的也不少,守寡反倒很稀奇。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給武則天提供了機會,而她本人又有野心與政治才幹,在丈夫唐高宗在世期間就顯露出她對政治的能力,高宗本人也樂於在政治上讓武則天參一腳,武則天在某方面而言簡直是高宗的參謀。高宗在位後期由於體弱不能視事,許多政務就交給武則天直接打理,武則天作為高宗的皇后,逐漸有走向政治前台參政的機會與空間,甚至與高宗並稱二聖,在高宗上朝時,武則天也跟著在大殿上垂簾聽政。

簡單來說,武則天之所以能夠登位為女皇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她在還是皇后的時候就已經讓朝臣集天下人見識到她的政治手腕與能力,所以在高宗之後登基的兩個皇帝(中宗&睿宗),都是活在武則天這個強人老媽的陰影下,而比起中宗與睿宗這兩個能力不足的皇帝,大臣們更願意信任武則天能夠穩當的治理國事,乃至於造就了武則天的稱帝。


至於慈禧太后,她出生的年代就跟武則天不同,中國的女性自宋朝以後就活在三從四德的壓迫之下,只是家庭的附屬品,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宋朝以後的史書就很少記載女性全名),地位已經低落到不再是往日唐朝那般光景。

再者,面對清朝當時的內憂外患,慈禧的老公咸豐就沒有能力解決,慈禧本人也沒有,更何況當時的清朝國力不振,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度很低,慈禧本人也端不出良策來改善政局跟人民的生活(一個意氣用事就造成八國聯軍打入北京,自己還攜家帶眷落跑的人,誰要支持她當皇帝?)。

不過武則天雖然當了女皇帝,但在她晚年對於繼承人的選擇,其實也暴露出一個事實,天下間只是接受了武則天以高宗皇后、中宗與睿宗之母這樣一個妻子與母親的雙重身分來代掌天下。南周王朝的和平穩定,跟人們的預期心理有關:武則天一天比一天衰老,一天比一天接近死亡,皇位傳給兒子後,南周王朝自然消失,唐王朝自然再現。朝野都在屏息等待,這就是人心。如果武家班出現一個強人,他當然有可能扭轉歷史,延續南周王朝的天下。問題是,武家班根本不可能出現強人,因為武則天自從殺子奪權,自我個體凌駕一切,對任何人都不信任,她不會允許別人比她更能幹、更傑出,即令是她想傳位的侄兒。

  
武則天的影響,似乎到二十世紀末葉,仍然存在,後世很多女性野心家,興致勃勃的把她當作榜樣,有些甚至成功了一半,只因為缺少稍高的智慧和更多的好運,最後全都倒斃。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11/14 下午 11:29:10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3/11/27 上午 07:43:57
--  
武則天如何當上皇帝的,為什麼在她之后女皇制沒有繼承下來呢? http://kknsays.com/question......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4條 ,第:1 頁/共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