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騎兵的發展與胡漢的消長

您是本帖的第 7569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轉貼】騎兵的發展與胡漢的消長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363
積分:11987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匈人入侵歐洲,他們的武裝,有何獨特之處?

匈人的小孩子是知道如何騎馬後才學會走路。 所以 匈人到了成年時,騎馬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匈人優秀騎術,被形容成人馬合一,像神話中「半人馬」的程度。

在馬背上的匈人速度更快,比他們的敵人更容易操作馬匹。

 

高橋馬鞍與馬鐙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重建的5世紀初的匈人高橋馬鞍)



匈人優異的騎術不用馬鞍,也可以穩健的坐在馬背上。

儘管如此,匈人的高橋馬鞍,也令歐洲人驚豔。西方學者這樣評論進入歐洲的匈人攜帶的新裝備:「馬鞍是人與馬完全結合在一起的關鍵。」

匈人的馬鞍兩頭是很高的木製船型托架,因為其兩頭較高,這樣馬匹在奔馳時,騎士前可倚,後可靠,在縱向上可以保證戰馬衝刺與減速時,都不會輕易摔下來,並且能夠雙手放開韁繩,完成搭箭,張弓,放箭而不至摔下馬匹,騎手身體的前後滑動趨勢,提供了縱向的穩定性。

而羅馬抄襲凯爾特四角(four horn)馬鞍,還必須以肚帶裹住馬匹肚子,防止馬鞍在馬背上向前或向後移動。

匈人簡易馬鐙的使用,由繩帶、皮革或木板構成的類似馬鐙的踏具。

它通過固定雙腳提供橫向穩定性,同時在馬鞍的協助下將人和馬結為一個整體,使騎兵利用馬匹的速度進行正面衝擊成為可能。

羅馬歷史學家阿米亞諾斯,以「用山羊皮裹住他們多毛的腿」形容匈人的馬鐙。

匈人有這樣簡單的馬鐙,腳就有了可踏的地方,衝鋒起來更有威力。

儘管當時這種馬鐙還不完善,但它給騎手們一種安全感,同時也能讓他們在馬上站起來向各個方向轉身。

由於有了高橋木馬鞍和簡易馬鐙,匈人騎手們能在騎馬的過程中朝每個方向射箭。

歐洲古裝戰爭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中,在匈人入侵前有馬鐙都是錯誤的,在匈人入侵後至6世紀初其實也沒有鐵製的「馬鐙」。

歐洲認為後來的6世紀末時,一支稱為阿瓦爾人(Eurasian Avars)的高加索的遊牧民族才正式將「馬鐙」傳入歐洲。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10/21 上午 08:04:27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